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截止式过流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7732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截止式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子和负载输出端子,在所述电源输入端子与负载输出端子之间设有过流截止保护电路,所述过流截止保护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设置合理,其设置有过流截止保护电路,当负载输出端有过电流时,其通过三极管实现电流回路截止,从而达到过电流保护的功能,使用稳定性好且适用性强,实用性好。

A cut-off overcurrent protection circui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ut-off type overcurrent protection circuit comprises a power input terminal and the output terminal of the load, between the power input terminal and the output terminal is provided with over current cut-off protection circuit, the over-current protection cut-off circuit comprises a first resistor, a third resistor, a fourth resistor, the sixth resistor, a seventh resistor first, the transistor, second transistor and the third transistor. The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reasonable, and it has an over current cut-off protection circuit. When the load output terminal has over current, it realizes the cut-off of the current loop through the triode, so as to achieve the function of over current protection, and has good stability, strong applicability and good pract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截止式过流保护电路
本技术属于过流保护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截止式过流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电子设备技术的成熟,各种电子设备发展迅速,在电子设备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负载电流超出额定电流的情况,传统技术的电路中并没有相应的保护结构,从而容易损坏电子设备,故而适用性和实用性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置合理且使用稳定性好的截止式过流保护电路。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截止式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子和负载输出端子,在所述电源输入端子与负载输出端子之间设有过流截止保护电路,所述过流截止保护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在电源输入端子的正极上、发射极通过第一电阻连接在负载输出端子的正极上,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第七电阻连接在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基极通过第六电阻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在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上、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连接在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上且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四电阻连接在第一电阻与负载输出端子之间。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且第二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一电阻为可调阻值电阻。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本技术的结构设置合理,其设置有过流截止保护电路,当负载输出端有过电流时,其通过三极管实现电流回路截止,从而达到过电流保护的功能,使用稳定性好且适用性强,实用性好。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图1显示了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见图1,一种截止式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子1和负载输出端子2,在所述电源输入端子1与负载输出端子2之间设有过流截止保护电路3,所述过流截止保护电路3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3,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在电源输入端子1的正极上、发射极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在负载输出端子2的正极上,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7连接在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基极通过第六电阻R6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在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上、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在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上且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四电阻R4连接在第一电阻R1与负载输出端子2之间。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且第二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一电阻为可调阻值电阻。其工作原理简述如下:电源通过电阻R7和第三三极管对负载进行供电;当工作的电流少于设定值时,电阻R1两端电压小于0.6V,三极管Q2截止,此时Q1没有偏置电压,所以Q1也处于截止状态,电路正常工作;当工作电流大于设定值时,R1两端电压大于0.6V,三极管Q2导通,此时Q1有偏置电压及电流,Q1导通,Q3基极因Q2的导通而失去偏置电压及电流,因而Q3截止,电流回路被截断,从而达到过流保护的作用。调节R1的阻值可调节过流保护的电流大少。本技术的结构设置合理,其设置有过流截止保护电路,当负载输出端有过电流时,其通过三极管实现电流回路截止,从而达到过电流保护的功能,使用稳定性好且适用性强,实用性好。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技术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截止式过流保护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截止式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子和负载输出端子,在所述电源输入端子与负载输出端子之间设有过流截止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截止保护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在电源输入端子的正极上、发射极通过第一电阻连接在负载输出端子的正极上,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第七电阻连接在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基极通过第六电阻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在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上、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连接在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上且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四电阻连接在第一电阻与负载输出端子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截止式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子和负载输出端子,在所述电源输入端子与负载输出端子之间设有过流截止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截止保护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在电源输入端子的正极上、发射极通过第一电阻连接在负载输出端子的正极上,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第七电阻连接在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沃康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蓬江区金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