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器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7042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0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振器及汽车,减振器包括:减振器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减振器本体内的活塞杆,所述减振器本体的顶端设置有用于吸附油气的吸油装置,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吸油装置和所述减振器本体的顶端进行往复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减振器及汽车,通过在减振器本体的顶端设置有用于吸附油气的吸油装置,从而在活塞杆穿过吸油装置和减振器本体的顶端进行往复运动时,吸油装置将有可能吸附在减振器本体顶端的油液吸收,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容易造成减振器已经漏油失效的假象,使得用户对整车的品质产生质疑的问题,保证了减振器使用的稳定可靠性,从而提高了减振器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振器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减振器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已经广泛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进而促进了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随着汽车种类和型号的不断增加,用户对汽车使用的安全可靠性和舒适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在汽车售后市场上减振器是否漏油满足索赔标准问题,用户、主机厂、供应商之间经常存在意见分歧。而在具体应用时,在减振器正常工作过程中,也会有微量的油液通过活塞杆带出最终吸附在减振器顶盖和外筒上端,造成减振器已经漏油失效的假象,但经检测,这种状态下的减振器功能良好并无异常。然而,当用户看到这种情况后会心存顾虑,认为减振器已经漏油要求4S店更换,同时会对整车的品质产生质疑,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减振器及汽车,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容易造成减振器已经漏油失效的假象,使得用户会对整车的品质产生质疑的问题。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减振器,包括:减振器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减振器本体内的活塞杆,所述减振器本体的顶端设置有用于吸附油气的吸油装置,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吸油装置和所述减振器本体的顶端进行往复运动。如上所述的减振器,所述吸油装置的中部设置有用于供所述活塞杆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侧壁与所述活塞杆的侧壁相接触。如上所述的减振器,所述减振器本体包括:减振器外筒和设置于所述减振器外筒顶端的顶盖,所述减振器外筒与所述顶盖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减振器,所述顶盖压装在所述减振器外筒的顶端。如上所述的减振器,所述顶盖的截面呈凹字型结构。如上所述的减振器,所述减振器本体与所述顶盖之间设置有一用于容置所述吸油装置的容置空间。如上所述的减振器,所述吸油装置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吸油装置的上表面与所述顶盖的下表面相贴合,所述吸油装置的下表面与所述减振器外筒的上表面相贴合。如上所述的减振器,所述吸油装置设置为吸油毛毡。如上所述的减振器,所述吸油毛毡呈圆环形结构。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减振器。本技术提供的减振器及汽车,通过在减振器本体的顶端设置有用于吸附油气的吸油装置,从而在活塞杆穿过吸油装置和减振器本体的顶端进行往复运动时,吸油装置将有可能吸附在减振器本体顶端的油液吸收,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容易造成减振器已经漏油失效的假象,使得用户对整车的品质产生质疑的问题,保证了减振器使用的稳定可靠性,从而提高了减振器的实用性,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振器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油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中,1、减振器本体;101、减振器外筒;102、顶盖;103、容置空间;2、活塞杆;3、吸油装置;301、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中,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振器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油装置3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油装置3的剖面示意图;参考附图1-附图4可知,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振器,该减振器设置于汽车上,并且该减振器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减振器已经漏油失效的假象;具体的,该减振器包括:减振器本体1和设置于减振器本体1内的活塞杆2,减振器本体1的顶端设置有用于吸附油气的吸油装置3,活塞杆2穿过吸油装置3和减振器本体1的顶端进行往复运动。其中,本实施例对于吸油装置3的具体材质和形状结构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其实现的功能作用进行设置,较为优选的,可以将吸油装置3设置为吸油毛毡,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对吸油装置3进行设置,可以将吸油装置3形状结构设置为较为规则的形状结构,例如:矩形结构、正方形结构、椭圆形结构;而由于活塞杆2设置于减振器本体1内,活塞杆2的形状大都为圆柱形结构,因此,为了方便活塞杆2穿过吸油装置3,并且还可以方便对吸油装置3进行设置,较为优选的,可以将吸油装置3设置为圆环形结构,进一步的,当将吸油装置3设置为吸油毛毡时,则吸油毛毡呈圆环形结构。由于吸油毛毡采用亲油性超细纤维织布制成,从而使得吸油毛毡可以迅速吸收比本身重量大数十倍的油污;而且其还具有不吸水、比重小、重量轻、浮于水面、吸油后不变形、不松散、不受温度影响、耐酸碱、不腐蚀、易于储存等特点,从而通过将吸油装置3设置为吸油毛毡,可以有效地保证对减振器本体1顶端的吸油效果,进一步保证了减振器使用的稳定可靠性。此外,本实施例对于活塞杆2穿过吸油装置3的具体位置和方式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较为优选的,将吸油装置3的中部设置有用于供活塞杆2穿过的通孔301,通孔301的侧壁与活塞杆2的侧壁相接触;通过将活塞杆2设置为穿过吸油装置3的中部,那么,在吸油装置3为圆环形结构时,活塞杆2会穿过位于圆环形结构中部的内圆(即通孔301),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内圆(即通孔301)的直径尺寸稍大于活塞杆2的外径尺寸,从而可以使得吸油装置3的内圆(即通孔301)的侧壁与活塞杆2的侧壁相接触,实现将活塞杆2上的油液进行稳定、有效吸附的效果,进一步保证了吸油质量。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减振器本体1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减振器本体1,而由于减振器本体1内设置有活塞杆2,该活塞杆2可以进行上下往复运动,在活塞杆2进行上下往复运动时,活塞杆2的外壁上会沾有微量的油液,从而在活塞杆2穿过减振器本体1的顶端进行往复运动时,容易使得微量的油液吸附在减振器本体1的顶端,此时,通过设置在减振器本体1的吸油装置3可以有效地将吸附在减振器本体1顶端的油液吸除,从而可以保证减振器本体1顶端不会存留有活塞杆2外壁上的油液,从而有效地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容易因减振器上粘附活塞杆2外壁上所带有的部分油液,而出现检测/判断减振器处于已经漏油失效状态的假象,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减振器使用的稳定可靠性。本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器,通过在减振器本体1的顶端设置有用于吸附油气的吸油装置3,从而在活塞杆2穿过吸油装置3和减振器本体1的顶端进行往复运动时,吸油装置3将有可能吸附在减振器本体1顶端的油液吸收,从而有效地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容易造成减振器已经处于漏油失效状态的假象,使得用户会对整车或者减振器的品质产生质疑的问题;有效地保证了减振器使用的稳定可靠性,从而提高了该减振器的实用性,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附图1-附图4可知,本实施例对于减振器本体1的具体形状结构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较为优选的,将减振器本体1设置为包括:减振器外筒101和设置于减振器外筒101顶端的顶盖102,减振器外筒101与顶盖102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减振器及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减振器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减振器本体内的活塞杆,所述减振器本体的顶端设置有用于吸附油气的吸油装置,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吸油装置和所述减振器本体的顶端进行往复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减振器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减振器本体内的活塞杆,所述减振器本体的顶端设置有用于吸附油气的吸油装置,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吸油装置和所述减振器本体的顶端进行往复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装置的中部设置有用于供所述活塞杆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侧壁与所述活塞杆的侧壁相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本体包括:减振器外筒和设置于所述减振器外筒顶端的顶盖,所述减振器外筒与所述顶盖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压装在所述减振器外筒的顶端。5.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章俊唐晓旻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