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制装置和切线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9800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2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缝制装置和切线机构。切线机构具有固定刀、可动刀、马达和连杆机构。固定刀固定于针板的下侧。可动刀以能相对于固定刀水平地转动的方式设置,能在待机位置、切断位置及可动端部之间移动,待机位置是可动刀在处在离开了固定刀的位置时所处的位置,切断位置是可动刀与固定刀交叉并切断面线和底线时所处的位置,可动端部处在相对于切断位置而言与待机位置所处侧相反的一侧。马达驱动可动刀。切线机构使马达的输出轴朝一方向旋转从而使可动刀从待机位置移动到可动端部,再使马达的输出轴朝与一方向相反的另一方向旋转从而使可动刀移动到切断位置,切断面线和底线。连杆机构与马达的输出轴和可动刀直接连结,将输出轴的转动传递给可动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缝制装置和切线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缝制装置和切线机构。
技术介绍
日本特许公开2016年67696号公报的缝纫机的切线机构在缝制结束后进行驱动,通过可动刀和固定刀的协同作用来切断面线和底线。该缝纫机利用切线专用的马达来驱动切线机构。切线机构在马达的输出轴设置凸轮,与凸轮的旋转位置相应地使可动刀移动。该缝纫机在缝制动作中将可动刀移动到待机位置,在缝制动作结束时使可动刀向切断位置移动,从而切断面线和底线。在线没有被切断时,缝纫机利用接受部接受来自操作者的驱动切线机构的指示。在接受了该指示时,缝纫机使切线机构的马达工作从而驱动切线机构。切线机构利用凸轮来控制可动刀的移动。优选可动刀的移动速度与线在可动刀的移动路径上的位置相应地进行变化。对于线的切断而言最适合的可动刀的移动速度是这样的速度,即:在从待机位置到即将到达切断位置时的位置尽可能缓慢,在切断位置进行切断时变成高速。在利用凸轮实现该移动速度时,凸轮槽的形状需要与速度变化相对应地具有急剧的倾斜度的变化。因此,马达需要超过凸轮槽形状的急剧的倾斜度的变化的转矩,马达的大小和耗电量增加。通过凸轮槽的滚子的加速度因凸轮槽形状的急剧的倾斜度的变化而增加。因此,对于该缝纫机而言,凸轮槽与滚子的接触所产生的撞击声增加,凸轮槽和凸轮的耐久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实现切线时的可动刀的移动速度的最优化的缝制装置和切线机构。技术方案1的缝制装置具有:针板,其用于载置缝制对象物;以及切线机构,其用于切断面线和底线,所述切线机构具有:固定刀,其固定于所述针板的下侧;可动刀,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刀水平地转动的方式设置,该可动刀能够在待机位置、切断位置以及可动端部之间进行移动,该待机位置是该可动刀在处在离开了所述固定刀的位置时所处的位置,该切断位置是该可动刀在与所述固定刀交叉并切断所述面线和所述底线时所处的位置,该可动端部处在相对于所述切断位置而言与所述待机位置所处侧相反的那一侧;以及马达,其用于驱动所述可动刀,在使所述马达的输出轴朝一方向旋转从而使所述可动刀从所述待机位置移动到所述可动端部之后,使所述马达的所述输出轴朝与所述一方向相反的另一方向旋转从而使所述可动刀移动到所述切断位置,从而切断所述面线和所述底线,该缝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切线机构具有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与所述马达的所述输出轴和所述可动刀直接连结,用于将所述输出轴的转动传递给所述可动刀。缝制装置的切线机构在没有借助凸轮、齿轮的情况下将连杆机构连结在输出轴和可动刀之间。缝制装置能够通过控制马达的旋转速度来直接调节可动刀的移动速度,以使可动刀的移动速度成为期望的速度。缝制装置能够利用马达的角度变化自由地实现可动刀的位移和速度变化。与借助凸轮、齿轮由连杆机构驱动的切线机构相比,切线机构能够减少零件件数,能够实现小型化、轻量化。切线机构与马达的配置相应地改变连杆机构的构造即可,马达的配置的自由度升高。与借助凸轮、齿轮由连杆机构驱动的切线机构相比,切线机构容易变更可动刀的移动速度。切线机构不需要借助齿轮由连杆机构驱动的切线机构所要求的供油等的维护作业和齿隙的调整作业,不会产生齿轮啮合声等噪音。也可以是,技术方案2的缝制装置还具有用于控制所述马达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马达的所述输出轴朝所述另一方向旋转从而使所述可动刀向所述切断位置移动时,在处于所述可动端部和所述切断位置之间的变更位置将所述马达的旋转速度从第一速度变更为比所述第一速度大的第二速度。若在可动刀移动时以第二速度驱动马达,则在可动刀从可动端部向切断位置移动时切断的时机产生偏差,在切断后留在缝制对象物上的面线端部的长度变得不稳定。若在可动刀移动时以第一速度驱动马达,则与以第二速度移动时相比能够抑制切断的时机的偏差,但可动刀与固定刀交叉时的转矩不足,切断力降低。与在可动刀移动时以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中的任一者的旋转速度驱动马达的切线机构相比,缝制装置能够使在切断后留在缝制对象物上的面线端部的长度的偏差和线切断力最优化。也可以是,技术方案3的缝制装置还具有:存储部,其用于存储所述可动刀移动时的所述变更位置、所述第一速度、所述第二速度中的至少任一者的值彼此不同的多个组合;以及接受部,其用于接受从由所述存储部存储的所述多个组合中对用于控制所述可动刀移动时的所述马达的所述组合的选择,所述控制部按照所述接受部接受到的所述组合,在所述变更位置将所述马达的旋转速度从所述第一速度变更为所述第二速度。缝制装置在对座椅安全带、安全气囊等的比较厚的布料进行缝制时,使用比较粗的线进行缝制。对于切线机构而言,即使在切断后留在缝制对象物上的面线端部的长度稍微产生了偏差,也优选为了可靠地切断线以比较大的切断力切断线。缝制装置在对衣服等的比较薄的布料进行缝制时,使用比较细的线进行缝制。切线机构为了可靠地切断线所需要的切断力比在比较厚的布料的情况下切断较粗的线时所需要的切断力小即可,优选减小在切断后留在缝制对象物上的面线端部的长度的偏差。即,对于缝制装置而言,优选的是,在考虑到缝制对象物、线的粗细、材质等的情况下使切线机构的可动刀的变更位置、第一速度、第二速度最优化。在切线机构使可动刀向切断位置移动时,在接受部接受到的组合的变更位置从第一速度变更为第二速度。与在移动时无论缝制条件如何都以相同的条件切断线的切线机构相比,切线机构能够考虑到缝制条件从而使在切断后留在缝制对象物上的面线端部的长度的偏差和线切断力最优化。也可以是,技术方案4的缝制装置还具有编码器,该编码器用于检测所述马达的所述输出轴的转动位置,并将检测到的转动位置向所述控制部输出,所述控制部在基于由所述编码器输出的所述转动位置判断为所述可动刀到达所述变更位置时,将所述马达的旋转速度从所述第一速度变更为所述第二速度。缝制装置能够根据编码器的输出准确地判断可动刀是否到达变更位置。缝制装置能够更可靠地在变更位置将可动刀的速度从第一速度变更为第二速度。也可以是,技术方案5、6的缝制装置还具有:上轴单元,其具有用于使装配有机针的针杆上下运动的针杆机构和收纳所述针杆机构的上侧壳体;上侧花键轴,其贯穿所述上轴单元的所述上侧壳体,用于向所述针杆机构传递动力;下轴单元,其设于所述针板的下方,该下轴单元具有用于驱动梭子的梭子机构和收纳所述梭子机构的下侧壳体;下侧花键轴,其与所述上侧花键轴平行地延伸,该下侧花键轴贯穿所述下轴单元的所述下侧壳体,用于向所述梭子机构传递动力;同步机构,其架设于所述上侧花键轴和所述下侧花键轴,用于使所述上侧花键轴的旋转和所述下侧花键轴的旋转同步;以及X轴移动机构,其能够使所述上轴单元沿所述上侧花键轴的轴线方向移动,并使所述下轴单元与所述上轴单元的移动同步地沿所述下侧花键轴的轴线方向移动,所述切线机构设于所述下轴单元。下轴单元能够沿下侧花键轴移动,因此,优选使下轴单元轻量化、小型化。缝制装置将切线机构设于下轴单元,因此仅在下轴单元就能够完成切线机构的构造。因此,缝制装置能够使下轴单元小型化、轻量化。因此,缝制装置能够减小在下轴单元沿下侧花键轴移动时的载荷。也可以是,技术方案7、8的缝制装置的所述马达设置在相对于所述下侧花键轴而言与所述梭子机构所处侧相反的那一侧。下轴单元能够以使下侧花键轴处于梭子机构和马达之间的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缝制装置和切线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缝制装置,该缝制装置(1)具有:针板(50),其用于载置缝制对象物;以及切线机构(43),其用于切断面线和底线,所述切线机构具有:固定刀(60),其固定于所述针板的下侧;可动刀(61),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刀水平地转动的方式设置,该可动刀能够在待机位置、切断位置以及可动端部之间进行移动,该待机位置是该可动刀在处在离开了所述固定刀的位置时所处的位置,该切断位置是该可动刀在与所述固定刀交叉并切断所述面线和所述底线时所处的位置,该可动端部处在相对于所述切断位置而言与所述待机位置所处侧相反的那一侧;以及马达(57),其用于驱动所述可动刀,在使所述马达的输出轴(58)朝一方向旋转从而使所述可动刀从所述待机位置移动到所述可动端部之后,使所述马达的所述输出轴朝与所述一方向相反的另一方向旋转从而使所述可动刀移动到所述切断位置,从而切断所述面线和所述底线,该缝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切线机构具有连杆机构(59),该连杆机构与所述马达的所述输出轴和所述可动刀直接连结,用于将所述输出轴的转动传递给所述可动刀。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6.30 JP 2016-1311001.一种缝制装置,该缝制装置(1)具有:针板(50),其用于载置缝制对象物;以及切线机构(43),其用于切断面线和底线,所述切线机构具有:固定刀(60),其固定于所述针板的下侧;可动刀(61),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刀水平地转动的方式设置,该可动刀能够在待机位置、切断位置以及可动端部之间进行移动,该待机位置是该可动刀在处在离开了所述固定刀的位置时所处的位置,该切断位置是该可动刀在与所述固定刀交叉并切断所述面线和所述底线时所处的位置,该可动端部处在相对于所述切断位置而言与所述待机位置所处侧相反的那一侧;以及马达(57),其用于驱动所述可动刀,在使所述马达的输出轴(58)朝一方向旋转从而使所述可动刀从所述待机位置移动到所述可动端部之后,使所述马达的所述输出轴朝与所述一方向相反的另一方向旋转从而使所述可动刀移动到所述切断位置,从而切断所述面线和所述底线,该缝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切线机构具有连杆机构(59),该连杆机构与所述马达的所述输出轴和所述可动刀直接连结,用于将所述输出轴的转动传递给所述可动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缝制装置还具有用于控制所述马达的控制部(9),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马达的所述输出轴朝所述另一方向旋转从而使所述可动刀向所述切断位置移动时,在处于所述可动端部和所述切断位置之间的变更位置将所述马达的旋转速度从第一速度变更为比所述第一速度大的第二速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缝制装置还具有:存储部(14),其用于存储所述可动刀移动时的所述变更位置、所述第一速度、所述第二速度中的至少任一者的值彼此不同的多个组合;以及接受部(116),其用于接受从由所述存储部存储的所述多个组合中对用于控制所述可动刀移动时的所述马达的所述组合的选择,所述控制部按照所述接受部接受到的所述组合,在所述变更位置将所述马达的旋转速度从所述第一速度变更为所述第二速度。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缝制装置还具有编码器(115),该编码器用于检测所述马达的所述输出轴的转动位置,并将检测到的转动位置向所述控制部输出,所述控制部在基于由所述编码器输出的所述转动位置判断为所述可动刀到达所述变更位置时,将所述马达的旋转速度从所述第一速度变更为所述第二速度。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缝制装置还具有:上轴单元(2),其具有用于使装配有机针(23)的针杆(24)上下运动的针杆机构(21)和收纳所述针杆机构的上侧壳体(22);上侧花键轴(3),其贯穿所述上轴单元的所述上侧壳体,用于向所述针杆机构传递动力;下轴单元(4),其设于所述针板的下方,该下轴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田幸一木户春允鬼头宏明
申请(专利权)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