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提高产量的变压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0524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1 0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提高产量的变压器装置,包含第一磁芯本体设有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第二磁芯本体设有第三法兰和第四法兰,第三法兰设有第三端电极对,第四法兰设有第四端电极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由设置的第一磁芯本体、第二磁芯本体,配合第一端电极对其一和第三端电极对其一与第二端电极对其一和第四端电极对其一两者其之间的电性短路其所形成的变压器,可使本装置达到能提高产能,减少制程等待时间,达成其功效;或是进一步在第一、第二磁芯本体上设置盖板或背膜,有助于在表面黏著制程中,达到方便制造黏著的效果,也可进一步连带提升产能,增加产量,予以达成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提高产量的变压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提高产量的变压器装置,属于变压器

技术介绍
常见的变压器,因设计的电容量不同其体积大小亦不同。除了大容量的变压器以外(例如电厂或电线杆所常见使用),更具有安装于电子产品内部的小型、微型化的变压器、电感器或共模滤波器等。现有的变压器,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I441211号所揭示的,其包含有由鼓形铁芯与板状铁芯所构成的磁芯,该鼓形铁芯上绕设有第一绕组、第二绕组、第三绕组和第四绕组,且各该绕组的端部分别电性连接于该鼓形铁芯上所形成的第一至第四端子电极对,如此,在一印刷电路板上设置与各该绕组的各该端部相对应的第一至第四连接盘图案对,同时再将该第一连接盘图案对和第二连接盘图案对的间的电性路径短路,并将该第三连接盘图案对和第四连接盘图案对之间的电性路径短路。此技术方案中,其变压器在制造程序上仅能由单一绕线机台给予进行绕线,虽然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及第三绕组和第四绕组其两者可使用一起绕设于鼓形铁芯上的方法(第一绕组及第二绕组一起绕,第三绕组和第四绕组一起绕),但此一体成型之变压器结构,在由单一绕线机台给予进行绕线的过程中,仅能以依序或依次的方式绕设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及第三绕组和第四绕组(亦可使用另一方法给予分为四次绕设其第一绕组至第四绕组),无法由两机台给予一次性进行一体成型之变压器的绕线动作(无法藉由两机台各别绕设第一绕组至第四绕组)。因此,在相同的绕设时间内(例如一分钟内)及绕设完成后所形成一体成型之变压器结构(无论是否设有板状铁芯),其在制程上所耗费的时间较多,且其制程等待时间较长,因而将使变压器的产能下降,不符合经济效益。此外,在另一种结构型式的变压器中,如图1所示,揭露了一种环状磁芯的变压器,且该环状磁芯可为立体矩形(形成口状),并于环状磁芯1上绕设一次侧绕组11和二次侧绕12组。此一技术方案中,该环状磁芯的线圈需要一圈圈的通过手工作业卷绕,其制造效率较差,且产值和产量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可提高产量的变压器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提高产量的变压器装置,包括第一磁芯本体,该第一磁芯本体的对称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法兰和一第二法兰,该第一法兰上设有一第一端电极对,且该第二法兰上设有一第二端电极对,该第一磁芯本体上卷绕构成一次侧绕组的第一绕组和一第二绕组,该第一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绕组的第一端分别电性连接于该第一端电极对,且该第一绕组的第二端和第二绕组的第二端分别电性连接于该第二端电极对,又该第一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电性连接于相互呈斜对角的该第一端电极对其一和第二端电极对其一之上,该第二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电性连接于相互呈斜对角的该第一端电极对另其一和第二端电极对另其一之上;第二磁芯本体,该第二磁芯本体的对称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三法兰和一第四法兰,该第三法兰上设有一第三端电极对,且该第四法兰上设有一第四端电极对,该第二磁芯本体上卷绕构成二次侧绕组的第三绕组和第四绕组,该第三绕组的第一端和第四绕组的第一端分别电性连接于该第三端电极对,且该第三绕组的第二端和第四绕组的第二端分别电性连接于该第四端电极对,又该第三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电性连接于相互呈斜对角的该第三端电极对其一和第四端电极对其一之上,该第四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电性连接于相互呈斜对角的该第三端电极对另其一和第四端电极对另其一之上;其中,该第一端电极对其一和该第三端电极对其一之间相互结合且电性连接,且该第二端电极对其一和该第四端电极对其一之间相互结合且电性连接。在本技术中:所述的第一法兰、第二法兰、第三法兰和第四法兰的同一侧面上结合有一盖板或背膜。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由设置的第一磁芯本体、第二磁芯本体,配合第一端电极对其一和第三端电极对其一与第二端电极对其一和第四端电极对其一两者其之间的电性短路其所形成的变压器,可使本装置达到能提高产能,减少制程等待时间,达成其功效;或是进一步在第一、第二磁芯本体上设置盖板或背膜,有助于在表面黏著制程中,达到方便制造黏著(吸取)的效果,也可进一步连带提升产能,增加产量,予以达成功效。【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侧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第一绕组至第四绕组的绕线及连接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等效电路图;图7是本技术的进一步设有盖板或背膜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进一步设有盖板或背膜而使得表面黏著更为便利的操作动作示意图。图中:1、环状铁芯;11、一次侧绕组;12、二次侧绕组;2、第一磁芯本体;21、第一法兰;22第二法兰;23、第一端电极对;24、第二端电极对;25、第一绕组;251、第一端;252、第二端;26、第二绕组;261、第一端;262、第二端;3、第二磁芯本体;31、第三法兰;32、第四法兰;33、第三端电极对;34、第四端电极对;35、第三绕组;351、第一端;352、第二端;36、第四绕组;361、第一端;362、第二端;100、电性短路路径;200、一次侧电接点;300、二次侧电接点;400、盖板或背膜;500、SMD;600、电路基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2至图5所示,一种可提高产量的变压器装置,其包含:一第一磁芯本体2和一第二磁芯本体3。所述的第一磁芯本体2的对称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法兰21和一第二法兰22。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法兰21和第二法兰22为立体矩形,且不以此为限制。该第一法兰21上设有一第一端电极对23,且该第二法兰22上设有一第二端电极对24,该第一磁芯本体2上卷绕构成一次侧绕组的一第一绕组25和一第二绕组26,该第一绕组25的第一端251和第二绕组26的第一端261分别电性连接于该第一端电极对23,且该第一绕组25的第二端252和第二绕组26的第二端262分别电性连接于该第二端电极对24,又该第一绕组25的第一端251和第二端252分别电性连接于相互呈斜对角之该第一端电极对23其一和第二端电极对24其一之上,该第二绕组26的第一端261和第二端262分别电性连接于相互呈斜对角的该第一端电极对23另其一和第二端电极对24另其一之上(配合如图5所示)。以及,该第二磁芯本体3的对称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三法兰31和一第四法兰32。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三法兰31和第四法兰32亦可为立体矩形,且不以此为限制。该第三法兰31上设有一第三端电极对33,且该第四法兰32上设有一第四端电极对34,该第二磁芯本体3上卷绕构成二次侧绕组的一第三绕组35和一第四绕组36,该第三绕组35的第一端351和第四绕组36的第一端361分别电性连接于该第三端电极对33,且该第三绕组35的第二端352和第四绕组36的第二端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可提高产量的变压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提高产量的变压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磁芯本体,该第一磁芯本体的对称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法兰和一第二法兰,该第一法兰上设有一第一端电极对,且该第二法兰上设有一第二端电极对,该第一磁芯本体上卷绕构成一次侧绕组的第一绕组和一第二绕组,该第一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绕组的第一端分别电性连接于该第一端电极对,且该第一绕组的第二端和第二绕组的第二端分别电性连接于该第二端电极对,又该第一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电性连接于相互呈斜对角的该第一端电极对其一和第二端电极对其一之上,该第二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电性连接于相互呈斜对角的该第一端电极对另其一和第二端电极对另其一之上;第二磁芯本体,该第二磁芯本体的对称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三法兰和一第四法兰,该第三法兰上设有一第三端电极对,且该第四法兰上设有一第四端电极对,该第二磁芯本体上卷绕构成二次侧绕组的第三绕组和第四绕组,该第三绕组的第一端和第四绕组的第一端分别电性连接于该第三端电极对,且该第三绕组的第二端和第四绕组的第二端分别电性连接于该第四端电极对,又该第三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电性连接于相互呈斜对角的该第三端电极对其一和第四端电极对其一之上,该第四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电性连接于相互呈斜对角的该第三端电极对另其一和第四端电极对另其一之上;其中,该第一端电极对其一和该第三端电极对其一之间相互结合且电性连接,且该第二端电极对其一和该第四端电极对其一之间相互结合且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提高产量的变压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磁芯本体,该第一磁芯本体的对称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法兰和一第二法兰,该第一法兰上设有一第一端电极对,且该第二法兰上设有一第二端电极对,该第一磁芯本体上卷绕构成一次侧绕组的第一绕组和一第二绕组,该第一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绕组的第一端分别电性连接于该第一端电极对,且该第一绕组的第二端和第二绕组的第二端分别电性连接于该第二端电极对,又该第一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电性连接于相互呈斜对角的该第一端电极对其一和第二端电极对其一之上,该第二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电性连接于相互呈斜对角的该第一端电极对另其一和第二端电极对另其一之上;第二磁芯本体,该第二磁芯本体的对称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三法兰和一第四法兰,该第三法兰上设有一第三端电极对,且该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明谚杨祥忠林锦政
申请(专利权)人:庆邦电子元器件泗洪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