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油器的浮子室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4464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化油器的浮子室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壳体本体内具有浮子室,在浮子室的底部设有固定安装孔,在浮子室的底部靠近固定安装孔的位置设有下沉槽,在下沉槽的槽低上开有放油孔,放油孔上安装有放油螺母和放油螺栓,放油螺栓上套设有密封垫片,放油螺栓的螺杆从壳体本体外部穿过放油孔与放油螺母螺接,放油螺母的底部设有放油槽,放油槽将放油螺母的外侧壁与放油螺母的螺纹孔相连通。这样便实现了放油充分残留少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化油器的浮子室壳体
本技术涉及一种化油器上的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化油器的浮子室壳体。
技术介绍
化油器的浮子室是用于储存油液,这些储放在浮子室内的油液需要定时更换,传统的浮子室壳体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上端为圆环形的第一储油腔101、中间呈圆锥面的第二储油腔102以及底部103,底部安装有固定螺栓104将浮子室壳体与化油器本体105连接,而放油螺栓106设置在锥形面的第二储油腔102位置,这样的结构的主要缺陷在于放油不够充分,残留的油液极易污染新加的油液,底部由于空间被固定螺栓104占用,不能腾出放油位置,因此这样的结构不合理,必须从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油充分残留少的化油器的浮子室壳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化油器的浮子室壳体,包括壳体本体,所述的壳体本体内具有浮子室,在所述浮子室的底部设有固定安装孔,在所述浮子室的底部靠近所述固定安装孔的位置设有下沉槽,在所述下沉槽的槽低上开有放油孔,所述的放油孔上安装有放油螺母和放油螺栓,所述放油螺栓上套设有密封垫片,所述放油螺栓的螺杆从所述壳体本体外部穿过所述放油孔与所述的放油螺母螺接,所述放油螺母的底部设有放油槽,所述的放油槽将所述放油螺母的外侧壁与所述放油螺母的螺纹孔相连通。所述的浮子室内壁设有与所述放油孔相对应的让位槽。本技术的这种结构,具有设计巧妙、放油充分残留少,而且油液更方便流出的特点,并且该放油孔与固定安装孔相邻在一起方便了拆卸和安装。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化油器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放油螺母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壳体本体的立体图1;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壳体本体的立体图2。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图5所示,这种化油器的浮子室壳体,包括壳体本体1,壳体本体1内具有浮子室2,在浮子室2的底部设有固定安装孔21,壳体本体1通过一螺丝3穿过该固定安装孔21与化油器连接安装,在浮子室2的底部靠近固定安装孔21的位置设有下沉槽22,在下沉槽22的槽低上开有放油孔23,放油孔23上安装有放油螺母4和放油螺栓5,放油螺栓5上套设有密封垫片6,放油螺栓5的螺杆从壳体本体1外部穿过放油孔23与放油螺母4螺接,放油螺母4的底部设有放油槽41,放油槽41将放油螺母4的外侧壁与放油螺母4的螺纹孔相连通。放油时,旋开放油螺栓5,油液通过放油螺母4底部的放油槽41从放油孔23中流出,由于该放油孔23设置在浮子室2底部的下沉槽22底部,使得油液放油更加充分。浮子室2内壁设有与放油孔23相对应的让位槽24。这样可使油液快速到达底部,有效提高放油的效率。本技术的这种结构,具有设计巧妙、放油充分残留少,而且油液更方便流出的特点,并且该放油孔23与固定安装孔21相邻在一起方便了拆卸和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化油器的浮子室壳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化油器的浮子室壳体,包括壳体本体,所述的壳体本体内具有浮子室,在所述浮子室的底部设有固定安装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浮子室的底部靠近所述固定安装孔的位置设有下沉槽,在所述下沉槽的槽低上开有放油孔,所述的放油孔上安装有放油螺母和放油螺栓,所述放油螺栓上套设有密封垫片,所述放油螺栓的螺杆从所述壳体本体外部穿过所述放油孔与所述的放油螺母螺接,所述放油螺母的底部设有放油槽,所述的放油槽将所述放油螺母的外侧壁与所述放油螺母的螺纹孔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油器的浮子室壳体,包括壳体本体,所述的壳体本体内具有浮子室,在所述浮子室的底部设有固定安装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浮子室的底部靠近所述固定安装孔的位置设有下沉槽,在所述下沉槽的槽低上开有放油孔,所述的放油孔上安装有放油螺母和放油螺栓,所述放油螺栓上套设有密封垫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陈银土许明坤何鑫朱维平程学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银龙机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