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95343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6 2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制剂主要由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组成:药物载体5‑8份、植物纤维包合剂10‑12份、粘合剂5‑7份、β‑胡萝卜素0.1‑0.2份、银耳多糖1‑1.5份、卵磷脂1‑2份、蒲公英450‑550份、板蓝根160‑220份、苦地丁100‑150份、黄芩160‑21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中药制剂克服了主要药效成分导致的脾胃虚弱等不良反应,并且增加了药物的稳定性。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and preparation method of antipyretic detoxification, anti-inflammatory and detumescence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in particular 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for detoxification, anti-inflammatory and detumescenc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mainly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and parts by weight: 5 drug carrier 8, plant fiber bag mixture 10 12 copies, 7 copies, 5 adhesive beta carotene 0.1 0.2, tremella polysaccharide 1 1.5 copies, 2 copies, 1 lecithin dandelion 450 550 copies, 220 copies, 160 Radix bungeanaturcz 100 150 copies, 210 copies of 160 baicalin, prepa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ed by the invention overcomes the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major components of spleen and stomach weakness etc., and increase the stability of the dru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制剂
,具体涉及到一种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中药制剂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技术进行生产,其中中药剂型、制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均影响中药制剂的药效,其中以药效高、毒副作用小、稳定性好、生物利用度高等作为现有中药制剂的主要研究方向。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是一种常见的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该产品对大肠杆菌和脆弱类杆菌所致小鼠皮下混合感染的脓肿形成有一定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脆弱类杆菌腹腔注射所致小鼠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伤寒菌苗所致家兔体温升高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该产品广泛的用于疖肿、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等。记载于2015版《中国药典》第一部的“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提供了口服液的处方和制备方法,口服液属于中药水剂,口服之后可以使肠胃迅速吸收,药效高,但是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属于清热解毒,不适合脾胃虚弱的患者使用,并且对于儿童来说口服液的吸收速率快,容易刺激机体,造成过敏反应,并且在王毅军发表的论文“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不良反应3例报告及分析”中讲述了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不良反应主要体现在消化系统与皮肤和附件的损害方面,因此,降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不良反应十分重要。公开号为CN104983805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蒲地蓝消炎薄膜衣片,主要由黄芩、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四味中药组成,该片剂主要是解决中药材有效成分提取不充分,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但是该专利技术使用的辅料为淀粉成分,淀粉容易在混合过程中由于高温导致糊化导致药物分布不均匀,增加搅拌动力,并且在制备过程中使用的是黄芩细粉,纤维含量高,有效成分不易吸收,造成原料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片剂有效的降低了主要药效成分的不良反应,并且提高了中药药材的提取率。本专利技术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所示。一种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中药制剂,主要由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组成:药物载体5-8份、植物纤维包合剂10-12份、粘合剂5-7份、β-胡萝卜素0.1-0.2份、银耳多糖1-1.5份、卵磷脂1-2份、蒲公英450-550份、板蓝根160-220份、苦地丁100-150份和黄芩160-210份。进一步的,所述的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中药制剂,由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组成:药物载体6份、植物纤维包合剂11份、粘合剂6份、β-胡萝卜素0.15份、银耳多糖1.3份、卵磷脂1.5份、蒲公英500份、板蓝根188份、苦地丁125份和黄芩188份。进一步的,所述的药物载体由蜂蜡、滑石粉和改性海藻酸钙按重量比为5-7∶4-6∶1组成。进一步的,所述的改性海藻酸钙的制备方法为:将海藻酸钙、聚-L-精氨酸盐酸盐按重量比2-4∶1混合,水浴加热1-2小时,降至室温即得。进一步的,所述的粘合剂由聚乙二醇-400和羟甲基纤维素钠按重量比为0.3-0.5∶1组成。进一步的,所述的植物纤维包合剂的制备方法为:(1)将花生壳洗净晾干粉碎至20-50目,加入1.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4小时,过滤,将滤渣使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洗涤液pH值为7-8,然后加入到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溶液中,反应2-4小时,过滤得到褐色粘稠物a;(2)将步骤(1)得到的褐色粘稠物a加入到质量分数为8%的双氧水中,然后逐滴加入丙烯酸,反应4-5小时,最后使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无原料残留,即得。进一步的,所述的花生壳、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双氧水和丙烯酸的料液比为1g∶5-7ml∶6-8ml∶12-15ml∶4-6ml。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的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步骤为:S1、将蒲公英、板蓝根、苦地丁洗净晾干,粉碎成100-200目,加水煎煮1-1.5小时,水与蒲公英、板蓝根、苦地丁总量的物料比为20-30ml∶1g,然后滤过,将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2-1.15的浸膏,加体积分数为60-75%乙醇溶液,放置48-60小时后,取上清液回收乙醇,然后浓缩得三味浸膏A;S2、将黄芩洗净晾干,粉碎至100-200目,加水煎煮1-1.5小时,煎煮前使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为6.5-7.0,水与黄芩的物料比为20-30ml∶1g,然后滤过,将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1.11的浸膏,加体积分数为55-60%乙醇溶液,放置24-30小时后,取上清液回收乙醇,使用质量分数为0.8%的盐酸溶液调节pH值为1.2-1.8,放置24-30小时,过滤得沉淀物,然后使用体积分数为60-75%乙醇溶液将沉淀物洗涤至中性,得黄芩粗品B;S3、将三味浸膏A、黄芩粗品B、银耳多糖、β-胡萝卜素、卵磷脂、植物纤维包合剂和药物载体混合均匀,喷雾干燥,制粒,加入粘合剂压片,即得。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中药成分为蒲公英(拉丁学名:TaraxacummongolicumHand.-Mazz.)、板蓝根(拉丁学名:Isatistinctoria.)、苦地丁(拉丁学名:CorydalisbungeanaTurcz.)和黄芩(拉丁学名: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配伍使用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功效。本专利技术改变了原有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剂型,改为片剂,并且在原有处方的基础上添加了银耳多糖、β-胡萝卜素,其中银耳多糖(CAS:9075-53-0)是一种酸性杂多糖,具有良好的改善免疫功能的效果,并且食用后会促进胃肠有益微生物生长,调节肠道理想微生物菌群的形成,增强动物对外源性病原菌的抵抗能力,提高肠胃功能;β-胡萝卜素(C40H56)是类胡萝卜素之一,也是橘黄色脂溶性化合物,它是自然界中最普遍存在也是最稳定的天然色素,β-胡萝卜素是一种抗氧化剂,具有解毒作用,是维护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素,通过试验发现,将β-胡萝卜素与银耳多糖配合使用,可以减轻主要药效成分蒲公英、板蓝根、苦地丁、黄芩对人体的不良反应,减低药物影响导致的脾胃虚弱的发生率。本专利技术使用的卵磷脂(CAS:8002-43-5)不仅可以吸附药物中的脂溶性成分,而且其良好的表面活性可以促进药物的吸收。本专利技术中药制剂使用的药物载体是由蜂蜡、滑石粉和改性海藻酸钙组成,其中改性海藻酸钙与蜂蜡(CAS:8012-89-3)、滑石粉(CAS:14807-96-6)配合使用可以较好的改善其药物中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并且由聚-L-精氨酸盐酸盐(CAS:26982-20-7)改性的海藻酸钙形成一种包合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中药制剂的主要溶解场所为肠道,本专利技术采用的配方制得的中药制剂进入胃部后溶解度小,对胃粘膜的粘附作用小,并且具有良好的润滑效果,可以有效的降低其在胃部停留的时间,降低了胃部的刺激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副作用小,本专利技术使用的银耳多糖、β-胡萝卜素配合使用可以有效降低主要药效成分导致的不良反应;2、刺激性小,本专利技术使用的辅料生物相容性好,可以在肠道中缓慢溶解释放有效成分,避免速溶导致的药用活性成分的刺激性;3、稳定性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药物辅料对有效成分具有良好的吸附和包合作用,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组成:药物载体5‑8份、植物纤维包合剂10‑12份、粘合剂5‑7份、β‑胡萝卜素0.1‑0.2份、银耳多糖1‑1.5份、卵磷脂1‑2份、蒲公英450‑550份、板蓝根160‑220份、苦地丁100‑150份和黄芩160‑21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组成:药物载体5-8份、植物纤维包合剂10-12份、粘合剂5-7份、β-胡萝卜素0.1-0.2份、银耳多糖1-1.5份、卵磷脂1-2份、蒲公英450-550份、板蓝根160-220份、苦地丁100-150份和黄芩160-21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组成:药物载体6份、植物纤维包合剂11份、粘合剂6份、β-胡萝卜素0.15份、银耳多糖1.3份、卵磷脂1.5份、蒲公英500份、板蓝根188份、苦地丁125份和黄芩188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载体由蜂蜡、滑石粉和改性海藻酸钙按重量比为5-7∶4-6∶1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性海藻酸钙的制备方法为:将海藻酸钙、聚-L-精氨酸盐酸盐按重量比2-4∶1混合,水浴加热1-2小时,降至室温即得。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合剂由聚乙二醇-400和羟甲基纤维素钠按重量比为0.3-0.5∶1组成。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纤维包合剂的制备方法为:(1)将花生壳洗净晾干粉碎至20-50目,加入1.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4小时,过滤,将滤渣使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洗涤液pH值为7-8,然后加入到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溶液中,反应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一飞马婧高旭华贺长虹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大鹏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