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研磨机清洗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08086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9 2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研磨机清洗机构,包括同轴设置的外齿轮和内齿轮且所述外齿轮位于内齿轮内,所述外齿轮和内齿轮之间的环形间隔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下研磨盘、圆盘刷和上研磨盘,所述下研磨盘和上研磨盘均呈环形且套设于外齿轮外,所述圆盘刷包括若干个,圆盘刷由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圆盘、行星轮和上圆盘构成,所述下圆盘和上圆盘的外表面均设有刷毛束,所述行星轮的外圆上设有轮齿且行星轮分别与外齿轮和内齿轮相互啮合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圆盘刷的上下两面和侧面均设有刷毛束,该圆盘刷既能对上研磨盘和下研磨盘表面沟槽内的磨料和磨屑进行刷洗处理,又能对研磨机内齿轮和外齿轮内的磨料和磨屑进行刷洗处理,又能消除磨料和磨屑飞扬产生的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研磨机清洗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研磨机
,具体涉及一种研磨机清洗机构。
技术介绍
研磨是通过利用涂敷或压嵌在研具上的磨料颗粒,在一定的压力下,通过研具与工件发生相对运动,实现工件表面精整的加工工艺。双端研磨机一般采用行星齿轮机构来实现控制被加工零件的研磨工艺过程,在工件与研磨盘之间加入含有游离磨料的研磨液,加工过程中研磨液中的磨料颗粒通过机械摩擦作用去除工件表层材料。同时加工过程中研磨液和磨屑进入研磨盘沟槽和研磨机的外齿轮和内齿轮的轮齿内,以便研磨液的循环使用。工件完成加工后,为避免研磨液中的磨料干燥硬化堵塞沟槽和内外齿轮,需要及时清洗研磨盘表面沟槽和内外齿轮。清洗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用水冲刷和切割机切割:用水冲刷能清除研磨盘表面沟槽和内外齿轮内部分的磨料和磨屑,但是研磨盘沟槽和内外齿轮内已经固结的磨料和磨屑由于水的粘附性而不能完全被清除,长时间的磨料和磨屑堆积硬化容易造成研磨盘沟槽堵塞和游星轮运行不畅,引起工件变形和游星轮断齿;而用切割机可以解决下研磨盘沟槽内磨料和磨屑堆积问题,但是上研磨盘由于操作不方便需要手工清除研磨盘沟槽内的磨料和磨屑堆积,同时切割机清槽也造成堆积硬化的磨料和磨屑飞扬,污染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双端面研磨机研磨盘清洗不方便、研磨盘沟槽和内外齿圈易堵塞以及清洗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研磨机清洗机构,既能对上研磨盘和下研磨盘表面沟槽内的磨料和磨屑进行刷洗处理,又能对研磨机内齿轮和外齿轮内的磨料和磨屑进行刷洗处理,又能消除磨料和磨屑飞扬产生的环境污染。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研磨机清洗机构,包括同轴设置的外齿轮和内齿轮且所述外齿轮位于内齿轮内,所述外齿轮和内齿轮之间的环形间隔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下研磨盘、圆盘刷和上研磨盘,所述下研磨盘和上研磨盘均呈环形且套设于外齿轮外,所述圆盘刷包括若干个,圆盘刷由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圆盘、行星轮和上圆盘构成,所述下圆盘和上圆盘的外表面均设有刷毛束,此处的外表面指上圆盘的上表面和外圆周面,以及下圆盘的下表面和外圆周面,所述行星轮的外圆上设有轮齿且行星轮分别与外齿轮和内齿轮相互啮合连接;所述行星轮的齿数、模数、压力角、齿顶圆和齿根圆等参数与研磨机上的游星轮相一致,其材质可以是钢等金属材料,也可以是树脂等非金属材料;下圆盘和上圆盘的材质可以是PP、PA、ABS、铝、木板等。优选地,所述刷毛束与下圆盘或上圆盘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下圆盘或上圆盘的外表面设有若干螺纹孔,所述刷毛束的一端设有丝箍,所述丝箍设有外螺纹并通过该外螺纹固定连接于所述螺纹孔内;刷毛束的材质可以是尼龙、PP、麻、猪毛等材质。优选地,所述圆盘刷的中部设有排屑孔。优选地,所述圆盘刷沿外齿轮的圆周方向均布。优选地,还包括卡帽,所述卡帽套接于外齿轮的上部内,卡帽的顶部对称开设有若干对用于卡接上研磨盘的卡槽。优选地,所述上研磨盘的内部对称设有一对卡头,所述卡头与所述卡槽相适配。优选地,所述上研磨盘均布若干流沙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所述清洗机构是在双端面研磨机的结构基础上引入了圆盘刷,基本上不需要改变现有研磨机的结构,更无需引入而外的清洁设备,就能够实现双端面研磨机的清洗,具体地,将若干圆盘刷置于上研磨盘和下研磨盘之间,且圆盘刷的行星轮与外齿轮和内齿轮均相互啮合连接,圆盘刷的裸露表面(包括上下表面和外圆周面)均设有刷毛束,由此圆盘刷上下表面的刷毛束能够对上研磨盘和下研磨盘表面沟槽内的磨料和磨屑进行刷洗处理,圆盘刷外圆周面的刷毛束能够对研磨机内齿轮和外齿轮内的磨料和磨屑进行刷洗处理,同时,由于将圆盘刷设置在上研磨盘和下研磨盘之间,且局限于外齿轮和内齿轮之间的环形间隔内,由此清洗时产生的磨料和磨屑只能在此局限的空间内随着研磨盘上的排泄沟槽排出,而不会到处飞扬,产生环境污染。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刷毛束的端部设有丝箍并通过该丝箍与上圆盘或下圆盘螺纹连接,采用这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当部分刷毛束损坏时,只需更换损坏的刷毛束即可,而不用将圆盘刷整个废弃,既延长了圆盘刷的使用寿命,清洗效果佳,而且降低了圆盘刷的使用成本,使用效果和经济效益双赢,推广应用价值极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圆盘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刷毛束的结构示意图;1-卡帽;2-外齿轮;3-卡头;4-上研磨盘;5-流沙孔;6-螺钉;7-内齿轮;8-下研磨盘;9-卡槽;10-下圆盘;11-螺纹孔;12-行星轮;13-刷毛束;14-上圆盘;15-丝箍;16-排屑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4所示,一种研磨机清洗机构,包括卡帽1、同轴设置的外齿轮2和内齿轮7,所述外齿轮2位于内齿轮7内,且外齿轮2和内齿轮7之间的环形间隔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下研磨盘8、圆盘刷和上研磨盘4,所述下研磨盘8和上研磨盘4均呈环形且套设于外齿轮2外,上研磨盘4均布若干流沙孔5。所述卡帽1套接于外齿轮2的上部内,卡帽1的顶部对称开设有两对用于卡接上研磨盘4的卡槽9,上研磨盘4的内部对称设有一对卡头3,所述卡头3与所述卡槽9相适配以固定所述上研磨盘4,下研磨盘8通过研磨机上的托架等结构固定。本专利技术中,卡帽1、外齿轮2、内齿轮7、下研磨盘8和上研磨盘4均采用双端面研磨机的现有设置以实现其相互运动关系。所述圆盘刷包括若干个且沿外齿轮2的圆周方向均布,圆盘刷由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圆盘10、行星轮12和上圆盘14构成,下圆盘10、行星轮12和上圆盘14通过螺钉6固连为一体。圆盘刷的中部设有排屑孔16且所述排屑孔16贯穿下圆盘10、行星轮12和上圆盘14。所述下圆盘10和上圆盘14的外表面均设有刷毛束13,此处的外表面指上圆盘14的上表面和外圆周面、以及下圆盘10的下表面和外圆周面,所述刷毛束13与下圆盘或上圆盘可拆卸连接,具体方式为:所述下圆盘10或上圆盘14的外表面设有若干螺纹孔11,所述刷毛束13的一端设有丝箍15,所述丝箍15设有外螺纹并通过该外螺纹固定连接于所述螺纹孔内;刷毛束的材质是尼龙。所述行星轮12的外圆上设有轮齿且行星轮12分别与外齿轮2和内齿轮7相互啮合连接;所述行星轮12的齿数、模数、压力角、齿顶圆和齿根圆等参数与研磨机上的游星轮相一致,其材质是树脂;下圆盘和上圆盘的材质是ABS。本专利技术的清洗过程如下:步骤一、将下研磨盘8固定于研磨机上,然后取若干个圆盘刷放置于下研磨盘8的上表面,其中,行星轮12分别与内齿轮和外齿轮相啮合;步骤二、将上研磨盘4降下,上研磨盘4通过卡头3卡接在卡帽1上的卡槽9内,至此,上圆盘上表面的刷毛束与上研磨盘4的下表面相接触,下圆盘下表面的刷毛束与下研磨盘8的上表面相接触,上圆盘和下圆盘外圆周面的刷毛束与外齿轮2和内齿轮7均保持接触;步骤三、启动研磨机,自来水进入研磨机上的流沙槽内,然后通过橡胶软管和上研磨盘4上的流沙孔5进入上研磨盘4和下研磨盘8之间,随着上研磨盘4和下研磨盘8的旋转、外齿轮2和内齿轮7的旋转、以及行星轮12的啮合旋转,圆盘刷上下表面的刷毛束进入上研磨盘4和下研磨盘8表面的沟槽内进行刷洗操作,圆盘刷侧面的刷毛束进入外齿轮2和内齿轮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研磨机清洗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研磨机清洗机构,包括同轴设置的外齿轮和内齿轮且所述外齿轮位于内齿轮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齿轮和内齿轮之间的环形间隔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下研磨盘、圆盘刷和上研磨盘,所述下研磨盘和上研磨盘均呈环形且套设于外齿轮外,所述圆盘刷包括若干个,圆盘刷由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圆盘、行星轮和上圆盘构成,所述下圆盘和上圆盘的外表面均设有刷毛束,所述行星轮的外圆上设有轮齿且行星轮分别与外齿轮和内齿轮相互啮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研磨机清洗机构,包括同轴设置的外齿轮和内齿轮且所述外齿轮位于内齿轮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齿轮和内齿轮之间的环形间隔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下研磨盘、圆盘刷和上研磨盘,所述下研磨盘和上研磨盘均呈环形且套设于外齿轮外,所述圆盘刷包括若干个,圆盘刷由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圆盘、行星轮和上圆盘构成,所述下圆盘和上圆盘的外表面均设有刷毛束,所述行星轮的外圆上设有轮齿且行星轮分别与外齿轮和内齿轮相互啮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机清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刷毛束与下圆盘或上圆盘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研磨机清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圆盘或上圆盘的外表面设有若干螺纹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鹤化曼丽王庆伟殷珂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