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挡装置、活动机构和飞行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9071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止挡装置、活动机构和飞行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飞行器(AC)的活动机构的止挡装置(100)。活动机构连接至飞行器的固定结构(30)使得活动机构能够相对于固定结构运动,止挡装置包括设置于活动机构的第一止挡部(120)和设置于固定结构的第二止挡部(140),止挡装置构造成使得在活动机构的驱动连接结构失效时第一止挡部适于与第二止挡部抵接从而限制活动机构的运动范围。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中的至少一者包括通过改变介观结构的方式而制成的具有减小的密度从而适于减小第一止挡部与第二止挡部撞击时的动载荷的缓冲区域(BR)。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简单地和可靠地形成具有改进的缓冲性能的止挡装置。

Stop gear, active mechanism, and aircraf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top gear, an active mechanism and an aircraft. According to one asp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a stop device (100) for an active mechanism of an aircraft (AC) is provided. Fixed structure mechanism is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30) of the movable mechanism can stop motion relative to the fixed structure,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stop part arranged on the movable body (120) and is arranged on the fixed structure of the second stopping part (140), the locking device is configured such that the driving connecting structure when the first stop failure the Ministry for the second stopping part is connected to limit the range of motion activity mechanism in institutions. At least one of the first stop part and the second stop part includes a buffer area (BR) which has a reduced density and is suitable for reducing the dynamic load when the first stop part and the second stop part collide by changing the mesoscopic 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utility model, a stop gear with improved buffer performance can be formed simply and relia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止挡装置、活动机构和飞行器
本技术涉及止挡装置、包括止挡装置的活动机构和包括活动机构的飞行器,更具体地,涉及能够在活动机构的驱动连接结构失效的情况下可靠地减小撞击时的动载荷的止挡装置。
技术介绍
在诸如飞机之类的飞行器中,设置有用于实现相应功能的多种不同活动部件。例如,这些活动部件包括设置在机翼上的各种活动翼面,比如用于在较低速度下获得较大升力和较好操控能力的襟翼(襟翼可分为内侧襟翼和外侧襟翼并且还可分为前缘缝翼和后缘襟翼等)、用于控制飞机的横侧姿态的副翼、以及用于增加阻力以减低飞机速度的减速板等等。在使用中,活动部件存在发生故障的可能,例如,活动部件的驱动连接结构(比如传动杆)存在失效(比如断裂)的可能。因此,可以考虑为活动部件设置用于在活动部件的驱动连接结构失效时限制活动部件的运动范围的止挡装置,以便例如防止活动部件的较为脆弱也较为重要的翼体与飞机的用于安装活动部件的固定结构(例如机翼的骨架结构)碰撞而损坏翼体。然而,专利技术人仍发现存在有对止挡装置进行改进的空间,例如,存在有改进止挡装置的缓冲性能亦即减小止挡装置的动载荷系数的需求。这里,应当指出的是,本部分中所提供的
技术实现思路
旨在有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理解,而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在本部分中提供本技术的总概要,而不是本技术完全范围或本技术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地和可靠地形成的具有改进的缓冲性能的止挡装置。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利地减小动载荷系数进而减小撞击时的动载荷的止挡装置。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密度沿撞击方向逐渐增大的缓冲区域的止挡装置。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小止挡装置的止挡部的尺寸和重量的止挡装置。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小空间止动的止挡装置。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止挡装置的活动机构和一种包括上述活动机构的飞行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中的一个或多个,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飞行器的活动机构的止挡装置。所述活动机构连接至所述飞行器的固定结构使得所述活动机构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结构运动,所述止挡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活动机构的第一止挡部和设置于所述固定结构的第二止挡部,所述止挡装置构造成使得在所述活动机构的驱动连接结构正常时所述第一止挡部不与所述第二止挡部抵接并且在所述驱动连接结构失效时所述第一止挡部适于与所述第二止挡部抵接从而限制所述活动机构的运动范围。所述第一止挡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中的至少一者包括通过改变介观结构的方式而制成的具有减小的密度从而适于减小所述第一止挡部与所述第二止挡部撞击时的动载荷的缓冲区域。在上述止挡装置中,所述缓冲区域具有呈三维格栅形式的介观结构。在上述止挡装置中,所述缓冲区域具有通过三维打印工艺实现的呈三维格栅形式的介观结构。在上述止挡装置中,所述缓冲区域构造成包括从撞击侧朝向基底侧布置的具有不同介观结构的多个层体,以及,越靠近撞击侧的层体中的格栅单元的连接杆的截面尺寸越小。在上述止挡装置中,每个层体包括由多个截顶正或斜六面椎体格栅单元并排布置而形成的第一分层和第二分层,使得所述第一分层的截顶正或斜六面椎体格栅单元的假想小顶面与所述第二分层的截顶正或斜六面椎体格栅单元的假想小顶面相接或者使得所述第一分层的截顶正或斜六面椎体格栅单元的假想大顶面与所述第二分层的截顶正或斜六面椎体格栅单元的假想大顶面相接。在上述止挡装置中,所述三维格栅由多种或单种具有相同尺寸或不同尺寸的多面体格栅单元堆叠而成。在上述止挡装置中,所述多面体格栅单元包括截顶正或斜六面椎体、正或斜六棱柱体、正或斜三棱柱体和正或斜六面体。在上述止挡装置中,所述缓冲区域具有呈三维多孔形式的介观结构。在上述止挡装置中,所述缓冲区域具有通过三维打印工艺或者金属粉末或颗粒烧结工艺实现的呈三维多孔形式的介观结构。在上述止挡装置中,所述缓冲区域构造成包括从撞击侧朝向基底侧布置的具有不同介观结构的多个层体,以及,越靠近撞击侧的层体的孔隙率越大。在上述止挡装置中,所述缓冲区域构造成使得所述缓冲区域的密度从撞击侧朝向基底侧逐级地增大或者大致连续地增大。在上述止挡装置中,所述缓冲区域构造成包括从撞击侧朝向基底侧布置的具有不同介观结构的多个层体,使得越靠近撞击侧的层体的密度越小。在上述止挡装置中,所述第一止挡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中的所述至少一者还包括具有更大的密度的刚性区域,所述刚性区域和所述缓冲区域由相同材料制成。在上述止挡装置中,所述缓冲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止挡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中的所述至少一者的撞击侧部。在上述止挡装置中,所述刚性区域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止挡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中的所述至少一者的基底侧部的刚性基部以及延伸至所述撞击侧部以便包围所述缓冲区域的刚性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中的一个或多个,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飞行器的活动机构。所述活动机构包括如上所述的止挡装置。在上述活动机构中,所述活动机构为襟翼组件,所述襟翼组件包括襟翼本体和支撑所述襟翼本体的活动支撑结构。在上述活动机构中,所述固定结构包括所述飞行器的翼肋的安装凸部,以及,所述第一止挡部设置于所述活动支撑结构而所述第二止挡部设置于所述安装凸部。在上述活动机构中,所述第二止挡部直接地安装至所述安装凸部,或者,所述第二止挡部安装至桥接两个相邻的安装凸部的安装托架而间接地安装至所述安装凸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中的一个或多个,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飞行器。所述飞行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活动机构。根据本技术,在止挡装置的止挡部中通过改变其介观结构的方式来制成缓冲区域,能够简单地和可靠地形成具有改进的缓冲性能的止挡装置,从而能够有利地减小止挡装置的动载荷系数进而减小止挡装置撞击时的动载荷。特别地,通过使缓冲区域的密度沿撞击方向逐渐增大(密度阶梯状分布),能够有效地减小止挡装置的动载荷系数。另外,在止挡装置的止挡部中通过改变其介观结构的方式来制成缓冲区域,能够减小止挡装置的止挡部的尺寸和重量。另外,由于在止挡装置的止挡部中通过改变其介观结构的方式来制成具有密度阶梯状分布的缓冲区域并且在止挡装置还设置有刚性区域,因此在提供改进的缓冲性能的同时能够减小相对的碰撞部发生碰撞时活动机构的移动行程(旋转角度),由此实现了所谓的小空间止动。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的描述,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图1为示出根据本技术的飞行器的俯视图;图2为示出根据本技术的襟翼组件和相关联的固定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示出根据本技术的止挡装置的示意图;图4为示出根据本技术的止挡装置的变型例的示意图;图5和图6分别为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止挡部和第一止挡部的细节的示意图;图7为示出根据本技术的止挡装置的另一变型例的示意图;图8为示出根据本技术的止挡部的沿撞击方向截切的截面图;图9为示出根据本技术的格栅结构的第一示例的沿撞击方向设置的多个格栅单元的立体图;图10为示出由多个图9所示格栅单元构成的格栅结构的俯视图;图11为示出根据本技术的格栅结构的第一示例的一个格栅单元的俯视图;图12a和图12b分别为示出根据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止挡装置、活动机构和飞行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飞行器(AC)的活动机构(MM)的止挡装置(100),所述活动机构(MM)连接至所述飞行器(AC)的固定结构(30)使得所述活动机构(MM)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结构(30)运动,所述止挡装置(100)包括设置于所述活动机构(MM)的第一止挡部(120)和设置于所述固定结构(30)的第二止挡部(140),所述止挡装置(100)构造成使得在所述活动机构(MM)的驱动连接结构(26)正常时所述第一止挡部(120)不与所述第二止挡部(140)抵接并且在所述驱动连接结构(26)失效时所述第一止挡部(120)适于与所述第二止挡部(140)抵接从而限制所述活动机构(MM)的运动范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部(120)和所述第二止挡部(140)中的至少一者包括通过改变介观结构的方式而制成的具有减小的密度从而适于减小所述第一止挡部(120)与所述第二止挡部(140)撞击时的动载荷的缓冲区域(BR)。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飞行器(AC)的活动机构(MM)的止挡装置(100),所述活动机构(MM)连接至所述飞行器(AC)的固定结构(30)使得所述活动机构(MM)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结构(30)运动,所述止挡装置(100)包括设置于所述活动机构(MM)的第一止挡部(120)和设置于所述固定结构(30)的第二止挡部(140),所述止挡装置(100)构造成使得在所述活动机构(MM)的驱动连接结构(26)正常时所述第一止挡部(120)不与所述第二止挡部(140)抵接并且在所述驱动连接结构(26)失效时所述第一止挡部(120)适于与所述第二止挡部(140)抵接从而限制所述活动机构(MM)的运动范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部(120)和所述第二止挡部(140)中的至少一者包括通过改变介观结构的方式而制成的具有减小的密度从而适于减小所述第一止挡部(120)与所述第二止挡部(140)撞击时的动载荷的缓冲区域(BR)。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挡装置(100),其中,所述缓冲区域(BR)具有呈三维格栅形式的介观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挡装置(100),其中,所述缓冲区域(BR)具有通过三维打印工艺实现的呈三维格栅形式的介观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挡装置(100),其中:所述缓冲区域(BR)构造成包括从撞击侧(CS)朝向基底侧(BS)布置的具有不同介观结构的多个层体(LR1,LR2),以及越靠近撞击侧(CS)的层体中的格栅单元(LC)的连接杆(LCa)的截面尺寸越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止挡装置(100),其中,每个层体包括由多个截顶正或斜六面椎体格栅单元并排布置而形成的第一分层(LR1a)和第二分层(LR1b),使得所述第一分层的截顶正或斜六面椎体格栅单元的假想小顶面(LCb)与所述第二分层的截顶正或斜六面椎体格栅单元的假想小顶面(LCb)相接或者使得所述第一分层的截顶正或斜六面椎体格栅单元的假想大顶面与所述第二分层的截顶正或斜六面椎体格栅单元的假想大顶面相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挡装置(100),其中,所述三维格栅由多种或单种具有相同尺寸或不同尺寸的多面体格栅单元(LC)堆叠而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止挡装置(100),其中,所述多面体格栅单元(LC)包括截顶正或斜六面椎体、正或斜六棱柱体、正或斜三棱柱体和正或斜六面体。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挡装置(100),其中,所述缓冲区域(BR)具有呈三维多孔形式的介观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止挡装置(100),其中,所述缓冲区域(BR)具有通过三维打印工艺或者金属粉末或颗粒烧结工艺实现的呈三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玉敏
申请(专利权)人:空客北京工程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