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机的前端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0395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8 1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机的前端盖,包括:前端盖本体,所述前端盖本体的中央开设有一中心孔,所述前端盖本体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组和第三安装孔组,所述第二安装孔组和所述第三安装孔组以所述中心孔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的方式分布在所述前端盖本体的第一端面上,所述第一安装孔为贯穿所述前端盖本体的通孔,所述前端盖本体与第一端面相向的第二端面上成型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导向部,所述前端盖本体的第二端面上还成型有一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成型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组和所述第三安装孔组分别对应的多个第一加强筋和多个第二加强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加工方便、安装便捷、安装质量稳定可靠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机的前端盖
本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涉及一种电机的前端盖。
技术介绍
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其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为各种机械提供动力源。电机的壳体上安装有前端盖和后端盖,前端盖安装的质量是好是坏直接影响了电机的运行性能,市场上现有的前端盖存在安装不便、安装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机的前端盖,其具有加工方便、安装便捷、安装质量稳定可靠的优点。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电机的前端盖,包括:前端盖本体,所述前端盖本体的中央开设有一容置轴承和电机轴的中心孔,所述前端盖本体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一对第一安装孔、多个第二安装孔组和多个第三安装孔组,所述第二安装孔组和所述第三安装孔组以所述中心孔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的方式分布在所述前端盖本体的第一端面上,所述第二安装孔组与所述第三安装孔组相间分布,所述第一安装孔为贯穿所述前端盖本体的通孔,所述前端盖本体与第一端面相向的第二端面上成型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端部,所述前端盖本体的第二端面上还成型有一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与所述中心孔同轴设置,所述环形槽内成型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组和所述第三安装孔组分别对应的多个第一加强筋和多个第二加强筋。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孔组包括两个沿所述前端盖本体的径向分布的螺纹孔;所述第三安装孔组包括两个沿所述前端盖本体的径向分布的螺纹孔。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孔组的数量设置为4个,所述第三安装孔组的数量设置为4个,其中,所述第二安装孔组与所述第三安装孔组之间等间隔分布。优选的,所述前端盖本体的第一端面上成型有一与所述中心孔同轴设置的圆环状凸部,所述凸部的内圈直径值小于所述中心孔的直径值。优选的,所述凸部与所述前端盖本体的第一端面的交汇处成型有一密封圈槽,所述密封圈槽内设置有O型密封圈。优选的,所述前端盖本体的第一端面的边缘上对称设置有一对凹部,所述凹部之间间隔180°设置。优选的,所述前端盖本体的侧壁上成型有与电机壳体的端口相配合的台阶状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孔对称设置在所述前端盖本体上,所述第一安装孔之间间隔180°设置。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前端盖,其通过在前端盖本体上设置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组和第三安装孔组,且所述第二安装孔组和所述第三安装孔组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分布在所述前端盖本体上,前端盖整体受力较为均匀,安装质量稳定可靠;另外,前端盖结构较为简单,具有加工方便、安装便捷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前端盖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前端盖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前端盖的侧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中心孔;11、凸部;12、密封圈槽;20、第一安装孔;21、导向部;30、第二安装孔;31、第一加强筋;40、第三安装孔;41、第二加强筋;50、凹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机的前端盖,包括:前端盖本体,所述前端盖本体的中央开设有一容置轴承和电机轴的中心孔10,所述前端盖本体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一对第一安装孔20、多个第二安装孔组30和多个第三安装孔组40;所述第二安装孔组30和所述第三安装孔组40以所述中心孔10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的方式分布在所述前端盖本体的第一端面上,所述第二安装孔组30与所述第三安装孔组40相间分布,所述第一安装孔20为贯穿所述前端盖本体的通孔;所述前端盖本体与第一端面相向的第二端面上成型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20相对应的导向部21,所述导向部21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20的端部,所述导向部21上成型有一垂直于所述前端盖本体的第二端面的切割平面;所述前端盖本体的第二端面上还成型有一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与所述中心孔10同轴设置,所述环形槽内成型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组30和所述第三安装孔组40分别对应的多个第一加强筋31和多个第二加强筋41;所述第一安装孔20对称设置在所述前端盖本体上,所述第一安装孔20之间间隔180°设置;如图3所示,所述前端盖本体的侧壁上成型有与电机壳体的端口相配合的台阶状结构。所述第二安装孔组30包括两个沿所述前端盖本体的径向分布的螺纹孔;所述第三安装孔组40包括两个沿所述前端盖本体的径向分布的螺纹孔;所述第一加强筋31用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组30的螺纹孔加工,所述第二加强筋41用于所述第三安装孔组40的螺纹孔加工。本技术中,所述第二安装孔组30的数量设置为4个,所述第三安装孔组40的数量设置为4个,其中,所述第二安装孔组30与所述第三安装孔组40之间等间隔分布。所述前端盖本体的第一端面上成型有一与所述中心孔10同轴设置的圆环状凸部11,所述凸部11的内圈直径值小于所述中心孔10的直径值。所述凸部11与所述前端盖本体的第一端面的交汇处成型有一密封圈槽12,所述密封圈槽12内设置有O型密封圈,当用于外部装配时,所述密封圈槽12和所述O型密封圈的设置能够提高防水等级。所述前端盖本体的第一端面的边缘上对称设置有一对凹部50,所述凹部50之间间隔180°设置,所述凹部50的设置能够便于前端盖的方向定位。本技术中,所述凹部50与所述第一安装孔20位于同一直线的延长线上。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电机的前端盖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机的前端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盖本体,所述前端盖本体的中央开设有一容置轴承和电机轴的中心孔(10),所述前端盖本体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一对第一安装孔(20)、多个第二安装孔组(30)和多个第三安装孔组(40),所述第二安装孔组(30)和所述第三安装孔组(40)以所述中心孔(10)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的方式分布在所述前端盖本体的第一端面上,所述第二安装孔组(30)与所述第三安装孔组(40)相间分布,所述第一安装孔(20)为贯穿所述前端盖本体的通孔,所述前端盖本体与第一端面相向的第二端面上成型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20)相对应的导向部(21),所述导向部(21)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20)的端部,所述前端盖本体的第二端面上还成型有一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与所述中心孔(10)同轴设置,所述环形槽内成型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组(30)和所述第三安装孔组(40)分别对应的多个第一加强筋(31)和多个第二加强筋(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机的前端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盖本体,所述前端盖本体的中央开设有一容置轴承和电机轴的中心孔(10),所述前端盖本体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一对第一安装孔(20)、多个第二安装孔组(30)和多个第三安装孔组(40),所述第二安装孔组(30)和所述第三安装孔组(40)以所述中心孔(10)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的方式分布在所述前端盖本体的第一端面上,所述第二安装孔组(30)与所述第三安装孔组(40)相间分布,所述第一安装孔(20)为贯穿所述前端盖本体的通孔,所述前端盖本体与第一端面相向的第二端面上成型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20)相对应的导向部(21),所述导向部(21)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20)的端部,所述前端盖本体的第二端面上还成型有一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与所述中心孔(10)同轴设置,所述环形槽内成型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组(30)和所述第三安装孔组(40)分别对应的多个第一加强筋(31)和多个第二加强筋(4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机的前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组(30)包括两个沿所述前端盖本体的径向分布的螺纹孔;所述第三安装孔组(40)包括两个沿所述前端盖本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胜涛
申请(专利权)人:默拓苏州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