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籽油生产过程精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6577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0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茶籽油生产过程精炼装置,包括由左至右依次连接的储油罐、碱炼装置、脱色罐、脱臭装置和冬化脱脂罐,碱炼装置包括碱液斗、碱炼罐、搅拌装置和过滤装置,碱液斗连接碱炼罐,碱炼罐内设有搅拌装置,碱炼罐的底部设有第一过滤网;脱臭装置包括内筒体、外套体、电磁感应线圈和加热柱体,空腔内设有电磁感应线圈;内筒体内设有蛇形加热柱体。该装置能够按照比例定量放入碱液,并均匀搅拌,确保脱酸彻底,且经过二次过滤,能够充分过滤掉油茶籽油内的固体杂质和脱酸过程中形成的皂粒;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通过蛇形加热柱体自主发热,完成油茶籽油脱臭中的加热过程,提高加热效率。

Refining unit of oil tea seed oil production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茶籽油生产过程精炼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茶油的加工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油茶籽油生产过程精炼装置。
技术介绍
油茶籽原油中含有多种杂质,包括原料中的以及榨取或浸出过程中产生的,并且这些杂质有的对人体有害,有的影响其味道和口感,还有的会导致油质浑浊,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需要对油茶籽原油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即精炼,去除杂质,才能成为食用的成品油。精炼过程一般包括脱胶、脱酸、脱色、脱臭和冬化脱脂等步骤,其中,脱酸和脱臭是较为重要的两个步骤。脱酸即是根据油茶籽油的酸性程度,选择不同浓度的碱液,再根据油茶籽油的重量按一定的比例加入到碱炼罐内,去除油茶籽油内游离的脂肪酸,使之形成皂粒,经过沉淀后排出。脱臭即将脱色后的油茶籽油在脱臭锅中加热到150摄氏度以上,再注入适量的水蒸气,在气-液相接触的表面,水蒸气被挥发出的臭味所饱和,再被真空泵抽出,即完成脱臭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茶籽油生产过程精炼装置,能够按照比例定量放入碱液,并均匀搅拌,确保脱酸彻底,且经过二次过滤,能够充分过滤掉油茶籽油内的固体杂质和脱酸过程中形成的皂粒;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通过蛇形加热柱体自主发热,完成油茶籽油脱臭中的加热过程,提高加热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油茶籽油生产过程精炼装置,包括由左至右依次连接的储油罐、碱炼装置、脱色罐、脱臭装置和冬化脱脂罐,碱炼装置包括碱液斗、碱炼罐、搅拌装置和过滤装置,碱液斗设置于碱炼罐的上方且通过液体流量传感器和流量控制阀连接碱炼罐,碱炼罐的上部的形状为圆柱体,碱炼罐的底部形状为漏斗形,碱炼罐内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两个搅拌短轴,两个搅拌短轴对称设置在碱炼罐中部的内壁上且均与内壁垂直,两个搅拌短轴上分别沿周向均匀布设有三个搅拌叶,碱炼罐的上部底端设有第一过滤网;碱炼罐的底部向下连接有碱炼出油管,碱炼出油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碱炼出油管末端分别垂直连接向左的出水管和向右的碱炼出油支管,出水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碱炼出油支管内设有第二过滤网,碱炼出油支管连接进水管和脱色进油管,且进水管和脱色进油管上分别设有第三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脱臭装置包括内筒体、外套体、电磁感应线圈和加热柱体,所述外套体套设于内筒体外,外套体与内筒体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内设有电磁感应线圈,电磁感应线圈沿着内筒体的长度方向均匀环绕在内筒体外侧并且电磁感应线圈紧邻外筒体内壁设置,电磁感应线圈与外部的电磁控制器电连接,电磁感应线圈与内筒体的外侧壁之间设有保温隔热材料;内筒体内设有竖直设置的蛇形加热柱体,所述蛇形加热柱体的高度与电磁感应线圈的高度相同,蛇形加热柱体的首尾均焊接在内筒体的底部。各个搅拌叶与搅拌叶所连接的搅拌轴形成的锐角角度为45度-60度。蛇形加热柱体包括外环层蛇形加热柱体和内环层蛇形加热柱体,内环层蛇形加热柱体和外环层蛇形加热柱体均沿内筒体的截面圆周呈内外环形排布。内环层蛇形加热柱体的直径是外环层蛇形加热柱体直径的一半。第一过滤网的孔径大于第二过滤网的孔径。碱炼出油管末端通过三通管分别连接向左的出水管和向右的碱炼出油支管。三通管为“T”形三通管。保温隔热材料为保温棉。蛇形加热柱体为实心柱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碱液斗通过液体流量传感器和流量控制阀与碱炼罐连接,可以控制放入碱炼罐内的碱液量,达到按比例与油茶籽油混合的目的;碱炼罐内的搅拌装置可以对油茶籽油进行均匀搅拌,确保脱酸彻底;碱炼罐的底部设有第一过滤网,碱炼出油支管内设有第二过滤网,经过两次过滤,能够充分过滤掉油茶籽油内的固体杂质和脱酸过程中形成的皂粒;此外,碱炼出油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碱炼出油管末端分别垂直连接向左的出水管和向右的碱炼出油支管,出水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碱炼出油支管内设有第二过滤网,碱炼出油支管连接进水管和脱色进油管,且进水管和脱色进油管上分别设有第三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过滤完成后,打开第三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关闭第一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通过进水管注入水,水流冲刷第二过滤网,将过滤遗留的杂质冲刷至出水管并通过出水管排出,防止出料支管堵塞,并且清理方便;脱臭装置采用电磁感应原理使蛇形加热柱体自主发热,蛇形加热柱体增加了与油茶籽油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加热效果和加热效率。各个搅拌叶与搅拌叶所连接的搅拌轴形成的锐角角度为45度-60度,在转轴旋转的过程中,扩大了搅拌范围,确保搅拌均匀;蛇形加热柱体包括外环层蛇形加热柱体和内环层蛇形加热柱体,外环层蛇形加热柱体和内环层蛇形加热柱体相连沿内筒体的截面圆周呈环形排布,保证了内筒体内的各个部位均能够均匀受热;第一过滤网的孔径大于第二过滤网的孔径,经过第一过滤网的颗粒较小的杂质能够被第二过滤网滤除,达到充分过滤的目的;蛇形加热柱体为实心柱体,并且内环层蛇形加热柱体和外环层蛇形加热柱体均沿内筒体的截面圆周呈内外环形排布,使内筒体内各个部位的油茶籽油均能够受热,增加了蛇形加热柱体自身的发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蛇形加热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A-A断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2和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油茶籽油生产过程精炼装置,包括由左至右依次连接的储油罐1、碱炼装置、脱色罐3、脱臭装置4和冬化脱脂罐5,碱炼装置包括碱液斗6、碱炼罐2、搅拌装置和过滤装置,碱液斗6设置于碱炼罐2的上方且通过液体流量传感器61和流量控制阀62连接碱炼罐2的顶端入口,碱炼罐2的上部的形状为圆柱体,碱炼罐2的底部形状为漏斗形,碱炼罐2内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两个搅拌短轴7,两个搅拌短轴7对称设置在碱炼罐2中部的内壁上且均与内壁垂直,两个搅拌短轴7的始端伸出碱炼罐2外并分别与搅拌电机连接,两个搅拌短轴7的末端分别沿周向均匀布设有三个搅拌叶8,各个搅拌叶8与搅拌叶8所连接的搅拌轴形成的锐角角度为45度-60度,扩大了搅拌范围,确保搅拌均匀;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网9和第二过滤网17,碱炼罐2的底部设有第一过滤网9,且第一过滤网9设置在碱炼罐2的上部底端;碱炼罐2的底部向下连接有碱炼出油管10,碱炼出油管10上设有第一控制阀11,碱炼出油管10末端通过“T”形三通管15分别垂直连接向左的出水管16和向右的碱炼出油支管18,出水管16上设有第二控制阀12,碱炼出油支管18内设有第二过滤网17,第二过滤网17的孔径小于上述第一过滤网9的孔径,经过第一过滤网9的颗粒较小的杂质能够被第二过滤网17滤除,达到充分过滤的目的,充分过滤掉油茶籽油内的固体杂质和脱酸过程中形成的皂粒,碱炼出油支管18连接进水管19和脱色进油管20,且进水管19和脱色进油管20上分别设有第三控制阀13和第四控制阀14。脱臭装置4包括内筒体41、外套体42、电磁感应线圈43和加热柱体,外套体42套设于内筒体41外,并且外套体42呈套筒状,内筒体41的上部形状为圆柱体形,内筒体41的底部形状为漏斗形,外套体42与内筒体41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内设有电磁感应线圈43,电磁感应线圈43沿着内筒体41的长度方向均匀环绕在内筒体41外侧并且电磁感应线圈43紧邻外筒体内壁设置,电磁感应线圈43的下端终止于内筒体41的上部底端,电磁感应线圈43与外部的电磁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油茶籽油生产过程精炼装置

【技术保护点】
油茶籽油生产过程精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左至右依次连接的储油罐、碱炼装置、脱色罐、脱臭装置和冬化脱脂罐,碱炼装置包括碱液斗、碱炼罐、搅拌装置和过滤装置,碱液斗设置于碱炼罐的上方且通过液体流量传感器和流量控制阀连接碱炼罐,碱炼罐的上部的形状为圆柱体,碱炼罐的底部形状为漏斗形,碱炼罐内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两个搅拌短轴,两个搅拌短轴对称设置在碱炼罐中部的内壁上且均与内壁垂直,两个搅拌短轴上分别沿周向均匀布设有三个搅拌叶,碱炼罐的上部底端设有第一过滤网;碱炼罐的底部向下连接有碱炼出油管,碱炼出油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碱炼出油管末端分别垂直连接向左的出水管和向右的碱炼出油支管,出水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碱炼出油支管内设有第二过滤网,碱炼出油支管连接进水管和脱色进油管,且进水管和脱色进油管上分别设有第三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脱臭装置包括内筒体、外套体、电磁感应线圈和加热柱体,所述外套体套设于内筒体外,外套体与内筒体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内设有电磁感应线圈,电磁感应线圈沿着内筒体的长度方向均匀环绕在内筒体外侧并且电磁感应线圈紧邻外筒体内壁设置,电磁感应线圈与外部的电磁控制器电连接,电磁感应线圈与内筒体的外侧壁之间设有保温隔热材料;内筒体内设有竖直设置的蛇形加热柱体,所述蛇形加热柱体的高度与电磁感应线圈的高度相同,蛇形加热柱体的首尾均焊接在内筒体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油茶籽油生产过程精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左至右依次连接的储油罐、碱炼装置、脱色罐、脱臭装置和冬化脱脂罐,碱炼装置包括碱液斗、碱炼罐、搅拌装置和过滤装置,碱液斗设置于碱炼罐的上方且通过液体流量传感器和流量控制阀连接碱炼罐,碱炼罐的上部的形状为圆柱体,碱炼罐的底部形状为漏斗形,碱炼罐内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两个搅拌短轴,两个搅拌短轴对称设置在碱炼罐中部的内壁上且均与内壁垂直,两个搅拌短轴上分别沿周向均匀布设有三个搅拌叶,碱炼罐的上部底端设有第一过滤网;碱炼罐的底部向下连接有碱炼出油管,碱炼出油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碱炼出油管末端分别垂直连接向左的出水管和向右的碱炼出油支管,出水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碱炼出油支管内设有第二过滤网,碱炼出油支管连接进水管和脱色进油管,且进水管和脱色进油管上分别设有第三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脱臭装置包括内筒体、外套体、电磁感应线圈和加热柱体,所述外套体套设于内筒体外,外套体与内筒体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内设有电磁感应线圈,电磁感应线圈沿着内筒体的长度方向均匀环绕在内筒体外侧并且电磁感应线圈紧邻外筒体内壁设置,电磁感应线圈与外部的电磁控制器电连接,电磁感应线圈与内筒体的外侧壁之间设有保温隔热材料;内筒体内设有竖直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维张雁林邵家焰程泽发胡华徐新莲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绿达山茶油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