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旋转的折叠式硬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98154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8 05: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输电线路作业辅助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旋转的折叠式硬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防震锤更换作业困难较大、效率低下、危险性较高的技术问题。包括:悬挂梯头、第一梯架及第二梯架;悬挂梯头与第一梯架活动连接;第一梯架与第二梯架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借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可旋转的折叠式硬梯,可降低防震锤更换作业的困难度,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性;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硬梯还可设置成直梯使用,用于其他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旋转的折叠式硬梯
本技术属于输电线路作业辅助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旋转的折叠式硬梯。
技术介绍
输电线路中,为了防止导线因振动产生断股,需要在导地线的波节点上安装防震锤,当导地线发生振动时,利用防震锤的惰性作用,消除振动能量,保护导线。现有技术中,更换防震锤时,需要较高技术等级的作业人员爬上杆塔,借助软梯,横卧导线进行作业,这样的作业方式致使作业人员体能消耗较大,困难较大,同时效率低下,危险性较大,因此,亟需一种专用的辅助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防震锤更换作业困难较大、效率低下、危险性较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特别提供一种可旋转的折叠式硬梯,以降低防震锤更换作业困难度,提高效率和安全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旋转的折叠式硬梯,包括:悬挂梯头、第一梯架及第二梯架;悬挂梯头与第一梯架活动连接;第一梯架与第二梯架固定连接;悬挂梯头,包括:第一悬挂臂、第二悬挂臂及底板;第一悬挂臂及第二悬挂臂均呈倒J型,包括:直杆部、第一弯曲部及第二弯曲部;直杆部与第二弯曲部平行;直杆部一端、第二弯曲部一端分别与第一弯曲部两端垂直固定连接;第二弯曲部上设置通孔,直杆部上对应位置设置螺纹孔,并通过螺杆和螺母固定连接,使用时,首先将第一悬挂臂和第二悬挂臂挂在横担上,并通过螺杆和螺母将其固定,更加安全;第一悬挂臂的直杆部、第二悬挂臂的直杆部分别与底板两端垂直固定连接;第一梯架,包括:第一顶支架、第一侧支架、第二侧支架及第一踏板,均呈条状;其中,第一顶支架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支架顶端和第二侧支架顶端垂直固定连接;第一侧支架和第二侧支架相互平行,且位于第一顶支架的同侧;第一踏板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支架和第二侧支架垂直固定连接,第一踏板与第一顶支架平行;第二梯架,包括:第二顶支架、第三侧支架、第四侧支架、第二踏板及卡环;其中,第二顶支架两端分别与第三侧支架顶端、第四侧支架顶端垂直固定连接;第三侧支架和第四侧支架相互平行,且位于第二顶支架的同侧;第二踏板两端分别与第三侧支架和第四侧支架垂直固定连接,第二踏板与第二顶支架平行;卡环呈弧状,固定设置于第二顶支架中心部位,作为折叠式硬梯使用时,卡环卡接在导线上,保证梯身的承重能力;底板中心部位贯穿设置第一螺柱,第一螺柱贯穿第一顶支架中心部位,第一螺柱两端设置螺母;悬挂梯头或/和第一梯架能绕第一螺柱转动,由于杆塔横担连接的不同,硬梯不能挂在导线的正上方,所以硬梯在横担上的悬挂点与导线之间会产生夹角,悬挂梯头或/和第一梯架能绕第一螺柱转动,可保证作业人员在各个方向都能够工作;第一侧支架底部与第三侧支架底部设置第一螺纹孔,并通过螺柱和螺母固定连接,第二侧支架底部和第四侧支架底部分别设置第二螺纹孔,并通过螺柱和螺母固定连接。硬梯作为折叠式硬梯使用时,第一梯架和第二梯架垂直设置,再通过上述螺柱和螺母固定连接,使第一梯架呈垂直状,第二梯架呈水平状,同时借助卡环卡接在导线上,保证作业人员可在硬梯上迅速上下,一步到位,同时可以坐着工作,提高了效率和安全性。优选地,第一侧支架底部和第三侧支架底部设置第三螺纹孔,并通过螺柱和螺母固定连接;第二侧支架底部和第四侧支架底部分别设置第四螺纹孔,并通过螺柱和螺母固定连接,当硬梯作为直梯使用时,第一梯架和第二梯架在同一平面,上述设置提高了硬梯的承重能力,提高了安全性。优选地,第二梯架上设置防护软带,防护软带的两端分别与第三侧支架、第四侧支架固定连接,硬梯作为直梯使用时,防护软带套接在作业人员腰间,提高了安全性。本技术有益效果包括:与现有技术中防震锤更换作业时借助软梯、横卧导线的作业方式相比,借助本技术提供的可旋转的折叠式硬梯,可降低防震锤更换作业的困难度,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性;同时,本技术的硬梯还可设置成直梯使用,用于其他作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第一悬挂臂;11第二悬挂臂;110直杆部;111第一弯曲部;112第二弯曲部;13底板;14第一螺柱;20第一顶支架;21第一侧支架;22第二侧支架;23第一踏板;30第二顶支架;31第三侧支架;32第四侧支架;33第二踏板;34卡环;35防护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用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旋转的折叠式硬梯,包括:悬挂梯头、第一梯架及第二梯架;悬挂梯头与第一梯架活动连接;第一梯架与第二梯架固定连接;悬挂梯头,包括:第一悬挂臂10、第二悬挂臂11及底板13;第一悬挂臂10及第二悬挂臂11均呈倒J型,包括:直杆部110、第一弯曲部111及第二弯曲部112;直杆部110与第二弯曲部112平行;直杆部110一端、第二弯曲部112一端分别与第一弯曲部111两端垂直固定连接;第二弯曲部112上设置通孔,直杆部110上对应位置设置螺纹孔,并通过螺杆和螺母固定连接,使用时,首先将第一悬挂臂10和第二悬挂臂11挂在横担上,并通过螺杆和螺母将其固定,更加安全;第一悬挂臂10的直杆部110、第二悬挂臂11的直杆部110分别与底板13两端垂直固定连接;第一梯架,包括:第一顶支架20、第一侧支架21、第二侧支架22及第一踏板23,均呈条状;其中,第一顶支架20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支架21顶端和第二侧支架22顶端垂直固定连接;第一侧支架21和第二侧支架22相互平行,且位于第一顶支架20的同侧;第一踏板23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支架21和第二侧支架22垂直固定连接,第一踏板23与第一顶支架20平行;第二梯架,包括:第二顶支架30、第三侧支架31、第四侧支架32、第二踏板33及卡环34;其中,第二顶支架30两端分别与第三侧支架31顶端、第四侧支架32顶端垂直固定连接;第三侧支架31和第四侧支架32相互平行,且位于第二顶支架30的同侧;第二踏板33两端分别与第三侧支架31和第四侧支架32垂直固定连接,第二踏板33与第二顶支架30平行;卡环34呈弧状,固定设置于第二顶支架32中心部位,作为折叠梯使用时,卡环34卡接在导线上,保证梯子的承重能力;底板13中心部位贯穿设置第一螺柱14,第一螺柱14贯穿第一顶支架20中心部位,第一螺柱14两端设置螺母;悬挂梯头或/和第一梯架能绕第一螺柱14转动,由于杆塔横担连接的不同,硬梯不能挂在导线的正上方,所以硬梯在横担上的悬挂点与导线之间会产生夹角,悬挂梯头或/和第一梯架能绕第一螺柱14转动,可保证作业人员在各个方向都能够工作;第一侧支架21底部与第三侧支架31底部设置第一螺纹孔,并通过螺柱和螺母固定连接,第二侧支架22底部和第四侧支架32底部分别设置第二螺纹孔,并通过螺柱和螺母固定连接。硬梯作为折叠式硬梯使用时,第一梯架和第二梯架垂直设置,再通过上述螺柱和螺母固定连接,使第一梯架呈垂直状,第二梯架呈水平状,同时借助卡环34卡接在导线上,保证作业人员可在硬梯上迅速上下,一步到位,同时可以坐着工作,提高了效率和安全性。优选地,第一侧支架21底部和第三侧支架31底部设置第三螺纹孔,并通过螺柱和螺母固定连接;第二侧支架22底部和第四侧支架32底部分别设置第四螺纹孔,并通过螺柱和螺母固定连接,当硬梯作为直梯使用时,第一梯架和第二梯架在同一平面,上述设置提高了硬梯的承重能力,提高了安全性。优选地,第二梯架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旋转的折叠式硬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旋转的折叠式硬梯,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挂梯头、第一梯架及第二梯架;悬挂梯头与第一梯架活动连接;第一梯架与第二梯架固定连接;悬挂梯头,包括:第一悬挂臂、第二悬挂臂及底板;第一悬挂臂及第二悬挂臂均呈倒J型,包括:直杆部、第一弯曲部及第二弯曲部;直杆部与第二弯曲部平行;直杆部一端、第二弯曲部一端分别与第一弯曲部两端垂直固定连接;第二弯曲部上设置通孔,直杆部上对应位置设置螺纹孔,并通过螺杆和螺母固定连接;第一悬挂臂的直杆部、第二悬挂臂的直杆部分别与底板两端垂直固定连接;第一梯架,包括:第一顶支架、第一侧支架、第二侧支架及第一踏板,均呈条状;其中,第一顶支架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支架顶端和第二侧支架顶端垂直固定连接;第一侧支架和第二侧支架相互平行,且位于第一顶支架的同侧;第一踏板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支架和第二侧支架垂直固定连接,第一踏板与第一顶支架平行;第二梯架,包括:第二顶支架、第三侧支架、第四侧支架、第二踏板及卡环;其中,第二顶支架两端分别与第三侧支架顶端、第四侧支架顶端垂直固定连接;第三侧支架和第四侧支架相互平行,且位于第二顶支架的同侧;第二踏板两端分别与第三侧支架和第四侧支架垂直固定连接,第二踏板与第二顶支架平行;卡环呈弧状,固定设置于第二顶支架中心部位;底板中心部位贯穿设置第一螺柱,第一螺柱贯穿第一顶支架中心部位,第一螺柱两端设置螺母;悬挂梯头或/和第一梯架能绕第一螺柱转动;第一侧支架底部与第三侧支架底部设置第一螺纹孔,并通过螺柱和螺母固定连接,第二侧支架底部和第四侧支架底部分别设置第二螺纹孔,并通过螺柱和螺母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旋转的折叠式硬梯,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挂梯头、第一梯架及第二梯架;悬挂梯头与第一梯架活动连接;第一梯架与第二梯架固定连接;悬挂梯头,包括:第一悬挂臂、第二悬挂臂及底板;第一悬挂臂及第二悬挂臂均呈倒J型,包括:直杆部、第一弯曲部及第二弯曲部;直杆部与第二弯曲部平行;直杆部一端、第二弯曲部一端分别与第一弯曲部两端垂直固定连接;第二弯曲部上设置通孔,直杆部上对应位置设置螺纹孔,并通过螺杆和螺母固定连接;第一悬挂臂的直杆部、第二悬挂臂的直杆部分别与底板两端垂直固定连接;第一梯架,包括:第一顶支架、第一侧支架、第二侧支架及第一踏板,均呈条状;其中,第一顶支架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支架顶端和第二侧支架顶端垂直固定连接;第一侧支架和第二侧支架相互平行,且位于第一顶支架的同侧;第一踏板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支架和第二侧支架垂直固定连接,第一踏板与第一顶支架平行;第二梯架,包括:第二顶支架、第三侧支架、第四侧支架、第二踏板及卡环;其中,第二顶支架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海斌安治国张磊王磊吴鑫李宗晟丁建强朱玮沙炳衡石涛张少斌何锐李永增王军李玉超吴跃华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宁夏电力公司中卫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