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探针装置,包括:基座,包括本体、设置于本体内的空腔、设置于本体上且接地的导电触点以及设置于本体上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通孔;探针,包括主体部、设于该主体部一端的探针头部以及设于所述主体部另一端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通过所述通孔插入所述空腔内;导电件,置于所述空腔内且设于所述安装部上,用于将所述安装部卡置在所述空腔内;当所述探针装置不工作时,所述导电件与该导电触点接触以释放所述探针工作时所累积的电荷。本实施例通过在探针结构中增加导电件及与该导电件接触以释放电荷的导电触点,以使该探针能释放所述探针装置与电路板上测试点因长时间工作接触而累积的电荷,能有效减少静电放电,提高产线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探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探针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液晶显示面板已成为了现代IT、视讯产品中重要的显示平台。其中,显示面板的主要驱动原理包括:系统主板将R/G/B压缩信号、控制信号及电源通过信号线材与PCB板上的连接器(connector)相连接,输入数据经过PCB板上的时序控制器IC(TimingController,TCON)处理后,再通过源极覆晶薄膜芯片(Source-ChiponFilm,S-COF)和栅极覆晶薄膜芯片(Gate-ChiponFilm,G-COF)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DisplayArea)相连接,从而使得显示面板LCD获得所需的电源以及信号,其中,所述驱动架构还包括设于显示面板边缘的扇出区(FanOutArea),所述显示区域的扫描线及数据线经由扇出区分别连接至S-COF芯片和G-COF芯片。因此,显示面板LCD获得所需的电源以及信号是由系统主板通过信号线材与PCB板上的连接器相连接后传输系统主板输出的电源以及信号。其中,为了避免日常使用中人工插拔信号线材对PCB板上的连接器造成的损坏,以及提升工厂的生产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因而在工厂生产线上导入自动检测系统(AutoContactSystem),从而将原本通过信号线材与连接器连接后输入PCB板的R/G/B压缩信号、控制信号及电源,改造成通过金属探针装置与PCB上的测试点相接触以直接传输压缩信号、控制信号及电源。通过金属探针装置与PCB上的测试点相接触以直接传输系统主板提供的电源、信号可以避免人工插拔信号线材的方式对PCB板造成的损坏,以及提高显示器的生产效率。然而,金属探针装置的长时间使用,可能会导致金属探针装置上的电荷累计,最终会造成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Discharge,ESD),损伤元件。其中,静电放电是指具有不同静电电位的物体互相靠近或直接接触引起的电荷转移,即累计不少电荷的金属探针装置在与PCB板上的测试点接触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静电,从而引起静电放电,产生上千伏的瞬时电压,造成电路板的静电击伤,使得液晶显示面板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新型的AutoContact探针装置,以释放该新型AutoContact探针装置与电路板上的测试点因长时间接触而累积的电荷,从而有效降低静电放电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产线良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探针装置,根据探针结构增加导电件、用于与该导电件接触以释放电荷的导电触点以及用于控制探针装置是否要释放电荷的弹性件,以使该探针装置的探针能有效释放所述探针装置与电路板上的测试点因长时间工作接触而累积的电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探针装置,该探针装置包括:基座,包括本体、设置于本体内的空腔、设置于本体上且接地的导电触点以及设置于本体上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通孔;探针,包括主体部、设于所述主体部一端的探针头部以及设于所述主体部另一端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通过所述通孔插入所述基座的空腔内;以及,导电件,置于所述空腔内且设于所述探针的安装部上,用于将所述安装部卡置在所述空腔内;当所述探针装置不工作时,所述导电件与所述导电触点接触以释放所述探针工作时所累积的电荷。进一步地:所述探针装置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本体远离所述通孔的一侧相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探针的安装部相连接,所述弹性件用于所述探针工作时发生压缩形变以使所述导电件与所述导电触点分离。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进一步地:所述导电触点位于所述本体相对两侧壁的底部上,所述相对两侧壁的底部均设有一个通口,所述通口用于放置所述导电触点,所述导电触点呈圆弧柱体状,所述导电触点的内侧与所述空腔的侧壁齐平。进一步地:所述导电触点的外侧与所述本体的外侧壁齐平。进一步地:所述导电触点的外侧与所述本体的外侧壁不齐平。进一步地:所述导电件为导电圈。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圈的外径尺寸与所述空腔的侧壁尺寸相匹配。进一步地:所述导电触点位于所述本体相对两侧壁的底部上,所述相对两侧壁的底部均设有一个通口,所述通口用于放置所述导电触点,所述导电触点呈圆弧柱体状,所述导电触点的内侧与所述空腔的侧壁不齐平且所述导电触点的内侧可与所述导电圈的外侧相匹配接触,所述导电触点的外侧与所述本体的外侧壁不齐平。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探针装置,该探针装置包括:基座,包括本体、设置于本体内的空腔、设置于本体上且接地的导电触点以及设置于本体上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通孔;探针,包括主体部、设于所述主体部一端的探针头部以及设于所述主体部另一端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通过所述通孔插入所述基座的空腔内;导电件,置于所述空腔内且设于所述探针的安装部上,用于将所述安装部卡置在所述空腔内;以及,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本体远离所述通孔的一侧相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探针的安装部相连接,所述弹性件用于所述探针工作时发生压缩形变以使所述导电件与所述导电触点分离;其中,所述导电触点位于所述本体相对两侧壁的底部上,所述相对两侧壁的底部均设有一个通口,所述通口用于放置所述导电触点,所述导电触点呈圆弧柱体状,所述导电触点的内侧与所述空腔的侧壁齐平;当所述探针装置不工作时,所述导电件与所述导电触点接触以释放所述探针工作时所累积的电荷。本实施例通过在探针结构中增加导电件、用于与该导电件接触以释放电荷的导电触点以及用于控制探针装置是否要释放电荷的弹性件,以使该探针装置的探针能有效释放所述探针装置与该电路板上的测试点因长时间工作接触而累积的电荷,从而有效降低静电放电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产线良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探针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探针装置工作状态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探针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探针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还应当理解,在此本专利技术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如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具体实现中,显示屏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描述的显示屏包括但不限于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探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包括本体、设置于本体内的空腔、设置于本体上且接地的导电触点以及设置于本体上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通孔;探针,包括主体部、设于所述主体部一端的探针头部以及设于所述主体部另一端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通过所述通孔插入所述基座的空腔内;以及,导电件,置于所述空腔内且设于所述探针的安装部上,用于将所述安装部卡置在所述空腔内;其中,当所述探针装置不工作时,所述导电件与所述导电触点接触以释放所述探针工作时所累积的电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探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包括本体、设置于本体内的空腔、设置于本体上且接地的导电触点以及设置于本体上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通孔;探针,包括主体部、设于所述主体部一端的探针头部以及设于所述主体部另一端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通过所述通孔插入所述基座的空腔内;以及,导电件,置于所述空腔内且设于所述探针的安装部上,用于将所述安装部卡置在所述空腔内;其中,当所述探针装置不工作时,所述导电件与所述导电触点接触以释放所述探针工作时所累积的电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装置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本体远离所述通孔的一侧相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探针的安装部相连接,所述弹性件用于所述探针工作时发生压缩形变以使所述导电件与所述导电触点分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探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触点位于所述本体相对两侧壁的底部上,所述相对两侧壁的底部均设有一个通口,所述通口用于放置所述导电触点,所述导电触点呈圆弧柱体状,所述导电触点的内侧与所述空腔的侧壁齐平。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探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触点的外侧与所述本体的外侧壁齐平。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探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触点的外侧与所述本体的外侧壁不齐平。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为导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剑锋,
申请(专利权)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