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智能公交车配套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4078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1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智能公交车配套设备,用于安装在公交车车体内,包括扶手部、座椅部;扶手部置于车体内,扶手部包括竖杆、横杆、多个把手机构,竖杆与车体连接;横杆与竖杆连接;多个把手机构沿横杆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把手机构包括连接套、连接块、挂钩、多个握环,连接套安装在横杆上;连接块与连接套连接;挂钩安装在连接块上;多个握环自上往下依次分布,多个握环依次连接,位于最上方的握环与连接块连接。

A new type of intelligent bus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intelligent bus equipment, installed on the bus for the vehicle, including the armrests, a chair part; a handrail part which is arranged in the vehicle body, which comprises a vertical rod and the transverse arm part and a mobile phone structure, the vertical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vehicle body; the bar and the vertical rod is connected with one or more mobile phone frame length;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bar are distributed, the mobile phone comprises a connecting sleeve, a connecting block, a hook, a grip ring, a connecting sleeve is installed on the transverse rod; the connecting block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sleeve; the hook is arranged on the connecting block; a plurality of grip ring from top to bottom are distributed, multi grip ring connected in grip the top of the ring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b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智能公交车配套设备
本技术涉及公交车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智能公交车配套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公交车扶手通常使用扶手套环,该扶手套环一般使用软材料制作,因其柔软性,当公交车行驶过程中急刹车时,造成乘客的过度前后晃动,乘客无法着力,无法保持平衡,给乘客带来一定的危险,安全性能较差。且现有的公交车的利用率不够理想,配套的设备使用效果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智能公交车配套设备,效果好。一种新型智能公交车配套设备,用于安装在公交车车体内,包括扶手部、座椅部;扶手部置于车体内,扶手部包括竖杆、横杆、多个把手机构,竖杆与车体连接;横杆与竖杆连接;多个把手机构沿横杆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把手机构包括连接套、连接块、挂钩、多个握环,连接套安装在横杆上;连接块与连接套连接;挂钩安装在连接块上;多个握环自上往下依次分布,多个握环依次连接,位于最上方的握环与连接块连接;座椅部位于车体内,座椅部包括座椅单元和支撑单元,座椅单元包括转轴、支撑板,转轴与车体的侧壁水平转动连接;支撑板与转轴连接;支撑单元包括支撑轴、支撑杆,支撑轴与车体的侧壁竖直转动连接;支撑杆与支撑轴连接,支撑杆至少具有第一位置状态,当支撑杆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支撑杆与支撑板的下表面相抵靠。优选的,支撑板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卡接件;支撑杆上设有与第一卡接件相配合的第一卡合件,当支撑杆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第一卡合件与第一卡接件连接。优选的,支撑单元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单元沿转轴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其中,一个支撑杆上设有第二卡接件,另一个支撑杆上设有与第二卡接件相配合的第二卡合件。优选的,还包括投币部,投币部置于车体内,投币部包括箱体、连接通道、滤网、第一收集箱、第二收集箱,箱体上设有投币孔;连接通道置于箱体内,连接通道成倾斜状设置,连接通道的顶端与投币孔连接;滤网置于箱体内并成倾斜状设置,滤网的顶端与连接通道的底端连接;第一收集箱、第二收集箱均置于箱体内并均位于滤网的下方,第一收集箱、第二收集箱沿滤网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且第二收集箱位于滤网的底端的下方。优选的,投币部还包括修正块、第一分离块、分离部,第三收集箱、第四收集箱,修正块置于箱体内并位于第一收集箱的下方,修正块上设有修正通道,修正通道的顶端与第一收集箱连接,修正通道成螺旋状设置,修正通道所在的平面与水平之间的夹角自上往下逐渐增大;第一分离块置于箱体内,第一分离块上设有第一分离通道,第一分离通道自上往下成倾斜状设置,第一分离通道的顶端与修正通道的底端连接;分离部包括第二分离块、挡杆,第二分离块置于箱体内,第二分离块上设有第二分离通道,第二分离通道自上往下成倾斜状设置,第二分离通道的顶端与第一分离通道的中部连接;挡杆位于箱体内,挡杆的一端置于第一分离通道的上方,挡杆的另一端置于第二分离通道的上方,挡杆用于引导硬币自第一分离通道进入第二分离通道内;第三收集箱、第四收集箱均位于箱体内,第三收集箱位于第一分离通道的底端的下方,第四收集箱位于第二分离通道的底端的下方。优选的,分离部、第四收集箱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分离部沿第一分离通道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其中,位于上游侧的挡杆与第一分离通道之间的间距为D1,位于下游侧的挡杆与第一分离通道之间的间距为D2,其中,D2小于D1。本技术中,增加多个把手机构,方便乘客使用。通过设置挂钩,方便乘客将雨伞等挂在挂钩上。通过多个握环的设置,方便不同身高的乘客抓紧握环,方便多位乘客使用。转动支撑板、支撑杆,让支撑杆与支撑板的下表面抵靠,这样乘客就可以坐在支撑板上。当不需要使用时,移开支撑杆,方向支撑板,这样就能够节省空间,使用更加灵活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座椅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投币部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部分部件放大后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的结合;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参照图1-4: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智能公交车配套设备,用于安装在公交车车体内,包括扶手部、座椅部.扶手部置于车体内,扶手部包括竖杆1、横杆2、多个把手机构,竖杆1与车体连接;横杆2与竖杆1连接。多个把手机构沿横杆2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把手机构包括连接套3、连接块4、挂钩5、多个握环6,连接套3安装在横杆2上;连接块4与连接套3连接;挂钩5安装在连接块4上;多个握环6自上往下依次分布,多个握环6依次连接,位于最上方的握环6与连接块4连接。座椅部位于车体内,座椅部包括座椅单元和支撑单元,座椅单元包括转轴7、支撑板8,转轴7与车体的侧壁水平转动连接;支撑板8与转轴7连接;支撑单元包括支撑轴9、支撑杆10,支撑轴9与车体的侧壁竖直转动连接;支撑杆10与支撑轴9连接,支撑杆10至少具有第一位置状态,当支撑杆10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支撑杆10与支撑板8的下表面相抵靠。本实施例中,支撑板8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卡接件11;支撑杆10上设有与第一卡接件11相配合的第一卡合件12,当支撑杆10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第一卡合件12与第一卡接件11连接。通过第一卡接件11和第一卡合件12将支撑板8与支撑杆10连接起来,让支撑杆10有效支撑支撑板8,避免滑动,避免意外分离,方便乘客乘坐。本实施例中,支撑单元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单元沿转轴7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其中,一个支撑杆10上设有第二卡接件13,另一个支撑杆10上设有与第二卡接件13相配合的第二卡合件14。能够更好支撑支撑板8;不使用时,两个支撑单元中的支撑杆10通过第二卡接件13、第二卡合件14连接起来,避免晃动,避免碰伤乘客,也避免产生噪音,使用更加方便。本实施例还包括投币部,投币部置于车体内,投币部包括箱体15、连接通道16、滤网17、第一收集箱18、第二收集箱19,箱体15上设有投币孔20;连接通道16置于箱体15内,连接通道16成倾斜状设置,连接通道16的顶端与投币孔20连接;滤网17置于箱体15内并成倾斜状设置,滤网17的顶端与连接通道16的底端连接;第一收集箱18、第二收集箱19均置于箱体15内并均位于滤网17的下方,第一收集箱18、第二收集箱19沿滤网17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且第二收集箱19位于滤网17的底端的下方。乘客投币时,经过投币孔20进入,纸币、硬币均进入连接通道16内,沿连接通道16移动,避免硬币乱蹦,让纸币、硬币平滑移动。滤网17的孔径大于硬币的直径,硬币经过滤网17时下落至第一收集箱18内,纸币从滤网17滑落至第二收集箱19内。本实施例中,投币部还包括修正块21、第一分离块22、分离部,第三收集箱23、第四收集箱24,修正块21置于箱体15内并位于第一收集箱18的下方,修正块21上设有修正通道,修正通道的顶端与第一收集箱18连接,修正通道成螺旋状设置,修正通道所在的平面与水平之间的夹角自上往下逐渐增大;第一分离块22置于箱体15内,第一分离块22上设有第一分离通道,第一分离通道自上往下成倾斜状设置,第一分离通道的顶端与修正通道的底端连接;分离部包括第二分离块25、挡杆26,第二分离块25置于箱体15内,第二分离块25上设有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智能公交车配套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智能公交车配套设备,用于安装在公交车车体内,其特征在于:包括扶手部、座椅部;扶手部置于车体内,扶手部包括竖杆、横杆、多个把手机构,竖杆与车体连接;横杆与竖杆连接;多个把手机构沿横杆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把手机构包括连接套、连接块、挂钩、多个握环,连接套安装在横杆上;连接块与连接套连接;挂钩安装在连接块上;多个握环自上往下依次分布,多个握环依次连接,位于最上方的握环与连接块连接;座椅部位于车体内,座椅部包括座椅单元和支撑单元,座椅单元包括转轴、支撑板,转轴与车体的侧壁水平转动连接;支撑板与转轴连接;支撑单元包括支撑轴、支撑杆,支撑轴与车体的侧壁竖直转动连接;支撑杆与支撑轴连接,支撑杆至少具有第一位置状态,当支撑杆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支撑杆与支撑板的下表面相抵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智能公交车配套设备,用于安装在公交车车体内,其特征在于:包括扶手部、座椅部;扶手部置于车体内,扶手部包括竖杆、横杆、多个把手机构,竖杆与车体连接;横杆与竖杆连接;多个把手机构沿横杆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把手机构包括连接套、连接块、挂钩、多个握环,连接套安装在横杆上;连接块与连接套连接;挂钩安装在连接块上;多个握环自上往下依次分布,多个握环依次连接,位于最上方的握环与连接块连接;座椅部位于车体内,座椅部包括座椅单元和支撑单元,座椅单元包括转轴、支撑板,转轴与车体的侧壁水平转动连接;支撑板与转轴连接;支撑单元包括支撑轴、支撑杆,支撑轴与车体的侧壁竖直转动连接;支撑杆与支撑轴连接,支撑杆至少具有第一位置状态,当支撑杆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支撑杆与支撑板的下表面相抵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智能公交车配套设备,其特征在于:支撑板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卡接件;支撑杆上设有与第一卡接件相配合的第一卡合件,当支撑杆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第一卡合件与第一卡接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智能公交车配套设备,其特征在于:支撑单元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单元沿转轴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其中,一个支撑杆上设有第二卡接件,另一个支撑杆上设有与第二卡接件相配合的第二卡合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智能公交车配套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投币部,投币部置于车体内,投币部包括箱体、连接通道、滤网、第一收集箱、第二收集箱,箱体上设有投币孔;连接通道置于箱体内,连接通道成倾斜状设置,连接通道的顶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劲松李健夏银生黄俊李伟王晓娟罗静何瑞峰李扬李康汉程永照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富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