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剪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6499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05: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缝纫机的剪线机构,包括剪线驱动轴,剪线驱动轴固定连接剪线曲柄;所述剪线曲柄与主动刀连杆的一端铰接,主动刀连杆的另一端与主动刀组铰接;主动刀组上设置有主动刀;所述剪线驱动轴连接副动刀摆杆的中段,副动刀摆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剪线曲柄,副动刀摆杆的另一端与副动刀连杆的一端铰接,副动刀连杆的另一端与副动刀组铰接;副动刀组上设置有副动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剪线驱动轴的摆动来带动连杆机构的联动,从而实现主动刀与副动刀的咬合,达到剪线的目的。

Cutting mechanism of sew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utting mechanism of a sewing machine, including cutting drive shaft, drive shaft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hear line shear line of the crank; the crank and the end of the line cutting knife driving connecting rod hinge, the other end of the link rod hinged knife active and active knife group; active knife group is arranged on the main knife; the drive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the knife cut line side of the swing rod middle end swing ro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ide knife cut line end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crank connecting rod pair of knife knife side of the swing rod hing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knife knife rod articulated vice group; group vice knife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knife. The utility model of the drive shaft to drive the swing linkage linkage mechanism through the shear line, so as to realize the active cutter and the auxiliary knife to cut the line to bi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缝纫机的剪线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缝纫机的附件,具体涉及一种缝纫机的剪线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缝纫机的剪线机构一般都由定刀、动刀、连杆和驱动轴组成,定刀固定安装在机壳上;动刀安装在动刀架上,由驱动轴带动连杆,进而带动动刀架,使动刀朝定刀运动,达到闭合剪线的目的。缝纫机的线迹主要是由机针与旋梭的运动形成的,为了在缝制状态时缝线不碰刀口,动刀和定刀必须避开活动部件的运动范围,定刀固定在机针的一侧,定刀与机针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这导致动刀与定刀刀刃重叠咬合的位置与机针也有一定距离,进而导致剪线后缝制品上残留的线头过长和机针上的线头长短不稳定。而缝制品上的过长线头则需要增加人工修剪线头的工序,机针上的线头长短不稳定则会导致下次缝纫出现不良线迹,影响缝制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缝纫机的剪线机构,它可以更加简单、快捷且高可靠性的解决以上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缝纫机的剪线机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包括剪线驱动轴1,剪线驱动轴1固定连接剪线曲柄3的一端;剪线曲柄3能够在剪线驱动轴1的带动下绕该端摆动;所述剪线曲柄3的中段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剪线曲柄3通过第一连接孔连接主动刀连杆6的一端,主动刀连杆6的另一端与主动刀组7相连接;主动刀组7上设置有主动刀7a;剪线曲柄3通过第二连接孔连接副动刀摆杆4的主动端;副动刀摆杆4的从动端与副动刀连杆5的一端相连接,副动刀连杆5的另一端连接副动刀组8;副动刀组8上设置有副动刀8a;副动刀摆杆4的中部套设于剪线驱动轴1上;所述剪线曲柄3与主动刀连杆6的一端铰接,主动刀连杆6的另一端与主动刀组7铰接;主动刀组7上设置有主动刀7a;所述剪线驱动轴1连接副动刀摆杆4的中段,副动刀摆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剪线曲柄3,副动刀摆杆4的另一端与副动刀连杆5的一端铰接,副动刀连杆5的另一端与副动刀组8铰接;副动刀组8上设置有副动刀8a;所述剪线驱动轴1能够在驱动源的驱动下转动,带动剪线曲柄3摆动;剪线曲柄3的摆动通过主动刀连杆6带动主动刀组7正向转动;与此同时,剪线曲柄3的摆动通过副动刀摆杆4及副动刀连杆5带动副动刀组8反向转动,使主动刀7a与副动刀8a咬合,完成剪线动作。所述主动刀组7和副动刀组8活动设置于轴套9的台阶段,主动刀组7和副动刀组8能够绕轴套9的中心转动。所述剪线曲柄3连接复位簧2。所述副动刀摆杆4上开设有三个孔,分别开设于副动刀摆杆4的主动端、副动刀摆杆4的从动端和副动刀摆杆4的中部,三个孔成三角分布。所述副动刀摆杆4与剪线驱动轴1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剪线驱动轴1安装在机壳100内。本技术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剪线驱动轴的摆动来带动连杆机构的联动,从而实现主动刀与副动刀的咬合,达到剪线的目的。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咬合点稳定,剪线位置位于机针的正下方,使剪完线的线头更短等优点。本技术能够精准控制剪线位置,剪线线头短,无需人工减线头从而降低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缝纫机的剪线机构在缝纫机机壳内的安装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连杆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连杆机构的分解体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说明:1为剪线驱动轴,2为复位簧,3为剪线曲柄,4为副动刀摆杆,5为副动刀连杆,6为主动刀连杆,7为主动刀组,8为副动刀组,9为轴套,7a为主动刀,8a为副动刀,100为机壳。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文中使用的“包括”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缝纫机的剪线机构,包括剪线驱动轴1,剪线驱动轴1安装在机壳100内;剪线驱动轴1固定连接剪线曲柄3的一端;剪线曲柄3能够在剪线驱动轴1的带动下绕该端摆动;剪线曲柄3的中段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剪线曲柄3通过穿设于第一连接孔的螺钉连接主动刀连杆6的一端,主动刀连杆6的另一端与主动刀组7相连接;剪线曲柄3通过穿设于第二连接孔的螺钉连接副动刀摆杆4的主动端;副动刀摆杆4的从动端通过轴位螺钉与副动刀连杆5的一端相连接,副动刀连杆5的另一端连接副动刀组8;副动刀摆杆4的中部套设于剪线驱动轴1上,副动刀摆杆4与剪线驱动轴1之间为间隙配合;副动刀摆杆4上开设有三个孔,分别开设于副动刀摆杆4的主动端、副动刀摆杆4的从动端和副动刀摆杆4的中部,三个孔成三角分布;剪线驱动轴1上装有复位簧2;复位簧2的一端连接剪线曲柄3,复位簧2的另一端连接剪线驱动轴1,复位簧2用于剪线刀组复位。主动刀组7和副动刀组8活动设置于轴套9的台阶段,能够绕轴套9的中心转动。主动刀组7上设置有主动刀7a;副动刀组8上设置有副动刀8a。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剪线驱动轴1在驱动源的驱动下正向转动,带动剪线曲柄3摆动;剪线曲柄3的摆动通过主动刀连杆6带动主动刀组7绕轴套9的回转中心正向转动;与此同时,剪线曲柄3的摆动通过副动刀摆杆4及副动刀连杆5带动副动刀组8绕轴套9的回转中心反向转动;由于主动刀组7与副动刀组8的转动方向相反,使主动刀7a与副动刀8a咬合,完成剪线动作;驱动源断开后,剪线曲柄3在复位簧2的作用下复位,使主动刀7a和副动刀8a复位,从而完成一次剪线的过程。虽然在上文中详细说明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能够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但是,应理解,这种修改和变化都属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本技术的范围和精神之内。而且,在此说明的本技术可有其它的实施方式,并且可通过多种方式实施或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缝纫机的剪线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缝纫机的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剪线驱动轴(1),剪线驱动轴(1)固定连接剪线曲柄(3)的一端;剪线曲柄(3)能够在剪线驱动轴(1)的带动下绕该端摆动;所述剪线曲柄(3)的中段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剪线曲柄(3)通过第一连接孔连接主动刀连杆(6)的一端,主动刀连杆(6)的另一端与主动刀组(7)相连接;主动刀组(7)上设置有主动刀(7a);剪线曲柄(3)通过第二连接孔连接副动刀摆杆(4)的主动端;副动刀摆杆(4)的从动端与副动刀连杆(5)的一端相连接,副动刀连杆(5)的另一端连接副动刀组(8);副动刀组(8)上设置有副动刀(8a);副动刀摆杆(4)的中部套设于剪线驱动轴(1)上;所述剪线驱动轴(1)能够在驱动源的驱动下转动,带动剪线曲柄(3)摆动;剪线曲柄(3)的摆动通过主动刀连杆(6)带动主动刀组(7)正向转动;与此同时,剪线曲柄(3)的摆动通过副动刀摆杆(4)及副动刀连杆(5)带动副动刀组(8)反向转动,使主动刀(7a)与副动刀(8a)咬合,完成剪线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缝纫机的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剪线驱动轴(1),剪线驱动轴(1)固定连接剪线曲柄(3)的一端;剪线曲柄(3)能够在剪线驱动轴(1)的带动下绕该端摆动;所述剪线曲柄(3)的中段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剪线曲柄(3)通过第一连接孔连接主动刀连杆(6)的一端,主动刀连杆(6)的另一端与主动刀组(7)相连接;主动刀组(7)上设置有主动刀(7a);剪线曲柄(3)通过第二连接孔连接副动刀摆杆(4)的主动端;副动刀摆杆(4)的从动端与副动刀连杆(5)的一端相连接,副动刀连杆(5)的另一端连接副动刀组(8);副动刀组(8)上设置有副动刀(8a);副动刀摆杆(4)的中部套设于剪线驱动轴(1)上;所述剪线驱动轴(1)能够在驱动源的驱动下转动,带动剪线曲柄(3)摆动;剪线曲柄(3)的摆动通过主动刀连杆(6)带动主动刀组(7)正向转动;与此同时,剪线曲柄(3)的摆动通过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清范有金叶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美机缝纫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