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板和视频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0441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8 16: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板,包括:视频交叉模块、处理器、多路接口,所述视频交叉模块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所述视频交叉模块还与多路接口相连,其中,所述视频交叉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器根据配置的输入输出映射表产生的控制信号将多路接口中至少一路接口作为输入口,至少一路接口作为输出口,并将一输入口与至少一输出口关联,以使得从所述输入口输入的视频数据通过对应关联的至少一输出口输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视频传输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输入输出口的复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板和视频传输装置
本技术涉及视频传输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背板和视频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在视频传输及显示领域,需要用到视频交叉的视频设备包括:多屏拼接处理器、视频矩阵、硬件式多投影融合器等等。这些设备一般采用背板+输入板+输出板的架构,输入输出往往是输入路数等于输出路数,因为大多数的视频交叉芯片是输入输出对称的,且一般只有8*8,16*16,24*24…这样的规模,多屏拼接处理器,视频矩阵等设备也具有同样的特点,规模一般是:16*16,32*32…而实际上现实中的需求往往是不相等的,例如6路的输入10路输出,遇到这种情况时,为达到10路的输出只能采用16*16的规模。不同规模,会显著的影响到成本,除了交换芯本身这外,机箱与背板等是更大的影响因素。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业界采用的技术手段是:1、采用输入输出可配置的视频交叉芯片;2、采用非对称的交叉芯片。其中第一种方式是指在原视频交叉芯片的基础上根据需求添加对应的输入/输出,但是目前输入输出可配置的视频交叉芯片的规模比较小,当路数较多时达不到要求;而第二种方式中非对称的视频交叉芯片也是固定输入输出路数,需要用户根据需求选择对应的非对称视频交叉芯片,灵活性差。现有技术中技术方式中背板中各接口的作用固定,无法进行复用,即无法将输入口作为输出口或者将输出口作为输入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板和视频传输装置,旨在实现输入输出口的复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背板,所述背板包括:视频交叉模块、处理器和多路接口,所述视频交叉模块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所述视频交叉模块还与多路接口相连,其中,所述视频交叉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器根据配置的输入输出映射表产生的控制信号将多路接口中至少一路接口作为输入口,至少一路接口作为输出口,并将一输入口与至少一输出口关联,以使得从所述输入口输入的视频数据通过对应关联的至少一输出口输出。可选地,所述多路接口中每路接口包括第一子接口、第二子接口和第三子接口,所述第一子接口、第二子接口和第三子接口分别与所述视频交叉模块相连,第一子接口用于传输控制信号和电源信号,所述第二子接口用于输入视频数据,所述第三子接口用于输出视频数据。可选地,所述多路接口中每路接口包括第四子接口和第五子接口,所述第四子接口和第五子接口分别与所述视频交叉模块相连,所述第四子接口用于输入视频数据、控制信号和电源信号,所述第五子接口用于输出视频数据、控制信号和电源信号。可选地,所述背板包括用于设置所述视频交叉模块和处理器的第一区域,用于设置多路接口的第二区域,所述多路接口在所述第二区域阵列设置。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视频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背板、输入板和输出板,所述背板包括:视频交叉模块、处理器和多路接口,所述视频交叉模块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所述视频交叉模块还与多路接口相连,其中,所述视频交叉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器根据配置的输入输出映射表产生的控制信号将多路接口中至少一路接口作为输入口,至少一路接口作为输出口,并将一输入口与至少一输出口关联,以使得从所述输入口输入的视频数据通过对应关联的至少一输出口输出;所述输入板和输出板分别与所述背板上对应的输入口和输出口连接。可选地,所述多路接口中每路接口包括第一子接口、第二子接口和第三子接口,所述第一子接口、第二子接口和第三子接口分别与所述视频交叉模块相连,第一子接口用于传输控制信号和电源信号,所述第二子接口用于输入视频数据,所述第三子接口用于输出视频数据;所述输入板与所述第一子接口和第二子接口连接,所述输出板与所述第一子接口和第三子接口连接。可选地,所述多路接口中每路接口包括第四子接口和第五子接口,所述第四子接口和第五子接口分别与所述视频交叉模块相连,所述第四子接口用于输入视频数据、控制信号和电源信号,所述第五子接口用于输出视频数据、控制信号和电源信号;所述输入板与所述第四子接口连接,所述输出板与所述第五子接口连接。可选地,所述背板包括用于设置所述视频交叉模块和处理器的第一区域,用于设置多路接口的第二区域,所述多路接口在所述第二区域阵列设置。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背板,该背板包括:视频交叉模块、处理器、多路接口,所述视频交叉模块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所述视频交叉模块还与多路接口相连,其中,所述视频交叉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器根据配置的输入输出映射表产生的控制信号将多路接口中至少一路接口作为输入口,至少一路接口作为输出口,并将一输入口与至少一输出口关联,以使得从所述输入口输入的视频数据通过对应关联的至少一输出口输出。通过上述结构,本技术处理器根据输入输出映射表向视频交叉模块发送控制信号,视频交叉模块根据控制信息将多路接口中至少一路接口作为输入口,至少一路接口作为输出口,将输入口与输出口关联,从而使得从输入口输入的视频数据通过对应关联的至少一输出口输出,多路接口中各接口的作用并不固定,可以根据需要实际定义,从而实现多路接口中各接口的复用,即可以实现根据需求将个接口中任一接口定义为输出口,另外的接口定义为输入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背板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背板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背板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视频传输装置中输入板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视频传输装置中输入板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视频传输装置中输入板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一种背板,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该背板包括:视频交叉模块2、处理器3和多路接口1,所述视频交叉模块2与所述处理器3相连,所述视频交叉模块2还与多路接口1相连,其中,所述视频交叉模块2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器3根据配置的输入输出映射表产生的控制信号将多路接口1中至少一路接口作为输入口,至少一路接口作为输出口,并将一输入口与至少一输出口关联,以使得从所述输入口输入的视频数据通过对应关联的至少一输出口输出。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背板视频交叉模块2、处理器3和多路接口1,处理器3中配置有输入输出映射表,当然在实际实施中也会可以通过其他设备更改处理器3中的映射表,处理器3可以根据映射表产生对应的控制信号,传输至视频交叉模块2,视频交叉模块2根据处理器3传输的控制信号将多路接口中各个接口分别定义为输入口或者输出口,输入口和输出口分别至少一个,并将控制信号将个输入口和输出口关联,从而实现从所述输入口输入的视频数据通过对应关联的至少一输出口输出。本技术中每路接口与输入板进行连接或者输出板进行连接,通过视频交叉模块2关联,从而实现每路接口复用,即每路接口可以与输入板连接也可以与输出板连接。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输入口可以与至少一个输出口关联,即一个输入口可以与一输出口关联,也可以与多个输出口关联。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背板,该背板包括:视频交叉模块、处理器、多路接口,所述视频交叉模块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所述视频交叉模块还与多路接口相连,其中,所述视频交叉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器根据配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背板和视频传输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视频交叉模块、处理器和多路接口,所述视频交叉模块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所述视频交叉模块还与多路接口相连,其中,所述视频交叉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器根据配置的输入输出映射表产生的控制信号将多路接口中至少一路接口作为输入口,至少一路接口作为输出口,并将一输入口与至少一输出口关联,以使得从所述输入口输入的视频数据通过对应关联的至少一输出口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视频交叉模块、处理器和多路接口,所述视频交叉模块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所述视频交叉模块还与多路接口相连,其中,所述视频交叉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器根据配置的输入输出映射表产生的控制信号将多路接口中至少一路接口作为输入口,至少一路接口作为输出口,并将一输入口与至少一输出口关联,以使得从所述输入口输入的视频数据通过对应关联的至少一输出口输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接口中每路接口包括第一子接口、第二子接口和第三子接口,所述第一子接口、第二子接口和第三子接口分别与所述视频交叉模块相连,第一子接口用于传输控制信号和电源信号,所述第二子接口用于输入视频数据,所述第三子接口用于输出视频数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接口中每路接口包括第四子接口和第五子接口,所述第四子接口和第五子接口分别与所述视频交叉模块相连,所述第四子接口用于输入视频数据、控制信号和电源信号,所述第五子接口用于输出视频数据、控制信号和电源信号。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用于设置所述视频交叉模块和处理器的第一区域,用于设置多路接口的第二区域,所述多路接口在所述第二区域阵列设置。5.一种视频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背板、输入板和输出板,所述背板包括:视频交叉模块、处理器和多路接口,所述视频交叉模块与所述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智辉高川邓国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创凯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