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苗运输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98016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1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淡水鱼养殖技术,具体为一种鱼苗运输方法,步骤1,运输水预处理:运输水选用井水或者自来水,井水和自来水要曝气1‑2天;步骤2,注入运输容器:检测水温,运输水温与鱼苗原池水温的温差不能超过3℃;步骤3,注入鱼苗:将鱼苗注入运输容器中,运输容器中注入超过三分之一的氧气;步骤4,运输:将运输容器转移到运输工具上转运;所述步骤4,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的加速度向前时,抬起运输容器的后端。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解决鱼苗在运输途中相互碰撞的问题,意在提供一种使鱼苗有提前反应时间从而避免碰撞的鱼苗运输方法。

Method of transport of fish seedlings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ology of freshwater fish breeding, in particular to a fish transport method, step 1, transport water pretreatment: transport of water use water or tap water, well water and tap water to 1 aeration for 2 days; step 2, into the shipping container: detection of water temperature, water temperature and water transport fry the original pool temperature can not exceed 3 DEG C step 3: injection; fry fry into the shipping container, more than 1/3 of the oxygen into the shipping container; step 4, will be transferred to the transport container transport, transport transport; the 4 step, in the process of transportation, transport forward acceleration, lift the transport container back.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fish collision in transport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 fry transportation method to make fry ahead of time and avoid colli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鱼苗运输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淡水鱼养殖技术,具体为一种鱼苗运输方法。
技术介绍
鱼苗在长途运输时,因为运输容器内鱼苗的放置密度大,鱼体之间相互擦伤的几率大,长时间运输过程中,难免会对鱼体造成损伤。鱼苗下塘后死亡率很高。其中鱼苗最容易相互擦伤的时间是运输工具变速运动的时候,运输容器内的水流紊乱,并且鱼苗没有反应时间,所以导致鱼苗相互碰撞擦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鱼苗在运输途中相互碰撞的问题,意在提供一种使鱼苗有提前反应时间从而避免碰撞的鱼苗运输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基础方案是:鱼苗运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运输水预处理:运输水选用井水或者自来水,井水和自来水要曝气1-2天;步骤2,注入运输容器:检测水温,运输水温与鱼苗原池水温的温差不能超过3℃;步骤3,注入鱼苗:将鱼苗注入运输容器中,运输容器中注入超过三分之一的氧气;步骤4,运输:将运输容器转移到运输工具上转运;步骤5,途中投饵:运输途中每隔6-12小时投饵一次;步骤6,途中换水:每隔3—4小时先排除1/4-1/3的运输容器中的运输水,然后补充新的运输水;步骤7,下塘:消除运输水与当地水温的温差,将鱼苗放入养殖地的鱼塘中;所述步骤4,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的加速度向前时,抬起运输容器的后端;运输工具的加速度向后时,抬起运输容器的前端,运输工具左转时,抬起运输容器的右端,运输工具右转时,抬起运输容器的左端。步骤1中,井水与自来水杂质较少,但需要充分曝晒,一方面有杀菌并散去水中气体的作用,另一方面曝晒后水氧含量增加。步骤2中,由于鱼苗体质较弱,当转移时两处水温温差过大会导致鱼苗死亡。步骤3,向运输容器中注入氧气增强转运水中溶氧量,提升鱼苗的生存率。步骤5,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为避免鱼因饥饿而以大吃小,向运输容器中投入注入鸡蛋清、蛋糕渣一类的食物供鱼苗食用。步骤6,投食后,水质会变质,氧含量降低,注入新的运输水,保持水的活性。步骤7运输水与养殖地的水温有差异,消除温差,提升鱼苗存活率。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加速度前进或者加速度后退时,运输容器内会形成紊流,导致鱼苗相互碰撞受伤,因此本方法中的步骤4中,当运输工具加速度向前时,抬起运输容器的后端,使运输容器后端的运输水具备一定的重力势能,从而抵消运输容器对于运输水的推动,继而使运输容器中的运输水能够相对平稳,避免鱼苗相互碰撞而受损。运输工具加速度向后、向右或者向左运动时,其原理同加速度向前的相同,都是抬高运输容器的一端利用重力势能抵消运输容器对于运输水的推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优点在于:1.解决了运输容器内的鱼苗因水流紊乱而碰撞的问题。2.运输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温度、水溶氧以及食物问题,提高了鱼苗运输过程的存活率。方案二: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采用如下运输容器实施该方法,运输容器,包括运输箱、触发机构以及顶升机构,运输箱包括箱体与四个连接头,箱体分为四周的蓄水部与中部的导通部,蓄水部的体积大于导通部的体积;四个连接头分别设置在箱体前、后、左、右四个侧面上,连接头为圆台状,连接头连通连接管,连接头下方设有顶升机构,每一个连接头都配置有一个顶升机构,顶升机构包括基座、设置在基座底部的电磁铁,设置在电磁铁上方的磁块,磁块面向电磁铁的一端的磁极与电磁铁一端的磁极同极,固定在磁块上的顶升杆,顶升杆的侧壁与基座的内壁滑动连接,顶升杆的上方转动连接箱体;触发机构包括:与连接头连通的连接管、感应连接管内液压的液压感应器、控制顶升机构功率大小的功率调节器、以及接收液压感应器的液压信息并控制功率调节器的控制板。有益效果:电磁铁作为顶升机构的动力结构具有反应快速的优点,这对于变化非常快速的运输而言十分重要。在液体流动的过程中对运输容器的冲击导致运输容器内的压力发生变化,因此触发机构可以通过压力变化决定顶升的程度。方案三:为方案二的优选,所述步骤1中运输用水配制成0.2%的盐水。有益效果:一定量的盐水能够抑制细菌和寄生虫的生长,同时鱼苗能在0.2%的盐水中正常生活。方案四:为方案三的优选,所述步骤1中每升水中加4000-6000国际单位的青霉素。有益效果:鱼苗难免会碰撞受伤,青霉素能在鱼苗受伤后抑制伤口的发炎,使鱼苗能够快速自愈,降低鱼苗的死亡率。方案五:为方案四的优选,步骤6与步骤7间将运回的鱼苗放在养殖地的围箱中饲养1—2天。有益效果:在围箱中养殖1-2天能使鱼苗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适应当地的环境温度,缓解环境改变对于鱼苗的冲击。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鱼苗运输方法实施例中使用的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顶升机构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箱体110、连接头120、蓄水部111、导通部112、连接管210、基座310、电磁铁320、顶升杆340、磁块330。鱼苗运输方法,鱼苗运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运输水预处理:运输水选用井水或者自来水,井水和自来水要曝气2天;步骤1中运输用水配制成0.2%的盐水,步骤1中每升水中加4000国际单位的青霉素。步骤2,注入运输箱:检测水温,运输水温与鱼苗原池水温的温差不能超过3℃;步骤3,注入鱼苗:将鱼苗注入运输箱中,运输箱中注入三分之二的氧气;步骤4,运输:将运输箱转移到汽车上转运;汽车的加速度向前时,抬起运输箱的后端;汽车的加速度向后时,抬起运输箱的前端,汽车左转时,抬起运输箱的右端,汽车右转时,抬起运输箱的左端。步骤5,途中投饵:运输途中每隔6小时投饵一次;步骤6,途中换水:每隔4小时先排除1/3的运输箱中的运输水,然后补充新的运输水;步骤6与步骤7间将运回的鱼苗放在养殖地的围箱中饲养2天。步骤7,下塘:将鱼苗放入养殖地的鱼塘中;实施例中使用如图1所示的运输装置,包括运输箱、触发机构以及顶升机构,运输箱包括箱体110与四个连接头120,箱体110分为四周的蓄水部111与中部的导通部112,蓄水部111的体积大于导通部112的体积。四个连接头120分别设置在箱体110前、后、左、右四个侧面上,连接头120为圆台状,连接头120连通连接管210。连接头120下方设有顶升机构,每一个连接头120都配置有一个顶升机构,如图2所示顶升机构包括基座310、设置在基座310底部的电磁铁320,设置在电磁铁320上方的磁块330,磁块330面向电磁铁320的一端的磁极与电磁铁320一端的磁极同极。固定在磁块330上的顶升杆340,顶升杆340的侧壁与基座310的内壁滑动连接,顶升杆340的上方转动连接箱体110。触发机构包括:与连接头120连通的连接管210、感应连接管210内液压的液压感应器、控制顶升机构功率大小的功率调节器、以及接收液压感应器的液压信息并控制功率调节器的控制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鱼苗运输方法

【技术保护点】
鱼苗运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运输水预处理:运输水选用井水或者自来水,井水和自来水要曝气1‑2天;步骤2,注入运输容器:检测水温,运输水温与鱼苗原池水温的温差不能超过3℃;步骤3,注入鱼苗:将鱼苗注入运输容器中,运输容器中注入超过三分之一的氧气;步骤4,运输:将运输容器转移到运输工具上转运;步骤5,途中投饵:运输途中每隔6‑12小时投饵一次;步骤6,途中换水:每隔3—4小时先排除1/4‑1/3的运输容器中的运输水,然后补充新的运输水;步骤7,下塘:消除运输水与当地水温的温差,将鱼苗放入养殖地的鱼塘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的加速度向前时,抬起运输容器的后端;运输工具的加速度向后时,抬起运输容器的前端,运输工具左转时,抬起运输容器的右端,运输工具右转时,抬起运输容器的左端。

【技术特征摘要】
1.鱼苗运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运输水预处理:运输水选用井水或者自来水,井水和自来水要曝气1-2天;步骤2,注入运输容器:检测水温,运输水温与鱼苗原池水温的温差不能超过3℃;步骤3,注入鱼苗:将鱼苗注入运输容器中,运输容器中注入超过三分之一的氧气;步骤4,运输:将运输容器转移到运输工具上转运;步骤5,途中投饵:运输途中每隔6-12小时投饵一次;步骤6,途中换水:每隔3—4小时先排除1/4-1/3的运输容器中的运输水,然后补充新的运输水;步骤7,下塘:消除运输水与当地水温的温差,将鱼苗放入养殖地的鱼塘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的加速度向前时,抬起运输容器的后端;运输工具的加速度向后时,抬起运输容器的前端,运输工具左转时,抬起运输容器的右端,运输工具右转时,抬起运输容器的左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苗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如下运输容器实施该方法,运输容器,包括运输箱、触发机构以及顶升机构,运输箱包括箱体与四个连接头,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长寿区精英渔业股份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