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东旭专利>正文

手摇旋刀式禾杆作物收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84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介绍一种人工动力的禾杆作物收割机,特别适用于稻麦的收割。采取手摇与推进相结合的动力,驱动圆片旋转刀具与固定刀具作相对剪切运动,工效高且省力。又因比率固定,解决了推进与切割速度的协调。(*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介绍一种人工动力的禾杆作物收割机,特别适用于稻麦的收割。现有的禾杆作物收割机械,特别是稻麦收割机械,多以拖拉机或其他各种动力机带动工作。近年来,推广了几种人工动力的简易机械,或者直接推动强制切割,或者以手臂摆动,直接剪切,还有人力推动,以车轮前进动力驱动切割。总之,要么要消耗能源且价格昂贵,要么价虽廉而物不美,工效较低且体力消耗过大。本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人工动力的,省力而效率高,不消耗能源,价格也相对较低的人工禾杆作物收割机。本技术的任务是以下述方式完成的;采用剪切方式进行收割,主要剪切工具如图1所示,由固定于机体上的固定刃1和可旋转的园片式刀具2,相对运-->动进行连续性切割。旋转刀具以手摇柄配以适当的变速装置带动。机体上装有行进轮,为使前进速度与切割速度相适应,行进轮与驱动机构亦以适当比例互相传动。本技术因采取旋片刀具进行连续剪切而具较高之工作效率和最佳传动效率,又因以手摇减速传动而省力,并可以任意比率,解决前进与切割速率之协调,从而以最佳速率进行收割。现结合附图介绍此收割机的具体结构。图1是剪切主刃具示意图。图2是整机结构示意图。图3图4联体介绍以车轮和手摇柄传动为主介绍的侧视示意图。为表达清楚,两图中间联结部位有重复。图5是切割刃具与集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所有附图中以统一序列标注各部件代号。其中1为固定刃具,2为旋转刃具,3为机体、4为行进轮,5为下传送带轮,6为上传送带轮,7为下传送带,8为上传送带,9为工作链轮,10为中介链轮组,11为初级链轮,12、13为轮系传动链轮,14为链条,15、16为伞齿轮,17为竖传动轴,18为摇柄轮,19为摇柄,-->20为主动轴,21为扶禾器,22为放禾器,23为放禾器星轮。24为挡板。图1之剪切原理前已述及图2、图3体现了本技术的主要特征,考虑到前进速度与切割速度之协调,采用推进与手摇相结合的动力方式,达到最佳工作效率,克服了以推进为主要动力时前进速度与切割速度之矛盾,也减轻了劳动强度。采用链条为主要传动方式比之齿轮箱传动成本低且维护容易,比之皮带传动又有不易打滑,传送可靠的优点。下面给出本实用实施例中几个主要部位的具体参数,这是以理论计算与实践操作得出的一组最佳参数,经反复验证,有较高工作效率,根据此数据制成的实用样机,每小时可收割稻麦1.3亩。本机行进轮直径为300mm,与主动轴速比为3:1,摇柄轮直径为400mm,旋转刀片基片直径为160mm,按圆周匀布三只刀片,刀刃外端最大伸长半径135mm,刀片刃面与径向之夹角为20°,为8°,旋转刀具刃部与固定刀具刃部夹角为20°,为10°,为20°,为20°。主动轴与旋转刀具之转速比根据不-->同作物调整。为解决因旋片式刀具所形成的切割死角,两转刀上下错位按装,两刀轴间距为190mm,主刀轴与主传送轮同轴,与副传送轮轴间距为300mm,传送轮直径均为95mm,传送带宽40mm,上传送带匀布八只传动齿,下传送带匀布四只传动齿,传动齿为40×40mm。间距为300mm,(根据需要可扩至400mm,但其他数据亦应作相应调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行进轮的机体承载的装有集禾装置,切割刀具组、人工动力传动机构的禾杆作物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切割刀具组由固定的刃具和旋转的刃具作相对剪切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行进轮的机体承载的装有集禾装置,切割刀具组、人工动力传动机构的禾杆作物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切割刀具组由固定的刃具和旋转的刃具作相对剪切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禾杆作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东旭董文臣张培聚
申请(专利权)人:徐东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