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集成式海流能量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0728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1 0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式海流能量收集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壳体,壳体为空心圆柱体,并在其圆周面上开有一系列拔模导流孔;在壳体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设置上端盖和下端盖,上端盖和下端盖上分别开有排水孔和导线孔;贯穿壳体的旋转轴与端盖转动相连;在壳体内设有若干带有排水孔的圆盘,圆盘套装在旋转轴的外表面,每两圆盘之间依靠套筒定位夹紧;在旋转轴的两端各套装一片转子叶片,并在每片转子叶片的外侧布置若干个永磁体;在上下端盖内表面固定设置若干个线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海流能到电能的直接转换,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而且可节约原材料,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式海流能量收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海流能量收集
,尤其涉及一种将海流动能转换成电能的海流能量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在海洋之中蕴藏着大量的能量,海洋能量主要包括海水动能、潮汐的能量、各处海水之间盐度差所含能量、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之间的温差所含能量等,其中海水动能又分为波浪能和海流能。波浪、潮汐和海流作为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具有以下特性:波浪为海水受海风的作用和气压变化等影响,促使它离开原来的平衡位置,而发生向上、向下、向前和向后方向运动,是一种有规律的周期性的起伏运动;潮汐是由于海水受到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力而产生的海面周期性的升降、涨落与进退运动;海流是海水由风或者热盐效应造成的海水密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引起的沿一定途径的大规模流动。目前已有一定关于海流能发电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针对海底水道和海峡中较为稳定的海水流动以及由于潮汐导致的有规律的海水流动。常用海流能发电方案为利用海流产生的冲击力带动水轮机以及发电机旋转,进而产生电能。该发电装置体积大,且必须迎着海流的方向固定安装,因此不适用于为水中移动的航行器等补充能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成式海流能量收集装置,它能直接将海流动能转换为电能,结构紧凑,可替代现有的由水轮机和发电机同轴连接的海流发电装置,可以在任何方向的海流作用下进行无差别作业,从而实现自主式水下航行器、水下定位信标等水下装置的能量补充。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集成式海流能量收集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为空心圆柱体,并在其圆周面上开有一系列拔模导流孔;在壳体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设置上端盖和下端盖,上下端盖上分别开有排水孔和导线孔,端盖与壳体利用螺钉连接;贯穿壳体的旋转轴与端盖转动相连;在壳体内设有若干带有排水孔的圆盘,圆盘套装在旋转轴的外表面,每两圆盘之间依靠套筒定位夹紧;在旋转轴的两端各套装一片转子叶片,并在每片转子叶片的外侧布置若干个永磁体;在上下端盖内表面固定设置若干个线圈。作为本技术的集成式海流能量收集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上端盖内设有上轴承,在下端盖内设有下轴承,旋转轴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轴承和下轴承相连。作为本技术的集成式海流能量收集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取消下端盖的导线孔,在壳体内部开导线孔,将下端盖的线圈接头引至上端盖导线孔并引出。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有益的效果是:本技术将无叶片涡轮机(特斯拉涡轮机)和发电机的功能高度融合为一体,可实现海流能到电能的直接转换,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而且可节约原材料,降低制造成本。本技术去掉了中间传动环节,可提高机械效率。本技术可以适应各个方向的来流,不必随着海流方向的改变而调整装置的方向,有效提高海流能量的利用率;本技术可用于替代现有的由涡轮机和发电机组合的微型海流能量收集装置,特别是应用于长期在水下执行作业任务的自主式水下航行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集成式海流能量收集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的剖面图。图中:1、永磁体,2、上端盖,3、短套筒,4、螺钉,5、上轴承,6、旋转轴,7、长套筒,8、开槽圆盘,9、线圈座,10、线圈,11、圆盘,12、下轴承,13、壳体,14、下端盖。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图2结合给出了一种集成式海流能量收集装置,包括壳体13,在壳体13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上端盖2和下端盖14;在壳体13内分别设有若干个圆盘11、旋转轴6、开槽圆盘8、短套筒3、长套筒7等。上端盖2和下端盖14的内表面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线圈座9,并开有导线孔和排水孔;开槽圆盘8和圆盘11上设有排水孔。在开槽圆盘8上均匀安装了若干个永磁体1。上端盖2、下端盖14通过螺钉4与壳体13固定相连。上端盖2和下端盖14内分别设有线圈座9,在定子绕组上缠有发电线圈10。在上端盖2内设有上轴承5,在下端盖14内设有下轴承12,贯穿壳体13的旋转轴6的上端利用长套筒7与上轴承5相连、下端利用轴肩与下轴承12相连;旋转轴6的轴心线与壳体13的轴心线相重叠。圆盘11通过两两之间加装短套筒3的方式固定套装在旋转轴6的轴肩与长套筒7之间的部分上。本技术的集成式海流能量收集装置工作原理如下:当此装置浸没在水中并有任一方向来流时,水流通过壳体13上的开设的导流孔流入圆盘11的间隙中,利用粘滞力带动圆盘11、旋转轴6、开槽圆盘8围绕自身轴线做回转运动。永磁体1随开槽圆盘8做旋转运动,位于上端盖2和下端盖14内表面上的线圈10切割永磁体1所产生的磁力线,根据电磁感应原理产生感应电动势,线圈10通过上端盖2和下端盖14上开设的导线孔引出,为外部设备供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集成式海流能量收集装置

【技术保护点】
集成式海流能量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为空心圆柱体,并在其圆周面上开有一系列拔模导流孔;在壳体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设置上端盖和下端盖,上端盖和下端盖上分别开有排水孔和导线孔;贯穿壳体的旋转轴与端盖转动相连;在壳体内设有若干带有排水孔的圆盘,圆盘套装在旋转轴的外表面,每两圆盘之间依靠套筒定位夹紧;在旋转轴的两端各套装一片转子叶片,并在每片转子叶片的外侧布置若干个永磁体;在上下端盖内表面固定设置若干个线圈。

【技术特征摘要】
1.集成式海流能量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为空心圆柱体,并在其圆周面上开有一系列拔模导流孔;在壳体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设置上端盖和下端盖,上端盖和下端盖上分别开有排水孔和导线孔;贯穿壳体的旋转轴与端盖转动相连;在壳体内设有若干带有排水孔的圆盘,圆盘套装在旋转轴的外表面,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滔张雲策朱世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