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层生态循环立体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49478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2 1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蔬果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层生态循环立体大棚,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顶棚、上层支架和下层支架,所述的下层支架上水平安装有黄瓜架,所述下层支架于黄瓜架的下方安装有供水管路,所述顶棚设置两个且安装在上层支架上,所述顶棚的外端与上层支架的外端对齐,两个所述顶棚的内端对接从而可遮住南北向通道,所述顶棚的内端敞口处安装有门板,所述顶棚的外端敞口处安装有窗板,从而形成封闭的保温室用于种植黑木耳。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充分利用黄瓜的上部空间,用于种植黑木耳,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机结合,实现菌果套种;还可以充分利用黄瓜的下部空间,在地面上黄瓜藤下养殖草鹅,充分利用生态循环资源实现创收。

A three layer ecological cycle three-dimensional greenhouse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Vegetable & Fruit cultivation, in particular relates to a three layer of three-dimensional ecological cycle in greenhouses, including top-down arranged upper and lower bracket, ceiling bracket, the bracket on the lower level of installation of cucumber frame, wherein the lower bracket is arranged below a cucumber frame installation supply water pipe, the ceiling set two and installed in the upper bracket, the outer end of the aligned end of the ceiling and the upper bracket two, the roof of the inner end to cover the North-South docking channel, the roof of the inner end opening is installed at the outer end of the door, open the top of the roof outlet is provided with shutters. To form a holding room closed for the cultivation of black fungus. The invention can make full use of the upper space for planting cucumber, black fungus, organic combination of photosynthesis and respiration, the fungus interplanting fruit; also can make full use of the space on the ground of cucumber, cucumber vine breeding goose grass, make full use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to achieve the revenue cy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层生态循环立体大棚
本专利技术属于蔬果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三层生态循环立体大棚。
技术介绍
由于黑木耳和蔬果的种植条件不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所需要的气体不同,一般情况下,人们都采取单独的种植模式。在现有的大棚种植中,大棚的结构均为小型、简易的粗犷式,其保温性差,使用寿命短,不易工业化生产,特别是在当今土地资源急缺的情况下,如何发展高效的立体农业种植是我国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三层生态循环立体大棚,可以充分利用黄瓜的上部空间,用于种植黑木耳,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机结合,实现菌果套种;还可以充分利用黄瓜的下部空间,在地面上黄瓜藤下养殖草鹅,充分利用生态循环资源实现创收。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三层生态循环立体大棚,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顶棚、上层支架和下层支架,所述的下层支架上水平安装有黄瓜架,所述下层支架于黄瓜架的下方安装有供水管路,所述的下层支架安装于西垄区和东垄区上,并横跨西垄区和东垄区之间的南北向通道,所述的下层支架包括第四水平杆和第五水平杆,所述的第四水平杆设置两根且均为东西向,所述的第五水平杆设置多根且均为南北向,所述的第五水平杆分为两组并均匀分布在西垄区和东垄区上方,所述的第四水平杆和第五水平杆固接且于连接的位置下部固接有立杆,西垄区和东垄区上最靠近的两列所述立杆之间形成南北向通道,每行所述立杆下端对应的位置为垄面,同一垄区内相对的两行所述立杆之间形成垄沟,所述的黄瓜架设置两个且分别位于西垄区和东垄区上方,所述黄瓜架的东西向边与立杆固接,所述的供水管路设置两个且分别位于西垄区和东垄区上方,所述的供水管路包括总水管、第一分水管和第二分水管,所述的总水管为南北向且安装在靠近南北向通道一侧的立杆上,所述的第一分水管和第二分水管均为东西向且与总水管相通,所述第一分水管和第二分水管位于所在垄区对应的两个垄面上方且对应立杆的位置均连通有弧形分水管,所述弧形分水管呈半椭圆形且短轴为南北向长轴与地面垂直,所述的上层支架设置两个且分别位于西垄区和东垄区上方,所述的上层支架包括第一水平杆、斜向杆、第二水平杆、第三水平杆和隔板,所述第一水平杆设置五根,所述的第一水平杆为东西向且上下分为两层,上层三根,下层两根,所述上层外边的一根第一水平杆和下层同侧的一根第一水平杆构成一组水平杆,所述的斜向杆设置多根且均分为对称的两组,一组所述斜向杆的两端与一组水平杆固接,所述第二水平杆为南北向且第二水平杆的两端与第一水平杆相交,且相交的位置正好位于第一水平杆与斜向杆固接的上交点,所述第二水平杆的中部与上层中间的第一水平杆相交,所述第三水平杆设置多根且为南北向,所述第三水平杆的两端与下层的两根第一水平杆固接,从而形成上窄下宽的等腰梯形框架结构,所述的隔板安装于第三水平杆上,所述隔板上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一通道和多个第二通道,所述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交错分布,所述的第一通道内安装有第一风机,所述的第二通道内安装有第二风机,两个所述的上层支架安装于下层支架上且对应南北向通道的位置分隔开,且分隔间距为南北向通道的宽度尺寸,所述顶棚设置两个且安装在上层支架上,所述顶棚的东西向长度尺寸大于上层支架的东西向长度尺寸,所述顶棚的外端与上层支架的外端对齐,两个所述顶棚的内端对接从而可遮住南北向通道,所述顶棚的内端敞口处安装有门板,所述顶棚的外端敞口处安装有窗板,从而形成封闭的保温室用于种植黑木耳。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专利技术,可以在上层保温室里种植黑木耳,保温效果较佳,黑木耳的品质较优,黑木耳残渣可以给下层的黄瓜提供营养;另,可以在地上种植黄瓜,黄瓜藤趴在黄瓜架上,通风透光效果较佳,有利于黄瓜品质的改良;除此之外,可以在地面上养殖草鹅,草鹅处于黄瓜藤蔓下阴凉处,黄瓜藤蔓正好为草鹅提供了优良的凉爽环境,非常有利于草鹅的茁壮生长,而且黄瓜落叶或者修剪产生的黄瓜叶可以堆在垄面上,可以改善黄瓜自身的营养,此外,草鹅喜食草类植物,故可以防止黄瓜藤蔓下长杂草,不仅可以给草鹅提供食物,促进草鹅生长,而且黄瓜不再受杂草的影响,还大大减少了人们除杂草的劳动量和施肥量,大大降低了成本,有利于黄瓜和草鹅增产创收;至关重要的是:第一通道内安装有第一风机,第二通道内安装有第二风机,可以使第一风机正转从而将保温室内黑木耳呼吸作用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抽出保温室给黄瓜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可以使第二风机反转从而将黄瓜光合作用产生的大量氧气抽入保温室给黑木耳呼吸作用提供原料,从而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机结合,实现生态循环立体种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蔬果栽培的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进一步,所述的黄瓜架安装于立杆中上部,所述的黄瓜架包括第六水平杆、第七水平杆、第八水平杆、第九水平杆和连接杆,所述的第六水平杆和第八水平杆均设置两根且为东西向,所述的第七水平杆和第九水平杆均设置三根且为南北向,所述第六水平杆和第七水平杆相连构成日字形框架结构,所述连接杆设置多根且分为两组,一组所述的连接杆为东西向且两端与第七水平杆固接,另一组所述的连接杆为南北向且两端与第六水平杆固接,所述第六水平杆和第七水平杆沿杆的延伸方向竖直向下固接有多根竖直杆,所述第八水平杆和第九水平杆相连构成日字形框架结构并与竖直杆的下端头相连,从而构成上下日字形正对且中部通过竖直杆相连的立体框架结构。这样的设计,进一步改善黄瓜的通风透光效果,改善黄瓜的品质,实现黄瓜增产创收。进一步,所述的供水管路位于立杆的中下部,所述立杆开设有穿孔,所述的总水管、第一分水管和第二分水管通过穿孔穿设在立杆上。这样的设计,供水管路的安装和拆卸都非常简单,而且结构牢固,可以延长供水管路的使用寿命,降低蔬果栽培成本。进一步,所述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整体布置呈M字形。这样的设计,二氧化碳抽出和氧气抽入都较为理想,不仅黑木耳长势非常好,黑木耳品质更佳,而且黄瓜的长势也非常好,黄瓜的品质更佳,同时实现黑木耳和黄瓜的增产创收,经济效益的增加较为显著。进一步,所述的顶棚由第一斜向板、中部水平板和第二斜向板拼接而成,所述的第一斜向板、中部水平板和第二斜向板均为太阳能电池板,所述的隔板为板状中空结构且内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输入端与第一斜向板、中部水平板和第二斜向板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与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输入端相连。这样的设计,不论太阳处于东升、正午和西落中的哪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收集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内,从而满足各个照射方向的储电需求,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避免资源浪费,储存在蓄电池内的电能可以对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供电,从而大大降低了供电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为人们创收。进一步,所述顶棚的内端内壁开设有门板台阶,所述门板台阶的深度尺寸为南北向通道宽度尺寸的二分之一,所述的门板卡设在门板台阶上,所述门板正好位于南北向通道一侧立杆的正上方,所述门板的中部开设有半椭圆形门洞,所述门板的外壁下边缘向外垂直翻折并于边缘处垂直一体成型有挡条,从而形成滑槽,所述的滑槽内滑动套设有可封闭门洞的滑块,所述滑块外壁设有多个呈锯齿形分布的把手,所述挡条的两端向内垂直折弯形成挡块。这样的设计,在黑木耳的养殖周期内,当需要进入保温室时,只需借用楼梯等用具爬上去,手握把手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三层生态循环立体大棚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层生态循环立体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顶棚(1)、上层支架(2)和下层支架(3),所述的下层支架(3)上水平安装有黄瓜架(4),所述下层支架(3)于黄瓜架(4)的下方安装有供水管路(5),所述的下层支架(3)安装于西垄区和东垄区上,并横跨西垄区和东垄区之间的南北向通道,所述的下层支架(3)包括第四水平杆(30)和第五水平杆(31),所述的第四水平杆(30)设置两根且均为东西向,所述的第五水平杆(31)设置多根且均为南北向,所述的第五水平杆(31)分为两组并均匀分布在西垄区和东垄区上方,所述的第四水平杆(30)和第五水平杆(31)固接且于连接的位置下部固接有立杆(32),西垄区和东垄区上最靠近的两列所述立杆(32)之间形成南北向通道,每行所述立杆(32)下端对应的位置为垄面,同一垄区内相对的两行所述立杆(32)之间形成垄沟,所述的黄瓜架(4)设置两个且分别位于西垄区和东垄区上方,所述黄瓜架(4)的东西向边与立杆(32)固接,所述的供水管路(5)设置两个且分别位于西垄区和东垄区上方,所述的供水管路(5)包括总水管(50)、第一分水管(51)和第二分水管(52),所述的总水管(50)为南北向且安装在靠近南北向通道一侧的立杆(32)上,所述的第一分水管(51)和第二分水管(52)均为东西向且与总水管(50)相通,所述第一分水管(51)和第二分水管(52)位于所在垄区对应的两个垄面上方且对应立杆(32)的位置均连通有弧形分水管(53),所述弧形分水管(53)呈半椭圆形且短轴为南北向长轴与地面垂直,所述的上层支架(2)设置两个且分别位于西垄区和东垄区上方,所述的上层支架(2)包括第一水平杆(20)、斜向杆(21)、第二水平杆(22)、第三水平杆(23)和隔板(24),所述第一水平杆(20)设置五根,所述的第一水平杆(20)为东西向且上下分为两层,上层三根,下层两根,所述上层外边的一根第一水平杆(20)和下层同侧的一根第一水平杆(20)构成一组水平杆,所述的斜向杆(21)设置多根且均分为对称的两组,一组所述斜向杆(21)的两端与一组水平杆固接,所述第二水平杆(22)为南北向且第二水平杆(22)的两端与第一水平杆(20)相交,且相交的位置正好位于第一水平杆(20)与斜向杆(21)固接的上交点,所述第二水平杆(22)的中部与上层中间的第一水平杆(20)相交,所述第三水平杆(23)设置多根且为南北向,所述第三水平杆(23)的两端与下层的两根第一水平杆(20)固接,从而形成上窄下宽的等腰梯形框架结构,所述的隔板(24)安装于第三水平杆(23)上,所述隔板(24)上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一通道(240)和多个第二通道(241),所述的第一通道(240)和第二通道(241)交错分布,所述的第一通道(240)内安装有第一风机,所述的第二通道(241)内安装有第二风机,两个所述的上层支架(2)安装于下层支架(3)上且对应南北向通道的位置分隔开,且分隔间距为南北向通道的宽度尺寸,所述顶棚(1)设置两个且安装在上层支架(2)上,所述顶棚(1)的东西向长度尺寸大于上层支架(2)的东西向长度尺寸,所述顶棚(1)的外端与上层支架(2)的外端对齐,两个所述顶棚(1)的内端对接从而可遮住南北向通道,所述顶棚(1)的内端敞口处安装有门板(102),所述顶棚(1)的外端敞口处安装有窗板(103),从而形成封闭的保温室用于种植黑木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层生态循环立体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顶棚(1)、上层支架(2)和下层支架(3),所述的下层支架(3)上水平安装有黄瓜架(4),所述下层支架(3)于黄瓜架(4)的下方安装有供水管路(5),所述的下层支架(3)安装于西垄区和东垄区上,并横跨西垄区和东垄区之间的南北向通道,所述的下层支架(3)包括第四水平杆(30)和第五水平杆(31),所述的第四水平杆(30)设置两根且均为东西向,所述的第五水平杆(31)设置多根且均为南北向,所述的第五水平杆(31)分为两组并均匀分布在西垄区和东垄区上方,所述的第四水平杆(30)和第五水平杆(31)固接且于连接的位置下部固接有立杆(32),西垄区和东垄区上最靠近的两列所述立杆(32)之间形成南北向通道,每行所述立杆(32)下端对应的位置为垄面,同一垄区内相对的两行所述立杆(32)之间形成垄沟,所述的黄瓜架(4)设置两个且分别位于西垄区和东垄区上方,所述黄瓜架(4)的东西向边与立杆(32)固接,所述的供水管路(5)设置两个且分别位于西垄区和东垄区上方,所述的供水管路(5)包括总水管(50)、第一分水管(51)和第二分水管(52),所述的总水管(50)为南北向且安装在靠近南北向通道一侧的立杆(32)上,所述的第一分水管(51)和第二分水管(52)均为东西向且与总水管(50)相通,所述第一分水管(51)和第二分水管(52)位于所在垄区对应的两个垄面上方且对应立杆(32)的位置均连通有弧形分水管(53),所述弧形分水管(53)呈半椭圆形且短轴为南北向长轴与地面垂直,所述的上层支架(2)设置两个且分别位于西垄区和东垄区上方,所述的上层支架(2)包括第一水平杆(20)、斜向杆(21)、第二水平杆(22)、第三水平杆(23)和隔板(24),所述第一水平杆(20)设置五根,所述的第一水平杆(20)为东西向且上下分为两层,上层三根,下层两根,所述上层外边的一根第一水平杆(20)和下层同侧的一根第一水平杆(20)构成一组水平杆,所述的斜向杆(21)设置多根且均分为对称的两组,一组所述斜向杆(21)的两端与一组水平杆固接,所述第二水平杆(22)为南北向且第二水平杆(22)的两端与第一水平杆(20)相交,且相交的位置正好位于第一水平杆(20)与斜向杆(21)固接的上交点,所述第二水平杆(22)的中部与上层中间的第一水平杆(20)相交,所述第三水平杆(23)设置多根且为南北向,所述第三水平杆(23)的两端与下层的两根第一水平杆(20)固接,从而形成上窄下宽的等腰梯形框架结构,所述的隔板(24)安装于第三水平杆(23)上,所述隔板(24)上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一通道(240)和多个第二通道(241),所述的第一通道(240)和第二通道(241)交错分布,所述的第一通道(240)内安装有第一风机,所述的第二通道(241)内安装有第二风机,两个所述的上层支架(2)安装于下层支架(3)上且对应南北向通道的位置分隔开,且分隔间距为南北向通道的宽度尺寸,所述顶棚(1)设置两个且安装在上层支架(2)上,所述顶棚(1)的东西向长度尺寸大于上层支架(2)的东西向长度尺寸,所述顶棚(1)的外端与上层支架(2)的外端对齐,两个所述顶棚(1)的内端对接从而可遮住南北向通道,所述顶棚(1)的内端敞口处安装有门板(102),所述顶棚(1)的外端敞口处安装有窗板(103),从而形成封闭的保温室用于种植黑木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层生态循环立体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黄瓜架(4)安装于立杆(32)中上部,所述的黄瓜架(4)包括第六水平杆(40)、第七水平杆(41)、第八水平杆(43)、第九水平杆(44)和连接杆(42),所述的第六水平杆(40)和第八水平杆(43)均设置两根且为东西向,所述的第七水平杆(41)和第九水平杆(44)均设置三根且为南北向,所述第六水平杆(40)和第七水平杆(41)相连构成日字形框架结构,所述连接杆(42)设置多根且分为两组,一组所述的连接杆(42)为东西向且两端与第七水平杆(41)固接,另一组所述的连接杆(42)为南北向且两端与第六水平杆(40)固接,所述第六水平杆(40)和第七水平杆(41)沿杆的延伸方向竖直向下固接有多根竖直杆(45),所述第八水平杆(43)和第九水平杆(44)相连构成日字形框架结构并与竖直杆(45)的下端头相连,从而构成上下日字形正对且中部通过竖直杆(45)相连的立体框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层生态循环立体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水管路(5)位于立杆(32)的中下部,所述立杆(32)开设有穿孔,所述的总水管(50)、第一分水管(51)和第二分水管(52)通过穿孔穿设在立杆(3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三层生态循环立体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通道(240)和第二通道(241)整体布置呈M字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三层生态循环立体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棚(1)由第一斜向板(10)、中部水平板(11)和第二斜向板(12)拼接而成,所述的第一斜向板(10)、中部水平板(11)和第二斜向板(12)均为太阳能电池板,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泽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一一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