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预控中继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59827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0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路预控中继阀,包括阀座和空心阀杆,多路预控中继阀还包括套连在空心阀杆上并可推动空心阀杆沿阀体轴向移动以打开总风阀口的第一预控活动组件和第二预控活动组件,中继阀侧壁设有对应预控活动组件的可通入预控压力的第一预控口和第二预控口,多路预控中继阀进一步包括可实现切换比例的转换活动组件和转换阀,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各通道及相应活动组件相互独立,解决了中继阀膜片在损坏和断裂的情况下的安全冗余功能,且可以实现精确控制制动力,进一步该中继阀阀体内还设有转换阀,实现了两组不同系列的制动缸压力输出,以满足高速动车组不同工况下的制动需求。

Multichannel pre control relay valv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ulti-channel control relay valve comprises a valve seat and a hollow stem, a control relay valve also includes a sheathed on the hollow stem and can promote the hollow stem to open the first mobile control activity components and second components of the total wind control activities of the valve port along the body axis, the valve side wall is provided with corresponding precontrol active components the pressure control can pass into the first control port and second port control, multi-channel control relay valve further includes a conversion component and a conversion switch can be realized proportional valve,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each channel and the corresponding active components are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solving the relay valve diaphragm in damage and fractur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afety redundancy function and can accurately control the braking force, further the relay valve valve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switching valve, to achieve the two different series of brake cylinder pressure output, in full The brake needs of the high speed EMU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路预控中继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继阀,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运载装备空气制动系统的多路预控中继阀。
技术介绍
轨道交通车辆为了准确而快速地控制空气制动力,普遍采用中继阀进行空气流量放大,通过控制小流量的预控压力来实现制动缸中的压缩空气压力值的控制,进而实现空气制动力的控制,目前高速动车组和城轨车辆制动系统采用中继阀,通过电磁阀和相应的气动阀控制预控制压力,作用到中继阀活塞膜板上,推动活塞移动,打开阀口后形成一个较大通路,将储风缸中的压缩空气输出到制动缸中,快速形成所需要的制动缸压力,进而产生制动力。然而中继阀为频繁动作部件,一旦出现故障,严重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诸如预控信号压力腔膜片损坏或断裂,中继阀丧失制动压力输出的能力,因此在制动系统设计时,经常会涉及使用双通路或多通路的预控压力输入来控制一个中继阀的压力输出。为避免多路预控压力的相互干扰,就需要在气路设计中采取一些措施,以确保多路预控压力各自单独存在或共同存在时能够实现对中继阀的压力输出进行控制,并且在多路预控压力同时存在的情况下,遵循使用较大的预控压力控制中继阀输出压力的原则。现有的单膜板中继阀和双膜板中继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储风缸与制动缸之间、制动缸与大气之间的通路密封采用橡胶硫化阀头压紧在阀口上的结构形式,为了使橡胶硫化阀头压在阀口上产生足够的密封力而采用较大的压紧弹簧力,导致通路打开和关闭过程中形成较大阻力,从而造成:(1)初始打开储风缸和制动缸之间通路所需的预控制压力较高,普遍为30kPa以上;(2)预控制压力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对应同一预控制压力值所输出的制动缸压力差值较大,普遍为10-20kPa;上述问题影响了空气制动力的控制精度,使得现有高速动车组和城轨车辆的制动缸压力误差范围较大,一般都控制在目标值±20kPa范围内,从而影响了制动力的控制精度。中国专利CN103192816B,多通道控制压力中继阀具有多个预控压力口进行预控压力的输入,但是此中继阀的多个控制预控压力口的膜板组件均设置在阀杆的底部,且各膜板组件之间串联,当启用最底部压力通道时,为了使膜板组件推动阀杆打开阀口采用较大的预控压力,导致通路打开和关闭过程中阻力较大,影响制动力的控制精度,且该中继阀各膜板组件设置于阀杆底部,在气阀闭合和开启过程中容易出现膜板组件偏移,气路不严导致输出压力不稳,影响制动力的控制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多路预控中继阀,该中继阀各通道及相应活动组件相互独立,解决了中继阀膜片在损坏和断裂的情况下的安全冗余功能,且可以实现精确控制制动力,进一步该中继阀阀体内还设有转换阀,实现了两组不同系列的制动缸压力输出,以满足高速动车组不同工况下的制动需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路预控中继阀,包括阀座、空心阀杆和阀体,多路预控中继阀还包括套连在所述空心阀杆上并可推动空心阀杆沿阀体轴向移动以打开总风阀口的第一预控活动组件和第二预控活动组件,所述多路预控中继阀侧壁分别对应第一预控活动组件和第二预控活动组件设有可通入预控压力的第一预控口和第二预控口,所述空心阀杆沿阀体轴向依次穿过第一预控活动组件和第二预控活动组件,所述第一预控活动组件、第二预控活动组件及阀体配合形成第一预控腔,以存储预控压力推动所述第一预控活动组件或第二预控活动组件推抵空心阀杆移动,所述第二预控活动组件底部、阀体及空心阀杆配合形成第二预控腔,以存储预控压力推动第二预控活动组件推动空心阀杆移动。作为优选,所述空心阀杆外侧壁设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设置于靠近阀座的第一预控活动组件的顶部以使第一预控活动组件驱动空心阀杆向阀座方向移动以打开总风阀口。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预控活动组件包括预控模板和预控活塞,所述预控模板、阀体及预控活塞配合将阀腔分成第二预控腔和第二呼吸腔。作为优选,所述中继阀侧壁设有对应第二呼吸腔的第二呼吸开口。作为优选,所述多路预控中继阀还包括套连在所述空心阀杆上并可推动空心阀杆沿阀体轴向移动的大模板组件和转换活动组件,所述大膜板组件设置在第一预控活动组件与阀座之间,所述转换活动组件设置在第二预控活动组件远离第一预控活动组件的一侧,所述空心阀杆沿阀体轴向依次穿过转换活动组件、第二预控活动组件、第一预控活动组件和大膜板活动组件将阀腔分割成第一制动缸腔、第一呼吸腔、第二预控腔、第一预控腔、第二呼吸腔和第二制动缸腔,所述多路预控中继阀还包括分别于第一制动缸腔、第二制动缸腔以及外界大气连通的转换阀。作为优选,转换阀设置在阀体内部,包括内嵌于阀芯的活塞组件,连通第一制动缸腔的第一开口,连通第二制动缸腔的第二开口,连通外界大气的第三开口及用于通入外界空气推动活塞组件向上移动的通气口,所述转换阀与活塞组件侧壁形成间隙,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通气口之间的间隙内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三开口之间的间隙内设有随活塞组件移动而移动以连通第一制动缸腔和第二制动缸腔的气路或连通第一制动缸腔和外界大气气路的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开口远离第二密封件的一端设有第三密封件。作为优选,所述转换活动组件包括转换模板和转换活塞,所述转换模板、阀体及转换活塞配合将阀腔分成第一制动缸腔和第一呼吸腔。作为优选,所述中继阀侧壁设有对应第一呼吸腔的第一呼吸开口。作为优选,所述大模板活动组件包括大模板和大活塞,所述大模板、阀体及大活塞配合将阀腔分成第二呼吸腔和第二制动缸腔。作为优选,所述大膜板组件与阀座之间的空心阀杆上设有复位弹性件,以便无预控压力时第二制动缸腔中空气通过中继阀完全排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多路预控中继阀包括多个独立工作的预控活动组件及相应的通入预控压力的预控口,实现了多通道预控压力输入,实现中继阀自带冗余或多路冗余的功能需求,同时预控活动组件套连在空心阀杆上,配合密封件密封气路,可以实现精确控制制动力。2、本专利技术的中继阀在阀体内还设有转换阀体及相配合的转换活动组件和大模板组件,通过转换阀的控制,可以输出两组不同比例的压力,实现中继阀两种制动能力切换,以满足高速动车组不同工况下的制动需求,当制动系统中只需要一种制动比例时,可不启动转换阀,即为单比例中继阀,操作简便,实现中继阀可变比例和单比例中继阀的结构转变,同时转换阀设置于中继阀阀体内,结构紧凑、性能稳定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多路预控可变比例的中继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多路预控可变比例的中继阀中止档部的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多路预控可变比例的中继阀中转换阀的放大示意图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多路预控可变比例的中继阀中转换阀的放大示意图二;以上各图中:1、阀座;11、阀体;2、空心阀杆;21、止挡部;22、第一排气口;31、第一预控活动组件;311、第一预控口;312、预控模板;313、预控活塞;32、第二预控活动组件;321、第二预控口;4、大膜板组件;41、大膜板;42、大活塞;5、转换活动组件;51、转换模板;52、转换活塞;6、转换阀;61、活塞组件;62、第一开口;63、第二开口;64、第三开口;65、通气口;66、第一密封件;67、第二密封件71;68、第三密封件;71、第一制动缸腔;72、第一呼吸腔;721、第一呼吸口;73、第二预控腔;74、第一预控腔;75、第二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多路预控中继阀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路预控中继阀,包括阀座1、空心阀杆2及阀体,其特征在于:多路预控中继阀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空心阀杆2上并可推动空心阀杆2沿阀体轴向移动以打开总风阀口引入总风的第一预控活动组件31和第二预控活动组件32,所述多路预控中继阀侧壁分别对应第一预控活动组件31和第二预控活动组件32设有可通入预控压力的第一预控口311和第二预控口321,所述空心阀杆2沿阀体轴向依次穿过第一预控活动组件31和第二预控活动组件32,所述第一预控活动组件31、第二预控活动组件32及阀体配合形成第一预控腔74以存储预控压力推动所述第一预控活动组件31或所述第二预控活动组件32推抵空心阀杆2移动,所述第二预控活动组件32底部、阀体及空心阀杆2配合形成第二预控腔73以存储预控压力推动第二预控活动组件32推动空心阀杆2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路预控中继阀,包括阀座1、空心阀杆2及阀体,其特征在于:多路预控中继阀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空心阀杆2上并可推动空心阀杆2沿阀体轴向移动以打开总风阀口引入总风的第一预控活动组件31和第二预控活动组件32,所述多路预控中继阀侧壁分别对应第一预控活动组件31和第二预控活动组件32设有可通入预控压力的第一预控口311和第二预控口321,所述空心阀杆2沿阀体轴向依次穿过第一预控活动组件31和第二预控活动组件32,所述第一预控活动组件31、第二预控活动组件32及阀体配合形成第一预控腔74以存储预控压力推动所述第一预控活动组件31或所述第二预控活动组件32推抵空心阀杆2移动,所述第二预控活动组件32底部、阀体及空心阀杆2配合形成第二预控腔73以存储预控压力推动第二预控活动组件32推动空心阀杆2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预控中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阀杆2外侧壁设有止挡部21,所述止挡部21设置于所述第一预控活动组件31的顶部以使第一预控活动组件31驱动空心阀杆2向阀座1方向移动以打开总风阀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预控中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控活动组件31包括预控模板313和预控活塞314,所述预控模板313、阀体及预控活塞314配合密封圈将阀腔分成第一预控腔74和第二呼吸腔7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路预控中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预控中继阀侧壁设有对应第二呼吸腔75的第二呼吸开口75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预控中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预控中继阀还包括套连在所述空心阀杆2上并可推动空心阀杆2沿阀体轴向移动的大模板组件4和转换活动组件5,所述大膜板组件设置在第一预控活动组件31与阀座1之间,所述转换活动组件设置在第二预控活动组件32远离第一预控活动组件31的一侧,所述空心阀杆2沿阀体轴向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超赛华松李培署赵杨坤胡淼刘成铭路金昌刘振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思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