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机床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3939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自动机床上料装置,包括机架、控制器、料仓、传送带、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所述的第二机械手包括可以水平和前后移动的输送臂和固定在输送臂的双夹头装置,所述的双夹头装置包括用于取下机床上工件的第一夹头和用于对接垂直夹头的第二夹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工件的全自动上料和对已加工工件的取料工序,解放了人力降低制造成本,在设计中,通过前后运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和旋转运动的设计大大的提高了设备的灵活性,同时也可以适用于不同种类的工件和不同种类的加工机床,使其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而控制器的编程控制及走位具有高精度和高效率的优点。

Full automatic machine tool feed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ull automatic machine tool feed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a controller, hopper, conveyor belt, the first second manipulator and the manipulator, the manipulator comprises second levels and can transport arm movement before and after fixed on the double clamp conveying arm, double clamping device comprises a for take the first chuck under the workpiece on a machine tool and a second vertical docking chuck clamp,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the automatic feeding and the machined workpiece feeding process, the liberation of the human lower manufacturing costs, in the design, through the design of vertical movement, horizontal motion and motion and rotation greatly to improve the flexibility of the equipment, but also can be applied to the workpiece of different kinds and different kinds of machine tools, so it has very strong applicability and practicability, and control The advantages of programming control and positioning device with high precision and high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机床上料装置
本技术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合机床对工件进行安装的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在机械加工中机床加工属于常规性的加工方式,而现在的机床加工对于工件的上料都是人工进行安装固定的,或者是通过半自动化的输送加人工配合固定。故本技术针对其机床的上料进行设计一款全自动的机械上料机构,为完成其设计,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有如下几点:1、其自动上料需要多个运动轨迹且动力和辅助轨道的设计需要合理布局,2、由于机床的夹具小,故需要保证上料的精准度,3、在上料时需要对已经加工的工件进行下料出来,4、对未加工工件的取料和机床的上料需要保证自动化和精准度。本技术需要解决上述的所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全自动机床上料装置及其自动上料方法,其具有全自动且精度高、加工效率高的优点。具体地,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全自动机床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0)、控制器、料仓(600)、传送带(500)、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所述的料仓(600)通过送料导轨(601)与传送带(500)连接,所述的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置于机架(100)上,所述的第一机械手用于把工件传递至第二机械手上;所述的第二机械手包括可以水平和前后移动的输送臂(301)和固定在输送臂(301)的双夹头装置,所述的双夹头装置包括用于取下机床上工件(800)的第一夹头(303)和用于对接第一机械手的第二夹头(302),所述的第一夹头(303)和第二夹头(30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夹头(303)夹紧气缸和第二夹头(302)夹紧气缸,且在输送臂(301)上设置有能使第一夹头(303)和第二夹头(302)在垂直方向旋转的夹头旋转气缸,所述的第一夹头(303)和第二夹头(302)置于同一垂直面,且第一夹头(303)与第二夹头(302)呈夹角布置;所述的夹头旋转气缸、第一旋转气缸和第二旋转气缸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对上述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设计:所述的第一机械手包括可以垂直旋转的旋转臂(200)和用于夹去工件(800)的垂直夹头(203),垂直夹头(203)上设置有垂直夹头气缸(202)和使垂直夹头(203)垂直升降的垂直气缸(201);所述的垂直夹头气缸(202)、垂直气缸(201)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对上述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设计:所述的第一机械手包括上料气缸(900)和上料顶杆(901),上料顶杆(901)置于传送带(500)上且上料顶杆(901)的位置与第二夹头(302)位置对应布置。对上述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设计:所述的第一机械手为固定在第二机械手上并能使第二机械手垂直运动的垂直升降气缸。对上述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设计:所述的传送带(500)包括输送带(501)、第一挡料板(503)、第二挡料板(504)、工件导板(502)和顶料杆(401),第一挡板靠近送料导轨(601)的靠近传送带(500)的末端并置于送料导轨(601)导向的正前方,所述的顶料杆(401)与料导轨(3051)的导向呈垂直布置并连接有顶料气缸(400),所述的第二挡料板(504)置于垂直夹头(203)垂直方向的下方,且使工件(800)在垂直夹头(203)的正下方,所述的工件导板(502)上开设有与工件(800)相适配的导向槽(5021)且顶料杆(401)能够使工件(800)顶入导向槽(5021)内,工件导板(502)置于输送带(501)上方,所述的顶料气缸(400)与控制器电连接。对上述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设计:所述的旋转臂(200)上设置有垂直旋转气缸,所述的输送臂(301)下连接有水平移动装置和前后移动装置,所述的垂直旋转气缸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的水平移动装置为一水平传动电机(304)或水平气缸,所述的水平传动电机(304)或水平气缸固定在前后移动板(305)上,所述的前后移动板(305)通过导轨(3051)连接有一托盘(306),托盘(306)上固定连接有与前后移动板(305)连接的前后传动电机(307)或前后气缸,所述的水平电机或水平气缸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的前后传动电机(307)或前后气缸与控制器电连接。对上述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设计:在靠近第一挡料板(503)处设置有感应工件(800)是否处于顶料杆(401)对应顶料位置的第一感应器(505),在靠近第二挡料板(504)处设置有感应工件(800)是否处于垂直夹头(203)夹取工件(800)位置的第二感应器(506),所述的第一感应和第二感应器(506)与控制器电连接,在沿着输送臂(301)的直线方向的正下方设置有一置放已经工件(800)的工件框。一种适用上述全自动机床上料装置的机床自动上料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通过一能够垂直运动和旋转的第一机械手实现夹取工件(800);通过选装气缸时垂直夹头(203)旋转至与第二夹头(302)对接的位置,并由第一机械手把夹取的工件(800)转移至第二夹头(302);通过输送臂(301)把第一夹头(303)和第二夹头(302)伸入机床的加工台内,由第一夹头(303)夹取固定在机床夹具内并已经加工后工件(800);由第二夹头(302)把未加工的工件(800)送入加工台并固定在机床夹具上;输送臂(301)回复置原位并与垂直夹头(203)进行对接同时机床进行加工零件;此时完成一个循环。对上述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设计:在步骤3)中,当输送臂(301)伸入机床加工台内的过程中,通过旋转气缸使第一夹头(303)和第二夹头(302)旋转90度,并使第一夹头(303)与机床夹具的位置共线,此时第二夹头(302)的朝向垂直水平面向上的方向,再由第一夹头(303)对夹具的工件(800)进行取件,在步骤4)中,当第一夹头(303)件后由夹头旋转气缸在逆向旋转90度,使第二夹头(302)与机床夹具的位置共线,再由第二夹头(302)对机床的夹具进行上料。对上述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设计:在步骤5)中,由于此时第一夹头(303)朝向垂直水平面向下的位置,当输送臂(301)在回复的过程中,由第一夹头气缸松开夹头,并使工件(800)调入工件框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两个机械手来实现对未加工工件(800)的取件和机床内已加工工件(800)的取料和上料,其中,通过旋转臂(200)来实现工件(800)在机械手上的对接进而减少了上料中输送臂(301)的垂直方向运动,进而减少了对输送臂(301)的垂直运动精度要求,且其旋转臂(200)的设计提高了其加工效率,而双夹头装置设计可以保证在上料过程中,对已加工工件(800)的取料和未加工工件(800)的上料进行自动化操作,且同是设计在输送臂(301)上来保证其不需要多个走位进而保证了其上料效率;在设计中,通过前后运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和旋转运动的设计大大的提高了设备的灵活性,同时也可以适用于不同种类的工件和加工机床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而本技术的上料方法,结合其装置结构进行控制器的编程走位,可以有效的提高上料效率和精度,同时还可以配合工件框对已加工工件(800)达到了高效集中收集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的对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全自动机床上料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自动机床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0)、控制器、料仓(600)、传送带(500)、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所述的料仓(600)通过送料导轨(601)与传送带(500)连接,所述的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置于机架(100)上,所述的第一机械手用于把工件传递至第二机械手上;所述的第二机械手包括可以水平和前后移动的输送臂(301)和固定在输送臂(301)的双夹头装置,所述的双夹头装置包括用于取下机床上工件(800)的第一夹头(303)和用于对接第一机械手的第二夹头(302),所述的第一夹头(303)和第二夹头(30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夹头(303)夹紧气缸和第二夹头(302)夹紧气缸,且在输送臂(301)上设置有能使第一夹头(303)和第二夹头(302)在垂直方向旋转的夹头旋转气缸,所述的第一夹头(303)和第二夹头(302)置于同一垂直面,且第一夹头(303)与第二夹头(302)呈夹角布置;所述的夹头旋转气缸、第一旋转气缸和第二旋转气缸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机床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0)、控制器、料仓(600)、传送带(500)、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所述的料仓(600)通过送料导轨(601)与传送带(500)连接,所述的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置于机架(100)上,所述的第一机械手用于把工件传递至第二机械手上;所述的第二机械手包括可以水平和前后移动的输送臂(301)和固定在输送臂(301)的双夹头装置,所述的双夹头装置包括用于取下机床上工件(800)的第一夹头(303)和用于对接第一机械手的第二夹头(302),所述的第一夹头(303)和第二夹头(30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夹头(303)夹紧气缸和第二夹头(302)夹紧气缸,且在输送臂(301)上设置有能使第一夹头(303)和第二夹头(302)在垂直方向旋转的夹头旋转气缸,所述的第一夹头(303)和第二夹头(302)置于同一垂直面,且第一夹头(303)与第二夹头(302)呈夹角布置;所述的夹头旋转气缸、第一旋转气缸和第二旋转气缸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机床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机械手包括可以垂直旋转的旋转臂(200)和用于夹去工件(800)的垂直夹头(203),垂直夹头(203)上设置有垂直夹头气缸(202)和使垂直夹头(203)垂直升降的垂直气缸(201);所述的垂直夹头气缸(202)、垂直气缸(201)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机床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机械手包括上料气缸(900)和上料顶杆(901),上料顶杆(901)置于传送带(500)上且上料顶杆(901)的位置与第二夹头(302)位置对应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机床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机械手为固定在第二机械手上并能使第二机械手垂直运动的垂直升降气缸。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机床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送带(500)包括输送带(501)、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辉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隆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