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轮外壳自动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003057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1 0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涡轮外壳自动检测系统,其包括所述涡轮外壳包括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配合的第二壳体,所述检测系统包括双层输送单元、位于所述双层输送单元末端的角度调整单元、位于所述双层输送单元末端两侧的第一检测机与第二检测机、输送合格产品的成品输送线、位于所述成品输送线前端的第一检测单元、输送不合格产品的不良品输送线、以及对涡轮外壳进行搬运的机器人,所述双层输送单元的前端设置有两个分别对涡轮的两个外壳进行机加工的数控加工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自动的同时对涡轮的一对外壳进行检测,并自动调整外壳角度、自动下料,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节省了人力成本,降低了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涡轮外壳自动检测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测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涡轮外壳自动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涡轮是在汽车或飞机的引擎中的风扇,通过利用废气把燃料蒸汽吹入引擎,以提高引擎的性能。涡轮是一种将流动工质的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旋转式动力机械。涡轮外壳一般是通过两个壳体对接形成的,一半的壳体上带有螺柱,另一半的壳体上带有通孔,通过螺柱螺母将两个壳体对接形成涡轮整个壳体。涡轮壳体经过冲压或压铸成型后,在数控加工中心进行精加工,最后经过外形尺寸检测后再包装。现有技术中,操作人员首先将经过机加工后的两个涡轮外壳分别放置在两个小推车上;待放满后再推到相应的检测机台位置;两个检测机台位置各有一操作人员,将小推车上的涡轮外壳放置在检测机台上进行检测;检测结束后,再把涡轮外壳取出分别放置在良品箱或不良品箱中。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涡轮外壳自动检测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轮外壳自动检测系统,能够自动的同时对涡轮的一对外壳进行检测,并自动调整外壳角度、自动下料,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节省了人力成本,降低了劳动强度。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涡轮外壳自动检测系统,其包括所述涡轮外壳包括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配合的第二壳体,所述检测系统包括双层输送单元、位于所述双层输送单元末端的角度调整单元、位于所述双层输送单元末端两侧的第一检测机与第二检测机、输送合格产品的成品输送线、位于所述成品输送线前端的第一检测单元、输送不合格产品的不良品输送线、以及对涡轮外壳进行搬运的机器人,所述双层输送单元的前端设置有两个分别对涡轮的两个外壳进行机加工的数控加工单元。进一步的,所述双层输送单元包括输送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输送单元与输送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输送单元,所述第一输送单元与所述第二输送单元的末端均设置有阻挡涡轮外壳前进的阻挡装置,所述第一输送单元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单元的上方。进一步的,所述角度调整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单元的末端。进一步的,所述角度调整单元包括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输送单元上的活动板、调节所述活动板另一端倾斜角度的角度调节驱动件、固定在所述活动板下表面的第一驱动件、位于所述活动板上表面尾部且受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沿产品输送方向往复运动的支撑板。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板的上表面两侧设置有V型导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阻挡涡轮外壳前进的第一支板、以及与所述第一支板垂直设置的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板上部的第二支板,所述第二支板中部设置有朝涡轮壳体方向延伸的三角板。进一步的,所述三角板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板上的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驱动件活动端的第三支板,所述第三支板中部设置有检测涡轮壳体是否到位的第三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机器人包括双夹爪装置,所述双夹爪装置包括两个夹持单元,所述夹持单元包括夹爪气缸、受所述夹爪气缸驱动进行张开与闭合动作的两个活动座、固定在所述活动座上的旋转气缸、受所述旋转气缸驱动进行旋转的外壳夹爪。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包括与所述成品输送线对接的检测承载台、位于所述检测承载台侧方的第一拍照装置、位于所述检测承载台下方的第二拍照装置、将产品推入所述成品输送线上的推力气缸。进一步的,所述成品输送线的首端位置设置有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包括位于所述成品输送线下方的顶升气缸、受所述顶升气缸驱动上下运动的托板、位于所述托板侧前方的第三拍照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一种涡轮外壳自动检测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实现涡轮两个壳体自动检测、自动下料、自动搬运动作,使得检测工作变成全自动过程,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操作工人由原来的3人变为1人,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具有自动调整角度功能,使得壳体在被抓取至检测位置前的角度正确,省去了人工进行角度调整的操作,为实现全检测过程自动化奠定了基础。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双层输送单元和角度调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角度调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角度调整单元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双夹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100涡轮外壳自动检测系统;1双层输送单元,11第一输送单元,12第二输送单元;13阻挡装置;2角度调整单元,21活动板,22角度调节驱动件,23第一驱动件,24支撑板,241第一支板,242第二支板,243三角板,244第三支板,25V型导向板,26第一传感器,27第二传感器,28第三传感器,29第一导向柱,210导向槽;3第一检测机;4第二检测机;5成品输送线;6第一检测单元,61检测承载台,62第一拍照装置,63第二拍照装置,64推力气缸;7不良品输送线;8机器人,81夹爪气缸,82活动座,83旋转气缸,84外壳夹爪;9数控加工单元;10第二检测单元,101顶升气缸,102托板,103第三拍照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请参照图1-图6,本实施例为涡轮外壳自动检测系统100,所述涡轮外壳包括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配合的第二壳体,所述检测系统包括双层输送单元1、位于双层输送单元1末端的角度调整单元2、位于双层输送单元1末端两侧的第一检测机3与第二检测机4、输送合格产品的成品输送线5、位于成品输送线5前端的第一检测单元6、输送不合格产品的不良品输送线7、以及对涡轮外壳进行搬运的机器人8,双层输送单元1的前端设置有两个分别对涡轮的两个外壳进行机加工的数控加工单元9。请参照图2,双层输送单元1包括输送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输送单元11与输送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输送单元12。第一输送单元11位于第二输送单元12的上方。角度调整单元2设置在第二输送单元12的末端。第一输送单元11与第二输送单元12的末端均设置有阻挡涡轮外壳前进的阻挡装置13。请参照图2-图4,角度调整单元2包括一端铰接在第二输送单元12上的活动板21、调节活动板21另一端倾斜角度的角度调节驱动件22、固定在活动板21下表面的第一驱动件23、位于活动板21上表面尾部且受第一驱动件23驱动沿产品输送方向往复运动的支撑板24。活动板21的上表面两侧设置有V型导向板25,支撑板24包括阻挡涡轮外壳前进的第一支板241、以及与第一支板241垂直设置的且位于第一支板241上部的第二支板242,第二支板242中部设置有朝涡轮壳体方向延伸的三角板243,三角板243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在第二支板242上的第一传感器26和第二传感器27,支撑板24还包括固定在第一驱动件23活动端的第三支板244,第三支板244中部设置有检测涡轮壳体是否到位的第三传感器28。活动板21下表面中部铰接设置有第一导向柱29,第一导向柱29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导向柱(图中未显示),第二导向柱的另一端铰接在一固定座上,第一导向柱29与所述第二导向柱中均设置有相互穿插的导向槽210,第一导向柱29插入所述第二导向柱中的导向槽210中,所述第二导向柱插入第一导向柱29中的导向槽210中。角度调节驱动件22的活动端与活动板21固定连接,其另一端铰接在一固定座上。由于涡轮外壳中的其中一个外壳(即第二外壳)上设置有四个螺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涡轮外壳自动检测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涡轮外壳自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外壳包括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配合的第二壳体,所述检测系统包括双层输送单元、位于所述双层输送单元末端的角度调整单元、位于所述双层输送单元末端两侧的第一检测机与第二检测机、输送合格产品的成品输送线、位于所述成品输送线前端的第一检测单元、输送不合格产品的不良品输送线、以及对涡轮外壳进行搬运的机器人,所述双层输送单元的前端设置有两个分别对涡轮的两个外壳进行机加工的数控加工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轮外壳自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外壳包括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配合的第二壳体,所述检测系统包括双层输送单元、位于所述双层输送单元末端的角度调整单元、位于所述双层输送单元末端两侧的第一检测机与第二检测机、输送合格产品的成品输送线、位于所述成品输送线前端的第一检测单元、输送不合格产品的不良品输送线、以及对涡轮外壳进行搬运的机器人,所述双层输送单元的前端设置有两个分别对涡轮的两个外壳进行机加工的数控加工单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外壳自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输送单元包括输送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输送单元与输送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输送单元,所述第一输送单元与所述第二输送单元的末端均设置有阻挡涡轮外壳前进的阻挡装置,所述第一输送单元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单元的上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轮外壳自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整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单元的末端。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轮外壳自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整单元包括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输送单元上的活动板、调节所述活动板另一端倾斜角度的角度调节驱动件、固定在所述活动板下表面的第一驱动件、位于所述活动板上表面尾部且受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沿产品输送方向往复运动的支撑板。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轮外壳自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的上表面两侧设置有V型导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蓉王海港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墨佳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