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简易型饮用水除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63949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0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简易型饮用水除氟装置,该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进水单元、除氟反应单元、水质保障单元、絮体回流单元及出水单元,所述除氟反应单元与水质保障单元之间设有逆流式斗槽,通过该逆流式斗槽相连通。优点为:该装置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除氟效果好,同时提高了粉状羟基磷灰石的除氟容量利用率,并可有效控制出水中的铝含量和出水浊度,运行效果稳定。

A simple type of drinking water defluorina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imple type of drinking water fluoride removal device, the device comprises a water inlet unit and defluorination reaction unit, water quality protection unit, flocs recycling unit and a water outlet unit, in addition to the counterflow bucket groov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luoride reaction unit and water quality protection unit, through the countercurrent trough connected. The advantages of the device are: compact structure, small footprint, good fluoride removal efficiency, high capacity of defluoridation of powdered hydroxyapatite, and effective control of aluminum content and effluent turbidity in effluent, and the operation effect is s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易型饮用水除氟装置
本技术属于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简易型饮用水除氟装置。
技术介绍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饮用水中氟的最高含量为1.5mg/L,我国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则规定其限值为1.0mg/L。人体若长期摄入过量的氟,会对骨骼、肌肉、神经造成严重损伤,引起氟斑牙病和氟骨病。我国除上海市外,其他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程度的高氟水的分布,比较严重的是在华北、东北、西北和黄淮平原区域,其中仅我国北方地区受饮水型氟中毒病威胁的人口就已达8000万左右。目前,国内外研究学者对高氟饮用水的处理技术已经做过不少的研究,现有饮用水的除氟技术主要包括:沉淀法、电化学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纳滤膜法、吸附法、骨炭吸附以及沸石除氟法等,但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其进一步推广应用受到极大限制。羟基磷灰石作为一种新型的除氟材料,具有除氟能力强、使用成本低、再生效果好等优点,但在处理高氟水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材料轻、颗粒小,不利于沉降或截留,易导致出水浊度升高等问题,阻碍其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除氟效果好,粉状羟基磷灰石除氟容量利用率高,且可有效截留铝离子的简易型饮用水除氟装置。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简易型饮用水除氟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进水单元、除氟反应单元、水质保障单元、絮体回流单元及出水单元;所述除氟反应单元与水质保障单元之间设有逆流式斗槽,通过该逆流式斗槽相连通。进一步说,所述水质保障单元内设有超滤膜;优选的,该超滤膜为外压式聚偏氟乙烯膜。再进一步说,所述絮体回流单元内设有挡板,该挡板一端固定于絮体回流单元,另一端与逆流式斗槽的底部相连接;优选的,挡板与逆流式斗槽连接端的倾角为135-150°。更进一步说,所述进水单元设于除氟反应单元的上部,其包括进水口与混合药剂投加口;除氟反应单元采用下向流,中部设有可调速机械搅拌装置;优选的,可调速机械搅拌装置的转速为10-100转/min。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为:该装置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除氟效果好,同时提高了粉状羟基磷灰石的除氟容量利用率,并可有效控制出水中的铝含量和出水浊度,运行效果稳定。具体而言,首先,该装置通过进水口与进药口通入高氟水、聚合氯化铝和粉状羟基磷灰石混合药剂,且通过在除氟反应单元设置搅拌装置能够有效提高除氟混合药剂与氟化物的接触几率,取得了良好的混凝效果;其次,通过设置逆流式斗槽,通过抽吸作用形成水位跌落,使斗槽内的水流能量降低,流速减小,实现絮体的有效沉降;此外,通过在絮体回流单元处设置倾角为135°-150°的挡板,使已沉淀至斗槽底部的絮体顺利回流至除氟反应单元,有效提高粉状羟基磷灰石的除氟容量利用率,且通过超滤处理单元的超滤膜组件可截留一部分铝离子,同时有效降低出水浊度,改善出水水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简易型饮用水除氟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简易型饮用水除氟装置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详细说明。如图1及2所示,本技术的简易型饮用水除氟装置,该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进水单元1、除氟反应单元2、水质保障单元3、絮体回流单元4及出水单元5;所述除氟反应单元2与水质保障单元3之间设有逆流式斗槽6,通过该逆流式斗槽6相连通。进水单元1设于除氟反应单元2的上部,其包括进水口与混合药剂投加口。其中,所述水质保障单元3内设有超滤膜31,该超滤膜31为外压式聚偏氟乙烯膜;絮体回流单元4内设有挡板41,该挡板41的另一端与逆流式斗槽6相连接,该链接端的倾角为135-150°;除氟反应单元2采用下向流,中部设有可调速机械搅拌装置7,该可调速机械搅拌装置7的转速为10-100转/min。工作原理:在进水单元1的进药口投入聚合氯化铝和粉状羟基磷灰石混合药剂,在进水口处通入高氟水,两者混合进入除氟反应单元2进行除氟后,进入逆流式斗槽6的进水口,斗槽6内水流方向与除氟反应单元2水流方向相反,且在该进口处受到抽吸形成水位跌落,产生横向环流,进入斗槽6内,同时,絮体沉积至斗槽6的底部,除氟后的水从斗槽6的出水口进入水质保障单元3,从出水口5流出,而沉积在斗槽6的底部的絮体通过与该斗槽6相连通的挡板41进入絮体回流单元4,通过该絮体回流单元4与除氟反应单元2之间设置的回流管回流至除氟反应单元2中,提高粉状羟基磷灰石的除氟容量利用率。为验证该装置的除氟及截留铝离子的效能,对含氟水样进行了相关试验。经初步优化实验确定了混凝-超滤工艺的基本参数:粉状羟基磷灰石与PACl投加量之比为3:1,粉状羟基磷灰石为135mg/L,聚合氯化铝为45mg/L。通过实验可知,在较长的运行周期内,出水中氟化物含量整体维持在较低的水平(0.4-0.9mg/L),超滤出水中铝离子含量控制在0.07-0.15mg/L,满足出水水质要求;此外,超滤后水的浑浊度基本可保持在0.1NTU以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简易型饮用水除氟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简易型饮用水除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进水单元(1)、除氟反应单元(2)、水质保障单元(3)、絮体回流单元(4)及出水单元(5);所述除氟反应单元(2)与水质保障单元(3)之间设有逆流式斗槽(6),通过该逆流式斗槽(6)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型饮用水除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进水单元(1)、除氟反应单元(2)、水质保障单元(3)、絮体回流单元(4)及出水单元(5);所述除氟反应单元(2)与水质保障单元(3)之间设有逆流式斗槽(6),通过该逆流式斗槽(6)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型饮用水除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保障单元(3)内设有超滤膜(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简易型饮用水除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滤膜(31)为外压式聚偏氟乙烯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型饮用水除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体回流单元(4)内设有挡板(41),该挡板(41)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梦瑶刘成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