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冷式汽车尾气温差发电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29253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1 02:07
一种风冷式汽车尾气温差发电换热器,包括由一次胀形成型的换热器主体件,换热器主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温差发电片,换热器主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散热翅片,温差发电片一侧表面与换热器主体内壁连接,另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吸热结构,出口法兰部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散热翅片,第一散热翅片表面设置有波浪形导风面,第二散热翅片表面设置有弧形导风面,弧形导风部相对波浪形导风部错位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廉,通过设计的吸热翅片和二级散热翅片代替现有技术的冷源模块在温差发电片周围实现较大的温差,使得转化率和成本利用率相对于现有技术变高,装置设置有两个法兰部来方便安装。

An air cooled heat exchanger for automobile exhaust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n air-cooled thermoelectric generation heat exchanger, including heat exchanger body for a bulge forming, the inner wall of the heat exchanger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thermo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sheet, the outer wall of the heat exchanger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radiating fin, a thermo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she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ide surface of the heat exchanger main body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wall are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heat absorbing structure, wall outlet flange part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fins, the first radiating fin is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wave shape of the surface, second fin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n arc-shaped wind guiding surface, an arc-shaped wind guiding part relative to the wave shaped wind guiding portion arranged. The utility model can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existing technology,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manufacture, low cost, cold source module through the heat absorbing fins design and two fins to replace prior generation piece around great difference in temperature, the conversion rate and the utilization rate compared to the prior art, setting device there are two parts to facilitate the installation of fl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冷式汽车尾气温差发电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温差发电
,尤其涉及一种风冷式汽车尾气温差发电换热器。
技术介绍
当前时代随着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几乎成了家庭的必需品,虽然汽车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越来越多的汽车也会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汽车尾气耗能问题。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能源大国,也是一个惊人的能源消耗大国,我国的能源利用率非常低,所以在汽车尾气上,每年将会消耗非常多的热量和能量,假设温差发电换热器能够将本该释放的尾气热量转化为电能,这些能量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那么对于我国能源的重复利用将具有很大的贡献。专利公开号CN105680725A、公开日为2016-06-15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尾气温差发电装置,它包括正八边形的换热器,该换热器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热电模块和冷源模块,热点模块和冷源模块相邻布置,该换热器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翅片。该技术的结构十分简单,适用性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实际使用后发现该技术方案的冷源模块不清晰且需要不定时的更换冷源模块,比较复杂,采用风冷式更为简单,温差环境保持的也更好,散热效果较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风冷式汽车尾气温差发电换热器,本技术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廉,通过设计的吸热翅片和二级散热翅片代替现有技术的冷源模块在温差发电片周围实现较大的温差,使得转化率和成本利用率相对于现有技术变高,装置设置有两个法兰部来方便安装。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风冷式汽车尾气温差发电换热器,包括由一次胀形成型的换热器主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器主体截面为圆,所述换热器主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温差发电片,所述换热器主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散热翅片,所述温差发电片一侧表面与所述换热器主体内壁连接,另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吸热结构,所述的出口法兰部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散热翅片,所述的第一散热翅片表面设置有波浪形导风面,所述的第二散热翅片表面设置有弧形导风面,所述的弧形导风部相对所述波浪形导风部错位设置,所述换热器主体两端分别与所述出口法兰部和所述入口法兰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的换热器主体外壁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散热翅片,所述出口法兰部与所述换热器主体连接,所述出口法兰部上设置有所述第二散热翅片,所述第一散热翅片表面设置有波浪形导风面,所述第二散热翅片表面设置有弧形导风面,且所述弧形导风面错位设置。由此,换热器外壁设置的散热翅片不是单一类型的,分为两种不同形状与大小的散热翅片,外面的自然风从散热翅片间通过,能够有效的形成上下方向的紊流,可以有效的增加两种散热翅片工作的面积,同样的通过两种形状导风面的错位设置,可以造成自然风在通过两种不同的散热翅片时形成平面上的空气紊流,增加了散热翅片与室温的自然风的接触时间和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风冷式汽车尾气温差发电换热器主体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圆周阵列的所述温差发电片,所述温差发电片的内侧与所述吸热翅片连接,所述温差发电片的外侧与所述换热器主体内壁连接。由此,温差发电片均匀的分布于冷热源的两端且充分与冷热源相接处,使得每一处的温差发电片处于同样的温差环境,产生叠加的发电效果,提高温差发电的效率。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进或出口法兰部与所述换热器主体连接后,整体形状呈纺锤型,纺锤型具有平滑而规则的表面,没有大的起伏和尖锐的棱角。由此,流体在纺锤型物体表面主要表现为层流,这保证了物体受到较小的阻力,空气流通更为便利,提高换热器外边表面的散热效率,传递低温给温差发电片,提高温差发电片的发电效率。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散热翅片圆周阵列分布于所述换热器主体外壁上,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翅片呈15°的夹角,所述第二散热翅片圆周分布于所述出口法兰部外壁上,两个所述第二散热翅片呈15°的夹角。由此,两种不同级别的散热翅片均匀分布在外壁上,提高整体散热的效率。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散热翅片存在一个最高点,所述最高点向两边的低端弧线波浪延伸,所述第一散热翅片底部向顶部聚集于一线。由此,通过申请人的理论计算得出,所述第一散热翅片这样的形状有利于空气流动和快速散热。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二散热翅片由底部向顶部聚集于一条弧形线。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吸热结构包括多个圆周阵列排布的吸热翅片组,每个所述吸热翅片组内至少两片具有高度差的所述吸热翅片组成,所述的吸热翅片包括设置于所述吸热翅片组中间的长翅片以及设置于长翅片两侧成等差缩短长度的短翅片。由此,吸热翅片在换热器内壁的数量更多,吸热效果更好。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吸热翅片指向同一圆心。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换热器主体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出口法兰部或所述入口法兰部的轴向长度。由此,保持纺锤的形状且使得面积更大的所述第一散热翅片更多的接触空气,作用的区域更大化,提高散热效率。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出或入口法兰部具有4个连接孔。由此,可以通过任意连接方式固定所述换热器。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性很强,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了吸散热两种类型的翅片而不是需要不时更换的复杂冷源装置,汽车尾气从换热器内部排出,吸热翅片充分作用吸收热量传递给温差发电片,外部的两级散热翅片通过自然风的冷却,共同在温差发电片两端形成一个较大的冷热温差环境,实现温差发电片的发电。换热器一边吸热一边散热,与现有技术相比形成更大的温差环境,提高温差发电片的发电效率。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汽车尾气温差发电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换热器主体;2-散热翅片组;2-1-第一散热翅片;2-1-第二散热翅片;3-出口法兰部;4-吸热翅片组;5-温差发电片;6-入口法兰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的风冷式汽车尾气温差发电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体1、出口法兰部3、入口法兰部6,温差发电片5,所述的温差发电片5一侧表面与所述换热器主体1内壁连接,另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吸热结构,所述的换热器主体1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散热翅片2-1,所述的出口法兰部3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散热翅片2-2,所述的第一散热翅片2-1表面设置有波浪形导风面,所述的第二散热翅片2-2表面设置有弧形导风面,所述的弧形导风面相对所述波浪形导风面错位设置,所述换热器主体1两端分别与所述出口法兰部3和所述入口法兰部6连接。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主体1截面为圆,圆形的截面能够使得内部吸热翅片更加充分和均匀的吸收汽车尾气热量,所述换热器主体1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出口法兰部3或所述入口法兰部6的轴向长度,使所述第一散热翅片和所述吸热翅片作用区域最大化,所述温差发电片5圆周阵列分布于所述换热器主体1内壁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翅片2-1存在一个最高点,所述最高点向两边的低端弧线波浪延伸,所述第一散热翅片2-1底部向顶部聚集于一线,所述第一散热翅片2-1圆周阵列分布于所述换热器主体1外壁上,所述第二散热翅片2-2呈圆周阵列分布于所述出口法兰部3的外壁上,所述第二散热翅片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风冷式汽车尾气温差发电换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冷式汽车尾气温差发电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体(1)、出口法兰部(3)、入口法兰部(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差发电片(5),所述的温差发电片(5)一侧表面与所述换热器主体(1)内壁连接,另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吸热结构,所述的换热器主体(1)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散热翅片(2‑1),所述的出口法兰部(3)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散热翅片(2‑2),所述的第一散热翅片(2‑1)表面设置有波浪形导风面,所述的第二散热翅片(2‑2)表面设置有弧形导风面,所述的弧形导风面相对所述波浪形导风面错位设置,所述换热器主体(1)两端分别与所述出口法兰部(3)和所述入口法兰部(6)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冷式汽车尾气温差发电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体(1)、出口法兰部(3)、入口法兰部(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差发电片(5),所述的温差发电片(5)一侧表面与所述换热器主体(1)内壁连接,另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吸热结构,所述的换热器主体(1)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散热翅片(2-1),所述的出口法兰部(3)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散热翅片(2-2),所述的第一散热翅片(2-1)表面设置有波浪形导风面,所述的第二散热翅片(2-2)表面设置有弧形导风面,所述的弧形导风面相对所述波浪形导风面错位设置,所述换热器主体(1)两端分别与所述出口法兰部(3)和所述入口法兰部(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冷式汽车尾气温差发电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主体(1)截面为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冷式汽车尾气温差发电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差发电片(5)圆周阵列分布于所述换热器主体(1)内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冷式汽车尾气温差发电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翅片(2-1)圆周阵列分布于所述换热器主体(1)外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毅彬周忠友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