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式可周转溜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9774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8 04:31
组装式可周转溜槽,包括至少两个单元溜槽,每个单元溜槽均包括底板和两个分别连接于底板两侧的侧板,单元溜槽外侧设置有加固环,加固环绕单元溜槽周向设置;相邻单元溜槽的连接处的外侧绕设有连接环,连接环的内表面与侧板和底部外表面贴合;连接环包括两个通过连接螺栓连接的半环,两个连接环的两端均通过连接螺栓连接;连接环内表面上设有连接槽,单元溜槽外侧配合连接槽设有连接凸起,连接凸起位于连接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装式可周转溜槽,通过在两个单元溜槽的连接处设置连接环,连接稳定性高,实现了两个单元溜槽连接处周向上的固定,可以避免混凝土下滑的摩擦力使得单元溜槽的连接处出现滑动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装式可周转溜槽
本技术属于混凝土下料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装式可周转溜槽。
技术介绍
目前,在斜坡部位进行混凝土浇筑时,由于混凝土出料位置与混凝土基础平台入模位置之间高低差较大,无法使用混凝土泵车浇筑,只能通过溜槽进行浇筑施工,现施工现场中使用的溜槽,多数是使用木模板现场制作而成,此种溜槽多为一次性使用,使用率低,造成使用成本较高。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公开号为CN105442609A,申请名称为基础混凝土浇筑自支撑溜槽装置的专利申请文件,该溜槽装置包括溜槽组,溜槽组由多个溜槽套接而成,相邻的溜槽直接通过螺栓连接,这种方式溜槽连接稳定性低,当混凝土和溜槽之间的摩擦力较大时,很容易使得相邻溜槽之间出现滑动的现象。现有技术中还公开了一种公开号为CN202559356U,申请名称为缓冲式混凝土溜槽装置的专利申请文件,该溜槽装置由多节短溜槽通过挂环和挂钩首尾相连而成。这种溜槽依次存在着连接不稳定的问题,仅通过挂环和挂钩只能在侧部实现连接,底部的连接性较差,挂环和挂钩处容易出现磨损的现象,最终影响溜槽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的组装式可周转溜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组装式可周转溜槽,包括至少两个沿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的单元溜槽,每个单元溜槽均包括底板和两个分别连接于底板两侧的侧板,单元溜槽外侧设置有加固环,加固环绕单元溜槽周向设置;相邻单元溜槽连接处的外侧绕设有连接环;连接环包括两个通过连接螺栓连接的半环;连接环内表面上设有连接槽,单元溜槽外表面上配合连接槽设有连接凸起,同一个单元溜槽设置两个连接凸起,两个连接凸起分别临近单元溜槽的两个端部设置;相邻的两个连接凸起位于同一个连接槽中。优选的,侧板外侧配合连接槽设有侧连接凸起;底板外侧配合连接槽设有下连接凸起;侧连接凸起和下连接凸起相垂直,且侧连接凸起和下连接凸起位于同一竖直面内。优选的,单元溜槽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板和配合连接板设置的连接凹槽,前一个单元溜槽的连接板位于后一个单元溜槽的连接凹槽中。优选的,位于前端的单元溜槽内设有推板,推板垂直于底板设置,推板底端设有刮板,刮板下表面与底板上表面贴合。优选的,刮板自前端至后端厚度逐渐减小。优选的,侧板的内表面上设有滑轨,滑轨临近侧板的顶端设置;推板上部设有连接杆,连接杆滑动设置于滑轨内。优选的,位于前端的单元溜槽内的滑轨上连通有竖直轨,竖直轨沿侧板高度方向设置,连接杆滑动设置于竖直轨中。优选的,侧板和底板外表面上均配合加固环设有固定槽,加固环位于固定槽中。优选的,单元溜槽的长度为1800~2200mm,侧板的高度为200~300mm,底板的宽度为350~450mm。优选的,同一个侧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转运槽和配合转运槽设置的转运凸起。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所述的组装式可周转溜槽,其中溜槽包括多个单元溜槽,通过单元溜槽的组装实现需要的长度,实现方便,使用起来比较灵活;设置的加固环保证了单元溜槽的强度,有效避免侧板出现弯曲的现象;设置的连接环可以将相邻单元溜槽的侧板和底板连接起来,稳定性高,两个单元溜槽的连接处不易出现移动的现象。(2)侧板外侧配合连接槽设有侧连接凸起,侧连接凸起设置于连接槽内;底板外侧配合连接槽设有下连接凸起,下连接凸起也设置于连接槽内;提高了连接环和单元溜槽的连接面积,进而提高了两个单元溜槽连接处的强度,单元溜槽不易出现倾斜和滑动的现象。(3)单元溜槽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板和配合连接板设置的连接凹槽,方便了两个单元溜槽连接时的定位。(4)位于顶端的单元溜槽内设有推板,推板垂直于底板设置,推板底端设有刮板,刮板下表面与底板上表面贴合,实现单元溜槽表面的清理。(5)刮板自前端至后端厚度逐渐减小,从而可以轻易将底板上的粘连物刮掉。(6)侧板内表面上设有滑轨,推板上部设有连接杆,连接杆滑动设置于滑轨内,从而便于实现推杆滑动过程中的定位。(7)位于顶端的单元溜槽内的滑轨上连接有竖直轨,竖直轨沿侧板高度方向设置,在混凝土下滑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推板影响混凝土的滑动,可以将推板沿竖直轨向上拉动,使得推板脱离底板表面合适的距离。(8)侧板和底板外侧均配合加固环设有固定槽,加固环位于固定槽中,提高了加固环的强度,避免加固环出现移动的现象。(9)单元溜槽的长度为1800~2200mm,易于单元溜槽的运输和组装,使用起来比较方便。(10)同一个侧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转运凸起和配合转运凸起设置的转运槽,在运输的时候根据需要将多个单元溜槽在竖直方向上通过转运凸起和转运槽的配合实现定位,方便各个单元溜槽的运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单元溜槽结构示意图;图3为连接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前后的定义方式为:混凝土进入位置为前,混凝土滑动方向为从前到后;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定义方式为:对于侧板,同一个单元溜槽的两个侧板相对的表面为内表面,相背的表面为外表面;对于底板,以图2为准,上为底板的内表面,下为底板的外表面;上下的定义方式以图2为准,其中最上部为顶,最下部为底。组装式可周转溜槽,如图1~3所示,包括至少两个单元溜槽1,本实施例中单元溜槽1的数量为3个,3个单元溜槽1沿长度方向依次分布,其中长度方向实质为从前到后。每个单元溜槽1的长度为1800~2200mm,优选为2000mm。每个单元溜槽1均包括底板12和两个分别连接于底板12两侧的侧板11,底板12和侧板11相互垂直,从而使得单元溜槽1内形成U型的槽体,进而实现混凝土的滑动。侧板的高度为200~300mm,优选为240mm;底板的宽度为350~450mm,优选为400mm;同时,侧板和底板的厚度均为50mm。同一个侧板1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转运槽8和配合转运槽8设置的转运凸起3,要想实现各个单元溜槽1的运输,将相邻单元溜槽通过转运槽8和转运凸起3配合组装到一起,实现定位,从而方便运输。在单元溜槽1外侧设置有加固环4,加固环4绕单元溜槽1周向设置,其中,单元溜槽的外侧定义方式为:从侧板和底板的内表面到外表面的方向为从单元溜槽的内到外。侧板11和底板12外表面上均配合加固环4设有固定槽,加固环4位于固定槽中,通过设置固定槽保证加固环4的稳定性,固定槽没有在图中显示。为了实现加固环4套在固定槽内,加固环4包括两个呈U型的环体,两个环体的端部焊接即可。此处环体的外表面可以与侧板和底板的外表面平齐,也可以凸出侧板和底板的外表面一部分;需要根据固定槽的深度与环体的厚度而定,当固定槽的深度等于环体的厚度时,环体外表面与侧板和底板的外表面平齐,当固定槽的深度小于环体的厚度时,环体外表面凸出侧板和底板的外表面。相邻单元溜槽1的连接处的外侧绕设有连接环6,通过连接环6实现两个相邻单元溜槽1的连接。连接环6的内表面与侧板11和底板12外表面贴合;连接环6包括两个通过连接螺栓63连接的半环61,两个半环61的两端均通过连接螺栓63连接;连接环6内表面上设有连接槽62,单元溜槽1外侧配合连接槽62设有连接凸起,连接凸起位于连接槽62中。一个单元溜槽上设置两个连接凸起,两个连接凸起分别临近单元溜槽的两端设置,甚至,两个连接凸起的表面与单元溜槽的端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组装式可周转溜槽

【技术保护点】
组装式可周转溜槽,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沿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的单元溜槽,每个单元溜槽均包括底板和两个分别连接于底板两侧的侧板,单元溜槽外侧设置有加固环,加固环绕单元溜槽周向设置;相邻单元溜槽连接处的外侧绕设有连接环;连接环包括两个通过连接螺栓连接的半环;连接环内表面上设有连接槽,单元溜槽外表面上配合连接槽设有连接凸起,同一个单元溜槽设置两个连接凸起,两个连接凸起分别临近单元溜槽的两个端部设置;相邻的两个连接凸起位于同一个连接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1.组装式可周转溜槽,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沿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的单元溜槽,每个单元溜槽均包括底板和两个分别连接于底板两侧的侧板,单元溜槽外侧设置有加固环,加固环绕单元溜槽周向设置;相邻单元溜槽连接处的外侧绕设有连接环;连接环包括两个通过连接螺栓连接的半环;连接环内表面上设有连接槽,单元溜槽外表面上配合连接槽设有连接凸起,同一个单元溜槽设置两个连接凸起,两个连接凸起分别临近单元溜槽的两个端部设置;相邻的两个连接凸起位于同一个连接槽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可周转溜槽,其特征在于:侧板外侧配合连接槽设有侧连接凸起;底板外侧配合连接槽设有下连接凸起;侧连接凸起和下连接凸起相垂直,且侧连接凸起和下连接凸起位于同一竖直面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式可周转溜槽,其特征在于:单元溜槽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板和配合连接板设置的连接凹槽,前一个单元溜槽的连接板位于后一个单元溜槽的连接凹槽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式可周转溜槽,其特征在于:位于前端的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康徐鹏程党文波李宗洋王晓林张东孙伟民黄正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第一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