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式煤气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6870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吸附式煤气净化器,具有塔体、设于塔体的下部侧壁或者底壁上的煤气入口、设于塔体的上部侧壁或者顶壁上的煤气出口、设于塔体的下部侧壁或者底壁上的废物排出口、设于塔体内的吸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塔体(8)内固定安装有沿塔体呈左右交错排列并倾斜一定角度的至少两块导向板,每块导向板(1a、1b、1c)与塔体(8)的内壁之间具有煤气沿塔体上升中对煤气进行导流加压的通道缺口(9);所述的吸附体为至少固定连接于每块导向板的底面上的复合层(2);上述至少两块导向板中的固定安装于塔体最底端的第一块导向板(1a),与煤气入口(10)相对设置并位于从煤气入口排入的煤气先碰撞其底面的复合层的位置;塔体(8)的下部具有蒸汽吹扫入口(11),塔体(8)的上部具有放散出口(7)。(*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焦炉煤气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大多数焦化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焦化企业,由于初冷设备易堵塞,设备清扫频繁,煤气经初冷后温度偏高,导致煤气中焦油、萘及其它有害物质随煤气进入后续工段,不仅给后续工段设备带来极大腐蚀,而且污染操作环境,污染大气,使民用煤气及工业用煤气都不能达到标准使用。多年来,中小型焦化企业大多采用旋风式捕焦油器,由于煤气杂质多,煤气流速小于25米/秒,焦油雾颗粒小(其直径小于10微米),故难以将焦油雾颗粒分离出去,其捕获效率一般。目前,有关煤气净化技术的文献报道较多,如CN2428208Y公开了一种煤气净化器,它包含一个壳体,壳体壁上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壳体内装有吸附体,吸附体位于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再如CN2367613Y公开了一种秸秆煤气的焦油处理装置,它包括煤气冷却除尘器、气水分离净化器、煤气压缩机、焦油处理器、砂滤池、冷却水池、水泵。其特点是煤气冷却除尘器上安装有文丘里管,气水分离净化器内有莲蓬头和筛板,焦油处理器内有多孔板。还如CN2130817Y公开了一种清除木煤气中焦木酸、木焦油的装置,它有上、下接口的容器,容器与上下接口间分别设有托架,靠法兰盘螺栓连接,垫片密封,在容器内两托架间装有植物纤维炭,靠炭吸附焦木酸和木焦油。目前的煤气净化装置有的除焦油效果一般,有的结构复杂,设备多、阻力大,所需动力耗能高,占用地表面积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附式煤气净化器,它净化煤气效果好,无需动力设备,便于清理,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吸附式煤气净化器,具有塔体、设于塔体的下部侧壁或者底壁上的煤气入口、设于塔体的上部侧壁或者顶壁上的煤气出口、设于塔体的下部侧壁或者底壁上的废物排出口、设于塔体内的吸附体,其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塔体内固定安装有沿塔体呈左右交错排列并倾斜一定角度的至少两块导向板,每块导向板与塔体的内壁之间具有煤气沿塔体上升中对煤气进行导流加压的通道缺口;所述的吸附体为至少固定连接于每块导向板的底面上的复合层;上述至少两块导向板中的固定安装于塔体最底端的第一块导向板,与煤气入口相对设置并位于从煤气入口排入的煤气先碰撞其底面的复合层的位置(即最好位于煤气入口的中心线与其底面有交叉点的位置);塔体的下部具有蒸汽吹扫入口,塔体的上部具有放散出口。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每块导向板都最好向上倾斜一定角度,当导向板的数目为3个时,呈左右交错排列的这些导向板沿塔体最好呈均匀分布;当导向板的数目为4个或4个以上时,呈左右交错排列的这些导向板中位于同一侧的导向板的间距最好相等,这些导向板沿塔体最好呈均匀分布。上述的每块导向板的外沿轮廓形状可以近似为四边形(最好为对称的四边形,比如长方形或者梯形,当然还可以为弓形或者其它形状),其中一个边的外沿轮廓与其对应的塔体的内壁的轮廓相吻合并焊接安装于塔体的内壁上,呈左右交错排列的这些导向板中,位于一侧的导向板其自由端在水平面的投影与位于另一侧的导向板其自由端在该水平面的投影具有重叠区域。上述每块导向板其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以在30°~50°之间,最好选用45°。上述与煤气入口相对设置的第一块导向板最好位于从煤气入口排入的煤气先碰撞其底面中心区域的复合层的位置,即它位于煤气入口的中心线穿过其底面中心的位置。上述用作吸附体的复合层可以为固定连接于每块导向板的底面上的织物层。该织物层(吸附体)可以为粘连接于每块导向板的底面上的毛织物层。上述的塔体的下部侧壁最好具有用于维修操作的人孔。塔体的上部侧壁最好具有循环氨水入口,设于塔体内的喷头与该循环氨水入口相连通,喷头设于上述至少两块导向板中的固定安装于塔体最上端的末尾一块导向板的上部位置。上述的蒸汽吹扫入口最好设于塔体的下部侧壁上,放散出口最好设于塔体的上部顶壁上。这样,使用时将焦炉煤气经初凝后的管道与本技术的煤气入口相连接(煤气流速在10~15米/秒为宜),将本技术的煤气出口与煤气储柜相连接即可。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①净化煤气效果好。从本技术的煤气入口进入的煤气先碰撞第一块导向板其底面的复合层(即吸附体,如毛织物层),经此机械撞击后煤气中的焦油、萘以及重质物被粘结吸附于第一块导向板的复合层上,而煤气经第一块导向板与塔体的内壁之间的通道缺口导流加压后继续上升撞击到第二块导向板,撞击后煤气中的焦油、萘以及重质物再次被粘结吸附于第二块导向板的复合层上。同理,有多少块导向板,煤气上升就撞击多少次。被每块导向板上的复合层粘结吸附的焦油、萘以及重质物沉积于其对应的各导向板上,并沿各导向板的板壁自然滴落,由塔体上的废物排出口排出(入本技术以外另设的水封槽)。经试验,本技术净化煤气效果好,对煤气中的焦油、萘以及重质物的捕获效率在85%以上。再者,塔体的上部侧壁还可以具有循环氨水入口,设于塔体内的喷头与该循环氨水入口相连通,这样煤气在进入煤气储柜前由循环冷凝液对其喷洒降温,还得到了进一步净化。②无需增加动力设备,占地面积小。③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本技术市场选材方便,煤气在多块(至少两块)导向板间流动上升,延长了煤气的行程,降低了塔体的高度。④清理操作简便。本技术的塔体具有蒸汽吹扫入口和放散出口,它采用蒸汽吹扫塔体内的各导向板及各复合层(即吸附体),清理操作非常方便,而且,塔体的下部侧壁具有用于维修操作的人孔,更便于对其清理。它特别适用于中小型焦化企业,克服了旋风式捕焦油器使煤气夹带杂质多的弊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具有塔体8、设于塔体8的下部侧壁或者底壁上的煤气入口10、设于塔体8的上部侧壁或者顶壁上的煤气出口6、设于塔体8的下部侧壁或者底壁上的废物排出口12、设于塔体内的吸附体、两块导向板1a和1b、蒸汽吹扫入口11、放散出口7、人孔3、循环氨水入口4、(环型)喷头5。废物排出口12、蒸汽吹扫入口11、放散出口7平时是关闭的,它们可以是阀门或者是(便于打开的)端盖。在蒸汽吹扫清理过程中,应将放散出口7打开。塔体8可以为本实施例的圆柱体形壳体,其底端可以呈圆锥形,便于收集废物,本实施例中废物排出口12位于塔体的圆锥形的底端。当然,塔体8还可以为非圆柱体形壳体,如正方体形壳体、长方体形壳体或者其它形状。所述的塔体8内固定安装有沿塔体呈左右交错排列并倾斜一定角度的两块导向板,每块导向板1a、1b与塔体8的内壁之间具有煤气沿塔体上升中对煤气进行导流加压的通道缺口9。所述的吸附体为固定连接于每块导向板上的复合层2,复合层2可以固定连接于每块导向板的外表面(即将每块导向板包裹),也可以只设于每块导向板的底面。上述用作吸附体的复合层可以为固定连接(如粘连接)于每块导向板的底面上的织物层,该织物层(吸附体)可以为粘连接于每块导向板上的毛织物层(由羊毛纤维制成)。用作吸附体的复合层还可以选用活性炭与丝网编结而成的复合层。复合层(吸附体)2本身的结构为已有技术。上述两块导向板中的固定安装于塔体最底端的第一块导向板1a,与煤气入口10相对设置并位于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淑环杨建平韩彦军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市宏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