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电动收纳式视觉辨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3240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02:35
在车辆用电动收纳式视觉辨认装置中,使马达保持构件对马达的保持性能提高。电动收纳单元(16)具有旋转体(16b)。旋转体(16b)具有保持马达(76)的马达主体部(69)的外板(马达保持构件)(68)。外板(68)具有筒部(72)和爪卡合片(139)。筒部(72)在内部空间(129)收纳马达主体部(69)。爪卡合片(139)与收纳到筒部(72)的马达主体部(69)的后端面(被卡合部位)(69b)卡合而卡定马达(76)的轴向的移动。爪卡合片(139)的卡合爪(143)的卡合面(143a)配置于比筒部(72)的内部空间(129)的开口端(129a)靠内部空间(129)的里侧的位置。

Visual identification device of electric receiving type for vehicle

In the vehicle's electric receiving visual identification device, the maintenance performance of the motor is improved by the motor retaining component. The electric receiving unit (16) has a rotating body (16b). The rotary body (16b) has an outer plate (a motor holding member) (68) that maintains the motor main part (69) of the motor (76). The outer plate (68) has a cylinder part (72) and a claw clad plate (139). The cylinder part (72) receives the main part of the motor (69) in the inner space (129). The claw clamping piece (139) and received tube (72) of the motor main body (69) after the end (of clamped parts) (69B) card and card motor (76) moving axially. The clamping face (143a) of the claw jaw (143) of the claw clamping plate (139) is disposed at the position of the open end (129a) of the inner space (129) of the cylinder part (72) on the inside side of the internal space (12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电动收纳式视觉辨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电动收纳式镜、车辆用电动收纳式照相机等车辆用电动收纳式视觉辨认装置,使马达的保持性能提高。
技术介绍
车辆用电动收纳式车门后视镜一般具有如下结构。在车身侧竖立设置有轴。旋转体以能够绕该轴的轴线方向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该轴。在该旋转体搭载有马达等。在该旋转体与该轴之间配置有动力传递机构。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电动收纳式车门后视镜中,马达的驱动力借助动力传递机构向轴传递。由此,旋转体绕轴的轴线方向可逆旋转。如此一来,实现基于电动的、旋转体的收纳·展开动作。作为以往的电动收纳式车门后视镜,存在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收纳式车门后视镜。该电动收纳式车门后视镜的马达保持构造具备筒部和爪卡合片。爪卡合片具有腿部和朝向筒部的内部空间侧配置于该腿部的自由端侧的卡合爪。筒部具有收纳马达主体部的内部空间。马达主体部将马达轴所突出的一侧设为前头侧,并从该内部空间的开口端进入该内部空间而收纳于该内部空间。爪卡合片使卡合爪与收纳到筒部的马达主体部的后部的台阶部卡合而卡定马达的轴向的移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06727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根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马达保持构件,在使马达从筒部的内部空间的开口端进入该内部空间而组装于该筒部之际,能引起使马达以马达的轴相对于该筒部大幅度偏离或者大幅度倾斜了的姿势进入该内部空间的情况。当进行这样的进入时,马达主体部有时使爪卡合片向筒部的外方大幅度挠曲而塑性变形,使爪卡合片对马达的保持性能降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马达的保持性能提高了的车辆用电动收纳式视觉辨认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电动收纳式视觉辨认装置具有:轴,其竖立设置于车身侧;旋转体,其以能够绕所述轴的轴线方向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该轴;马达,其搭载于所述旋转体;以及动力传递机构,其将所述马达的驱动力向所述轴传递而使所述旋转体绕所述轴的轴线方向旋转,所述旋转体具有保持所述马达的马达主体部的马达保持构件,所述马达保持构件具有筒部和爪卡合片,所述筒部具有收纳所述马达主体部的内部空间和该内部空间的开口端,且该筒部具有如结构:以马达轴所突出的一侧为前头侧而使所述马达主体部从所述开口端进入所述内部空间来收纳于该内部空间,并且使所述马达轴的旋转向该内部空间之外输出。所述爪卡合片具有:腿部,其将固定端配置于所述筒部的所述内部空间的轴向的里侧、将自由端配置于所述开口端侧,该腿部面对该内部空间地配置;以及卡合爪,其朝向所述内部空间侧地配置于该腿部,且该爪卡合片具有使所述卡合爪的卡合面与收纳到所述筒部的所述马达主体部的被卡合部位卡合而卡定该马达的轴向的移动的结构,所述卡合爪的所述卡合面配置于比所述内部空间的所述开口端靠该内部空间的里侧的位置。这样的话,卡合爪的卡合面配置于比内部空间的开口端靠该内部空间的里侧的位置(换言之,内部空间的开口端配置于比卡合爪的卡合面靠近为了进入内部空间而接近该开口端的马达的一侧),因此,在使马达从筒部的内部空间的开口端进入该内部空间而组装于该筒部之际,筒部能够迅速地对进入内部空间的马达主体部进行支承。即、与卡合面配置于与内部空间的开口端相同的位置或配置于比该开口端靠内部空间的外侧的位置的情况相比,在与马达主体部使爪卡合片开始挠曲的时刻之间的相对的关系中,能够使由筒部开始支承马达主体部的时刻提前。由此,能够在马达主体部使爪卡合片向筒部的外方大幅度挠曲之前,调整马达主体部相对于该筒部的姿势。其结果,防止马达主体部使爪卡合片向筒部的外方大幅度挠曲而塑性变形的情况,因此,能够使爪卡合片对马达的保持性能提高。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是,所述筒部在该筒部的周向的两个部位具有与所述内部空间的所述开口端连通地构成的两个缺口,所述爪卡合片具有由于所述筒部的所述两个缺口而在周向上自该筒部分离开的部分作为所述腿部。这样的话,能够利用筒部的周向的一部分构成爪卡合片。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设为,所述爪卡合片的所述自由端的顶端配置于与所述内部空间的所述开口端并列的位置(日文:並ぶ位置)或配置于比该开口端靠该内部空间的里侧的位置。这样的话,在使马达从筒部的内部空间的开口端进入该内部空间而组装于该筒部之际,筒部能够更迅速地对进入内部空间的马达主体部进行支承。由此,更可靠地防止马达主体部使爪卡合片向筒部的外方大幅度挠曲而塑性变形,能够使爪卡合片对马达的保持性能进一步提高。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是,所述旋转体具有盖于所述马达保持构件的盖,所述盖在该盖的内周面具有与所述爪卡合片抵接而卡定该爪卡合片向所述筒部的外方扩张的压紧部。这样的话,在将马达保持到马达保持构件的状态下,当使盖盖于该马达保持构件时,该盖的压紧部卡定爪卡合片向筒部的外方扩张。因而,能够防止爪卡合片与马达主体部之间的卡合状态脱开,能够将马达更可靠地保持于马达保持构件。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设为,在所述马达主体部的周向上,所述爪卡合片的所述腿部的宽度构成为比该爪卡合片的所述卡合爪的宽度宽。这样的话,能够使腿部的刚性提高而使马达的保持性能进一步提高。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是,在所述马达主体部的周向上,所述爪卡合片的所述腿部的宽度构成为比该爪卡合片的所述卡合爪的宽度宽,所述爪卡合片的所述卡合爪配置于所述腿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所述腿部在该腿部的面内的面对所述卡合面的位置具有开口部。这样的话,通过使滑动模具进入对爪卡合片的腿部进行成形的位置,能够对构成爪卡合片的卡合面的底切面进行成形,因此,在筒部的底部不开设随着滑动模具的进入的开口部就足矣。因而,在支承马达主体部的顶端面(马达轴所突出的面)的筒部的底部没有形成随着滑动模具的进入的开口部,因此,能够防止水、润滑脂等经由该开口部而在筒部的内部空间与筒部的底部的外侧的空间之间出入。由此,能够防止被收纳到筒部的内部空间的马达、配置到筒部的底部的外侧空间的各类零部件产生不良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将马达76组装于图3所示的外板68的顺序的工序图,是在图13的B-B向视位置处剖切而得到的端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右侧用电动收纳式车门后视镜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电动收纳单元16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从底面侧观察图3所示的框架36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组装图3所示的电动收纳单元16的各零部件的中途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将图2的车门后视镜10组装好的状态的图,是图7的A-A向视位置的剖切端面图。图7是表示将图2的车门后视镜10组装好的状态的俯视图(以将外壳罩卸掉的状态表示),以镜旋转部15处于展开位置的姿势表示。图8是图3所示的框架36的俯视图。图9是图3所示的外板68的俯视图。图10是图3所示的外板68的仰视图。图11是图3所示的外板68的主视图。图12是从图3所示的外板68的一侧面观察的立体侧视图。图13是从图3所示的外板68的另一侧面观察的侧视图。图14是表示在对图3所示的外板68进行树脂成形之际利用滑动模具153对爪卡合片139的卡合爪143的底切部(卡合面143a)进行成形的工序的图,是在图13的B-B向视位置处剖切而得到的端面图。图15是表示将图3所示的电动收纳单元16的零部件组装好的状态的俯视图,以将外板(马达保持构件)68和密封盖(盖)90卸掉的状态表示(图示马达7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用电动收纳式视觉辨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电动收纳式视觉辨认装置,其中,该车辆用电动收纳式视觉辨认装置具有:轴,其竖立设置于车身侧;旋转体,其以能够绕所述轴的轴线方向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该轴;马达,其搭载于所述旋转体;以及动力传递机构,其将所述马达的驱动力向所述轴传递而使所述旋转体绕所述轴的轴线方向旋转,所述旋转体具有保持所述马达的马达主体部的马达保持构件,所述马达保持构件具有筒部和爪卡合片,所述筒部具有收纳所述马达主体部的内部空间和该内部空间的开口端,且该筒部具有如下结构:以马达轴所突出的一侧为前头侧而使所述马达主体部从所述开口端进入所述内部空间来收纳于该内部空间,并且使所述马达轴的旋转向该内部空间之外输出,所述爪卡合片具有:腿部,其将固定端配置于所述筒部的所述内部空间的轴向的里侧、将自由端配置于所述开口端侧,该腿部面对该内部空间地配置;以及卡合爪,其朝向所述内部空间侧地配置于该腿部,且该爪卡合片具有使所述卡合爪的卡合面与收纳到所述筒部的所述马达主体部的被卡合部位卡合而卡定该马达的轴向的移动的结构,所述卡合爪的所述卡合面配置于比所述内部空间的所述开口端靠该内部空间的里侧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3.31 JP 2015-0712911.一种车辆用电动收纳式视觉辨认装置,其中,该车辆用电动收纳式视觉辨认装置具有:轴,其竖立设置于车身侧;旋转体,其以能够绕所述轴的轴线方向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该轴;马达,其搭载于所述旋转体;以及动力传递机构,其将所述马达的驱动力向所述轴传递而使所述旋转体绕所述轴的轴线方向旋转,所述旋转体具有保持所述马达的马达主体部的马达保持构件,所述马达保持构件具有筒部和爪卡合片,所述筒部具有收纳所述马达主体部的内部空间和该内部空间的开口端,且该筒部具有如下结构:以马达轴所突出的一侧为前头侧而使所述马达主体部从所述开口端进入所述内部空间来收纳于该内部空间,并且使所述马达轴的旋转向该内部空间之外输出,所述爪卡合片具有:腿部,其将固定端配置于所述筒部的所述内部空间的轴向的里侧、将自由端配置于所述开口端侧,该腿部面对该内部空间地配置;以及卡合爪,其朝向所述内部空间侧地配置于该腿部,且该爪卡合片具有使所述卡合爪的卡合面与收纳到所述筒部的所述马达主体部的被卡合部位卡合而卡定该马达的轴向的移动的结构,所述卡合爪的所述卡合面配置于比所述内部空间的所述开口端靠该内部空间的里侧的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宫正宏市川宪治宫崎隆之远山瑞贵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上开明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