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动自行车的集成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063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1 0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自行车的集成线束,包括有左刹把线、右刹把线、第一转把线、第二转把线、第三转把线、开关线、信号输入线、发光线以及充电线;所述防水座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输出线、第二输出线、第三输出线、第四输出线以及第五输出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把左刹把线、右刹把线、第一转把线、第二转把线、第三转把线、开关线、信号输入线、发光线以及充电线集成设置同一线束上,使用更加方便,并且节约空间,同时通过设置防水座,起到防水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动自行车的集成线束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动自行车的集成线束。
技术介绍
现阶段的电动自行车,包括有多条连接线,这样从生产的角度线太多不便于操作,外观又一堆线不美观,无防水性能,骑行者在雨天骑行电源线短路重则起火,轻则没电不能使用等问题,在维修中要将全部线抽出维修周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点,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节约空间用于电动自行车的集成线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电动自行车的集成线束,包括有左刹把线、右刹把线、第一转把线、第二转把线、第三转把线、开关线、信号输入线、发光线以及充电线;所述左刹把线的一端、右刹把线的一端、第一转把线的一端、第二转把线的一端、第三转把线的一端、开关线的一端、信号输入线的一端、发光线的一端以及充电线的一端分别设有左刹把座、右刹把座、第一转把座、第二转把座、第三转把座、开关座、信号输入座、发光座以及充电座;所述左刹把线的另一端、右刹把线的另一端、第一转把线的另一端、第二转把线的另一端、第三转把线的另一端、开关线的另一端、信号输入线的另一端、发光线的另一端以及充电线的另一端均连接有防水座;所述防水座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输出线、第二输出线、第三输出线、第四输出线以及第五输出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刹把线的另一端、右刹把线的另一端、第一转把线的另一端、第二转把线的另一端、第三转把线的另一端、开关线的另一端、信号输入线的另一端、发光线的另一端以及充电线的另一端设有总线;所述总线通过包胶与左刹把线、右刹把线、第一转把线、第二转把线、第三转把线、开关线、信号输入线、发光线以及充电线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转把座、发光座以及充电座的两端均设有防呆块。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刹把座、右刹把座、开关座以及信号输入座均设有设有卡块。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输出线、第二输出线、第三输出线、第四输出线以及第五输出线均设有外螺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把左刹把线、右刹把线、第一转把线、第二转把线、第三转把线、开关线、信号输入线、发光线以及充电线集成设置同一线束上,使用更加方便,并且节约空间,同时通过设置防水座,起到防水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转把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左刹把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1-左刹把线;12-左刹把座;21-右刹把线;22-右刹把座;31-第一转把线;32-第一转把座;41-第二转把线;42-第二转把座;51-第三转把线;52-第三转把座;61-开关线;62-开关座;71-信号输入线;72-信号输入座;81-发光线;82-发光座;91-充电线;92-充电座;100-防水座;101-总线;201-第一输出线;202-第二输出线;203-第三输出线;204-第四输出线;205-第五输出线;301-防呆块;302-卡块;303-外螺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局限于此。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自行车的集成线束,包括有左刹把线11、右刹把线21、第一转把线31、第二转把线41、第三转把线51、开关线61、信号输入线71、发光线81以及充电线91;所述左刹把线11的一端、右刹把线21的一端、第一转把线31的一端、第二转把线41的一端、第三转把线51的一端、开关线61的一端、信号输入线71的一端、发光线81的一端以及充电线91的一端分别设有左刹把座12、右刹把座22、第一转把座32、第二转把座42、第三转把座52、开关座62、信号输入座72、发光座82以及充电座92;所述左刹把线11的另一端、右刹把线21的另一端、第一转把线31的另一端、第二转把线41的另一端、第三转把线51的另一端、开关线61的另一端、信号输入线71的另一端、发光线81的另一端以及充电线91的另一端均连接有防水座100;所述防水座100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输出线201、第二输出线202、第三输出线203、第四输出线204以及第五输出线205。其中,左刹把线11与左刹把座12用于控制电动自行车左刹把的断电,右刹把线21与右刹把座22用于控制电动自行车右刹把的断电,第一转把线31、第二转把线41、第三转把线51、第一转把座32、第二转把座42、第三转把座52分别与电动自行车转把里的线性霍尔的三个引脚连接,开关线61与开关座62用于控制电动自行车的开关,信号输入线71与信号输入座72用于控制电动自行车与外界信号的信息传递,发光线81与发光座82用于控制电动自行车发光LED的开关,充电线91与充电座92用于控制电动自行车上与手机进行充电的USB充电口;本实施例通过把左刹把线11、右刹把线21、第一转把线31、第二转把线41、第三转把线51、开关线61、信号输入线71、发光线81以及充电线91集成设置同一线束上,使用更加方便,并且节约空间,同时通过设置防水座100,起到防水的作用。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自行车的集成线束,所述左刹把线11的另一端、右刹把线21的另一端、第一转把线31的另一端、第二转把线41的另一端、第三转把线51的另一端、开关线61的另一端、信号输入线71的另一端、发光线81的另一端以及充电线91的另一端设有总线101;所述总线101通过包胶与左刹把线11、右刹把线21、第一转把线31、第二转把线41、第三转把线51、开关线61、信号输入线71、发光线81以及充电线91连接。通过将左刹把线11、右刹把线21、第一转把线31、第二转把线41、第三转把线51、开关线61、信号输入线71、发光线81以及充电线91以包胶的方式集成在总线101中,使得布线更加整洁。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自行车的集成线束,所述第一转把座32、发光座82以及充电座92的两端均设有防呆块301。通过设置防呆块301便于用于进行插接。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自行车的集成线束,所述左刹把座12、右刹把座22、开关座62以及信号输入座72均设有设有卡块302。通过设置卡块302便于用于进行插接。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自行车的集成线束,所述第一输出线201、第二输出线202、第三输出线203、第四输出线204以及第五输出线205均设有外螺纹303。通过设置外螺纹303,与外部插头进行螺纹连接,便于拆装。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包含在本技术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电动自行车的集成线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动自行车的集成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左刹把线(11)、右刹把线(21)、第一转把线(31)、第二转把线(41)、第三转把线(51)、开关线(61)、信号输入线(71)、发光线(81)以及充电线(91);所述左刹把线(11)的一端、右刹把线(21)的一端、第一转把线(31)的一端、第二转把线(41)的一端、第三转把线(51)的一端、开关线(61)的一端、信号输入线(71)的一端、发光线(81)的一端以及充电线(91)的一端分别设有左刹把座(12)、右刹把座(22)、第一转把座(32)、第二转把座(42)、第三转把座(52)、开关座(62)、信号输入座(72)、发光座(82)以及充电座(92);所述左刹把线(11)的另一端、右刹把线(21)的另一端、第一转把线(31)的另一端、第二转把线(41)的另一端、第三转把线(51)的另一端、开关线(61)的另一端、信号输入线(71)的另一端、发光线(81)的另一端以及充电线(91)的另一端均连接有防水座(100);所述防水座(100)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输出线(201)、第二输出线(202)、第三输出线(203)、第四输出线(204)以及第五输出线(20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动自行车的集成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左刹把线(11)、右刹把线(21)、第一转把线(31)、第二转把线(41)、第三转把线(51)、开关线(61)、信号输入线(71)、发光线(81)以及充电线(91);所述左刹把线(11)的一端、右刹把线(21)的一端、第一转把线(31)的一端、第二转把线(41)的一端、第三转把线(51)的一端、开关线(61)的一端、信号输入线(71)的一端、发光线(81)的一端以及充电线(91)的一端分别设有左刹把座(12)、右刹把座(22)、第一转把座(32)、第二转把座(42)、第三转把座(52)、开关座(62)、信号输入座(72)、发光座(82)以及充电座(92);所述左刹把线(11)的另一端、右刹把线(21)的另一端、第一转把线(31)的另一端、第二转把线(41)的另一端、第三转把线(51)的另一端、开关线(61)的另一端、信号输入线(71)的另一端、发光线(81)的另一端以及充电线(91)的另一端均连接有防水座(100);所述防水座(100)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输出线(201)、第二输出线(202)、第三输出线(203)、第四输出线(204)以及第五输出线(205)。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爱国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风和润泽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