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式迷你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4399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公共设施及家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多层式迷你屋,其特征在于:在两个居住单元的两侧面分别固定设置有两个生活单元,所述生活单元由所述面板拼接构成,所述面板围成的区域为生活空间,且所述生活单元与所述居住单元之间一一对应并构成连通,即一侧的所述生活单元与位于上层的所述居住单元相连通,另一侧的所述生活单元与位于下层的所述居住单元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提供给住客舒适的生活单元,生活单元内的各种功能设备可满足住客的各种需要;居住单元之间的噪声影响小,私密性强;结构设计合理、空间利用率高,具有经济性,适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层式迷你屋
本技术涉及公共设施及家具
,尤其是一种多层式迷你屋。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胶囊公寓就是在保证住客睡眠、休息舒适度的前提下,将私人空间做到合理的最小化,并把节约出来的有效空间供多人共享,从而来达到有效旅馆环境的最大化。目前的胶囊公寓的结构通常比较简单,住客除了在胶囊公寓的房间内休息以外,无法进行其他活动,非常不便利。虽然追求私人空间的合理最小化具有占地小的优势,但住客的生活空间因此也受到局限,长时间居住在狭小的居住空间内会感到压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多层式迷你屋,通过在上下布置的居住单元的两侧分别设置对应连通的生活单元,使居住者除了可以在居住单元内休息以外,还能在生活单元内完成其他活动,使迷你屋在保持最小化这一优点的同时,还兼具多种实用效果,完善居住体验。本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多层式迷你屋,至少包括上、下叠置的两个居住单元,所述居住单元由面板拼接构成,所述面板围成的区域为居住空间,其特征在于:在两个居住单元的两侧面分别固定设置有两个生活单元,所述生活单元由所述面板拼接构成,所述面板围成的区域为生活空间,且所述生活单元与所述居住单元之间一一对应并构成连通,即一侧的所述生活单元与位于上层的所述居住单元相连通,另一侧的所述生活单元与位于下层的所述居住单元相连通。所述多层式迷你屋包括沿高度方向叠置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所述居住单元,与所述居住单元一一对应的所述生活单元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居住单元的周围且构成连通。在位于下层的所述居住单元的下方设置有可推拉的收纳床。所述居住单元由顶板、底板和侧板拼接构成,位于上层的居住单元的侧板与位于下层的居住单元的侧板之间通过设置于板体内侧的条形连接件构成固定连接,位于上层的所述居住单元的顶板固定设置于其侧板上方,底板支撑于所述条形连接件的表面,位于下层的所述居住单元的顶板设置于所述条形连接件的底面,该顶板的两端分别具有延伸至所述条形连接件外侧的弯钩状延伸段,所述弯钩状延伸段位于所述条形连接件与下层居住单元的侧板之间,所述弯钩状延伸段与所述条形连接件之间固定连接以构成上、下层居住单元之间的隔声结构,所述上层的居住单元的侧板拼合于所述弯钩状延伸段,位于下层的居住单元的底板固定设置于其侧板下方。在所述位于上层的居住单元的底板和所述位于下层的居住单元的顶板之间夹装有隔声层。与位于上层的所述居住单元相连通的所述生活单元内设置有攀爬装置。在所述居住单元内设置有智能取电器、智能门锁、无线紧急呼叫装置、烟雾感应器,与所述烟雾感应器构成感应连接的消防喷淋头、床头靠背、床垫、灯、连接控制所述灯的用电开关以及通风装置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组合。在所述生活单元内设置有智能取电器、智能门锁、无线紧急呼叫装置、烟雾感应器,与所述烟雾感应器构成感应连接的消防喷淋头、写字台、椅子、洗浴装置、镜子、马桶、梳洗台、储物箱、用于摆放物品的支撑架、翻折凳、电视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组合。本技术的优点是:提供给住客舒适的生活单元,生活单元内的各种功能设备可满足住客的各种需要;居住单元之间的噪声影响小,私密性强;结构设计合理、空间利用率高,具有经济性,适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侧向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4所示,图中标记1-19分别表示为:上层居住单元1、生活单元2、下层居住单元3、生活单元4、门5、门6、窗7、窗8、隔板9、隔板10、收纳床11、上层顶板12、上层侧板13、上层底板14、条形连接件15、下层顶板16、下层侧板17、下层底板18、条形连接件19。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多层迷你屋包括上层居住单元1和下层居住单元3,其中上层居住单元1布置在下层居住单元3的上方,两个居住单元的内部空间均作为供居住者居住休息的居住空间。在上层居住单元1和下层居住单元3的一侧表面分别开设有窗8和窗7,窗8和窗7兼具透气和透光的作用以提高居住者的舒适度。为了提高居住者居住休息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可在居住单元1和居住单元3内设置多种具有对应功能的器具、设备。如图1所示,在上层居住单元1、下层居住单元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生活单元2和生活单元4,生活单元2和生活单元4的内部空间均作为供居住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生活空间。为了满足居住者在生活时的需要,可在生活单元2和生活单元4内设置多种具有对应功能的器具、设备。在生活单元2和生活单元4的一侧表面分别开设有门6和门5,居住者可分别通过打开门6和门5进入各自的生活空间之中。如图2所示,生活单元2与上层居住单元1构成连通,而与下层居住单元3之间设置有隔板10,以将生活单元2与下层居住单元3之间隔断开。同理,生活单元4与下层居住单元3构成连通,而与上层居住单元1之间设置有隔板9。这样一来,居住者可通过各自的门进入到各自的生活空间内并通过生活空间进入到居住空间内。具体而言,结合图1和图2所示,若居住者居住的是上层居住单元1,那么居住者可以通过打开门6进入生活单元2之中,而后再通过生活单元2进入到上层居住单元1之中;若居住者居住的是下层居住单元3,那么居住者可以通过打开门5进入生活单元4之中,而后再通过生活单元4进入到下层居住单元3之中。因此,对于每个居住者而言,除了拥有居住休息功能的居住空间以外,还拥有可进行生活活动的生活空间,大大提高了其居住的舒适度和便捷性。如图3所示,上层居住单元1和下层居住单元3均采用板式拼接结构,通过板体与条形连接件15之间的拼接完成居住单元的搭建。如图3所示,上层居住单元1由上层顶板12、上层侧板13以及上层底板14构成,其中上层侧板13围成如图2所示的矩形状封闭区域,上层顶板12通过条形连接件19与上层侧板13之间构成连接固定。上层底板14支撑在用于连接上层侧板13和下层侧板17之间的条形连接件15上。下层顶板16具有弯钩状延伸段,其弯钩状延伸段的竖直段贴合条形连接件15的外侧的表面,其水平段向外延伸。上层侧板13的厚度与弯钩状延伸段的水平段长度相吻合,使上层侧板13可支撑在弯钩状延伸段的水平段上且两者的外表面相平齐,保证外部造型的美观。下层侧板17的厚度与弯钩状延伸段的水平段伸出于竖直段的突出部分的长度相吻合,使下层侧板17设置在该位置处且外表面相平齐,保证整体外部造型的美观。如图4所示,条形连接件15的上半部分通过螺栓或螺钉等连接件与上层侧板13相连接固定,条形连接件15的下班部分通过螺栓或螺钉等连接件与下层顶板16的弯钩状延伸段的竖直段、下层侧板17相连接固定。在下层顶板16上设置弯钩状延伸段是为了提高上层居住单元1和下层居住单元3之间的隔声效果,提高居住者的私密性。如图3所示,下层侧板17与下层底板18之间亦通过条形连接件19构成连接固定,与上层侧板13与上层顶板12之间的连接结构相同。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下层居住单元3的下方设置有可推拉的收纳床11,收纳床11可根据需要向外拉出延展构成床铺以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多层式迷你屋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层式迷你屋,至少包括上、下叠置的两个居住单元,所述居住单元由面板拼接构成,所述面板围成的区域为居住空间,其特征在于:在两个居住单元的两侧面分别固定设置有两个生活单元,所述生活单元由所述面板拼接构成,所述面板围成的区域为生活空间,且所述生活单元与所述居住单元之间一一对应并构成连通,即一侧的所述生活单元与位于上层的所述居住单元相连通,另一侧的所述生活单元与位于下层的所述居住单元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式迷你屋,至少包括上、下叠置的两个居住单元,所述居住单元由面板拼接构成,所述面板围成的区域为居住空间,其特征在于:在两个居住单元的两侧面分别固定设置有两个生活单元,所述生活单元由所述面板拼接构成,所述面板围成的区域为生活空间,且所述生活单元与所述居住单元之间一一对应并构成连通,即一侧的所述生活单元与位于上层的所述居住单元相连通,另一侧的所述生活单元与位于下层的所述居住单元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式迷你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式迷你屋包括沿高度方向叠置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所述居住单元,与所述居住单元一一对应的所述生活单元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居住单元的周围且构成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层式迷你屋,其特征在于:在位于下层的所述居住单元的下方设置有可推拉的收纳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式迷你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居住单元由顶板、底板和侧板拼接构成,位于上层的居住单元的侧板与位于下层的居住单元的侧板之间通过设置于板体内侧的条形连接件构成固定连接,位于上层的所述居住单元的顶板固定设置于其侧板上方,底板支撑于所述条形连接件的表面,位于下层的所述居住单元的顶板设置于所述条形连接件的底面,该顶板的两端分别具有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榴榞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