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丹在制备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药物中的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83867 阅读:2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1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八宝丹在制备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药物中的用途。药理学实验发现八宝丹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效果显著。因此,八宝丹能用于制备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具有良好的开发用途前景。

The use of eight treasures in the preparation of drugs for the prevention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the use of the eight treasures in the preparation of drugs for the prevention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The pharmacological experiment found that the effect of eight Bao Dan on the prevention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was significant. Therefore, Ba Bao Dan can be used in the preparation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rugs, and has a good prospect of develo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八宝丹在制备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药物中的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新适应症领域,具体涉及八宝丹在制备预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目前,在全球普通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患病率高达20%~30%,明显超过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已成为最常见的肝病。本病过去在西方国家常见,但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在中国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金额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包括单纯性脂肪肝(S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普通成人NAFLD患病率10%~30%,其中10%~20%为NASH,后者10年内肝硬化发生率高达25%。发病原因是在长期高脂高糖饮食条件下造成过多的脂肪酸在肝细胞内沉积,从而造成肝细胞脂肪变性,当肝内脂质超过肝脏湿重的5%即定义为脂肪肝。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归纳其致病因素主要是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代谢综合症、情志失调、高脂肪高热量膳食结构、饮食不节、肥胖以及合并其他糖尿病、高血脂等。以往认为,脂肪肝为良性病变,不会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但大量临床肝活检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在脂肪性肝炎的基础上约40%~50%会发展为肝纤维化,15%~20%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会导致肝细胞癌的发生。因此,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若能有效地抓住核心病机,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可有效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现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西医尚无疗效显著的药物,主要应用调节血脂的药物作为辅助治疗,并且尚缺乏规范性的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部分药物能使血中脂质沉积于肝脏,同时对肝脏本身有毒性。“治未病”理论是中医的特色,采用中医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这一临床常见的慢性病进行防治,在临床上具有积极的作用,可发挥出中医的独到优势。八宝丹临床上用于各种湿热证,包括湿热导致的黄疸、消化道症状、以及保肝护肝的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根据中药组合物研究中发现的其具有预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效果的现状,提供了八宝丹在制备预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用途。所述八宝丹为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八宝丹胶囊,国药准字Z10940006,主要成分包括牛黄、蛇胆、羚羊角、珍珠粉、三七、麝香。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八宝丹在制备用于预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药物中的用途属于首次公开。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临床前验证疗效确切、显著。药理学实验发现本药预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效果显著。因此,八宝丹能用于制备预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药物,具有良好的开发用途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三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形成过程中8周后体重的终重曲线图、体重增加量柱状图及体重增长率柱状图;终重曲线图(最左)中,NS表示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代表两组相比P<0.05,**代表两组相比P<0.01,***代表与两组相比P<0.001;图2为三组小鼠体内脂肪含量柱状图;图3为三组小鼠的血清TC、TG、HDL、LDL、AST、Glu含量柱状图;图4为三组小鼠观察肝脏脂肪沉积的病理学切片,显微镜的倍数为×20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将21只C57小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成3组,每组7只,即正常组(ND组)、模型组(HFD组)和受试药八宝丹组(BBD组),正常组(ND组)喂养正常饲料、模型组(HFD组)和受试药八宝丹组(BBD组)喂养购于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公司的高脂饲料,正常组(ND组)和模型组(HFD组)每次灌胃给药生理盐水(5mL/kg)、受试药八宝丹组(BBD组)每次灌胃给药八宝丹(250mg/kg),灌胃频率为每3天灌药1次,共8周。实施例1体重及肝脏指数每周对小鼠称重并记录,观察各组小鼠的体重,比较用药前后体重变化,灌药前小鼠体重记为始重(g),灌药后小鼠体重记为终重(g),体重增长率(%)=(终重-始重)/始重×100%。LEE'S指数值的测定:在麻醉下准确测量体长(从鼻至肛门的长度)及尾长,然后按下列公式计算LEE'SINDEX值:LEE'SINDEX=体重(g)^(1/3)*1000/体长(cm)待上述实验结束后,迅速取出肝脏并称重,计算肝指数(肝重/体重*100%)。实验结果见图1和表1,BBD能显著抑制C57小鼠体重增长,降低肝指数。表1为三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形成过程中体重的数据、Lee’s指数及肝指数*:P<0.05,与正常组比较。#:P<0.05,代表与模型组比较(X±S,n=7)。实施例2脂肪含量待实施例1生长指标的实验结束后,解剖观察肝脏周围脂肪蓄积情况,称取脂肪重量。实验结果见图2,相比于正常组,HFD组小鼠体内脂肪含量显著增加,BBD组给予灌胃后显著降低脂肪含量。实施例3血清学检查待实施例1生长指标的实验结束后,禁食6小时,小鼠取血,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待检,测定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谷草转氨酶(AST)、血糖(Glu)水平。实验结果见图3,HFD组小鼠血清各指标含量显著升高,BBD组给予灌胃后TG含量显著下降,TC含量略有下降。八宝丹还能够降低脂肪肝引起的LDL、Glu和AST升高,但对升高的HDL无明显降低作用。AST即谷草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内,当肝脏发生严重坏死或破坏时,会引起谷草转氨酶在血清中浓度升高。AST升高的程度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相一致,因此是目前最常用的肝功能指标。TG即甘油三酯,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肝细胞含脂类物质约4-7%,其中甘油三酯约占1/2,甘油三酯含量过高会引起脂肪肝,正常情况下,肝脏合成的甘油三酯和磷脂、胆固醇、载脂蛋白一起形成极低密度脂蛋白,分泌入血。若磷脂合成障碍或载脂蛋白合成障碍就会影响甘油三酯转运出肝,引起脂肪肝。另外,若进入肝脏的脂肪酸过多,合成甘油三酯的量超过了合成载脂蛋白的能力,也可引起脂肪肝。实施例4病理学检查待实施例1生长指标的实验结束后,取小鼠肝脏,对左侧肝叶制备切片,油红染色,固定,评估各组小鼠肝脏脂肪沉积变化。实验结果见图4,HFD组小鼠肝脏脂肪沉积,八宝丹给予灌胃后抑制小鼠肝脏脂肪沉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八宝丹在制备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药物中的用途

【技术保护点】
八宝丹在制备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药物中的用途。

【技术特征摘要】
1.八宝丹在制备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药物中的用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彦君卫立辛沈锋叶冠韩志鹏赵亚红安泳潼杨雪詹志学赖志成姜京花梁磊于洋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