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员转运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1129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0 1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病员转运床,包括设有四个支撑立柱的床架,两个前支撑立柱的下端设置万向轮,床架下纵梁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承横梁,支承横梁上设置蓄电池、减速箱、驱动电机,减速箱的内腔由中间支撑立板分为左、右两腔,一输入轴位于右腔中,电机转轴与输入轴固定,输入轴上固定一级减速主动齿轮,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支撑于左、右盖,第一转轴上固定的一级减速从动齿轮,一第二转轴位于左腔中,第二转轴上固定二级减速从动齿轮和三级减速主动齿轮啮合,二级减速从动齿轮与二级减速主动齿轮啮合,三级减速主动齿轮与输出轴上的三级减速从动齿轮啮合,输出轴的两端支撑与支撑立柱,输出轴上设有驱动轮,驱动电机通过控制开关与蓄电池电连接。

Transshipment bed of the sick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atient transport bed, comprising four support column frame, the support column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universal wheel two, a supporting beam is fixedly connected between the frame under the beam, the supporting beam is arranged on the battery, drive motor, gear box, gear box cavity by a middle supporting board is divided into a left right, two cavities, an input shaft is located right in the cavity, the motor shaft and the input shaft is fixed on the input shaft, a fixed gear driving gear, the two ends of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are respectively support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cover, the first fixed on a rotating shaft of a driven gear reducer, a rotating shaft second is located in the left cavity, second shaft two fixed gear driven gear and the three gear driving gear, the driven gear and the two gear reducer two driving gear, three speed drive gear and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reducer three The driven gear is meshed, the two ends of the output shaft are supported and supported by the supporting column. The driving wheel is provided on the output shaft, and the drive motor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battery through the control swit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病员转运床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病员转运床。
技术介绍
通常病情较重的住院病人,需要用病员转运床送到各检查科室进行各种项目检查,目前采用的病员转运床都是依靠人力推行,病员在转运过程中,既需要专门的人推病员转运床,又需要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尤其是个别体重较重患者,还需多人协作才能推动病员转运床前行,而目前医院的医护人员女性较多,力量相对较小,由于转运病员过程中劳动强度大,往往需要更多的医护人员才能将病员长距离转运,由此导致人员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病员转运床,它通过内部设置的驱动电机产生驱动转矩,驱动转矩经减速箱传递给驱动轮,驱动病员转运床前行,能够只要一个医护人员就能完成病员的转运,而且不需要人力推动,极大的降低了医护人员劳动强度,节约了医疗资源。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病员转运床,包括设有四个支撑立柱的床架,四个支撑立柱的上端固定连接由纵梁和横梁构成的长方形上框架,四个支撑立柱的下部分别通过下纵梁和下横梁连接固定,四个支撑立柱中,两个前支撑立柱的下端分别设置万向轮,所述床架的两个下纵梁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承横梁,所述支承横梁位于下纵梁的后段,所述支承横梁上端面设置第一安装板,一蓄电池安装在第一安装板上,所述支承横梁下端面设置第二安装板,一减速箱固定连接在第二安装板下端面,一驱动电机固定连接在第二安装板下端面,所述减速箱的内腔由中间支撑立板分为左、右两腔,一输入轴位于右腔中,两端分别支撑于中间支撑立板和右盖,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转轴与输入轴周向固定连接,所述输入轴上固定一级减速主动齿轮,一第一传动轴穿过中间支撑立板,该第一传动轴的两端分别支撑于左、右盖,第一传动轴上固定的一级减速从动齿轮位于右腔中且与一级减速主动齿轮啮合,第一传动轴固定的二级减速主动齿轮位于左腔中,一第二传动轴位于左腔中,两端分别支撑于中间支撑立板和左盖,该第二传动轴上固定设置二级减速从动齿轮和三级减速主动齿轮,所述二级减速从动齿轮与二级减速主动齿轮啮合,三级减速主动齿轮与设于输出轴上的三级减速从动齿轮啮合,输出轴的两端分别外伸出减速箱分别通过支承轴承支撑于床架的两个后支撑立柱,所述输出轴对称设有两个驱动轮,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控制开关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长方形上框架前部设有扶手,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扶手上。所述输入轴为内花键空心轴,所述电机转轴通过设有的外花键与输入轴花键连接。所述后支撑立柱的下端安装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上部通过螺栓与后支撑立柱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座内设置轴承与输出轴配合。所述后支撑立柱为空心矩管,所述轴承座上部设有一向上延伸的安装部,该安装部的横截面形状与后支撑立柱的空心矩管内孔的横截面形状吻合,该安装部插入后支撑立柱的空心矩管内孔且通过横向螺栓固定。所述驱动电机为双向电机,所述控制开关为双向开关。所述长方形上框架的两长边分别安装有翻转护栏。两个前支撑立柱的下端分别设置的万向轮上设有制动装置。采用上述方案,床架的四个支撑立柱中,两个前支撑立柱的下端分别设置万向轮,所述床架的两个下纵梁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承横梁,所述支承横梁位于下纵梁的后段,所述支承横梁上端面设置第一安装板,一蓄电池安装在第一安装板上,所述支承横梁下端面设置第二安装板,一减速箱固定连接在第二安装板下端面,一驱动电机固定连接在第二安装板下端面,所述减速箱的内腔由中间支撑立板分为左、右两腔,一输入轴位于右腔中,两端分别支撑于中间支撑立板和右盖,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转轴与输入轴周向固定连接,所述输入轴上固定一级减速主动齿轮,一第一传动轴穿过中间支撑立板,该第一传动轴的两端分别支撑于左、右盖,第一传动轴上固定的一级减速从动齿轮位于右腔中且与一级减速主动齿轮啮合,第一传动轴固定的二级减速主动齿轮位于左腔中,一第二传动轴位于左腔中,两端分别支撑于中间支撑立板和左盖,该第二传动轴上固定设置二级减速从动齿轮和三级减速主动齿轮,所述二级减速从动齿轮与二级减速主动齿轮啮合,三级减速主动齿轮与设于输出轴上的三级减速从动齿轮啮合,输出轴的两端分别外伸出减速箱分别通过支承轴承支撑于床架的两个后支撑立柱,所述输出轴对称设有两个驱动轮,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控制开关与蓄电池电连接。四个支撑立柱中,两个前支撑立柱的下端分别设置万向轮,有利于转运床的转弯变向。支承横梁能够使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安装固定得到支承,方便驱动电机、减速箱和蓄电池的安装固定,并且还能够对床身结构进行加强。所述蓄电池能够为病员转运床的行驶提供电能。驱动电机的转矩经减速箱传递到驱动轮上,能够将病员转运床的行进控制在合理的速度。所述一级减速主动齿轮与第一传动轴上的一级减速从动齿轮啮合,第一传动轴上的二级减速主动齿轮与第二传动轴上的二级减速从动齿轮啮合,第二传动轴上的三级减速主动齿轮与输出轴上的三级减速从动齿轮啮合,实现了对电机驱动进行三次降速和提高输出转矩,使病员转运床的驱动力稳定,将行驶速度控制在每小时5公里以内,有利于病员的平稳转运。减速箱设置左右两腔,中间支撑立板能够对齿轮轴起到安装定位的作用,既可使齿轮轴变短,增加齿轮轴强度以及同时还可以使二级减速从动齿轮的直径取足够小,缩短了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之间的轴距;二级减速从动齿轮的直径取足够小也便于设置三级减速主动齿轮和三级减速从动齿轮,保证第一传动轴与输出轴之间的轴距足够小,并且输出轴上的三级从动齿轮直径变小后,提高了减速箱下底面,保证了减速箱下底面与地面之间较高的离地间隙,从而驱动轮可以选择较小直径以便设置在床架内部。驱动控制开关控制电机的开启和关闭,减速箱还能起到传动机构的作用,驱动电机的上的转矩经减速箱直接传递到输出轴上,由输出轴带动驱动轮旋转,驱动病员转运床前行。所述长方形上框架前部设有一扶手,以便医护人员通过扶手引导病员转运床的行进变向,便于方向的控制。其中输入轴上的内花键与驱动电机上外花键形成花键连接。花键连接结构简单,可靠度高,传递转矩大。支撑轴承固定在轴承座上,所述轴承座上端通过螺栓与两个后支撑立柱的下端固定连接,便于驱动轮以及支撑轴承的拆卸。所述驱动电机为双向电机,所述控制开关为双向开关,能够便于病员转运床操作人员在病员转运床不便于掉头的情形下使用双向开关控制双向电机,使驱动电机反转,使病员转运床后退。两个前支撑立柱的下端分别设置的万向轮上设有制动装置,能够便于病员转运床操作人员对病员转运床进行制动,能够方便病员转运床的转移和停留。采用本结构的病员转运床,能够只要一个医护人员就能完成病员的转运,而且不需要人力推动,极大的降低了医护人员劳动强度,节约了医疗资源。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图2中A‐A处剖视图;图4为图2中减速箱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为蓄电池,2为第一安装板,3为下横梁,4为驱动轮,5为轴承座,6为支承轴承,7为第二安装板,8为中间支撑立板,9为一级减速主动齿轮,10为电机转轴,11为驱动电机,12为二级减速主动齿轮,13为二级减速从动齿轮,14为三级减速主动齿轮,15为三级减速从动齿轮,16为护栏,17为一级减速从动齿轮,18为输出轴,19为支撑立柱,19a为前支撑立柱,19b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病员转运床

【技术保护点】
一种病员转运床,包括设有四个支撑立柱(19)的床架,四个支撑立柱(19)的上端固定连接由纵梁和横梁构成的长方形上框架(31),四个支撑立柱(19)的下部分别通过下纵梁(30)和下横梁(3)连接固定,其特征在于:四个支撑立柱(19)中,两个前支撑立柱(19a)的下端分别设置万向轮(21),所述床架的两个下纵梁(30)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承横梁(25),所述支承横梁(25)位于下纵梁(30)的后段,所述支承横梁(25)上端面设置第一安装板(2),一蓄电池(1)安装在第一安装板(2)上,所述支承横梁(25)下端面设置第二安装板(7),一减速箱(20)固定连接在第二安装板(7)下端面,一驱动电机(11)固定连接在第二安装板(7)下端面,所述减速箱(20)的内腔由中间支撑立板(8)分为左、右两腔,一输入轴(28)位于右腔中,两端分别支撑于中间支撑立板(8)和右盖(24),所述驱动电机(11)的电机转轴(10)与输入轴(28)周向固定连接,所述输入轴(28)上固定一级减速主动齿轮(9),一第一传动轴(27)穿过中间支撑立板(8),该第一传动轴(27)的两端分别支撑于左、右盖,第一传动轴(27)上固定的一级减速从动齿轮(17)位于右腔中且与一级减速主动齿轮(9)啮合,第一传动轴(27)固定的二级减速主动齿轮(12)位于左腔中,一第二传动轴(26)位于左腔中,两端分别支撑于中间支撑立板(8)和左盖(29),该第二传动轴(26)上固定设置二级减速从动齿轮(13)和三级减速主动齿轮(14),所述二级减速从动齿轮(13)与二级减速主动齿轮(12)啮合,三级减速主动齿轮(14)与设于输出轴(18)上的三级减速从动齿轮(15)啮合,输出轴(18)的两端分别外伸出减速箱(20)分别通过支承轴承(6)支撑于床架的两个后支撑立柱(19b),所述输出轴(18)对称设有两个驱动轮(4),所述驱动电机(11)通过控制开关(22)与蓄电池(1)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病员转运床,包括设有四个支撑立柱(19)的床架,四个支撑立柱(19)的上端固定连接由纵梁和横梁构成的长方形上框架(31),四个支撑立柱(19)的下部分别通过下纵梁(30)和下横梁(3)连接固定,其特征在于:四个支撑立柱(19)中,两个前支撑立柱(19a)的下端分别设置万向轮(21),所述床架的两个下纵梁(30)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承横梁(25),所述支承横梁(25)位于下纵梁(30)的后段,所述支承横梁(25)上端面设置第一安装板(2),一蓄电池(1)安装在第一安装板(2)上,所述支承横梁(25)下端面设置第二安装板(7),一减速箱(20)固定连接在第二安装板(7)下端面,一驱动电机(11)固定连接在第二安装板(7)下端面,所述减速箱(20)的内腔由中间支撑立板(8)分为左、右两腔,一输入轴(28)位于右腔中,两端分别支撑于中间支撑立板(8)和右盖(24),所述驱动电机(11)的电机转轴(10)与输入轴(28)周向固定连接,所述输入轴(28)上固定一级减速主动齿轮(9),一第一传动轴(27)穿过中间支撑立板(8),该第一传动轴(27)的两端分别支撑于左、右盖,第一传动轴(27)上固定的一级减速从动齿轮(17)位于右腔中且与一级减速主动齿轮(9)啮合,第一传动轴(27)固定的二级减速主动齿轮(12)位于左腔中,一第二传动轴(26)位于左腔中,两端分别支撑于中间支撑立板(8)和左盖(29),该第二传动轴(26)上固定设置二级减速从动齿轮(13)和三级减速主动齿轮(14),所述二级减速从动齿轮(13)与二级减速主动齿轮(12)啮合,三级减速主动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艳兰春慧陈东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