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钢片转运叠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7752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1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硅钢片转运叠装装置,属于铁芯生产机械装置技术领域。所述硅钢片转运叠装装置包括转运机构、抓取机构和承载机构;所述抓取机构安装于转运机构上;所述承载机构安装于抓取机构的转运叠放位点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铁芯生产领域,有效的解决了叠装过程中硅钢片质量严重受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硅钢片转运叠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硅钢片转运叠装装置,属于铁芯生产机械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铁心叠片需要两个操作员同时配合,将硅钢片抬起并叠积在一起,人员作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叠装过程中因人员定位精度低,每叠一定厚度后需停止叠片作业,使用铁锤敲击铁心端面对叠片精度进行调整,这样作业会导致硅钢片损耗增大;另外,因硅钢片材料主要成分为铁,作业员手与硅钢片接触后会有手汗残留在硅钢片上,从而导致硅钢片生锈,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的叠装装置由于抓取和叠装的不当,常导致硅钢片断裂,产生暗裂纹或造成硅钢片影响硅钢片的磁力分布,导致硅钢片存在磁力不均匀或磁力突变等缺陷,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叠装过程中硅钢片质量严重受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硅钢片转运叠装装置,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硅钢片转运叠装装置,所述硅钢片转运叠装装置包括转运机构1、抓取机构2和承载机构3;所述抓取机构2安装于转运机构1上;所述转运机构1包括滑轨11和滑座12和机械手臂13;所述滑座12活动安装于滑轨11上;所述机械手臂13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滑座12上,另一端通过升降气缸14与抓取机构2的接口21相连;所述抓取机构2包括接口21、顶板22和夹持板,所述夹持板包括左夹持板261和右夹持板262;所述接口21固定安装于顶板22的上表面中心位置;所述顶板22下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驱动气缸安装板23;所述顶板22下表面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一个与顶板垂直的固定安装板24;所述位于顶板22下表面左侧的固定安装板24与所述驱动气缸安装板23之间固定安装有左导轨251;所述左导轨251上活动安装有左夹持板261;所述位于顶板22下表面右侧的固定安装板24与所述驱动气缸安装板23之间固定安装有右导轨252,并且所述右导轨252上活动安装有右夹持板262;所述左夹持板261和右夹持板262均通过驱动气缸实现夹持功能;所述承载机构3安装于抓取机构2的转运叠放位点上。优选地,所述驱动气缸包括左夹持板驱动气缸271和右夹持板驱动气缸272;所述左夹持板驱动气缸271的固定端安装于驱动气缸安装板23的左侧壁上,所述左夹持板驱动气缸271的动力端与左夹持板261相连;所述右夹持板驱动气缸272的固定端安装于驱动气缸安装板23的右侧壁上,所述右夹持板驱动气缸272的动力端与右夹持板262相连。优选地,所述左夹持板261和右夹持板262的底部均设有限位机构a;所述左夹持板261上的限位机构a与右夹持板262上的限位机构a沿左夹持板261和右夹持板262之间的相距空间的横截面的对角线方向而对角相对安装,由于硅钢片的脆度比较大,容易碎裂,现有夹持结构通常采用单独横向或单独纵向方向提供夹持力,造成硅钢片授到单一方向过大的夹持力而产生变形或碎裂,限位机构a沿对角线方向对角安装的结构不仅能够在横向和纵向方向上给予硅钢片一个夹持力,同时也在对角方向为硅钢片提供一个支撑力,避免因横向或纵向单一方向上过大的夹持力而产生变形或碎裂。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a采用L形结构;所述限位机构a通过竖壁固定安装于夹持板上;所述限位机构a的横壁垂直于夹持板,并位于夹持板的纵边的边沿处。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a的竖壁和横壁上均设有凹槽和弹力突起a1;所述弹力突起a1通过弹簧安装与凹槽中。优选地,所述承载机构3包括定位导杆31和承接盘32;所述定位导杆31穿过承接盘32并活动安装于承接盘32上;所述定位导杆31的底端固定安装于定位盘34上;所述定位盘34通过支撑板35固定安装于底座上。优选地,所述承载机构3还包括螺旋杆33、伺服电机36和传动组件37;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安装于定位盘34底部;所述伺服电机通过伺服电机侧轴承361与传动组件37相连;所述螺旋杆33的顶端与承接盘3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螺旋杆33穿过定位盘34与传动组件37相连。优选地,所述传动组件37包括壳体371、主动齿轮372、下端盖373、输出侧轴承375、从动齿轮378、伺服电机侧传动轴379和传动套8;所述主动齿轮372、下端盖373、输出侧轴承375、从动齿轮378和伺服电机侧传动轴379均安装于壳体371内;所述伺服电机侧轴承361穿过壳体371底部的轴孔与伺服电机侧传动轴379相连;所述主动齿轮372安装于伺服电机侧传动轴379上;所述主动齿轮372与从动齿轮378相嵌;所述从动齿轮378与传动套8相连而带动传动套8运动;所述螺旋杆33安装于传动套8内;所述输出侧轴承375与传动套8相连。优选地,所述传动组件37还包括轴承挡圈376和齿轮挡圈377;所述齿轮挡圈安装于从动齿轮378和传动套8之间;所述轴承挡圈376安装于输出侧轴承375与传动套8之间。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硅钢片转运叠装装置解决了在生产过程中人力叠装或机器叠装损坏硅钢片,严重影响硅钢片质量的技术问题,具体效果如下;1、现有叠装装置的夹持结构通常采用单独横向或单独纵向方向提供夹持力,造成硅钢片授到单一方向过大的夹持力而产生变形或碎裂,同时,现有叠装机构限位和抓取夹持分步进行的工作模式使叠装过程复杂繁琐,极大程度上限制了硅钢片叠装效率。本技术提供的硅钢片转运叠装装置为解决夹持结构易造成硅钢片变形或碎裂以及叠装效率瓶颈的技术问题,对将夹持板和限位机构进行了融合,同时,通过对限位机构的结构改进,使限位机构在具备限位功能的同时,还具有为硅钢片提供支持力和提高硅钢片稳固性的功能,不仅简化了叠装步骤,提高了叠装效率,同时,有效的减少了硅钢片的破损率。另一方面,通过限位机构的机构改进,消除了限位机构与硅钢片之间的摩擦,避免了因摩擦产生的硅钢片的磁力分布变化,进而破坏硅钢片原有的磁力分布或因摩擦造成磁力突变的现象,有效的保证了硅钢片的产品质量。2、本技术提出的叠装装置中的承载机构,其包含的传动组件在硅钢片的叠装过程中不断调整承载盘与抓取机构之间的距离,避免硅钢片与承载盘或以叠放的硅钢片发生碰撞造成硅钢片的摔打而破损,进一步减少了硅钢片破损率。本技术提出的叠装装置使硅钢片叠装的效率提高了30%,并使硅钢片的成品率达到了98%,极大程度上减少了硅钢片的损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损耗,保证了硅钢片产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转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抓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承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限位机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1,转运机构;2,抓取机构;3,承载机构;11,滑轨;12,滑座;13,机械手臂;14,升降气缸;16,数字驱动缸;17,信息处理器;101,取铁芯位置传感器;102,叠放位置传感器;21,接口;22,顶板;23,驱动气缸安装板;24,固定安装板;251,左导轨;252,右导轨;261,左夹持板;262,右夹持板;271,左夹持板驱动气缸;272,右夹持板驱动气缸;a,限位机构;a1,弹力突起;31,定位导杆;32,承接盘;33,螺旋杆;34,定位盘;35,支撑板;36,伺服电机;361,伺服电机侧轴承;37,传动组件;371,壳体;372,主动齿轮;37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硅钢片转运叠装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硅钢片转运叠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钢片转运叠装装置包括转运机构(1)、抓取机构(2)和承载机构(3);所述抓取机构(2)安装于转运机构(1)上;所述转运机构(1)包括滑轨(11)和滑座(12)和机械手臂(13);所述滑座(12)活动安装于滑轨(11)上;所述机械手臂(13)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滑座(12)上,另一端通过升降气缸(14)与抓取机构(2)的接口(21)相连;所述抓取机构(2)包括接口(21)、顶板(22)和夹持板,所述夹持板包括左夹持板(261)和右夹持板(262);所述接口(21)固定安装于顶板(22)的上表面中心位置;所述顶板(22)下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驱动气缸安装板(23);所述顶板(22)下表面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一个与顶板垂直的固定安装板(24);所述位于顶板(22)下表面左侧的固定安装板(24)与所述驱动气缸安装板(23)之间固定安装有左导轨(251);所述左导轨(251)上活动安装有左夹持板(261);所述位于顶板(22)下表面右侧的固定安装板(24)与所述驱动气缸安装板(23)之间固定安装有右导轨(252),并且所述右导轨(252)上活动安装有右夹持板(262);所述左夹持板(261)和右夹持板(262)均通过驱动气缸实现夹持功能;所述承载机构(3)安装于抓取机构(2)的转运叠放位点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钢片转运叠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钢片转运叠装装置包括转运机构(1)、抓取机构(2)和承载机构(3);所述抓取机构(2)安装于转运机构(1)上;所述转运机构(1)包括滑轨(11)和滑座(12)和机械手臂(13);所述滑座(12)活动安装于滑轨(11)上;所述机械手臂(13)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滑座(12)上,另一端通过升降气缸(14)与抓取机构(2)的接口(21)相连;所述抓取机构(2)包括接口(21)、顶板(22)和夹持板,所述夹持板包括左夹持板(261)和右夹持板(262);所述接口(21)固定安装于顶板(22)的上表面中心位置;所述顶板(22)下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驱动气缸安装板(23);所述顶板(22)下表面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一个与顶板垂直的固定安装板(24);所述位于顶板(22)下表面左侧的固定安装板(24)与所述驱动气缸安装板(23)之间固定安装有左导轨(251);所述左导轨(251)上活动安装有左夹持板(261);所述位于顶板(22)下表面右侧的固定安装板(24)与所述驱动气缸安装板(23)之间固定安装有右导轨(252),并且所述右导轨(252)上活动安装有右夹持板(262);所述左夹持板(261)和右夹持板(262)均通过驱动气缸实现夹持功能;所述承载机构(3)安装于抓取机构(2)的转运叠放位点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硅钢片转运叠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气缸包括左夹持板驱动气缸(271)和右夹持板驱动气缸(272);所述左夹持板驱动气缸(271)的固定端安装于驱动气缸安装板(23)的左侧壁上,所述左夹持板驱动气缸(271)的动力端与左夹持板(261)相连;所述右夹持板驱动气缸(272)的固定端安装于驱动气缸安装板(23)的右侧壁上,所述右夹持板驱动气缸(272)的动力端与右夹持板(262)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硅钢片转运叠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夹持板(261)和右夹持板(262)的底部均设有限位机构(a);所述左夹持板(261)上的限位机构(a)与右夹持板(262)上的限位机构(a)沿左夹持板(261)和右夹持板(262)之间的相距空间的横截面的对角线方向而对角相对安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春阳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春报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