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焦炉煤气的脱硫脱氰新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5398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焦炉煤气的脱硫脱氰新工艺,其焦炉煤气经初冷、电捕焦油、鼓风加压后进入脱硫塔与脱硫液逆向接触运行,在OMC(磺化聚酞菁钴)-苦味酸(三硝基苯酚)为复合型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化学吸收反应、催化化学反应、催化再生氧化反应脱除硫化氢和氰化氢,脱硫效率大于99.5%,脱氰效率大于98%。(*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焦炉煤气的脱硫脱氰工艺。目前,国内各大型焦化厂的煤气脱硫均采用较先进的A.S法和常规的A.D.A法,A.S法工艺复杂、设备及材质要求严格、投资大,而且脱硫塔后煤气中H2S含量仍然很高,难以达到城市煤气的质量要求,A.D.A法脱硫是以钠为碱源,耗量较大,投资也很大,因此,运行费用也很高。中小型焦炉煤气脱硫脱氰原采用单一的苦味酸(三硝基苯酚)作为催化剂,脱硫效率始终徘徊在70%左右,脱硫塔后煤气H2S含量始终不能达标,而且设备腐蚀严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焦炉煤气的脱硫脱氰新工艺,该工艺在不改变原有工艺条件的前提下,用投资少、催化活性好、脱硫脱氰效率高的OMC(磺化聚酞菁钴)--苦味酸(三硝基苯酚)为复合型催化剂,脱除焦炉煤气中的H2S和HCN,脱硫效率大于99.5%,脱氰效率大于9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焦炉煤气的脱硫脱氰新工艺,其焦炉煤气经初冷、电捕焦油、鼓风加压后进入脱硫塔与脱硫液逆向接触运行,在OMC(磺化聚酞菁钴)--苦味酸(三硝基苯酚)为复合型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化学吸收反应、催化化学反应、催化再生氧化反应脱除硫化氢和氰化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焦炉煤气的脱硫脱氰新工艺,其焦炉煤气经初冷、电捕焦油、鼓风加压后进入脱硫塔与脱硫液逆向接触运行,在OMC(磺化聚酞菁钴)--苦味酸(三硝基苯酚)为复合型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化学吸收反应、催化化学反应、催化再生氧化反应脱除硫化氢和氰化氢;所述脱硫液再进行提盐,提取硫氰酸铵和硫代硫酸铵。焦炉煤气中的H2S和HCN在呈气态时并不发生反应,当H2S溶于水中则发生二级离解25℃时,K1=9.1×10-725℃时,K2=1.0×10-15K1》K2,故溶液中H2S主要以HS-形式存在,溶液呈弱酸性。因此用碱溶液便可有效吸收H2S气体。氨易溶于水,溶液为弱碱性,可与HS-反应生成NH4HS。HCN易溶于水,在与脱硫液接触时,与其中的NH4+反应生成NH4CN。OMC是以钴为中心离子的酞菁系高分子化合物,它与苦味酸一样都具有携氧作用和氧化还原作用,在脱硫过程中由氧化态逐步变为还原态,在再生过程中与空气中氧接触后呈氧化态。溶液中硫化物经催化氧化反应恢复成NH4OH继续脱硫脱氰,同时还伴有一些副反应发生,其主要化学反应如下1.H2S、HCN的吸收反应2.催化氧化反应3.副反应在H2S的两步电离中,第二步电离平衡常数远小于第一步的平衡常数,而催化氧化脱硫方法使用的催化剂的作用主要是降低H2S第二步电离的活化能,加快电离速度,而促进吸收反应。OMC由于其特殊的化学结构式,而具有很强的携氧能力,使S2-极易被氧化为单质S或多硫化物,使溶液中CN-快速与(NH4)2Sx反应生成非催化毒物CNS-,解决了CN-对催化剂的中毒问题。在脱硫脱氰过程中,HCN的吸收反应极快,而多硫化铵的生成较为缓慢,苦味酸催化反应生成的硫磺颗粒极细小,有利于提高硫的溶解速度,从而加快多硫化铵的生成反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本专利技术不改变原有工艺条件,以煤气中的氨为碱源,OMC(磺化聚酞菁钻)--苦味酸(三硝基苯酚)为脱硫复合催化剂。2.苦味酸(三硝基苯酚)在OMC(磺化聚酞菁钴)脱硫脱氰过程中起助催化剂作用,苦味酸(三硝基苯酚)能促使溶液中的悬浮硫转化为单质硫,易于生成多硫化铵,因此,对脱氰特别有利。3.本专利技术的脱硫废液经过进一步加工可以提取市场畅销的NH4CNS产品,煤气中HCN的资源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利用,还可以进一步提取(NH4)2S2O3产品,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4.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煤气中NH3来脱除酸性气体H2S、HCN,不必加碱,节省运行费用,与萘醌法比较减轻了对设备的腐蚀。5.本专利技术操作温度在30--40℃时,仍具有很高的脱硫脱氰效率,毋需制冷强制冷却煤气,能耗低。6.本专利技术采用OMC--苦味酸复合催化剂,综合发挥OMC及苦味酸各自的作用,获得最佳的脱硫脱氰效果,不但脱硫效率达到99%以上,尤其是脱氰效果也高达98--99%,为其它催化剂所不及。7.本专利技术的操作弹性大,生产实践表明,当煤气中H2S含量及脱硫液中OMC浓度、副盐浓度、悬浮硫含量等因素波动较大时,对脱硫脱氰的效率影响很小,这在日常运行中有较大的实用意义。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煤气净化工艺流程示意图;图2为煤气脱硫脱氰工艺流程图;其中1脱硫塔;2再生塔;3液位调节器;4液封槽;5硫泡槽;6催化剂配液槽;7循环槽;8板框压滤机;9泵;10提盐装置。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焦炉煤气的脱硫脱氰新工艺,其焦炉煤气经初冷、电捕焦油、鼓风加压后进入脱硫塔与脱硫液逆向接触运行,在OMC(磺化聚酞菁钴)--苦味酸(三硝基苯酚)为复合型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化学吸收反应、催化化学反应、催化再生氧化反应脱除硫化氢和氰化氢。如图2所示,电捕焦油器后的焦炉煤气进入脱硫塔,煤气在脱硫塔内与再生塔送来的脱硫溶液逆向接触煤气中的H2S、HCN和部分NH3被脱硫吸收,净化后的煤气从塔顶出去送至下道工序,脱硫液经液封槽流到循环槽,再用泵送往再生塔底部,在塔内与再生空气并流上升,脱硫液中的催化剂被空气氧化而再生,脱硫液从顶部流入液位调节器,再到脱硫塔顶部喷洒循环脱硫,部分脱硫液从硫泡槽抽出,用压滤泵打入板框压滤机压滤硫磺,还有部分脱硫液经脱硫液循环泵送去三废处理厂提盐,脱硫用催化剂在配液槽溶解后放入脱硫液循环槽。焦炉煤气在脱硫塔中的流速为0.3--0.45m/s,脱硫塔中液气比为45--52l/m3,再生塔鼓风强度为25--30m3/m2n,焦炉煤气和脱硫液温度分别为25--35℃和30--40℃,脱硫液的组成苦味酸0.07--0.15mg/l,OMC24--27mg/l,悬浮硫6.25g/l,NH4CNS150g/l,(NH4)2S2O3148g/l,挥发氨4.60g/l,PH值9.0,脱硫效率大于99.5%,脱氰效率大于98%。下表为本专利技术的二次测试结构比较脱硫前g/m3脱硫后g/m3脱硫效率%H2S HCN H2S HCN H2S HCN一4.28 1.29 0.02 0.0199.53 99.22二4.32 1.15 0.02 0.0199.54 99.1权利要求1.一种焦炉煤气的脱硫脱氰新工艺,其焦炉煤气经初冷、电捕焦油、鼓风加压后进入脱硫塔与脱硫液逆向接触运行,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化学吸收反应、催化化学反应、催化再生氧化反应脱除硫化氢和氰化氢,其特征在于催化剂采用OMC(磺化聚酞菁钴)--苦味酸(三硝基苯酚)复合型催化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煤气的脱硫脱氰新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液再进行提盐,提取硫氰酸铵和硫代硫酸铵。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焦炉煤气的脱硫脱氰新工艺,其焦炉煤气经初冷、电捕焦油、鼓风加压后进入脱硫塔与脱硫液逆向接触运行,在OMC(磺化聚酞菁钴)-苦味酸(三硝基苯酚)为复合型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化学吸收反应、催化化学反应、催化再生氧化反应脱除硫化氢和氰化氢,脱硫效率大于99.5%,脱氰效率大于98%。文档编号C10L1/00GK1277245SQ0011222公开日2000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焦炉煤气的脱硫脱氰新工艺,其焦炉煤气经初冷、电捕焦油、鼓风加压后进入脱硫塔与脱硫液逆向接触运行,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化学吸收反应、催化化学反应、催化再生氧化反应脱除硫化氢和氰化氢,其特征在于:催化剂采用OMC(磺化聚酞菁钴)--苦味酸(三硝基苯酚)复合型催化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宝宁曹建元曹汉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苏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