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线外壳注塑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4012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线外壳注塑机,包括注塑机主体和工作平台,注塑机主体中设置有模具、注塑气缸和夹持装置,模具包括模具上部和模具下部,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第一夹持电机和第二夹持电机,模具上部设置于注塑气缸的活动臂的下方,模具下部设置于工作平台之上,第一夹持臂和第一夹持电机相连接并设置于模具上部的一侧,第二夹持臂和第二夹持电机相连接并设置于模具上部的另一侧,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分别在第一夹持电机和第二夹持电机的驱动作用下进行相向运动从而夹持余料,在完成注塑并且模具打开时,余料会同时被拔出并带离模具,从而节省了操作人员手动拔出余料的时间,提高了对电线进行注塑的效率。

A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for wire shel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ire shell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comprises a main body and a work platform, the mai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is arranged in the cylinder mould, injection molding and mold clamp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upper and lower mold, the clamping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clamping arm, second clamping arm, a first clamping motor and second clamp a motor is arranged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cylinder arm mold in injection molding of the bottom portion of the mold is arranged on the working platform, the first clamping arm and the first clamp holding side is connected to the motor and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die, the other side of the second clamping arms and second clamping electric machine is connected and arranged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mold, the first effect of holding clamp drive arm and second clamping arm clamping motor to motor and second respectively in the first clip under the opposite movement and holding more than expected, in the completion of injection molding and mold opening, more than expected At the same time, it is pulled out and taken away from the mold, thus saving the time of manual pulling out the surplus material by the operator and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injection molding to the w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线外壳注塑机
本技术涉及电线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电线外壳注塑机。
技术介绍
传统的注塑机对电线进行外壳注塑时,为了保证对电线的完好注塑,往往会产生余料的情况。胶料从注塑机中的储料箱进入到模具中时,为了保证对电线的完整注塑,往往注入模具中的胶料比实际注塑时所用到的胶料要多,当完成注塑并且模具打开时,模具中会出现一个孤立的无用料,这就是余料。由于余料会影响后续的注塑处理,因此操作人员每次进行注塑时,都必须手动拔出余料,并把余料放置在余料搜集箱中,而操作人员的这种操作方式,会增加对电线进行注塑的工时,影响对电线进行注塑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线外壳注塑机,在完成注塑并且模具打开时,余料会同时被拔出并带离模具,从而节省了操作人员手动拔出余料的时间,提高了对电线进行注塑的效率。本技术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线外壳注塑机,包括注塑机主体和工作平台,注塑机主体设置于工作平台之上,注塑机主体中设置有用于制作电线的外壳的模具、用于推动模具使处于模具中的电线完成外壳注塑的注塑气缸和用于拔除余料的夹持装置,模具包括相互对应的模具上部和模具下部,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第一夹持电机和第二夹持电机,模具上部设置于注塑气缸的活动臂的下方,模具下部设置于工作平台之上,第一夹持臂和第一夹持电机相连接并设置于模具上部的一侧,第二夹持臂和第二夹持电机相连接并设置于模具上部的另一侧,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分别在第一夹持电机和第二夹持电机的驱动作用下进行相向运动从而夹持余料。进一步,注塑机主体中还设置有用于使夹持装置把余料进行转移的余料转移装置,余料转移装置包括第一运动电机、第二运动电机、第一传动杆丝和第二传动杆丝,第一运动电机和第一传动杆丝设置于模具上部的一侧,第二运动电机和第二传动杆丝设置于模具上部的另一侧,第一传动杆丝和第二传动杆丝分别与第一运动电机的转轴和第二运动电机的转轴相连接,第一夹持电机的底部和第二夹持电机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传动螺母和第二传动螺母,第一传动螺母和第二传动螺母分别设置于第一传动杆丝和第二传动杆丝之上。进一步,注塑机主体中还设置有用于存放胶料的储料箱,储料箱和模具上部之间设置有用于输送胶料的输料管道。进一步,输料管道与模具上部之间设置有用于加热胶料使其熔化的加热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电线外壳注塑机,在注塑气缸的作用下,模具上部和模具下部能够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处于模具中的电线能够被良好注塑上外壳;第一夹持臂和第一夹持电机设置于模具上部的一侧,而第二夹持臂和第二夹持电机设置于模具上部的另一侧,因此模具上部和模具下部进行压合对电线实现注塑处理时,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第一夹持电机和第二夹持电机都不会对模具上部和模具下部的压合造成影响,从而能够保证注塑的良好进行;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能够分别在第一夹持电机和第二夹持电机的驱动作用下进行相向运动,因此当完成注塑处理并且模具上部向上抬起时,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能够相向运动从而夹持住余料,并且能够随着模具上部的抬起而把余料拔离。因此,本技术的注塑机,能够在完成对电线的注塑并且把模具打开时,使余料能够被同时拔离,从而节省了操作人员手动拔出余料的时间,提高了对电线进行注塑的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注塑机的示意图;图2是夹持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余料转移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3,本技术的一种电线外壳注塑机,包括注塑机主体1和工作平台,注塑机主体1设置于工作平台之上,注塑机主体1中设置有用于制作电线的外壳的模具2、用于推动模具2使处于模具2中的电线完成外壳注塑的注塑气缸3和用于拔除余料的夹持装置4,模具2包括相互对应的模具上部21和模具下部22,夹持装置4包括第一夹持臂41、第二夹持臂42、第一夹持电机43和第二夹持电机44,模具上部21设置于注塑气缸3的活动臂的下方,模具下部22设置于工作平台之上,第一夹持臂41和第一夹持电机43相连接并设置于模具上部21的一侧,第二夹持臂42和第二夹持电机44相连接并设置于模具上部21的另一侧,第一夹持臂41和第二夹持臂42分别在第一夹持电机43和第二夹持电机44的驱动作用下进行相向运动从而夹持余料。具体地,参照图1-图3,本技术的注塑机,在注塑气缸3的作用下,模具上部21和模具下部22能够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处于模具2中的电线能够被良好注塑上外壳;第一夹持臂41和第一夹持电机43设置于模具上部21的一侧,而第二夹持臂42和第二夹持电机44设置于模具上部21的另一侧,因此模具上部21和模具下部22进行压合对电线实现注塑处理时,第一夹持臂41、第二夹持臂42、第一夹持电机43和第二夹持电机44都不会对模具上部21和模具下部22的压合造成影响,从而能够保证注塑的良好进行;第一夹持臂41和第二夹持臂42能够分别在第一夹持电机43和第二夹持电机44的驱动作用下进行相向运动,因此当完成注塑处理并且模具上部21向上抬起时,第一夹持臂41和第二夹持臂42能够相向运动从而夹持住余料,并且能够随着模具上部21的抬起而把余料拔离。因此,本技术的注塑机,能够在完成对电线的注塑并且把模具2打开时,使余料能够被同时拔离,从而节省了操作人员手动拔出余料的时间,提高了对电线进行注塑的效率。其中,参照图1-图3,注塑机主体1中还设置有用于使夹持装置4把余料进行转移的余料转移装置5,余料转移装置5包括第一运动电机51、第二运动电机52、第一传动杆丝53和第二传动杆丝54,第一运动电机51和第一传动杆丝53设置于模具上部21的一侧,第二运动电机52和第二传动杆丝54设置于模具上部21的另一侧,第一传动杆丝53和第二传动杆丝54分别与第一运动电机51的转轴和第二运动电机52的转轴相连接,第一夹持电机43的底部和第二夹持电机44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传动螺母55和第二传动螺母56,第一传动螺母55和第二传动螺母56分别设置于第一传动杆丝53和第二传动杆丝54之上。具体地,第一传动杆丝53和第二传动杆丝54分别与第一运动电机51的转轴和第二运动电机52的转轴相连接,并且第一运动电机51和第二运动电机52同步进行转动,因此,当第一运动电机51和第二运动电机52同步转动时,第一传动杆丝53和第二传动杆丝54会被带动同步转动,因此,第一传动螺母55和第二传动螺母56会分别在第一传动杆丝53和第二传动杆丝54之上进行同步运动,从而带动夹持住余料的第一夹持臂41和第二夹持臂42进行运动,从而使得余料能够被拔离,不会影响下一次的注塑处理。具体地,参照图1,注塑机主体1中还设置有用于存放胶料的储料箱57,储料箱57和模具上部21之间设置有用于输送胶料的输料管道58,输料管道58与模具上部21之间设置有用于加热胶料使其熔化的加热装置59。放置于储料箱57之中的胶料,能够沿着输料管道58进入到加热装置59之中,在加热装置59的加热作用下,胶料会被熔化,并通过模具上部21被注入到模具上部21和模具下部22之间,从而实现对电线的外壳注塑处理。以上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局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线外壳注塑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线外壳注塑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塑机主体(1)和工作平台,所述注塑机主体(1)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之上,所述注塑机主体(1)中设置有用于制作电线的外壳的模具(2)、用于推动所述模具(2)使处于所述模具(2)中的电线完成外壳注塑的注塑气缸(3)和用于拔除余料的夹持装置(4),所述模具(2)包括相互对应的模具上部(21)和模具下部(22),所述夹持装置(4)包括第一夹持臂(41)、第二夹持臂(42)、第一夹持电机(43)和第二夹持电机(44),所述模具上部(21)设置于所述注塑气缸(3)的活动臂的下方,所述模具下部(22)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之上,所述第一夹持臂(41)和第一夹持电机(43)相连接并设置于所述模具上部(21)的一侧,所述第二夹持臂(42)和第二夹持电机(44)相连接并设置于所述模具上部(21)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夹持臂(41)和第二夹持臂(42)分别在所述第一夹持电机(43)和第二夹持电机(44)的驱动作用下进行相向运动从而夹持余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线外壳注塑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塑机主体(1)和工作平台,所述注塑机主体(1)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之上,所述注塑机主体(1)中设置有用于制作电线的外壳的模具(2)、用于推动所述模具(2)使处于所述模具(2)中的电线完成外壳注塑的注塑气缸(3)和用于拔除余料的夹持装置(4),所述模具(2)包括相互对应的模具上部(21)和模具下部(22),所述夹持装置(4)包括第一夹持臂(41)、第二夹持臂(42)、第一夹持电机(43)和第二夹持电机(44),所述模具上部(21)设置于所述注塑气缸(3)的活动臂的下方,所述模具下部(22)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之上,所述第一夹持臂(41)和第一夹持电机(43)相连接并设置于所述模具上部(21)的一侧,所述第二夹持臂(42)和第二夹持电机(44)相连接并设置于所述模具上部(21)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夹持臂(41)和第二夹持臂(42)分别在所述第一夹持电机(43)和第二夹持电机(44)的驱动作用下进行相向运动从而夹持余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线外壳注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机主体(1)中还设置有用于使所述夹持装置(4)把余料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德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创新科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