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进弹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56642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0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进弹簧装置,包括底座以及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用于固定光纤头外管的定位机构和将弹簧放入外管内的进弹簧机构,所述进弹簧机构包括内部放置若干弹簧的导管、用于控制弹簧下滑的卡簧部和用于与光纤头外管配合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与导管底端相连通;当所述卡簧部释放一个弹簧下落时,弹簧沿导管通过对接部滑入光纤头外管内。这样能够准确将弹簧装配到光纤头外管中,实现自动化组装弹簧,提高生产效率。

An automatic spr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utomatic device in the spring,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nd attached to the base for fixing the optical fiber head positioning mechanism of outer tube and the spring into the spring mechanism into the tube, the spr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conduit, placed inside a plurality of spring for spring and fall of control spring for the butt part matched with optical fiber head of the outer tube, the butt joint part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catheter is communicated; when the Spring Department releases a spring fall, spring along the catheter through the docking slide into the optical fiber head tube. In this way, the spring can be accurately assembled into the optical fiber head tube, and the automatic assembly spring can be realized, and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can be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进弹簧装置
本技术涉及送料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进弹簧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一些产品(例如FC光纤头)在生产组装时需要安装弹簧,为提高生产效率,则需要通过弹簧上料装置来实现。如图1所示,FC光纤头包括外管11、弹簧22、陶瓷芯33以及固定螺母44。弹簧22和陶瓷芯33安装在外管11内,固定螺母44通过螺纹与外管11螺纹连接将弹簧22和陶瓷芯33固定在外管11内。由于FC光纤头是一种新产品。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弹簧上料装置来实现FC光纤头弹簧的自动化组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进弹簧装置,能够准确将弹簧装配到产品中,实现自动化组装弹簧,提高生产效率。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动进弹簧装置,包括底座以及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用于固定光纤头外管的定位机构和将弹簧放入外管内的进弹簧机构,所述进弹簧机构包括内部放置若干弹簧的导管、用于控制弹簧下滑的卡簧部和用于与光纤头外管配合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与导管底端相连通;当所述卡簧部释放一个弹簧下落时,弹簧沿导管通过对接部滑入光纤头外管内。进一步地,所述卡簧部包括带有夹手的第一气缸和带有挡杆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通过立柱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气缸作用于所述导管的位置在竖直方向上高于第二气缸作用于所述导管的位置,所述导管对应挡杆的位置开设有通孔;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二气缸驱动挡杆伸入导管内将最底部的一个弹簧阻挡住,所述第一气缸驱动夹手将该弹簧的上一个弹簧夹紧;释放弹簧时,所述第二气缸驱动挡杆缩回,该弹簧释放,该弹簧下滑后所述第二气缸再驱动挡杆伸入导管内,所述第一气缸驱动夹手松开,上面的弹簧下滑,所述第一气缸再驱动夹手将最底部弹簧的上一个弹簧夹紧。进一步地,所述导管包括相互连通的上导管和下导管,所述卡簧部安装在所述上导管处,所述对接部与所述下导管底部相连通。进一步地,自动进弹簧装置还包括三通连接件和吹气部,所述三通件分别与所述上导管、下导管和吹气部连通,所述吹气部通过吹气将位于下导管内的弹簧吹入所述下导管中。进一步地,所述导管为透明软管。进一步地,自动进弹簧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挡杆上方是否有弹簧的感应器。进一步地,所述对接部包括对接气缸和中空的套头,所述对接气缸安装在所述立柱上,所述套头与所述下导管底部相连通,并与对接气缸传动连接;所述对接气缸可驱动套头上下移动。进一步地,所述套头底部设置有凹槽,当所述对接气缸驱动套头向下移动时,所述凹槽罩住所述光纤头外管。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旋转盘、第三气缸以及导向针,所述旋转盘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其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定位所述光纤头外管的定位孔;所述第三气缸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并位于旋转盘的下方,所述导向针与第三气缸传动连接,可驱动导向针向上穿过定位孔和光纤头外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自动进弹簧装置,包括底座以及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用于固定光纤头外管的定位机构和将弹簧放入外管内的进弹簧机构,所述进弹簧机构包括内部放置若干弹簧的导管、用于控制弹簧下滑的卡簧部和用于与光纤头外管配合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与导管底端相连通;当所述卡簧部释放一个弹簧下落时,弹簧沿导管通过对接部滑入光纤头外管内。这样能够准确将弹簧装配到光纤头外管中,实现自动化组装弹簧,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FC光纤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自动进弹簧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图3是图2中自动进弹簧装置的左视示意图;图4是图2中自动进弹簧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图4中A部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4中B部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如图2至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自动进弹簧装置,包括底座100以及安装在底座100上用于固定光纤头外管1的定位机构200和将弹簧2放入外管1内的进弹簧机构300。进弹簧机构300包括内部放置若干弹簧2的导管310、用于控制弹簧22下落的卡簧部320和用于与光纤头外管1配合的对接部330,对接部330与导管310底端相连通。当卡簧部320释放一个弹簧2下落时,弹簧2沿导管310通过对接部330滑入光纤头外管1内。这样能够准确将弹簧2装配到光纤头外管1中,实现自动化组装弹簧,提高生产效率。具体地,卡簧部320包括带有夹手3的第一气缸321和带有挡杆4的第二气缸322,第一气缸321和第二气缸322通过立柱5安装在底座100上,第一气缸321作用于导管310的位置在竖直方向上高于第二气缸322作用于导管310的位置,导管310对应挡杆4的位置开设有通孔。初始状态时,第二气缸322驱动挡杆4穿过通孔伸入导管310内将最底部的一个弹簧2阻挡住,第一气缸321驱动夹手3将该弹簧2的上一个弹簧夹紧;释放弹簧时,第二气缸322驱动挡杆4缩回,该弹簧2释放,该弹簧2下滑后第二气缸322再驱动挡杆4伸入导管310内,第一气缸321驱动夹手3松开,上面的弹簧下滑,第一气缸321再驱动夹手3将最底部弹簧的上一个弹簧夹紧。这样循环动作就能够实现弹簧的逐个释放,进而将每个释放的弹簧装入光纤头外管中。在本实施例中,自动进弹簧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挡杆4上方是否有弹簧的感应器,当感应器检测到挡杆4上方有弹簧2时,将信号传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再分别控制第一气缸321和第二气缸322动作。导管310为透明软管,不仅有助于夹手3的夹持,还有助于观察导管310中的弹簧状态,便于检查维修。导管310包括相互连通的上导管311和下导管312,卡簧部320安装在上导管311处,对接部330与下导管312底部相连通。当然,导管310还可以是金属管。具体地,自动进弹簧装置还包括三通连接件400和吹气部(图中未示出),三通件分别与上导管311、下导管312和吹气部连通,吹气部通过吹气将位于下导管312内的弹簧2吹入对接部330中,进而进入光纤头外管1中。通过吹气部吹弹簧能加速弹簧下滑,提高效率,同时还能大大降低弹性2被卡住的概率。在本实施例中,三通连接件400安装在立柱5上。进一步参考图6,对接部330包括对接气缸331和中空的套头332,对接气缸331安装在立柱5上,套头332与下导管310底部相连通,并与对接气缸331传动连接;对接气缸331可驱动套头332上下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套头332底部设置有凹槽333,当对接气缸331驱动套头332向下移动时,凹槽333罩住光纤头外管1。这样可以使对接部330与外管1准确连接,防止弹簧掉落在外管1外。定位机构200包括旋转盘210、第三气缸220以及导向针230,旋转盘210可转动的安装在底座100上,其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定位光纤头外管1的定位孔211;第三气缸220安装在底座100上,并位于旋转盘210的下方,导向针230与第三气缸220传动连接,可驱动导向针230向上穿过定位孔211和光纤头外管1。当弹簧2滑入外管1时,可沿导向针230滑入,这样弹簧2能够更加准确的安装在外管1内。在本实施例中,导向针230的轴线与第三气缸220的主轴轴线重合,这样第三气缸220就能够直接驱动导向针230上下移动了。应当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动进弹簧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进弹簧装置,包括底座以及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用于固定光纤头外管的定位机构和将弹簧放入外管内的进弹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弹簧机构包括内部放置若干弹簧的导管、用于控制弹簧下滑的卡簧部和用于与光纤头外管配合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与导管底端相连通;当所述卡簧部释放一个弹簧下落时,弹簧沿导管通过对接部滑入光纤头外管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进弹簧装置,包括底座以及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用于固定光纤头外管的定位机构和将弹簧放入外管内的进弹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弹簧机构包括内部放置若干弹簧的导管、用于控制弹簧下滑的卡簧部和用于与光纤头外管配合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与导管底端相连通;当所述卡簧部释放一个弹簧下落时,弹簧沿导管通过对接部滑入光纤头外管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进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簧部包括带有夹手的第一气缸和带有挡杆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通过立柱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气缸作用于所述导管的位置在竖直方向上高于第二气缸作用于所述导管的位置,所述导管对应挡杆的位置开设有通孔;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二气缸驱动挡杆伸入导管内将最底部的一个弹簧阻挡住,所述第一气缸驱动夹手将该弹簧的上一个弹簧夹紧;释放弹簧时,所述第二气缸驱动挡杆缩回,该弹簧释放,该弹簧下滑后所述第二气缸再驱动挡杆伸入导管内,所述第一气缸驱动夹手松开,上面的弹簧下滑,所述第一气缸再驱动夹手将最底部弹簧的上一个弹簧夹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进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包括相互连通的上导管和下导管,所述卡簧部安装在所述上导管处,所述对接部与所述下导管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进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锐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