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锥形立柱竖直度的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46554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锥形立柱竖直度的检测装置,其包括:两个直径测量框,直径测量框呈正方形状;两个横梁,两个横梁各与一个直径测量框的其中一个边的中点连接,每个横梁平行于与其连接的直径测量框所在的平面,且当两个直径测量框以两个横梁位于同一侧的方式相互平行时,两个横梁也相互平行;滑块,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位于下方的横梁上;刻度盘,其通过一万向节设置于滑块上;刻度盘上设置有若干个同心分布的圆形刻度线;以及铅垂线,其上端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位于上方的横梁上,且铅垂线的下端设置有一与刻度盘上的圆形刻度线对应的尖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一次测量便能准确地得到锥形立柱的竖直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锥形立柱竖直度的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测量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锥形立柱竖直度的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中对于交通标志牌立柱竖直度的允许偏差为±3mm/m。目前,对交通标志牌立柱竖直度的常用检测工具有直尺、水平尺或经纬仪。这些工具在对圆柱形立柱的竖直度进行检测时十分方便和准确,但是对直径自下至上逐渐减小的锥形立柱的竖直度进行检测时以对锥形立柱的安装质量进行评定时,采用现有的这些工具需要进行多次变换测量方向和多次测量,每次测量的基准难以保证统一,从而容易导致测量的竖直度结果不准确。随着锥形立柱在道路交通标志中运用越来较广泛,现有的测量工具显然无法满足对锥形立柱的使用需求。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锥形立柱竖直度的检测装置,从而克服现有的测量工具在对锥形立柱的竖直度进行检测时容易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的缺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锥形立柱竖直度的检测装置,其中,包括:两个直径测量框,每个该直径测量框呈正方形状;其中一个该直径测量框的边长大于另一个该直径测量框的边长;两个横梁,两个该横梁各与一个所述直径测量框的其中一个边的中点连接,每个所述横梁平行于与其连接的所述直径测量框所在的平面,且当两个所述直径测量框以两个所述横梁位于同一侧的方式相互平行时,两个所述横梁也相互平行;滑块,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位于下方的所述横梁上;刻度盘,其通过一万向节设置于所述滑块上;该刻度盘上设置有若干个同心分布的圆形刻度线;以及铅垂线,其上端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位于上方的所述横梁上,且该铅垂线的下端设置有一与所述刻度盘上的所述圆形刻度线对应的尖锥。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所述直径测量框以四个边一一对正的方式通过一个连杆连接在一起,且两个所述直径测量框的位于其中一侧的边的中点分别与所述连杆的两端进行铰接。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横梁上设置有刻度线。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刻度盘上设置有一水平仪。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直径测量框的大小能够调整。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直径测量框包括:四个十字接头;以及四个螺纹杆,四个该螺纹杆依序活动套设于四个所述十字接头上,以连接成矩形状;每个所述十字接头能够沿着与其套接的两个所述螺纹杆进行滑动,且每个所述螺纹杆上于与其套接的两个所述十字接头的一端各设置有一个螺母。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直径测量框还包括四个刻度尺,四个所述刻度尺的一端各固定于一个所述十字接头上,且四个所述刻度尺各与一个所述螺纹杆平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把两个直径测量框安装在锥形立柱上后,先标定好o1点和o2点,然后移动铅垂线和刻度盘,使铅垂线的上端所对应的c1点与o1点之间的距离与圆形刻度线的圆心所对应的c2点与o2点之间的距离之比等于下方的直径测量框的边长与上方的直径测量框的边长之比,便能通过尖锥指向的圆形刻度线和两个直径测量框之间的距离来获得锥形立柱的竖直度,其通过一次测量便能准确地得到锥形立柱的竖直度。2、本技术的两个直径测量框的大小能够调整,从而能够提高适用性和使用过程的灵活性。3、本技术的横梁上设置有刻度线,且直径测量框上设置有刻度尺,从而方便标定o1点和o2点,并便于准确地移动铅垂线和刻度盘到c1点和c2点。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对锥形立柱的竖直度进行检测时的原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锥形立柱竖直度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直径测量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刻度盘通过滑块和万向节设置于下方的横梁上的结构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锥形立柱,2-直径测量框,3-横梁,4-铅垂线,5-尖锥,6-刻度盘,7-圆形刻度线,8-连杆,9-十字接头,10-螺纹杆,11-螺母,12-刻度尺,13-滑块,14-万向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图1至图4显示了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锥形立柱竖直度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该锥形立柱竖直度的检测装置包括两个直径测量框2、两个横梁3、滑块、刻度盘6以及铅垂线4,每个直径测量框2呈正方形状;其中一个直径测量框2的边长大于另一个直径测量框2的边长,在对锥形立柱1的竖直度进行检测时,两个直径测量框2上下平行地套设于锥形立柱1上,两者的四个边一一对正,且每个直径测量框2的每个边的中点与锥形立柱1的表面接触,从而使直径测量框2垂直于锥形立柱1的轴线a1a2,且此时直径测量框2的边长即为其所在的锥形立柱1的截面的直径。继续参考图2,两个横梁3各与一个直径测量框2的其中一个边的中点连接,每个横梁3平行于与其连接的直径测量框2所在的平面,且当两个直径测量框2以两个横梁3位于同一侧的方式相互平行时,两个横梁3也相互平行。即两个直径测量框2的四个边一一对正,且两个直径测量框2与对应的横梁3连接的边相互平行时,两个横梁3也相互平行,从而在把两个直径测量框2按要求安装在锥形立柱1上时,横梁3与对应的直径测量框2一样垂直于锥形立柱的轴线a1a2,且使两个横梁3所在的平面经过锥形立柱1的轴线a1a2。两个横梁3可以垂直于与其连接的直径测量框2的边,也可以是不垂直的。另外,可以使每个横梁3是以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铰接于对应的直径测量框2的边的中点,且在直径测量框2上设置有与横梁3的对应的托板,当横梁3摆动到贴合在托板上时,横梁3便平行于直径测量框2所在的平面,从而在不使用时能够把横梁3折叠起来,以便于保存和转移。参考图2和图4,滑块13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位于下方的横梁3上,刻度盘6通过一万向节14设置于滑块13上,刻度盘6通过滑块13能够在下方的横梁3上滑动,且刻度盘6能够通过万向节14来调整到水平位置。优选地,刻度盘6上设置有一水平仪,水平仪可以为气泡水平仪,从而方便调整刻度盘6位于水平位置。刻度盘6上设置有若干个同心分布的圆形刻度线7,圆形刻度线7的圆心与万向节14的中心对正。刻度盘6上的若干个圆形刻度线7的半径可以是等值逐渐增大的,圆形刻度线7的半径值即为其刻度值,从而使每个圆形刻度线7上的任意一点与圆心的距离均为刻度值。继续参考图2,铅垂线4的上端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位于上方的横梁3上,其可以是通过另一个滑块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于上方的横梁3上,也可以是直接通过捆绑或粘连的方式设置于上方的横梁3上。铅垂线4的下端设置有一与刻度盘6上的圆形刻度线7对应的尖锥5,通过调整铅垂线4的长度能够使尖锥5的下端恰好位于刻度盘6的圆形刻度线7的稍上方。参考图1和图2,在测量时:首先,把两个直径测量框2固定套设于锥形立柱1上,边长较大的直径测量框2位于边长较小的直径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锥形立柱竖直度的检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锥形立柱竖直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直径测量框,每个该直径测量框呈正方形状;其中一个该直径测量框的边长大于另一个该直径测量框的边长;两个横梁,两个该横梁各与一个所述直径测量框的其中一个边的中点连接,每个所述横梁平行于与其连接的所述直径测量框所在的平面,且当两个所述直径测量框以两个所述横梁位于同一侧的方式相互平行时,两个所述横梁也相互平行;滑块,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位于下方的所述横梁上;刻度盘,其通过一万向节设置于所述滑块上;该刻度盘上设置有若干个同心分布的圆形刻度线;以及铅垂线,其上端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位于上方的所述横梁上,且该铅垂线的下端设置有一与所述刻度盘上的所述圆形刻度线对应的尖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锥形立柱竖直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直径测量框,每个该直径测量框呈正方形状;其中一个该直径测量框的边长大于另一个该直径测量框的边长;两个横梁,两个该横梁各与一个所述直径测量框的其中一个边的中点连接,每个所述横梁平行于与其连接的所述直径测量框所在的平面,且当两个所述直径测量框以两个所述横梁位于同一侧的方式相互平行时,两个所述横梁也相互平行;滑块,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位于下方的所述横梁上;刻度盘,其通过一万向节设置于所述滑块上;该刻度盘上设置有若干个同心分布的圆形刻度线;以及铅垂线,其上端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位于上方的所述横梁上,且该铅垂线的下端设置有一与所述刻度盘上的所述圆形刻度线对应的尖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形立柱竖直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直径测量框以四个边一一对正的方式通过一个连杆连接在一起,且两个所述直径测量框的位于其中一侧的边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日夏旖琪肖侃陆璐付桂喜吴育後张无畏施智宋建平李振谭毅蒙治光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南宁市交通运输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