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海流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98470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8 0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海流发电装置,包括第一轮架和第二轮架,所述第一轮架和所述第二轮架分别通过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环套在套杆的套环槽上,所述第一轮架和所述第二轮架上均设有三组轴孔,每组所述轴孔内均环套有转轴,每条所述转轴上均固定环套有四个槽叶轮,每个所述槽叶轮上均设有六个槽叶,所述槽叶轮分布在所述第一轮架和所述第二轮架的格槽内,所述第一轮架和所述第二轮架的上部均固接有机构筒和机构罩,所述转轴的上部均穿过所述机构罩并固接有第一锥齿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海流发电装置
本技术涉发电装置
,具体的讲,涉及一种新型海流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社会对能源需要的日益增长以及矿物燃料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的日趋加剧,开发利用清洁可再生的海洋能源正在成为世界各沿海国家的发展战略。在海洋能源众多形式之中,海流能是最为重要的可利用能源之一。海流能是指海水流动的动能,主要是指海底水道和海峡中较为稳定的流动以及由于潮汐导致的有规律的海水流动所产生的能量。海流能的能量与流速的平方和流量成正比。相对波浪而言,海流能的变化要平稳且有规律得多。海流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是发电,与陆地上的河流发电相比,它既不受洪水的威胁,又不受枯水季节的影响,几乎以常年不变的水量和一定的流速流动,完全可成为人类可靠的能源。我国海域辽阔,既有风海流,又有密度流;既有沿岸海流,也有深海海流,这些海流的流速多在2米/秒,流量变化不大,而且流向比较稳定。若以平均流量每秒100立方米计算,中国近海和沿岸海流的能量就可达到一亿千瓦以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海流发电装置,实现海流发电,为海上作业平台或浮标供电。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专利技术目的:一种新型海流发电装置,包括第一轮架和第二轮架,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轮架和所述第二轮架分别通过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环套在套杆的套环槽上,所述第一轮架和所述第二轮架上均设有三组轴孔,每组所述轴孔内均环套有转轴,每条所述转轴上均固定环套有四个槽叶轮,每个所述槽叶轮上均设有六个槽叶,所述槽叶轮分布在所述第一轮架和所述第二轮架的格槽内,所述第一轮架和所述第二轮架的上部均固接有机构筒和机构罩,所述转轴的上部均穿过所述机构罩并固接有第一锥齿轮,每个所述第一锥齿轮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环套在传动轴上,所述传动轴的一端通过筒型轴承与机构罩的一侧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机构罩和所述机构筒并固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发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发电机固定在所述机构筒内,所述第一轮架和所述第二轮架的靠近所述套杆的一端通过两个弹簧连接。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套杆的上部固接有扣环。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轮架和所述第二轮架的底部均固接有扰流板,所述扰流板的端部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与所述套杆配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可通过海流带动槽叶轮转动,进而带动转轴转动,转轴通过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带动发电机运转实现发电,每条转轴上均设有四个槽叶轮,因此对转轴的驱动力相对较大,同时三条转轴分别通过相应的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驱动传动轴转动,能更加均衡的带动传动轴转动,使传动轴的转速相对稳定,有利于发电机稳定发电,同时扰流板可使装置随海流流向时刻进行位置变化,槽叶轮的槽叶的一侧的槽叶槽有利于聚集海流,更好的使海流带动槽叶轮转动,槽叶的后部的流线造型有利于使海流分流,有利于槽叶轮持续转动,本装置的槽叶轮7的槽叶701前部具有槽叶槽702,后部具有流线造型,集能效率较高,能更充分的将海流能转换成电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的机构筒和机构罩内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第一轮架、101-第一套环、2-第二轮架、201-第二套环、3-机构筒、4-机构罩、5-扰流板、501-弧形槽、6-转轴、601-第一锥齿轮、7-槽叶轮、701-槽叶、702-槽叶槽、8-传动轴、801-第二锥齿轮、802-筒型轴承、9-第一齿轮、10-发电机、11-第二齿轮、12-弹簧、13-套杆、14-扣环、15-轴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6所示,本技术包括第一轮架1和第二轮架2,所述第一轮架1和所述第二轮架2分别通过第一套环101和第二套环201环套在套杆13的套环槽(图中未示出)上,套环槽可防止第一轮架1和第二轮架2滑脱,所述第一轮架1和所述第二轮架2上均设有三组轴孔15,每组所述轴孔15内均环套有转轴6,每条所述转轴6上均固定环套有四个槽叶轮7,每个所述槽叶轮7上均设有六个槽叶701,所述槽叶轮7分布在所述第一轮架1和所述第二轮架2的格槽内,所述第一轮架1和所述第二轮架2的上部均固接有机构筒3和机构罩4,每个所述转轴6的上部均穿过所述机构罩4并固接有第一锥齿轮601,每个所述第一锥齿轮601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二锥齿轮801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801固定环套在传动轴8上,所述传动轴8的一端通过筒型轴承802与所述机构罩4的一侧连接,所述传动轴8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机构罩4和所述机构筒3并固接有第一齿轮9,所述第一齿轮9与第二齿轮11啮合,所述第二齿轮11与发电机10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发电机10固定在所述机构筒3内,所述第一轮架1和所述第二轮架2的靠近所述套杆13的一端通过两个弹簧12连接,弹簧12可起到限定第一轮架1和第二轮架2的夹角的作用,使第一轮架1和第二轮架2的夹角保持在40度到60度之间,以使装置保持较佳的工作角度。所述套杆13的上部固接有扣环14,可通过扣环14将本装置扣装在浮标或海上作业平台的下部。所述第一轮架1和所述第二轮架2的底部均固接有扰流板5,所述扰流板5的端部设有弧形槽501,所述弧形槽501与所述套杆13贴合,扰流板5可使装置随海流流向时刻进行位置变化,使装置的套杆13始终迎着海流,保持较佳工作角度。使用时,通过扣环14将本装置扣装在浮标或海上作业平台的下部,可通过海流带动槽叶轮7转动,进而带动转轴6转动,转轴6通过第一锥齿轮601和第二锥齿轮801带动传动轴8转动,传动轴8通过第一齿轮9和第二齿轮11带动发电机10运转实现发电,每条转轴6上均设有四个槽叶轮7,因此对转轴6的驱动力相对较大,同时三条转轴6分别通过相应的第一锥齿轮601和第二锥齿轮801驱动传动轴8转动,能更加均衡的带动传动轴8转动,使传动轴8的转速相对稳定,有利于发电机10稳定发电,同时扰流板5可使装置随海流流向时刻进行位置变化,槽叶轮7的槽叶701的一侧的槽叶槽702有利于聚集海流,所述槽叶701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更好的使海流带动槽叶轮7转动,槽叶701的后部的流线造型有利于使海流分流,有利于槽叶轮7持续转动,本装置的槽叶轮7的槽叶701前部具有槽叶槽702,后部具有流线造型,集能效率较高,能更充分的将海流能转换成电能。以上公开的仅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海流发电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海流发电装置,包括第一轮架和第二轮架,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轮架和所述第二轮架分别通过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环套在套杆的套环槽上,所述第一轮架和所述第二轮架上均设有三组轴孔,每组所述轴孔内均环套有转轴,每条所述转轴上均固定环套有四个槽叶轮,每个所述槽叶轮上均设有六个槽叶,所述槽叶轮分布在所述第一轮架和所述第二轮架的格槽内,所述第一轮架和所述第二轮架的上部均固接有机构筒和机构罩,所述转轴的上部均穿过所述机构罩并固接有第一锥齿轮,每个所述第一锥齿轮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环套在传动轴上,所述传动轴的一端通过筒型轴承与机构罩的一侧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机构罩和所述机构筒并固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发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发电机固定在所述机构筒内,所述第一轮架和所述第二轮架的靠近所述套杆的一端通过两个弹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海流发电装置,包括第一轮架和第二轮架,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轮架和所述第二轮架分别通过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环套在套杆的套环槽上,所述第一轮架和所述第二轮架上均设有三组轴孔,每组所述轴孔内均环套有转轴,每条所述转轴上均固定环套有四个槽叶轮,每个所述槽叶轮上均设有六个槽叶,所述槽叶轮分布在所述第一轮架和所述第二轮架的格槽内,所述第一轮架和所述第二轮架的上部均固接有机构筒和机构罩,所述转轴的上部均穿过所述机构罩并固接有第一锥齿轮,每个所述第一锥齿轮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环套在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俊杰辛中耀贯赛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军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