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机钙钛矿纳米片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910439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0 1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无机钙钛矿纳米片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的铯的前驱体溶液加入到卤化铅的前驱体溶液中,然后超声处理10‑30 min,得到混合溶液,将上步得到的混合溶液转移至反应釜内,在60‑150℃温度范围内反应30‑420 min,然后经自然降温,得到反应物;将反应物离心处理后洗涤,得到最终产物无机钙钛矿CsPbX3纳米片。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操作简单,无需苛刻的实验条件,制备获得的纳米片的尺寸均一、可控性强,量子效率高达48%,且产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机钙钛矿纳米片的合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钙钛矿纳米片的合成方法,具体为一种高产率、尺寸均一的无机钙钛矿纳米片的合成方法,属于新材料制备和纳米材料

技术介绍
近年来,基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无机钙钛矿材料CsPbX3(X=Cl,Br,I)因具有更优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的稳定性而逐渐引起了人们的研究热情。无机钙钛矿纳米材料的合成,特别是无机钙钛矿量子点(SongJ,LiJ,LiX,etal.Adv.Mater.2015,27,7162)、无机钙钛矿纳米线(ZhangD,EatonSW,YuY,etal.J.Am.Chem.Soc,2015,137,9230)的成功制备极大地促进了无机钙钛矿纳米晶在太阳能电池、LED和光电探测器等方面的应用。与3D材料相比,无机钙钛矿纳米片除了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以外,它的吸收边和发射光谱更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更高,因而在发光显示领域有着很大应用价值。JavadShamsi等人采用热注射的方法制备获得了CsPbBr3纳米片(ShamsiJ,DangZ,BianchiniP,etal.J.Am.Chem.Soc,2016,138,7240),《具有量子尺寸效应的CsPbBr3纳米片的制备》(专利公开号CN106809872A)中也采用热注射法合成了钙钛矿CsPbBr3纳米片,在氩气保护气氛下将油酸铯前驱体注入到含溴化铅前驱体溶液中,通过改变长链配体与短链配体的比例获得了不同尺寸的CsPbBr3纳米片。利用热注射方法虽然能控制纳米晶体的形貌,但是其操作过程复杂,实验条件苛刻,产率较低。针对这些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无机钙钛矿CsPbX3纳米片的合成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无需苛刻的实验条件,制备获得的纳米片的尺寸均一、可控性强,量子效率高达48%,且产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当前无机钙钛矿纳米片合成技术复杂、实验条件苛刻、产率低的不足,提供一种无机钙钛矿CsPbX3(X=Cl,Br,I)纳米片的合成方法。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溶剂热反应法实现了卤化铅前驱体和碳酸铯前驱体在十八烯溶剂内均匀形核并可控长大。该方法通过溶剂热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控制合成不同尺寸的钙钛矿纳米片,获得具有不同发射峰位的荧光光谱,证明了前驱体的物料配比在一定范围内对生成钙钛矿纳米片影响较小。本专利技术方法操作简单,无需苛刻的实验条件,制备获得的纳米片的尺寸均一、可控性强,量子效率高达48%,且产率较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机钙钛矿纳米片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碳酸铯(Cs2CO3)加入到混合溶液A中,在120-170℃下搅拌10-40min,再自然冷却至室温,形成铯的前驱体溶液;其中,混合溶液A由十八烯和油酸组成,体积比十八烯:油酸=7:1;铯的前驱体溶液中,铯的摩尔浓度为0.15-0.20mol/L;步骤2,将金属卤化铅(PbX2)加入到混合溶液B中,在100-140℃下搅拌10-40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形成卤化铅的前驱体溶液;其中,混合溶液B由十八烯、油酸和油胺组成,体积比十八烯:油酸:油胺=7:1:1;卤化铅的前驱体溶液中,卤化铅的摩尔浓度为0.07-0.10mol/L;步骤3,室温下,将所述的铯的前驱体溶液加入到卤化铅的前驱体溶液中,然后超声处理10-30min,得到混合溶液C;其中,体积比铯的前驱体溶液:卤化铅的前驱体溶液=1:9-1:15;步骤4,将上步得到的混合溶液C转移至反应釜内,在60-150℃温度范围内反应30-420min,然后经自然降温,得到反应物;步骤5,将上步得到的反应物,离心处理后洗涤,得到最终产物无机钙钛矿CsPbX3纳米片。步骤2中卤化铅PbX2为PbCl2、PbBr2和PbI2中的一种或多种。步骤5中离心处理转速为6000-10000r/min,离心时间为5-10min;洗涤试剂为乙酸乙酯或丙酮;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的最终产物分散在非极性溶液内。所述的非极性溶剂为正辛烷、甲苯或正己烷。本专利技术的实质性特点为:本专利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采用溶剂热的方法,将反应原料碳酸铯和卤化铅分别溶解在混有表面活性剂的十八烯溶剂中(步骤1、2),两种前驱体溶解后表面均会被包裹上长碳链的有机配体,从而可以更好地控制反应速度;室温下将两者充分混合并置于反应釜内(步骤3),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后,铯源前驱体和卤化铅前驱体会在该过程中逐渐形核并在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调控下长大(步骤4),离心处理后获得反应产物,利用乙酸乙酯或丙酮洗掉多余的有机物,最终获得尺寸均一的钙钛矿纳米片(步骤5)。此方法可以通过改变溶剂热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来控制合成钙钛矿纳米片的尺寸,实现对荧光发射峰位的调控,同时证明了前驱体的物料配比在一定的范围内对生成钙钛矿纳米片的影响较小。此方法无需保护性气氛,对比现在已经报道的热注射方法,不仅简化了实验过程,无需严格的无水无氧环境,而且获得的纳米片尺寸更均一,量子效率更高。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方法所合成的无机卤素钙钛矿纳米片的XRD谱图(图1)的衍射峰清晰,为无机钙钛矿CsPbBr3结构,没有其他杂相的衍射峰出现,纯度高达96%;TEM图(图2)显示合成出的钙钛矿纳米片形貌尺寸均一,当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60min时,钙钛矿纳米片尺寸为:长*宽*高=100*25*5nm;产物的荧光发射光谱图(图3)显示发射峰位为456nm,半峰宽窄;2.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改变溶剂热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来控制所合成钙钛矿纳米片的尺寸,获得了具有不同发射峰位的荧光光谱(图4-图12),证明了前驱体物料的配比在一定范围内对钙钛矿纳米片的影响较小,实现了对钙钛矿纳米片的简单可控合成。3.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溶剂热法所需设备简单,实验操作环境开放,相比于已报道的热注射法,本专利技术方法不需要苛刻的惰性气氛和严格的脱水脱氧处理,适合规模化生产。4.通过本专利技术制备出的无机钙钛矿纳米片半峰宽窄,发光色纯度高,量子产率高达48%,超出了现有制备方法报道的钙钛矿纳米片量子产率(AkkermanQA,MottiSG,KandadaARS,etal.J.Am.Chem.Soc,2016,138,1010),且产率高。可用于太阳能电池、光探测器、发光二极管等领域。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制得的无机钙钛矿CsPbBr3纳米片的XRD图。图2为实施例1制得的无机钙钛矿CsPbBr3纳米片的TEM图。图3为实施例1制得的无机钙钛矿CsPbBr3纳米片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图。图4为实施例4制得的无机钙钛矿CsPbBr3纳米片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图。图5为实施例5制得的无机钙钛矿CsPbBr3纳米片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图。图6为实施例6制得的无机钙钛矿CsPbBr3纳米片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图。图7为实施例1,4-6制得的无机钙钛矿CsPbBr3纳米片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对比图。图8为实施例7制得的无机钙钛矿CsPbBr3纳米片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图。图9为实施例8制得的无机钙钛矿CsPbBr3纳米片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图。图10为实施例9制得的无机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无机钙钛矿纳米片的合成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机钙钛矿纳米片的合成方法,其特征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碳酸铯(Cs2CO3)加入到混合溶液A中,在120‑170℃下搅拌10‑40 min,再自然冷却至室温,形成铯的前驱体溶液;其中,混合溶液A由十八烯和油酸组成,体积比十八烯:油酸=7:1;铯的前驱体溶液中,铯的摩尔浓度为0.15‑0.20 mol/L;步骤2,将金属卤化铅(PbX2)加入到混合溶液B中,在100‑140℃下搅拌10‑40 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形成卤化铅的前驱体溶液;其中,混合溶液B由十八烯、油酸和油胺组成,体积比十八烯:油酸:油胺=7:1:1;卤化铅的前驱体溶液中,卤化铅的摩尔浓度为0.07‑0.10 mol/L;步骤3,室温下,将所述的铯的前驱体溶液加入到卤化铅的前驱体溶液中,然后超声处理10‑30 min,得到混合溶液C;其中,体积比铯的前驱体溶液:卤化铅的前驱体溶液=1:9‑1:15;步骤4,将上步得到的混合溶液C转移至反应釜内,在60‑150℃温度范围内反应30‑420 min,然后经自然降温,得到反应物;步骤5,将上步得到的反应物,离心处理后洗涤,得到最终产物无机钙钛矿CsPbX3纳米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机钙钛矿纳米片的合成方法,其特征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碳酸铯(Cs2CO3)加入到混合溶液A中,在120-170℃下搅拌10-40min,再自然冷却至室温,形成铯的前驱体溶液;其中,混合溶液A由十八烯和油酸组成,体积比十八烯:油酸=7:1;铯的前驱体溶液中,铯的摩尔浓度为0.15-0.20mol/L;步骤2,将金属卤化铅(PbX2)加入到混合溶液B中,在100-140℃下搅拌10-40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形成卤化铅的前驱体溶液;其中,混合溶液B由十八烯、油酸和油胺组成,体积比十八烯:油酸:油胺=7:1:1;卤化铅的前驱体溶液中,卤化铅的摩尔浓度为0.07-0.10mol/L;步骤3,室温下,将所述的铯的前驱体溶液加入到卤化铅的前驱体溶液中,然后超声处理10-30min,得到混合溶液C;其中,体积比铯的前驱体溶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靖翟伟黄阳何鑫李巧灵唐成春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