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迟发性放射性直肠炎模型的建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953003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6 2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放射医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鼠迟发性放射性直肠炎模型的建立方法。该方法通过筛选出大鼠放射性直肠炎模型成功建立的最佳照射剂量及照射方式,建立迟发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大鼠模型。研究结果发现15.0Gyγ射线单次局部照射后15周,大鼠直肠粘膜有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直肠组织炎性细胞因子IL‑2、IL‑6的分泌量显著增加,提示放射性直肠炎模型的构建成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建立大鼠迟发性放射性直肠炎模型,能够为深入研究迟发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手段提供实验基础。

Method of establishing delayed radiation proctopathy model ra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鼠迟发性放射性直肠炎模型的建立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放射医学
,具体涉及一种大鼠迟发性放射性直肠炎模型的建立方法。
技术介绍
放射性肠炎是盆腹腔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引起的常见肠道并发症,尤其在宫颈癌放疗中更为严重。宫颈癌是发生在全世界妇女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个常见肿瘤,位居发展中国家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安全。放射治疗为宫颈癌治疗的常用手段。然而,其较严重的近、远期放射性不良反应严重限制了临床疗效的发挥。据文献报道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在10%-60%。放射性肠炎一旦发生,治疗比较棘手,尤其是迟发性放射性肠炎往往发病时间较晚,有的于照射后18个月-6年发病,也有报道其长达30年后发病,往往病情严重,迁延不愈。目前对放射性肠炎仍无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而成为医学界的难题。因此对放射性肠炎防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理论价值。通过建立大鼠迟发性放射性直肠炎模型,可以为深入研究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手段提供实验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立大鼠迟发性放射性直肠炎模型的方法,筛选出大鼠放射性直肠炎模型成功建立的最佳照射剂量和照射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鼠迟发性放射性直肠炎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γ射线腹部照射,照射后2周观察大鼠存活情况,初步确定大鼠局部照射的耐受量;(2)观察不同剂量照射后15周大鼠直肠病理组织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变化;(3)根据不同剂量照射后2周大鼠的存活情况,以及照射后15周大鼠直肠组织的变化情况,确定建立迟发性放射性直肠炎模型的最佳照射剂量和照射方式。进一步,如上所述的大鼠迟发性放射性直肠炎模型的建立方法,步骤(1)中,所述的不同剂量的γ射线腹部照射分别为10.0Gy/d、连续7天的70.0Gy剂量组;8.0Gy/d、连续7天的56.0Gy剂量组;15.0Gy单次照射。进一步,如上所述的大鼠迟发性放射性直肠炎模型的建立方法,步骤(2)的具体方法是,照射后15周,处死存活的大鼠,取直肠组织,观察大鼠直肠粘膜的变化及直肠组织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变化。更进一步,如上所述的大鼠迟发性放射性直肠炎模型的建立方法,步骤(3)中,根据观察15周15.0Gy单次照射大鼠直肠粘膜有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直肠组织炎性细胞因子IL-2、IL-6的分泌量显著增加,确定采用15.0Gy单次照射大鼠下腹部的照射剂量和照射方式来建立迟发性放射性直肠炎模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通过筛选出大鼠放射性直肠炎模型成功建立的最佳照射剂量及照射方式,建立迟发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大鼠模型。研究结果发现15.0Gyγ射线单次局部照射后15周为最佳照射剂量及照射方式,放射性直肠炎模型构建成功。本专利技术通过建立大鼠迟发性放射性直肠炎模型,能够为深入研究迟发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手段提供实验基础。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大鼠迟发性放射性直肠炎模型建立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不同剂量照射后2周大鼠直肠粘膜情况(HE染色,×100);图3为不同剂量照射后15周大鼠直肠粘膜情况(HE染色,×100);图4为不同剂量照射后15周大鼠直肠细胞因子IL-6、IL-2表达情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大鼠迟发性放射性直肠炎模型的建立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1.观察不同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大鼠存活率的变化给予SD大鼠不同剂量的γ射线腹部照射,分别为70.0Gy(10.0Gy/d,连续7d)剂量组;56.0Gy(8.0Gy/d,连续7d)剂量组;15.0Gy单次照射。照射后2周观察大鼠存活情况,初步确定大鼠局部照射的耐受量。2.观察不同剂量照射后15周大鼠直肠病理组织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变化照射后15周,处死存活的大鼠,取直肠组织,观察大鼠直肠粘膜的变化及直肠组织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变化。3.结果分析不同剂量照射后2周,大鼠的存活情况为:70.0Gy剂量组存活率最低,为8.3%(12只大鼠仅存活1只),56.0Gy剂量组存活率为50%,15.0Gy单次照射组并未发生大鼠死亡,存活率为100%(如表1所示)。进一步研究发现,与空白组相比,70.0Gy和56.0Gy组均发生为直肠炎,但15.0Gy单独照射组直肠粘膜并未发生明显变化。进一步观察照射后15周大鼠直肠组织的变化情况,发现56.0Gy组直肠粘膜层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15.0Gy单独照射组直肠粘膜层也发现有少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同时也发现有纤维组织增生,详见附图2、附图3。此外,如附图4所示,照射后直肠组织局部炎性细胞因子IL-6在56.0组和15.0Gy单独照射组其表达量均显著升高(t=2.911,5.521;p<0.05),IL-2则仅在单独照射组15.0Gy时表达量升高(t=6.067,p<0.01)。提示56.0Gy照射组和15.0Gy单独照射组均可诱导大鼠迟发放射性直肠炎的形成,但考虑到56.0Gy组大鼠伤亡率较高,因此采用15.0Gy单次照射大鼠下腹部来建立迟发性放射性直肠炎模型更佳。如表1所示,不同剂量照射后2周大鼠的存活情况为,70.0Gy剂量组仅有1只存活,存活率为8.3%;而56.0Gy剂量组的大鼠有一半发生死亡,存活率为50%;相比之下,15.0Gy单次照射组大鼠并未发生死亡,存活率为100%。表1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2周大鼠存活率的变化从图2、3中可以看出,不同剂量照射后2周,与空白组相比,70.0Gy和56.0Gy组均发生为直肠炎,而15.0Gy单独照射组直肠粘膜并未发生明显变化。照射后15周,56.0Gy组直肠粘膜层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15.0Gy单独照射组直肠粘膜层也发现有少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同时也发现有纤维组织增生。不同剂量照射后15周,直肠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IL-6在56.0Gy和15.0Gy照射后其表达量均升高(p<0.05),IL-2则仅在单独照射组15.0Gy时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对本专利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及其同等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专利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大鼠迟发性放射性直肠炎模型的建立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鼠迟发性放射性直肠炎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γ射线腹部照射,照射后2周观察大鼠存活情况,初步确定大鼠局部照射的耐受量;(2)观察不同剂量照射后15周大鼠直肠病理组织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变化;(3)根据不同剂量照射后2周大鼠的存活情况,以及照射后15周大鼠直肠组织的变化情况,确定建立迟发性放射性直肠炎模型的最佳照射剂量和照射方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鼠迟发性放射性直肠炎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γ射线腹部照射,照射后2周观察大鼠存活情况,初步确定大鼠局部照射的耐受量;(2)观察不同剂量照射后15周大鼠直肠病理组织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变化;(3)根据不同剂量照射后2周大鼠的存活情况,以及照射后15周大鼠直肠组织的变化情况,确定建立迟发性放射性直肠炎模型的最佳照射剂量和照射方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鼠迟发性放射性直肠炎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不同剂量的γ射线腹部照射分别为10.0Gy/d、连续7天的70.0Gy剂量组;8.0Gy/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娟聪蔺素琴张忠新周晋源王婧洁原雅艺刘红艳张睿凤王超左雅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