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3440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04: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损失的搅模器,其在芯径超过数十μm且数值孔径在0.2以上的多模光纤中,即使在入射光比被测光纤的数值孔径更小的情况下,也能够以较短距离获得稳态模分布,且容易切换至全模分布。通过将一根光纤(2)缠绕在半径比光纤的最小弯曲半径更大的多根绕线管(3a、3b)上而归拢,并使该绕线管(3a、3b)旋转,从而能够扭转光纤(2)而形成扭转部(5),而从进入光纤(2)的入射光提取稳态模的输出。

Churn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low loss mode scrambler, the core diameter of more than dozens of M and Na in more than 0.2 of the multimode fiber, even in the numerical aperture is smaller than the measured fiber incident light conditions, can also obtain the equilibrium mode distribution in a short distance, and easy to switch to the full model distribution. Through an optical fiber (2) in a plurality of winding radius than the minimum bending radius of the fiber larger bobbin (3a, 3b) and together, and make the bobbin (3a, 3b) which can rotate, twisting fiber (2) and (5), the formation of a twisting part from entering optical fiber (2) output of the incident light extraction stable mo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搅模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在所搭载的光纤的入射光侧和出射光侧任意地变更模分布的搅模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进行光纤以及关于光的测定仪器的插入损失检查等中,使用有用于使来自光源的出射光稳定的搅模器。在这些搅模器中,基本的类型有使用GI(渐变折射率)光纤的日本技术公开昭和61-013803号公报(以下记为专利文献1)所述的结构,其通过对光纤芯线加压而使其微弯,而能够使高阶模分布衰减。另外,在日本专利公开2005-099274号公报(以下记为专利文献2)中,通过使用将多模光纤呈电路状布线的光纤配线板,从而提供小型而低价的搅模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技术公开昭和61-01380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2005-09927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除了具有上述的效果,在专利文献1以及2所述的搅模器中,使用有使高阶模分布漏出至光纤外的结构,其存在如下问题:在用于SI(阶跃折射率)型多模光纤时无法重现与远距离传播的情况同等的稳态模分布。更具体地说,由于施加于光纤的应力会产生模分布的分散,但不会重现与使其远距离传播时同等的稳态模分布。另外,由于光漏出至光纤外而导致的损失也较大。而且,在专利文献2所述那样的向同一方向持续缠绕的形状中,模分布会依赖于缠绕的直径以及入射光的模而发生变化,难以稳定地输出稳态模分布。对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所述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搅模器,其在多模光纤中,能够以较短距离稳定地进行在抑制了衰减的状态下的稳态模分布的输出,另外,能够任意变更模分布。(二)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其在将空开间隔而在径向(radialdirection)上大致平行地排列的多根绕线管聚集在一起并卷绕光纤后,使该绕线管旋转。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在于,通过以用一根光纤束缚在径向上呈直线状并列配置的多根绕线管的方式卷绕后,使该绕线管相互旋转,从而对光纤加捻。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绕线管旋转时,在所述绕线管之间设置芯柱,一边使所述光纤扭转,一边使其缠绕在该芯柱上。(三)有益效果根据上述的技术特征,本申请所述的专利技术能够抑制所使用的SI型多模光纤的衰减,并获得稳态模分布。这是由于在所述光纤的扭转部分会发生模分布的分散。即,本申请所述的搅模器为光纤的弯曲半径不会缩小的结构。因此,光在光纤内传递时不会漏出至光纤外,而能够在抑制了因光漏出至光纤外而导致的损失的状态下进行该传递。另外,对于所述扭转的部分中的模分布的分散,在本申请所述的专利技术中是通过使卷绕有一根光纤的多根绕线管相互旋转而发生的。因此,通过使绕线管的旋转次数变化,能够输出与每个SI光纤的特性对应的稳态模分布。这里,该旋转次数也以例如1.3转等含有小数点以后的转数为对象。进一步地,本申请所述的搅模器在其动作以及结构中,采用仅将光纤卷绕在绕线管上而使其扭转这样简化的基本结构。因此,通过使用本申请所述的搅模器,能够在使用SI型多模光纤时,以低成本获得所期望的模分布。另外,基于与上述旋转次数相同的技术观点考虑,即使使卷绕次数变化,也能够获得与使所述旋转次数变化时同样的效果。而且,由于抑制光漏出至光纤外而导致的损失,在本申请所述的专利技术中,通过使入射光的数值孔径比本申请所述的专利技术中使用的SI型多模光纤的数值孔径更小,能够重现与使该光纤远距离传播时的稳态模分布同等的模分布。另外,通过抑制光漏出至光纤外而导致的损失,即使在进入光纤的入射光比光纤的数值孔径更小的情况下,也能够以较短距离输出稳态模分布。另外,通过使用所述卷绕次数和旋转次数的调整机构,不仅以该稳态模分布进行输出,还能够以包含高阶模分布的全模分布进行输出。除了上述的基于本申请的基本结构实现的效果,通过使用本申请的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专利技术,还能够提高所述搅模器的通用性。即,即使对于以室外用光纤为代表的光纤护套较硬且最大直径较细的光纤,也能够通过使用该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芯柱,在扩大了扭转径的状态下使光纤扭转,而赋予其上述效果。如上所述,通过使用本申请所述的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以较短距离获得稳态模分布,且容易切换至全模分布的搅模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最优选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搅模器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搅模器的说明用侧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搅模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接着,使用图1、图2及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搅模器的实施方式。另外,关于图中所示的附图标记,对作为相同的部件发挥作用的部分标注共同的附图标记。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搅模器的整体立体图,图2表示该搅模器的说明用侧视图,图3表示该搅模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另外,在图中省略关于绕线管以及光纤的支承结构的记载。由图1以及图2可知,本实施方式的搅模器1具备在径向上平行排列的两根绕线管3a、3b,其构成为:能够将光纤2卷绕在该等绕线管3a、3b上。如图1所示,在绕线管3a、3b上,卷绕有例如一根光纤2。而且,绕线管3a、3b在卷绕有光纤2的状态下,能够以轴R为旋转轴,使该绕线管3a、3b以同轴向互相相对的相反方向旋转,例如使绕线管3a向R1方向,使绕线管3b向R2方向旋转。另外,若这样使绕线管3a、3b向互相相对的相反方向旋转,则卷绕在该等绕线管3a、3b上的光纤2会发生扭转,从而在光纤2形成多根光纤互相缠结并扭转而成的扭转部5。扭转部5以多根光纤2在绕线管3a、3b之间相互缠结并扭转的方式形成。该扭转部5以光纤2朝向与光纤2所配置的长度方向成规定的角度的方向,与其他的光纤2之间呈螺旋状缠绕的方式形成。关于扭转部5,由于光纤2如上述的那样扭转而形成,因此在该扭转部5中,会使在光纤2中传输的高阶模分布衰减,而获得稳定输出稳态模分布的光。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光纤2为芯径超过数十μm且数值孔径在0.2以上的SI型多模光纤,在长度截断至10m以下后,组装在该搅模器1上。另外,图1中的直线的箭头表示光纤内的光的传输路径。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用SI型多模光纤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使用的光纤也可以使用其他类型、GI型光纤等,并不限于上述的例子。另外,通过使用这样的结构,搅模器1能够根据绕线管3a、3b的旋转次数而使输出的模分布变化。即,由图1可知,在本实施方式的搅模器1中,在作为入射光最初入射扭转部5的方向的去向c、和作为光从与去向c相反的方向朝向扭转部5入射的方向的、至少通过扭转部5一次的光再次入射至扭转部5的返向d的两个传播方向上,互相逆向的扭转应力作用于光纤2。由此,本实施方式的搅模器1能够不缩小光纤2的弯曲半径,而使作为被扭转的部分的扭转部5中发生模分布的分散。而且,关于光纤内的光的传递,由于光不会外漏,因此能够在抑制了因光漏出至光纤外而导致的损失的状态下进行该传递。另外,由图2可知,在本实施方式的搅模器1中,通过采取将一根光纤2卷绕在绕线管3a、3b上,并使卷绕有该光纤2的两根绕线管3a、3b在互相相对的相反方向上相互地旋转的状态,会使光纤内发生模分布的分散。因此,通过使绕线管3a、3b的旋转次数变化,能够输出与光纤2的特性对应的稳态模分布。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搅模器1在其动作以及结构中,能够仅以将光纤2卷绕在绕线管3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搅模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搅模器,其特征在于,以将空开间隔而在径向上排列的多根绕线管归拢在一起的方式卷绕光纤,并以该排列的方向为轴,使该绕线管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7.17 JP 2015-1431721.一种搅模器,其特征在于,以将空开间隔而在径向上排列的多根绕线管归拢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百武康弘别府芳忠堀口幸二饭久保忠久
申请(专利权)人:安达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