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尘汽车惰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1553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0 2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一种防尘汽车惰轮,包括壳体和防尘盖,壳体包括对称设置的壳体翻边和对称设置的凸圆台,凸圆台与壳体翻边连接处设置有除尘槽,防尘盖包括防尘盖翻边,储尘部和结合部,防尘盖翻边的直径大于凸圆台的外径,防尘盖翻边的直径小于壳体翻边的直径,壳体包括对称设置的壳体翻边和对称设置的凸圆台,提供三级防尘和除尘的效果,通过防尘盖和除尘槽以及惰轮壳体的配合,使得进入惰轮的灰尘排出或者积累于防尘盖的储尘部,保护轴承的寿命,便于除尘,提供惰轮更好的传动,减少汽车的燃油损耗,更好的实现能量的转换,最终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尘汽车惰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皮带轮
,尤其涉及一种防尘汽车惰轮。
技术介绍
随着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机械基础件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作为基础件之一的轴承也必须满足行业发展的要求,轴承越来越追求“高精度、高转速、低扭矩、长寿命、系统化”;其中系统化(配套件的集中程度)在最近发展中越来越快,它体现在产品的整个设计、加工、采购、组装、管理等环节中,尤其是在汽车发动机领域里面,惰轮随皮带在汽车的发动机舱里面长期的转动,由于机舱的非密封结构并且由于车辆行驶中空气流动产生的负压会使得外界中的灰尘和杂质带入发动机舱中,惰轮由于裸露在外更容易受到灰尘和杂质的入侵附着,进入惰轮轴承内部,导致轴承滚动件表面受损,造成轴承游隙变大,对皮带的支撑作用变的不稳定,最终导致发动机功率输出变差,故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防尘除尘汽车惰轮,提供三级防尘和除尘的效果,通过防尘盖和除尘槽以及惰轮壳体的配合,使得进入惰轮的灰尘排出或者积累于防尘盖的储尘部,保护轴承的寿命,便于除尘,提供惰轮更好的传动,减少汽车的燃油损耗,更好的实现能量的转换,最终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设计的一种防尘汽车惰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防尘盖,所述壳体包括对称设置的壳体翻边和对称设置的凸圆台,所述凸圆台与所述壳体翻边连接处设置有除尘槽,所述防尘盖包括防尘盖翻边,储尘部和结合部,所述防尘盖翻边的直径大于所述凸圆台的外径,所述防尘盖翻边的直径小于所述壳体翻边的直径。由此,所述防尘盖包覆所述凸圆台,并且之间留有间隙,留的间隙的宽度小于所述除尘槽的宽度的一半,形成第一级防尘除尘,当惰轮在高速运转过程中,外界灰尘首先会接触所述壳体和所述壳体翻边,然后逐渐的积累在所述除尘槽中,由于高速的离心运动,灰尘会逐渐的聚集在所述壳体翻边的外侧面,所述壳体翻边的内侧面被所述防尘盖翻边包覆,且所述壳体翻边的内侧面与所述凸圆台固接,所述防尘盖翻边的包覆形成惰轮的二级防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结合部设置有卸尘弧面,所述卸尘弧面和所述防尘盖翻边通过所述储尘部连接。由此,所述卸尘弧面的倾斜角度为45度,由于所述防尘盖在所述惰轮运动过程中不随着惰轮的运动而运动,所以穿过二级防尘保护的灰尘即在防尘盖内部的灰尘会随着离心运动,通过45度的所述卸尘弧面最终进入所述除尘部,45度既能够保证不影响轴承的工作,也能够使得灰尘更好的进入所述储尘部,提高轴承工作的寿命和效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除尘槽存在有内侧面和外侧面,所述内侧面与所述防尘盖翻边之间设置有2~3毫米的间隙,在配合使用下能够保证互相不干涉的同时形成二级防尘,所述外侧面的倾角为α,α角优选为10度,在惰轮转动过程中,进入所述除尘槽的灰尘在离心运动的作用下更好的沿着外侧面滑出惰轮,形成惰轮的初步防尘和除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通过弧形槽连接。由此,所述弧形槽可以用于档尘和除尘,和所述外侧面的圆润过渡更好的利于除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两个所述壳体翻边的外缘处于同一圆柱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防尘盖对称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还包括轴承,所述轴承与所述壳体通过孔用挡圈可拆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凸圆台数量为2,并且对称设置的左凸圆台的宽度大于右凸圆台的宽度,防呆设计的同时便于所述轴承的安装与固定。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防尘汽车惰轮,提供三级防尘和除尘的效果,通过防尘盖和除尘槽以及惰轮壳体的配合,使得进入惰轮的灰尘排出或者积累于防尘盖的储尘部,保护轴承的寿命,便于除尘,提供惰轮更好的传动,减少汽车的燃油损耗,更好的实现能量的转换,最终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防尘汽车惰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11-壳体翻边;12-除尘槽;121-内侧面;122-外侧面;123-弧形槽;13-凸圆台;2-防尘盖;21-防尘盖翻边;22-储尘部;23-结合部;231-卸尘弧面;3-轴承;4-孔用挡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防尘汽车惰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防尘盖2,所述壳体1包括对称设置的壳体翻边11和对称设置的凸圆台12,所述凸圆台12与所述壳体翻边11连接处设置有除尘槽12,所述防尘盖2包括防尘盖翻边21,储尘部22和结合部23,所述防尘盖翻边21的直径大于所述凸圆台12的外径,所述防尘盖翻边21的直径小于所述壳体翻边11的直径,所述防尘盖2包覆所述凸圆台12,并且之间留有间隙,留的间隙的宽度小于所述除尘槽12的宽度的一半,形成第一级防尘除尘,当惰轮在高速运转过程中,外界灰尘首先会接触所述壳体1和所述壳体翻边11,然后逐渐的积累在所述除尘槽12中,由于高速的离心运动,灰尘会逐渐的聚集在所述壳体翻边11的外侧面,所述壳体翻边11的内侧面被所述防尘盖翻边21包覆,且所述壳体翻边11的内侧面与所述凸圆台12固接,所述防尘盖翻边21的包覆形成惰轮的二级防尘,所述结合部23设置有卸尘弧面231,所述卸尘弧面231和所述防尘盖翻边21通过所述储尘部22连接,所述卸尘弧面231的倾斜角度为45度,由于所述防尘盖2在所述惰轮运动过程中不随着惰轮的运动而运动,所以穿过二级防尘保护的灰尘即在防尘盖内部的灰尘会随着离心运动,通过45度的所述卸尘弧面231最终进入所述除尘部22,45度既能够保证不影响轴承3的工作,也能够使得灰尘更好的进入所述储尘部22,提高轴承工作的寿命和效率。本实施例中,所述除尘槽12存在有内侧面121和外侧面122,所述内侧面121与所述防尘盖翻边21之间设置有2~3毫米的间隙,在配合使用下能够保证互相不干涉的同时形成二级防尘,所述外侧面122的倾角为α,α角优选为10度,在惰轮转动过程中,进入所述除尘槽12的灰尘在离心运动的作用下更好的沿着外侧面滑出惰轮,形成惰轮的初步防尘和除尘,所述内侧面121和所述外侧面122通过弧形槽123连接,所述弧形槽(123)可以用于档尘和除尘,和所述外侧面122的圆润过渡更好的利于除尘。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壳体翻边11的外缘处于同一圆柱面,所述防尘盖2对称设置,还包括轴承3,所述轴承3与所述壳体1通过孔用挡圈4可拆卸连接,所述凸圆台13数量为2,并且对称设置的左凸圆台131的宽度大于右凸圆台132的宽度,防呆设计的同时便于所述轴承3的安装与固定。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防尘汽车惰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尘汽车惰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防尘盖(2),所述壳体(1)包括对称设置的壳体翻边(11)和对称设置的凸圆台(12),所述凸圆台(12)与所述壳体翻边(11)连接处设置有除尘槽(12);所述防尘盖(2)包括防尘盖翻边(21),储尘部(22)和结合部(23),所述防尘盖翻边(21)的直径大于所述凸圆台(12)的外径,所述防尘盖翻边(21)的直径小于所述壳体翻边(11)的直径,所述结合部(23)设置有卸尘弧面(231),所述卸尘弧面(231)和所述防尘盖翻边(21)通过所述储尘部(2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尘汽车惰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防尘盖(2),所述壳体(1)包括对称设置的壳体翻边(11)和对称设置的凸圆台(12),所述凸圆台(12)与所述壳体翻边(11)连接处设置有除尘槽(12);所述防尘盖(2)包括防尘盖翻边(21),储尘部(22)和结合部(23),所述防尘盖翻边(21)的直径大于所述凸圆台(12)的外径,所述防尘盖翻边(21)的直径小于所述壳体翻边(11)的直径,所述结合部(23)设置有卸尘弧面(231),所述卸尘弧面(231)和所述防尘盖翻边(21)通过所述储尘部(2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尘汽车惰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槽(12)存在有内侧面(121)和外侧面(12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青弟周民王建忠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瑞德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