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防细菌菌剂发酵用贮存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9646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2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生防细菌菌剂发酵用贮存瓶,包括瓶盖、上瓶体、下瓶体和支撑体;瓶盖与上瓶体上部螺纹连接,上瓶体下部与下瓶体螺纹连接;上瓶体外壁可拆卸连接有一能够撕裂的套筒,瓶盖底端能够抵在套筒顶端;瓶盖顶端内壁竖直固设有一底端为尖端的圆柱体;支撑体为底端无端面且顶端端面中央开第一通孔的圆柱形壳体,第一通孔孔径大于圆柱体的直径;下瓶体的瓶口内壁固设有挡环,支撑体设置于挡环上;圆柱体的长度大于上瓶口的顶端至支撑体的顶端的距离,且当瓶盖底端抵在套筒顶端时,圆柱体底端位于支撑体的顶端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生防细菌菌剂发酵用贮存瓶实现了非实验室条件下的生防细菌的发酵,提高了生防菌对植物病害的防治效果。

A storage bottle for fermentation of biocontrol bacteria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iocontrol bacteria for fermentation storage bottle, comprising a bottle cap, bottle, bottle body and a support body; the bottle cap is connected with the thread on the upper portion of the bottle body, on the lower part of the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ttle body threads;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bottle body is detachably connected with a sleeve can be torn, the bottom of the bottle cover end against the sleeve the top of the bottle; the top end of the inner wall is fixedly provided with a vertical bottom tip of the cylinder; the bottom end of the support body is a cylindrical shell without end and the top face of the first central hole, first through hole diameter larger than the diameter of the cylinder; a bottle mouth inner wall of the lower body fixed with a retaining ring, the supporting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retaining ring on the cylinder; on the top of the bottle is greater than the length of the supporting body to the top of the distance, and when the bottle bottom is at the top end of a sleeve cylinder, the bottom end of the supporting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top. With the bottle fermentation and storage is realized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of biocontrol bacteria bacteria fermentation to prevent the invention, improve the control effect of Bio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防细菌菌剂发酵用贮存瓶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用微生物菌剂发酵
,特别是涉及一种生防细菌菌剂发酵用贮存瓶。
技术介绍
使用化学杀菌剂是控制农作物病害的有效方法,但化学杀菌剂长期使用易污染环境,诱导病菌产生抗药性。近年来,利用生防菌及其代谢产物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生存和活动,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无污染、无公害绿色食品呼声日益提高,以及国家有关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减量使用政策的出台,生物防治已成为继农业、化学防治之后的又一重要防治方法。目前已有较多商品化生防菌制剂问世,并广泛应用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在生产上取得良好的防病效果,如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枯草芽孢杆菌菌剂、木霉菌剂等。目前生防菌制剂多为活菌制剂,其有效成份为活的菌体,辅助材料多为一些保护剂、分散剂、介质载体。生防菌在菌剂加工过程中常伴有较高比例的菌体死亡,而且无论是加工液体制剂还是固体制剂,随着运输存贮时间的延长,导致菌剂活菌数量减少、菌体活力下降、活菌定殖能力差等问题出现,极大影响菌剂商品质量稳定性及菌剂生防功效的发挥。研究发现,实验条件下的新鲜生防菌发酵液(含菌体及其抑菌活性代谢产物)生防效果通常较好,且好于菌体悬浮液及无菌滤液,因此,在田间如能及时施用新鲜的生防菌发酵液对进一步提高生防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效果,将具有重要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防细菌菌剂发酵用贮存瓶,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在非实验室条件下选择合适的时间点对生防细菌菌剂进行发酵,使得田间能够施用上新鲜的生防细菌菌剂发酵液,从而提高生防菌对植物病害的防治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防细菌菌剂发酵用贮存瓶,包括瓶盖、上瓶体、下瓶体和支撑体;所述瓶盖与所述上瓶体上部螺纹连接,所述上瓶体下部与所述下瓶体螺纹连接;所述上瓶体外壁可拆卸连接有一能够撕裂的套筒,所述瓶盖底端能够抵在所述套筒顶端;所述瓶盖顶端内壁竖直固设有一底端为尖端的圆柱体;所述支撑体为底端无端面且顶端端面中央开第一通孔的圆柱形壳体,所述第一通孔孔径大于所述圆柱体的直径,所述下瓶体的瓶口内壁固设有挡环,所述支撑体设置于所述挡环上;所述圆柱体的长度大于所述上瓶口的顶端至所述支撑体的顶端的距离,且当所述瓶盖底端抵在所述套筒顶端时,所述圆柱体底端位于所述支撑体的顶端上方。优选地,所述瓶盖、所述上瓶体、所述下瓶体、所述支撑体以及所述圆柱体的材质均为塑料。优选地,所述上瓶体一体成型且包括由同轴设置的上瓶口和下瓶口,所述下瓶口与所述下瓶体螺纹连接,所述上瓶口与所述瓶盖螺纹连接;所述套筒与所述上瓶口的外壁可拆卸连接,所述下瓶口的口径大于所述上瓶口的口径,所述下瓶口顶端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上瓶口的口径且大于所述圆柱体的直径。优选地,所述瓶盖内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上瓶口外壁对应所述第一内螺纹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下瓶口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下瓶体的瓶口对应所述第二外螺纹设置有第二内螺纹。优选地,所述支撑体底端外壁固设有外凸环,所述外凸环的外径与所述下瓶口的外径相等。优选地,所述第一外螺纹下方设置有第一橡胶密封圈,所述第二外螺纹上方设置有第二橡胶密封圈、下方设置有第三橡胶密封圈。优选地,所述第一橡胶密封圈的厚度由上向下逐渐增大,所述第二橡胶密封圈、所述第三橡胶密封圈的厚度由下向上逐渐增大。优选地,所述瓶盖底端外壁具有第一环状外凸,所述上瓶口底端外壁设置有第二环状外凸,所述套筒与所述第二环状外凸点状相连;所述下瓶口的顶部外壁设置有第三环状外凸,所述下瓶体的瓶口顶部设置有第四环状外凸,所述第三环状外凸与所述第四环状外凸的外径相等。优选地,还包括橡皮套环,所述橡皮套环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三环状外凸的外径,当所述下瓶口与所述下瓶体完全螺纹连接时,所述橡皮套环能够套设在所述第三换状外凸和所述第四环状外凸外部,且所述橡皮套环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环状外凸顶端至所述第四环状外凸底端的距离。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生防细菌菌剂发酵用贮存瓶进行生防细菌菌剂发酵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上瓶体的下瓶口和支撑体之间放两张直径需大于下瓶口的内径的锡箔纸,并将下瓶口和支撑体对接套好,使瓶盖与上瓶体的上瓶口螺纹连接,旋紧瓶盖,直到第一环状外凸与套筒顶部接触,并确保瓶盖内的圆柱体的尖端接近上瓶体底部圆形孔洞内的双层锡箔纸;另外,将培养液放入下瓶体中,再将下瓶体与上瓶体的下瓶口螺纹对接,用橡皮套环将上瓶体的第三环状外凸和下瓶体的第四环状外凸外包裹,密封后备用,完成培养液的存放;然后将装有培养液的贮存瓶置于121℃条件下高压灭菌30~35min;(2)在实验室无菌条件下,打开上瓶体上瓶口瓶盖,用无菌不锈钢汤匙将接种菌粉放在锡箔纸上,用瓶盖重新密封后,用玻璃胶点状连接套筒和第二环状外凸;(3)当需进行菌剂发酵时,撕去上瓶体上瓶口的可撕裂的套筒,旋转瓶盖,使瓶盖沿螺纹下移,并使圆柱体底端位于支撑体内,直到第一环状外凸与第二环状外凸接触,瓶盖内的塑料圆柱体的尖端刺破上瓶体内的锡箔纸后,左右振荡3~5下,使上瓶体内的接种菌粉进入下瓶体的培养液中,在于室内常温(23~28℃)条件下将贮存瓶放于阴暗处3~7天,每天摇瓶1~2次,每次5~10s,持续3天,以进行生防细菌菌剂发酵,扩繁菌体数量。本专利技术生防细菌菌剂发酵用贮存瓶与现有技术相比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生防细菌菌剂发酵用贮存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进行生防细菌菌剂发酵的时间,应用于田间生产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提前发酵生防细菌,实现了非实验室条件下的生防细菌的发酵,如枯草芽孢杆菌,获得的菌体数量可达商品菌剂的要求,菌体新鲜而有活力,发酵液中含有的抗菌、促生活性物质及残余的营养物质及时施用对抑制病原菌活性、促进植物生长、提高生防菌定殖、存活能力均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生防菌对植物病害的防治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利用上述生防细菌菌剂发酵用贮存瓶进行生防细菌菌剂发酵的方法具有操作可行、方便适用的优点,节约了生防菌菌剂产品后期加工环节,可有效解决因运输存贮时间长、导致菌剂活菌数量减少、菌体活力下降而引起菌剂生防功效差的问题,该技术还适用于其他功能细菌的发酵,如胶冻样芽孢杆菌等。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生防细菌菌剂发酵用贮存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生防细菌菌剂发酵用贮存瓶中瓶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生防细菌菌剂发酵用贮存瓶中上瓶体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生防细菌菌剂发酵用贮存瓶中上瓶体另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生防细菌菌剂发酵用贮存瓶中下瓶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生防细菌菌剂发酵用贮存瓶中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生防细菌菌剂发酵用贮存瓶中橡皮套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瓶盖,101-圆柱体,102-固定环,103-加强筋,104-第一环状外凸,105-第一内螺纹,2-上瓶体,21-上瓶口,211-第一外螺纹,212-第一橡胶密封圈,213-套筒,2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生防细菌菌剂发酵用贮存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防细菌菌剂发酵用贮存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盖、上瓶体、下瓶体和支撑体;所述瓶盖与所述上瓶体上部螺纹连接,所述上瓶体下部与所述下瓶体螺纹连接;所述上瓶体外壁可拆卸连接有一能够撕裂的套筒,所述瓶盖底端能够抵在所述套筒顶端;所述瓶盖顶端内壁竖直固设有一底端为尖端的圆柱体;所述支撑体为底端无端面且顶端端面中央开第一通孔的圆柱形壳体,所述第一通孔孔径大于所述圆柱体的直径,所述下瓶体的瓶口内壁固设有挡环,所述支撑体设置于所述挡环上;所述圆柱体的长度大于所述上瓶口的顶端至所述支撑体的顶端的距离,且当所述瓶盖底端抵在所述套筒顶端时,所述圆柱体底端位于所述支撑体的顶端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防细菌菌剂发酵用贮存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盖、上瓶体、下瓶体和支撑体;所述瓶盖与所述上瓶体上部螺纹连接,所述上瓶体下部与所述下瓶体螺纹连接;所述上瓶体外壁可拆卸连接有一能够撕裂的套筒,所述瓶盖底端能够抵在所述套筒顶端;所述瓶盖顶端内壁竖直固设有一底端为尖端的圆柱体;所述支撑体为底端无端面且顶端端面中央开第一通孔的圆柱形壳体,所述第一通孔孔径大于所述圆柱体的直径,所述下瓶体的瓶口内壁固设有挡环,所述支撑体设置于所述挡环上;所述圆柱体的长度大于所述上瓶口的顶端至所述支撑体的顶端的距离,且当所述瓶盖底端抵在所述套筒顶端时,所述圆柱体底端位于所述支撑体的顶端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防细菌菌剂发酵用贮存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所述上瓶体、所述下瓶体、所述支撑体以及所述圆柱体的材质均为塑料。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防细菌菌剂发酵用贮存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瓶体一体成型且包括由同轴设置的上瓶口和下瓶口,所述下瓶口与所述下瓶体螺纹连接,所述上瓶口与所述瓶盖螺纹连接;所述套筒与所述上瓶口的外壁可拆卸连接,所述下瓶口的口径大于所述上瓶口的口径,所述下瓶口顶端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上瓶口的口径且大于所述圆柱体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防细菌菌剂发酵用贮存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内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上瓶口外壁对应所述第一内螺纹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下瓶口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下瓶体的瓶口对应所述第二外螺纹设置有第二内螺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防细菌菌剂发酵用贮存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底端外壁固设有外凸环,所述外凸环的外径与所述下瓶口的外径相等。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防细菌菌剂发酵用贮存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螺纹下方设置有第一橡胶密封圈,所述第二外螺纹上方设置有第二橡胶密封圈、下方设置有第三橡胶密封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防细菌菌剂发酵用贮存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橡胶密封圈的厚度由上向下逐渐增大,所述第二橡胶密封圈、所述第三橡胶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秀娟代玉立何玉仙甘林石妞妞杜宜新阮宏椿陈福如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