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秉鸿专利>正文

动车坐铺车厢增装式中央行李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59876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0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车坐铺车厢增装式中央行李架,涉及座位车厢行李架技术领域。在车厢本体的顶部中央安装有加装式中央行李架;所述的加装式中央行李架包括与车厢本体顶部中央可拆卸连接的中央横梁,中央横梁的上端与车厢本体之间通过四连杆式升降器连接;中央横梁的下方在长度方向上均匀连接有一排行李架单元;每个行李架单元包括行李架单体、垂直固定连接在行李架单体两侧的伸缩式连接杆。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拓展坐铺车厢的载物空间,并且使用方便,对车厢中央通道的交通干扰较小;其结构简单,牢固耐用,安装方便,普及性强;能够切实有效的在客流高峰期缓解坐铺车厢内的拥挤情况。

The installed central luggage rack for the train ca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stalled central luggage rack for a car car,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luggage carriage of the seat carriage. At the top of the car body is installed with central central luggage rack;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central compartment at the top of the body including the luggage rack and central removabl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upper end of the central beam, and the carriage body central crossbeam connected by a four connecting rod type lifting device; beneath the central beam uniform in the length direction is connected with a ranking luggage rack unit; each unit includes a luggage rack, luggage rack, single vertical telescopic rack is fixedly connected in the monomer on both sides of the connecting rod. The invention can expand by carrying space car shop, and convenient use, less interference on the central channel traffic; its structure is simple, durable,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strong popularization;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congestion in the passenger flow peak sits inside the sho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车坐铺车厢增装式中央行李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列车座位车厢行李架
,尤其是一种方便后期加装的类车加装式中央行李架。
技术介绍
目前,火车坐铺车厢内的行李架在正常客流量的情况下,基本能够满足乘客携带物品的存放,但是在客流量高峰期,普通列车会在坐票售完的情况下,发放一定数量的无座车票,这样就会造成车厢乘客大幅增长,行李架不能全部存放下乘客的物品,所以很多行李会被乘客随手携带或者放在身边,这样就会占用一定的车厢站立空间,在上下车时会造成人流迟缓,乘客拥挤,造成时间延误。对于普通列车,以25型车厢举例来说,其车厢空间尺寸参数如下:车体长度:25500mm,车体宽度3140mm,车体高度4433mm,车厢宽度3305mm,车厢高度3014mm,车厢顶高度(圆弧形)821mm,去圆弧顶高度2434mm,车厢两侧的行李架宽度为500mm,从这个数据上看,车厢去掉行李架后剩余的宽度为2305mm,两侧行李架距离车厢地面的高度在1900mm左右,而上部剩余空间为550mm左右。也就是说,车厢中央位置,上方具有较大的空间没有被利用。目前,坐铺车厢还没有采用中央行李架的先例,一方面是因为当乘客身高较高时或者托举行李时需要较高的空间,如果车厢顶部中央设置行李架,并且采用两侧行李架的相同高度则会阻碍中央通道的通行;另一方面为了保证通行流畅,而将中央行李架设置较高,则不利于乘客存放和取出物品;最后,车厢两侧的行李架一侧有车厢侧壁作为挡墙,物品不容易脱落,如果将行李架设置在中央,而两侧没有阻挡,盛放物品则容易脱落。中国技术专利-铁路中通道纵侧位卧铺车厢(申请号为201020125647.4)中,提及了车厢顶部中央设置行李架的技术特征。该技术将卧铺车厢进行了新的布局设计,取消了车厢两侧的行李架,将行李架设置在了车厢顶部中央位置较高的处,但是其适用范围只能卧铺车厢,其取用行李时可以借助车厢上的脚蹬,但是坐铺乘客取用行李则无法适用。另一方面该技术专利的行李架其宽度较大,车厢两侧行李架取消的情况下,宽度能够容纳下。在坐铺车厢内,两侧行李架取消的情况下,只设置中央行李架不能解决行李堆积的问题,但是两侧行李架如果保留的情况下,则无法加装该结构的行李架。总之,针对坐铺车厢的中央行李架设计,还需要克服很多技术问题,才能将这种设计应用到实际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动车坐铺车厢增装式中央行李架,其能够拓展坐铺车厢的载物空间,并且使用方便,对车厢中央通道的交通干扰较小;其结构简单,牢固耐用,安装方便,普及性强;能够切实有效的在客流高峰期缓解坐铺车厢内的拥挤情况。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动车坐铺车厢增装式中央行李架,包括车厢本体、位于车厢本体上方两侧的侧行李架,车厢本体的顶部中央安装有加装式中央行李架;所述的加装式中央行李架包括中央横梁;中央横梁的上方安装有两个四连杆式升降器;每个四连杆式升降器的上端铰接轴分别转轴连接在一吊装基座上;所述的吊装基座与车厢本体顶部可拆卸连接;在四连杆式升降器的两侧,吊装基座向下延伸有导向护板;每个四连杆式升降器的下端铰接轴分别与中央横梁转轴连接;每个四连杆式升降器中间的两个铰接轴分别贯穿设置有一根双向螺纹丝杠,两个铰接轴分别与双向螺纹丝杠两侧螺纹螺纹配合;位于右侧的双向螺纹丝杠右端与一驱动电机联动;左侧的双向螺纹丝杠通两端连接有螺套,左侧的螺套与右侧的双向螺纹丝杠螺纹连接且使得两个双向螺纹丝杠连成一体;两个螺套均在竖直方向上连接有伸缩式导向柱;伸缩式导向柱的顶端与车厢本体的顶部中央可拆卸连接;所述中央横梁下方在长度方向上均匀连接有一排行李架单元;每个行李架单元包括行李架单体、垂直固定连接在行李架单体两侧的伸缩式连接杆;每个伸缩式连接杆包括套管,套管的顶部与中央横梁可拆卸连接;套管的内部在长度方向上开有滑道;滑道内滑动连接有滑杆;滑杆的下端与行李架单体可拆卸连接;滑杆的侧壁设置有限位块;滑道的内壁开有与限位块凹凸配合的限位滑道;滑道的顶部与滑杆顶部通过安装甲壳虫反弹自锁装置自锁配合。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行李架单体为平板状结构,在车厢宽度方向的两侧向上设有凹弧形边缘。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行李架单体两侧的凹弧形边缘在长度方向上均转轴连接有导轮;导轮轴上安装有棘轮;棘轮的旋转方向均是指向行李架单体内仓;导轮的外部套结有橡胶轮面。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凹弧形边缘的两端在竖直方向上一体设置有导向柱;同侧的导向柱在竖直方向上对齐开有倒钩形通孔;同侧的倒钩形通孔内设置有防脱落档杆;在两个倒钩形通孔内侧,防脱落档杆的两端部安装有限位环。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滑杆与滑道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缓冲阻尼脂。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行李架单体上表面均匀一体式分布有一排截面为三角形的加强凸筋;加强凸筋与车厢宽度方向平行。传统的列车行李架,例如一种火车的模块化升降行李架CN201520865531.7,自动升降行李架CN201420028130.1,一种半自动火车行李架CN201520721997.X,这些列车行李架在适用层面上,均是车厢两侧的行李厢设计,无论结构如何,均没有扩展利用车厢顶部中央空间。在结构原理层面上,其中一些设计采用绳索吊装,或者各种传动形式的电机拖动,在其实际使用效果、耐用性、经济性都有不足之处。比如绳索吊装,其牢固性不强,各种形式的电机拖动,活动的零件过多,耐久性则降低,单个行李架的成本将大幅上升,并且在维护和电力支持上均将大幅提升成本。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中央行李架的位置位于车厢本体顶部中央,并且每个行李架单元均是独立设置的,两侧乘客均可以共享行李架单体。在使用时,首先向上托举一下行李架单体,此时甲壳虫反弹自锁装置释放,行李架单体可以向下位移,放上行李后,上托行李架单体,甲壳虫反弹自锁装置锁闭。向下释放行李架单体时,需要乘客先进行行李架单体,也就是说行李架单体向下位移时,乘客的手必然在没有彻底离开行李架单体,这样有了乘客的托举,行李架单体不会突然坠落,而是在乘客的扶持下降落,这样的下落方式没有冲击性,一方面不会误伤乘客,另一方面使用寿命长。套接式滑动结构加甲壳虫反弹自锁装置的成本较低,结构相对简单,耐久性强。整个行李架单元的活动部件只有套接结构与甲壳虫反弹自锁装置,并且每个行李架单元均是独立设置的,相互之间没有影响,后期更换零件时,操作方便。当行李架单元位于锁闭状态时,下部空间比固定式的车厢两侧行李架的高度大,对中央通道的人员流动妨碍小。当行李架单元处于释放装置时,高度与固定式的车厢两侧行李架的高度相当或者更低,方便乘客存放或者取下行李;当四连杆式升降器收起时,所有行李架单元全部被升起,此时行李架单体距离车厢地面的距离更高,此动作的好处是当乘客人数较少时,中央行李架没有使用的必要,升高后可以不妨碍中央通道的交通;使车厢内空间更显宽阔。对于现有车辆,比如25型车厢,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吊装基座加装在车厢顶部,安装方便,对车辆现有机构改变较小。滑杆与滑道之间填充缓冲阻尼脂,当行李架单体下降时,速度均匀,也可以减少乘客的托举力,还能够降低滑杆与滑道壁之间的磨损。行李架单体两侧的凹弧形边缘,能够在到一定程度上防止因为车辆晃动颠簸造成的行李脱落。当边缘加装防脱落档杆时,能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动车坐铺车厢增装式中央行李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车坐铺车厢增装式中央行李架,包括车厢本体(1)、位于车厢本体(1)上方两侧的侧行李架(2),其特征在于:车厢本体(1)的顶部中央安装有加装式中央行李架(3);所述的加装式中央行李架(3)包括中央横梁(4);中央横梁(4)的上方安装有两个四连杆式升降器(22);每个四连杆式升降器(22)的上端铰接轴分别转轴连接在一吊装基座(23)上;所述的吊装基座(23)与车厢本体(1)顶部可拆卸连接;在四连杆式升降器(22)的两侧,吊装基座(23)向下延伸有导向护板(24);每个四连杆式升降器(22)的下端铰接轴分别与中央横梁(4)转轴连接;每个四连杆式升降器(22)中间的两个铰接轴分别贯穿设置有一根双向螺纹丝杠(25),两个铰接轴分别与双向螺纹丝杠(25)两侧螺纹螺纹配合;位于右侧的双向螺纹丝杠(25)右端与一驱动电机(26)联动;左侧的双向螺纹丝杠(25)通两端连接有螺套(27),左侧的螺套(27)与右侧的双向螺纹丝杠(25)螺纹连接且使得两个双向螺纹丝杠(25)连成一体;两个螺套(27)均在竖直方向上连接有伸缩式导向柱(28);伸缩式导向柱(28)的顶端与车厢本体(1)的顶部中央可拆卸连接;所述中央横梁(4)下方在长度方向上均匀连接有一排行李架单元(5);每个行李架单元(5)包括行李架单体(6)、垂直固定连接在行李架单体(6)两侧的伸缩式连接杆(7);每个伸缩式连接杆(7)包括套管(8),套管(8)的顶部与中央横梁(4)可拆卸连接;套管(8)的内部在长度方向上开有滑道(9);滑道(9)内滑动连接有滑杆(10);滑杆(10)的下端与行李架单体(6)可拆卸连接;滑杆(10)的侧壁设置有限位块(11);滑道(9)的内壁开有与限位块(11)凹凸配合的限位滑道(12);滑道(9)的顶部与滑杆(10)顶部通过安装甲壳虫反弹自锁装置(13)自锁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车坐铺车厢增装式中央行李架,包括车厢本体(1)、位于车厢本体(1)上方两侧的侧行李架(2),其特征在于:车厢本体(1)的顶部中央安装有加装式中央行李架(3);所述的加装式中央行李架(3)包括中央横梁(4);中央横梁(4)的上方安装有两个四连杆式升降器(22);每个四连杆式升降器(22)的上端铰接轴分别转轴连接在一吊装基座(23)上;所述的吊装基座(23)与车厢本体(1)顶部可拆卸连接;在四连杆式升降器(22)的两侧,吊装基座(23)向下延伸有导向护板(24);每个四连杆式升降器(22)的下端铰接轴分别与中央横梁(4)转轴连接;每个四连杆式升降器(22)中间的两个铰接轴分别贯穿设置有一根双向螺纹丝杠(25),两个铰接轴分别与双向螺纹丝杠(25)两侧螺纹螺纹配合;位于右侧的双向螺纹丝杠(25)右端与一驱动电机(26)联动;左侧的双向螺纹丝杠(25)通两端连接有螺套(27),左侧的螺套(27)与右侧的双向螺纹丝杠(25)螺纹连接且使得两个双向螺纹丝杠(25)连成一体;两个螺套(27)均在竖直方向上连接有伸缩式导向柱(28);伸缩式导向柱(28)的顶端与车厢本体(1)的顶部中央可拆卸连接;所述中央横梁(4)下方在长度方向上均匀连接有一排行李架单元(5);每个行李架单元(5)包括行李架单体(6)、垂直固定连接在行李架单体(6)两侧的伸缩式连接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王秉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