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野外营宿便携式供暖装置,其结构包括出气管、导热管、进水管、排气管、储水箱,出气管嵌套于储水箱表面左上角,导热管均匀分布于储水箱内部,进水管焊接于储水箱右侧下方,排气管垂直连接于进水管上方,导热管由导热管卡扣、导热管主体、防腐层、减震层组成,导热管卡扣焊接于导热管主体两端,防腐层紧贴于减震层外侧,减震层内壁与导热管主体外表面相贴合,导热管卡扣与储水箱内壁紧紧相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野外营宿便携式供暖装置通过安装有导热管,在使用时方便携带、使用简单、安全性高、保温效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野外营宿便携式供暖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野外营宿便携式供暖装置,属于供暖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考虑到野外宿营期间帐篷内温度较低,特别是夜间,帐篷保温效果不好,又没有很好的便携式取暖设备,特专利技术出一种便携式只需火源和水的暖气,解决夜间取暖问题,该便携式暖气主要有储水箱、出气管、进水管、排气管、导热管组成。现有技术公开申请号为201320413334.2的一种供暖装置,是于一呈筒状的壳体内设置至少一外部具有纵向鳍片且内部填充有导热介质的导热件、至少一相对应设置在导热件下方的发热件,以及一位于壳体下方的风扇,凭借风扇能吸引外界冷空气经由壳体下方进入壳体内部与所述导热件热交换而升温,并向上由筒状壳体顶部排出热气流,以达成供暖的目的;实施时,壳体顶部进一步设置有一可导引上升热气流向外扩散的导流组件,且导热件可以视需求以多个围绕于导流组件周围排列,以增加热交换效率,但现有技术结构简单,操作复杂,在使用时只能暂时供暖,无法恒温,装置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野外营宿便携式供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结构简单,操作复杂,在使用时只能暂时供暖,无法恒温,装置实用性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野外营宿便携式供暖装置,其结构包括出气管、导热管、进水管、排气管、储水箱,所述出气管嵌套于储水箱表面左上角,所述导热管均匀分布于储水箱内部,所述进水管焊接于储水箱右侧下方,所述排气管垂直连接于进水管上方,所述导热管由导热管卡扣、导热管主体、防腐层、减震层组成,所述导热管卡扣焊接于导热管主体两端,所述防腐层紧贴于减震层外侧,所述减震层内壁与导热管主体外表面相贴合,所述导热管卡扣与储水箱内壁紧紧相扣。进一步地,所述出气管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安装于出气管前方。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位于进水管右侧。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管包括排气口,所述排气口贯穿于排气管顶部。进一步地,所述储水箱包括左侧板、前板、底板、右侧板、后板、顶板,所述左侧板、前板、底板、右侧板、后板、顶板焊接成矩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水箱长度为300mm。进一步地,所述防腐层为聚氨酯漆/三聚乙烯防腐涂料/生漆材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实现了野外营宿便携式供暖装置通过安装有导热管,在使用时方便携带、使用简单、安全性高、保温效佳。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野外营宿便携式供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野外营宿便携式供暖装置放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导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导热管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出气管-1、导热管-2、进水管-3、排气管-4、储水箱-5、出气口-101、导热管卡扣-201、导热管主体-202、防腐层-203、减震层-204、进水口-301、排气口-401、左侧板-501、前板-502、底板-503、右侧板-504、后板-505、顶板-506。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野外营宿便携式供暖装置的方案:一种野外营宿便携式供暖装置,其结构包括出气管1、导热管2、进水管3、排气管4、储水箱5,所述出气管1嵌套于储水箱5表面左上角,所述导热管2均匀分布于储水箱5内部,所述进水管3焊接于储水箱5右侧下方,所述排气管4垂直连接于进水管3上方,所述导热管2由导热管卡扣201、导热管主体202、防腐层203、减震层204组成,所述导热管卡扣201焊接于导热管主体202两端,所述防腐层203紧贴于减震层204外侧,所述减震层204内壁与导热管主体202外表面相贴合,所述导热管卡扣201与储水箱5内壁紧紧相扣,所述出气管1设有出气口101,所述出气口101安装于出气管1前方,所述进水管3设有进水口301,所述进水口301位于进水管3右侧,所述排气管4包括排气口401,所述排气口401贯穿于排气管4顶部,所述储水箱5包括左侧板501、前板502、底板503、右侧板504、后板505、顶板506,所述左侧板501、前板502、底板503、右侧板504、后板505、顶板506焊接成矩形结构。本专利所说的导热管,主要是为了使野外营宿便携式供暖装置,在使用时方便携带、使用简单、安全性高、保温效佳。在进行使用时,在选好的位置搭建好简易炉子,通过加热储水箱,使得水蒸气通过出气管排出,经过导热管散热,水蒸气降温,一部分通过进水管回流入储水箱,一部分液化于导热管,随着储水箱内水蒸气不断产生的压力,形成一个闭合回路。由于出气管端的压强大于进水管端的压强,所以导热管里的水不会停止不前。本产品没有复杂的操作和安装程序,主要体现的是产品本身的功能性。本技术的出气管-1、导热管-2、进水管-3、排气管-4、储水箱-5、出气口-101、导热管卡扣-201、导热管主体-202、防腐层-203、减震层-204、进水口-301、排气口-401、左侧板-501、前板-502、底板-503、右侧板-504、后板-505、顶板-506,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结构简单,操作复杂,在使用时只能暂时供暖,无法恒温,装置实用性差,本技术实现了野外营宿便携式供暖装置通过安装有导热管,在使用时方便携带、使用简单、安全性高、保温效佳,具体如下所述:所述导热管2由导热管卡扣201、导热管主体202、防腐层203、减震层204组成,所述导热管卡扣201焊接于导热管主体202两端,所述防腐层203紧贴于减震层204外侧,所述减震层204内壁与导热管主体202外表面相贴合,所述导热管卡扣201与储水箱5内壁紧紧相扣。甲采用聚氨酯漆材质的防腐层,利用该导热管对供暖装置进行保温;乙采用三聚乙烯防腐涂料材质的防腐层,利用该导热管对供暖装置进行保温;丙采用生漆材质的防腐层,利用该导热管对供暖装置进行保温;聚氨酯漆三聚乙烯防腐涂料生漆毒性小一般大使用寿命10年5年6年综上所述,的效果最佳。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野外营宿便携式供暖装置,其结构包括出气管(1)、导热管(2)、进水管(3)、排气管(4)、储水箱(5),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1)嵌套于储水箱(5)表面左上角,所述导热管(2)均匀分布于储水箱(5)内部,所述进水管(3)焊接于储水箱(5)右侧下方,所述排气管(4)垂直连接于进水管(3)上方;所述导热管(2)由导热管卡扣(201)、导热管主体(202)、防腐层(203)、减震层(204)组成,所述导热管卡扣(201)焊接于导热管主体(202)两端,所述防腐层(203)紧贴于减震层(204)外侧,所述减震层(204)内壁与导热管主体(202)外表面相贴合,所述导热管卡扣(201)与储水箱(5)内壁紧紧相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外营宿便携式供暖装置,其结构包括出气管(1)、导热管(2)、进水管(3)、排气管(4)、储水箱(5),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1)嵌套于储水箱(5)表面左上角,所述导热管(2)均匀分布于储水箱(5)内部,所述进水管(3)焊接于储水箱(5)右侧下方,所述排气管(4)垂直连接于进水管(3)上方;所述导热管(2)由导热管卡扣(201)、导热管主体(202)、防腐层(203)、减震层(204)组成,所述导热管卡扣(201)焊接于导热管主体(202)两端,所述防腐层(203)紧贴于减震层(204)外侧,所述减震层(204)内壁与导热管主体(202)外表面相贴合,所述导热管卡扣(201)与储水箱(5)内壁紧紧相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营宿便携式供暖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余建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