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6307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0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培养基瓶,包括瓶体、弹性材料制成的瓶塞和金属材料制成的瓶盖;所述瓶塞包括插入部和头部,所述插入部的一端与头部连接,所述插入部的另一端插入瓶体的瓶口,而所述头部与瓶体的瓶口端端面相贴紧,所述瓶盖同时覆盖头部和瓶体的瓶口端;所述插入部中设有入料孔,所述插入部的另一端端面连接有装有试剂的容纳腔体,所述容纳腔体的数量至少两个。当需要向瓶体的内腔添加试剂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需要打开瓶盖,直接采用针头戳破容纳腔体,以使容纳腔体内的试剂流入瓶体的内腔,这减少了瓶体内液体的污染,从而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

Culture base bott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ottle, comprising a bottle cap, bottle body made of elastic material and a metal material; the stopper includes an insertion portion and a head, the insertion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head, the other end is inserted into the bottle mouth of the insertion part and the mouth of the bottle, the head and the body. The end is close to the end, the bottle cap and the bottle while covering the head; the insertion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feeding hole, the other end face of the inserting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ceiving cavity with a reagent, the number of the receiving cavity of at least two. When you need to add reagents to the bottle cavity, the utility model does not need to open the bottle, the needle pricked the receiving cavity, the cavity of the accommodating cavity into the reagent bottle, which reduces the liquid in bottle pollu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experi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培养基瓶
本技术涉及瓶子,具体涉及一种培养基瓶。
技术介绍
培养基瓶为医学、生物和化学领域实验中常用到的工具。目前的培养基瓶主要由瓶体、瓶塞和瓶盖构成,其中瓶塞和瓶盖将瓶体的瓶口封闭。采用目前的培养基瓶进行实验时,需要多次打开瓶口,以向瓶体的内腔注入试剂,从而保证实验的有效进行。这操作较麻烦,同时多次打开瓶口,则瓶体内里的液体会多次接触空气,从而容易受到污染,造成对实验结果产生不良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减少污染,提高实验准确性的培养基瓶。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本培养基瓶,包括瓶体、弹性材料制成的瓶塞和金属材料制成的瓶盖;所述瓶塞包括插入部和头部,所述插入部的一端与头部连接,所述插入部的另一端插入瓶体的瓶口,而所述头部与瓶体的瓶口端端面相贴紧,所述瓶盖同时覆盖头部和瓶体的瓶口端;所述插入部中设有入料孔,所述插入部的另一端端面连接有装有试剂的容纳腔体,所述容纳腔体的数量至少两个。优选的,所述容纳腔体采用薄膜制成,且容纳腔体的截面呈半圆形。优选的,所有的容纳腔体依次首尾连接形成环状,且此环状的内圈直径大于或等于入料孔的直径,容纳腔体的内圈的中心轴与入料孔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上。优选的,所述瓶盖上面的设有凹槽,此凹槽位于入料孔的正上方。优选的,所述瓶盖上面设有环形槽,此环形槽位于容纳腔体的正上方。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本培养基瓶主要由瓶体、弹性材料制成的瓶塞和金属材料制成的瓶盖构成,而瓶塞主要由插入部和头部构成,其中在插入部的另一端增加了装有试剂的容纳腔体,当需要向瓶体的内腔添加试剂时,不需要打开瓶盖,直接采用针头戳破容纳腔体,以使容纳腔体内的试剂流入瓶体的内腔,这减少了瓶体内液体的污染,从而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同时,不需要打开瓶盖和瓶塞,减少了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培养基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培养基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的培养基瓶,包括瓶体1、弹性材料制成的瓶塞2和金属材料制成的瓶盖3;所述瓶塞2包括插入部4和头部5,所述插入部4的一端与头部5连接,所述插入部4的另一端插入瓶体1的瓶口,而所述头部5与瓶体1的瓶口端端面相贴紧,所述瓶盖3同时覆盖头部5和瓶体1的瓶口端;所述插入部4中设有入料孔6,所述插入部4的另一端端面连接有装有试剂的容纳腔体7,所述容纳腔体7的数量至少两个。在实际使用中,注射器的针头依次穿过瓶盖3、瓶塞2的头部4及入料孔6后将基液注入瓶体1的内腔;而需要对向基液增加试剂时,只需要采用针头依次穿过瓶盖3、头部4和插入部5后,再戳破相应的容纳腔体7,以使位于容纳腔体7内的试剂流入瓶体1的内腔,则试剂是与基液混合,以保证实验的有效进行。这操作不需要像传统那样打开瓶盖和瓶塞,减少了瓶内的液体与空气的接触,从而避免发生污染,同时也简化了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而瓶塞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如硅胶制成,即使被针头刺穿过也会因弹性而保证良好的密封性,从而进一步避免空气进入瓶体的内腔。所述容纳腔体7采用薄膜制成,且容纳腔体7的截面呈半圆形。薄膜制成方便戳破,以保证试剂流入瓶体的内腔与基液混合。而容纳腔体的截面呈半圆形,则避免试剂残留,保证容纳腔体内的所有试剂均可流入瓶体的内腔。所有的容纳腔体7依次首尾连接形成环状,且此环状的内圈直径大于或等于入料孔6的直径,容纳腔体7的内圈的中心轴与入料孔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上。此设置避免容纳腔体7阻挡了入料孔6,进一步保证实验的有效进行。所述瓶盖3上面的设有凹槽8,此凹槽8位于入料孔6的正上方。方便操作人员将注射器的针头插在正确的位置,即方便操作人员精准的将注射器的针头依次穿过瓶盖和头部后再从入料口进入瓶体的内腔。所述瓶盖3上面设有环形槽9,此环形槽9位于容纳腔体7的正上方。这保证操作人员操作针头依次穿过瓶盖、头部和插入部后戳破容纳腔体。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不能对本技术进行限定,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所做的改变或其它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培养基瓶

【技术保护点】
培养基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弹性材料制成的瓶塞和金属材料制成的瓶盖;所述瓶塞包括插入部和头部,所述插入部的一端与头部连接,所述插入部的另一端插入瓶体的瓶口,而所述头部与瓶体的瓶口端端面相贴紧,所述瓶盖同时覆盖头部和瓶体的瓶口端;所述插入部中设有入料孔,所述插入部的另一端端面连接有装有试剂的容纳腔体,所述容纳腔体的数量至少两个。

【技术特征摘要】
1.培养基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弹性材料制成的瓶塞和金属材料制成的瓶盖;所述瓶塞包括插入部和头部,所述插入部的一端与头部连接,所述插入部的另一端插入瓶体的瓶口,而所述头部与瓶体的瓶口端端面相贴紧,所述瓶盖同时覆盖头部和瓶体的瓶口端;所述插入部中设有入料孔,所述插入部的另一端端面连接有装有试剂的容纳腔体,所述容纳腔体的数量至少两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基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体采用薄膜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天文李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联合精准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宝元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