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提升机原地转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6477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0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垂直提升机原地转向结构,包括承载板,承载板的顶面安装有吊装装置,承载板靠近前端的位置安装有前车轮,承载板底面靠近后端的位置安装有两根后支撑柱,所述承载板靠近前端的位置穿设有一根前调节螺杆,前调节螺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绕前调节螺杆轴线转动的前支撑板,位于两根所述后支撑柱之间设置有横杆,横杆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侧的后支撑柱上,横杆的下方通过支杆安装有万向轮,承载板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横杆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使垂直提升机完成原地转向操作,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Vertical hoist in situ steering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vertical lift steering structure comprises a bearing plate, the bearing plate is mounted on the top surface of the lifting device, the bearing plate is arranged at the position near the front end of the front wheel bearing plate,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back end is arranged after two support columns, the bearing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position near the front end a front adjustment screw to adjust the rotation of the bottom end of the screw is connected with a front support plate adjusting screw axis of rotation around the front, is located in the rear support bar has two columns between the ends of the cross rod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liding support column, transverse lever through a supporting rod is provided with a universal wheel bearing plate is installed on the lifting mechanism for driving the bar to move up and dow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use, and can make the vertical hoist complete the in-situ steering operation and reduce the operating burden of the operato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垂直提升机原地转向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向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垂直提升机原地转向结构。
技术介绍
在外墙装饰施工过程中,吊篮和脚手架普遍都存在材料运输难的问题,特别是钢主龙骨安装时,依靠人力是无法将钢主龙骨输送至高处的,而租用吊车又会造成成本的增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通常在工地上自制一个小型的移动式垂直提升机,来辅助将一些设备以及材料吊运至高处。常见的移动式垂直提升机,包括承载板,承载板的顶面安装有吊装装置,承载板的顶面还放置有负重块,承载板靠近前端的位置安装有前车轮,承载板底面靠近后端的位置安装有两根后支撑柱。但是在一些相距较近的吊装作业点,特别是背对背的作业点,仅需要将移动式垂直提升机转向就能够进行吊装作业。但是承载板上放置有负重块,需要将负重块卸下后才能够进行承载板的转向操作,然后再将负重块放置在承载板上,这样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操作方便,降低操作人员工作负担,能够在原地进行转向的垂直提升机原地转向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垂直提升机原地转向结构,包括承载板,承载板的顶面安装有吊装装置,承载板靠近前端的位置安装有前车轮,承载板底面靠近后端的位置安装有两根后支撑柱,所述承载板靠近前端的位置沿垂直于所述承载板的方向穿设有一根前调节螺杆,前调节螺杆的长度大于所述前车轮的最低点至所述承载板的顶面高度,前调节螺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绕前调节螺杆轴线转动的前支撑板,前调节螺杆的轴线垂直于前支撑板所在平面,位于两根所述后支撑柱之间设置有横杆,横杆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所述承载板所在平面,两根所述后支撑柱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沿其轴线方向延伸的导向槽,横杆的两端分别嵌入于其所在一侧的导向槽内并能够沿导向槽长度方向与其滑动配合,横杆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固定连接有两根竖直向下设置的支杆,支杆的下端安装有万向轮,所述承载板的顶面上且对应横杆的位置安装有一个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具有正对横杆竖向设置且穿过所述承载板的一个具有伸缩功能的伸缩杆,伸缩杆朝向横杆的一端与横杆固定连接在一起,当横杆的两端分别位于其所在的导向槽靠近所述承载板的一端时,万向轮的最低点至所述承载板的底面高度小于后支撑柱的长度,当横杆的两端分别位于其所在的导向槽远离所述承载板的一端时,万向轮的最低点至所述承载板的底面高度大于后支撑柱的长度。在本技术中,旋转前调节螺杆,使前调节螺杆朝向地面方向移动,利用前支撑板作为支撑点,将承载板的前端顶起使前车轮离开地面。接着再控制升降机构操作横杆下移,使万向轮抵触到地面并同时将承载板的后端顶起使后支撑柱离开地面。这样就可以利用前支撑板这个支撑点,推动承载板后端绕这个支撑点旋转,通过万向轮很容易就能够使承载板完成转向操作。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作为优化,所述前支撑板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水平放置有轴承,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前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前调节螺杆的底端沿其轴线方向向外延伸设置有与轴承内圈的内孔过盈连接的连接轴。利用轴承来连接前调节螺杆和前支撑板,使其转动更加灵活,操作人员推动承载板转动也更加省力。作为优化,所述前调节螺杆的顶端设置有握柄,握柄的轴线与所述前调节螺杆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前调节螺杆与握柄的中部固定连接,握柄的表面上包覆有一层胶套。操作人员能够用手握持在握柄上对前调节螺杆进行操作,使操作更加方便快捷。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使垂直提升机完成原地转向操作,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附图说明为了使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移动式垂直提升机的侧视图;图2为移动式垂直提升机中万向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移动式垂直提升机中前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下面结合一种采用了本技术结构的移动式垂直提升机及其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移动式垂直提升机,包括承载板1,承载板1的上表面安装有吊装装置,承载板1的顶面还放置有负重块2,承载板1底面且靠近前端的位置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有与承载板1转动连接的轮轴,承载板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与轮轴左右两端固定连接的前车轮3,承载板1底面且靠近后端的位置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有与承载板1固定连接的后支撑柱4,后支撑柱4的底面至承载板1的底面高度大于前车轮3的最低点至承载板1的底面高度,承载板1底面且位于轮轴前方的位置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有前支撑柱,前支撑柱包括固定柱5和伸缩柱6,固定柱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承载板1上,固定柱5的另一端沿其轴线方向向内设置有螺纹孔,伸缩柱6的一端位于螺纹孔内且设置有与螺纹孔螺纹配合的外螺纹,固定柱5的长度小于前车轮3的最低点至承载板1的底面高度,当伸缩柱6位于螺纹孔的一端旋入至螺纹孔孔底时,伸缩柱6的另一端至承载板1的底面高度小于前车轮3的最低点至承载板1的底面高度,伸缩柱6与固定柱5的长度之和大于前车轮3的最低点至承载板1的底面高度。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板1靠近前端的位置沿垂直于所述承载板1的方向穿设有一根前调节螺杆7,前调节螺杆7的长度大于所述前车轮3的最低点至所述承载板1的顶面高度,前调节螺杆7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绕前调节螺杆7轴线转动的前支撑板8,前调节螺杆7的轴线垂直于前支撑板8所在平面,位于两根所述后支撑柱4之间设置有横杆9,横杆9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所述承载板1所在平面,两根所述后支撑柱4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沿其轴线方向延伸的导向槽,横杆9的两端分别嵌入于其所在一侧的导向槽内并能够沿导向槽长度方向与其滑动配合,横杆9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固定连接有两根竖直向下设置的支杆10,支杆10的下端安装有万向轮11,所述承载板1的顶面上且对应横杆9的位置安装有一个升降机构12,升降机构12具有正对横杆9竖向设置且穿过所述承载板1的一个具有伸缩功能的伸缩杆13,伸缩杆13朝向横杆9的一端与横杆9固定连接在一起,当横杆9的两端分别位于其所在的导向槽靠近所述承载板1的一端时,万向轮11的最低点至所述承载板1的底面高度小于后支撑柱4的长度,当横杆9的两端分别位于其所在的导向槽远离所述承载板1的一端时,万向轮11的最低点至所述承载板1的底面高度大于后支撑柱4的长度。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前支撑板8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水平放置有轴承,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前支撑板8固定连接,所述前调节螺杆7的底端沿其轴线方向向外延伸设置有与轴承内圈的内孔过盈连接的连接轴。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前调节螺杆7的顶端设置有握柄14,握柄14的轴线与所述前调节螺杆7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前调节螺杆7与握柄14的中部固定连接,握柄14的表面上包覆有一层胶套。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吊装装置包括卷扬机15、吊杆16、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17,前支撑架固定连接在所述承载板1顶面靠近前端的位置,后支撑架17固定连接在位于前支撑架后方的所述承载板1上,前支撑架包括前顶架18和位于前顶架18下方以用于对前顶架18进行支撑且具有升降功能的前支架主体,前顶架18的上方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前支撑轴19,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垂直提升机原地转向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垂直提升机原地转向结构,包括承载板,承载板的顶面安装有吊装装置,承载板靠近前端的位置安装有前车轮,承载板底面靠近后端的位置安装有两根后支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靠近前端的位置沿垂直于所述承载板的方向穿设有一根前调节螺杆,前调节螺杆的长度大于所述前车轮的最低点至所述承载板的顶面高度,前调节螺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绕前调节螺杆轴线转动的前支撑板,前调节螺杆的轴线垂直于前支撑板所在平面,位于两根所述后支撑柱之间设置有横杆,横杆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所述承载板所在平面,两根所述后支撑柱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沿其轴线方向延伸的导向槽,横杆的两端分别嵌入于其所在一侧的导向槽内并能够沿导向槽长度方向与其滑动配合,横杆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固定连接有两根竖直向下设置的支杆,支杆的下端安装有万向轮,所述承载板的顶面上且对应横杆的位置安装有一个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具有正对横杆竖向设置且穿过所述承载板的一个具有伸缩功能的伸缩杆,伸缩杆朝向横杆的一端与横杆固定连接在一起,当横杆的两端分别位于其所在的导向槽靠近所述承载板的一端时,万向轮的最低点至所述承载板的底面高度小于后支撑柱的长度,当横杆的两端分别位于其所在的导向槽远离所述承载板的一端时,万向轮的最低点至所述承载板的底面高度大于后支撑柱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垂直提升机原地转向结构,包括承载板,承载板的顶面安装有吊装装置,承载板靠近前端的位置安装有前车轮,承载板底面靠近后端的位置安装有两根后支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靠近前端的位置沿垂直于所述承载板的方向穿设有一根前调节螺杆,前调节螺杆的长度大于所述前车轮的最低点至所述承载板的顶面高度,前调节螺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绕前调节螺杆轴线转动的前支撑板,前调节螺杆的轴线垂直于前支撑板所在平面,位于两根所述后支撑柱之间设置有横杆,横杆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所述承载板所在平面,两根所述后支撑柱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沿其轴线方向延伸的导向槽,横杆的两端分别嵌入于其所在一侧的导向槽内并能够沿导向槽长度方向与其滑动配合,横杆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固定连接有两根竖直向下设置的支杆,支杆的下端安装有万向轮,所述承载板的顶面上且对应横杆的位置安装有一个升降机构,升降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波范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