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电机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7841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1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速电机冷却结构,电机机壳设有液冷流道,液冷流道内设置有扰流子,电机机壳的两端分别安装两台风机,电机机壳至少一端开设出风口。四台台风机的功率分别按照仿真优化结果配置。风机与出风口按照仿真优化后的相对位置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降低电机温升,有利于电机长时间稳定高效地运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优化风机与出风口相对位置,实现了对电机内部的均匀冷却,提高了对转子表面的冷却效果,并且结合高效液冷流道,极大地降低了电机温升,保障了高速电机的稳定运行。

Cooling structure of high speed mot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oling structure of a high speed motor, the motor shell is provided with liquid flow, liquid flow passage is arranged in the turbolator, both ends of the motor shell are respectively installed two wind turbines, at least one end of the motor shell outlet opening. The power of the four typhoon machines is configured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optimization results. The fan and the outlet are arranged according to the relative position after the simulation optimization.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temperature rise of the motor, and is beneficial to the long time stable and efficient operation of the motor. The utility model by optimizing the fan outlet and the relative position, realize the uniform cooling of the motor, improves the cooling effect of the rotor surfac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ooling channel, which greatly reduces the temperature rise of the motor, to ensure stable operation of high speed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速电机冷却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
,尤其涉及一种高速电机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电机运行时,电气损耗与机械损耗会产生热量,由此导致电机各部分温升。特别地,对于高速电机,由于转子表面线速度较大,而定子与转子间气隙又较小,导致此部分发热大,散热难。过高的温升有可能导致电机绕组烧毁、硅钢片磁导下降、永磁体失磁等。电机散热对电机的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技术中,有风冷方案,其中又分为轴向通风与径向通风两种。轴向通风主要缺点是压降较大,导致难以选出匹配的冷却风机,使得风机工作在低流量工况下,冷却空气穿过定子与转子气隙后温度较高,难以对出风侧绕组进行有效冷却;径向通风由于高速电机转子高速旋转,导致流场不均匀,无法均匀冷却电机,且传统的径向通风结构虽然可以提供较大的冷却风风量,但无法对定子与转子气隙进行有效冷却,而定子与转子气隙处发热量大,温度过高将导致永磁体失磁,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有液冷方案,冷却方式主要是在电机机壳内铸入冷却管或在机壳表面制作冷却流道。但是由于液体固有的粘性,冷却流体流过较热的壁面时,边界附近会形成的具有温度梯度的薄层,也就是对流传热热阻所在的区域,破坏此边界层可以增强换热效果。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有效的高速电机冷却结构成为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高速电机冷却结构,该结构能够使足够的冷却空气对电机两端绕组、定子与转子间气隙进行冷却;同时提高电机液冷效率,保证电机温升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为电机的长久稳定运行提供了保证。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速电机冷却结构,包括风机、液冷流道、扰流子、电机机壳、出风口,所述电机机壳设有液冷流道,液冷流道内设置有扰流子,电机机壳的两端分别安装两台风机,电机机壳至少一端开设出风口。所述电机机壳两端均设有出风口,且出风口配有可调节的风阀,通过调节两个风阀的开度,可以调节定子与转子气隙、两端绕组的冷却风量。所述风机与出风口按照仿真优化后的相对位置布置,其中,沿电机转子旋转方向,电机的两端分别依次间隔90度布置出风口、一台风机、另一台风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采用电机机壳设置液冷流道,液冷流道内设置有扰流子,电机机壳的两端分别安装两台风机,电机机壳至少一端开设出风口。风机与出风口按照仿真优化后的相对位置布置。能有效降低电机温升,有利于电机长时间稳定高效地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径向通风电机冷却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高速电机冷却结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高速电机冷却结构及冷却空气吹入电机内部示意图;图4为具有双出风口的高速电机冷却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2,3所示,一种高速电机冷却结构,包括风机1、液冷流道2、扰流子4、电机机壳3、出风口5。电机机壳3设有液冷流道2,液冷流道2内设置有扰流子4,电机机壳3的两端安装四台风机1,电机机壳3的一端开设出风口5。风机1与出风口5按照仿真优化后的相对位置布置,其中,电机一端沿电机转子旋转方向,依次间隔90度左右布置出风口5、一台风机1、另一台风机1,电机另一端也依次间隔90度布置出风口5、一个台风机1、另一台风机1。电机运行时,液冷流道2内通入冷却液,冷却液在扰流子4作用下沿液冷流道2自旋流动与电机机壳3进行高效换热,破坏了冷却流道较热一侧的温度边界层,提高了换热效率。出风口5一端风机1将冷却空气以特定角度吹入电机内部,在电机转子高速带动下,均匀地对电机端部绕组内部进行冷却,出风口5另一端风机1将冷却空气吹入电机内部,后经过定子与转子间气隙由出风口排出,达到冷却另一端绕组端部与转子表面的目的,如图3所示。通过仿真优化风机与出风口位置,可以减少电机内部的流动死区,使得冷却空气对电机内部均匀冷却。另外,可在电机机壳3两侧都安装出风口5,且出风口5配有风阀。通过调节两个风阀的开度,可以调节定子与转子气隙、两端绕组的冷却风量,如图4所示,从而提高冷却结构的适应性。本技术通过优化风机与出风口相对位置,实现了对电机内部的均匀冷却,提高了对转子表面的冷却效果,并且结合高效液冷流道,极大地降低了电机温升,保障了高速电机的稳定运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高速电机冷却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速电机冷却结构,包括风机(1)、液冷流道(2)、扰流子(4)、电机机壳(3)、出风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机壳(3)设有液冷流道(2),液冷流道(2)内设置有扰流子(4),电机机壳(3)的两端分别安装两台风机(1),电机机壳(3)至少一端开设出风口(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电机冷却结构,包括风机(1)、液冷流道(2)、扰流子(4)、电机机壳(3)、出风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机壳(3)设有液冷流道(2),液冷流道(2)内设置有扰流子(4),电机机壳(3)的两端分别安装两台风机(1),电机机壳(3)至少一端开设出风口(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机壳(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仁杰毕刘新施黄璋衣富城魏庆朱俊康绍峰徐刚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飞旋高速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