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剑锋专利>正文

一种麦克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4842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0 0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音频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麦克风。它包括咪头网罩、主体和手柄及置于咪头网罩内的减震弹簧和减震胶套,主体的顶端设置有衔接柱套,减震弹簧的下端部套接于衔接柱套上,减震胶套插套于减震弹簧的上端部内,减震胶套的顶端座设有拾音咪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喇叭向外发出声音时,则会与麦克风的主体产生共振的现象,当声音经由麦克风的主体回传至减震弹簧上时,由于减震弹簧的弹性作用可有效消除由回传声音所产生的振动效应;同时利用减震弹簧与减震胶套之间的材料差异可将拾音咪头的声音频点与喇叭的声音频点错开,以抑制喇叭产生的声音振动传递到拾音咪头上,从而避免了咪叫(啸叫)现象的发生,保证麦克风的音质质量。

A microphon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n audio processing device, in particular a microphone. It includes a microphone net cover, a main body and a handle and a microphone in the net cover damping spring and damping rubber sleeve, the main interface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column sleeve, the lower end of the damping spring is sheath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column connection sleeve, damping rubber sleeve sheathed on the damping spring, the top end of the rubber damper the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pickup microphone. The utility model through the horn sound outward, will produce resonance phenomenon with the microphone body, when the sound through the microphone back to the main body on the damping spring, the elastic effect of the damping spring can effectively eliminate the vibration effect produced by the reverberation sou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aterial damping spring and damping rubber sleeve. But the sound frequency of sound frequency of the pickup microphone and speaker of the staggered sound vibration produced by inhibiting horn transfer to the pickup microphone, thus avoiding the microphone (called howling) phenomenon, to ensure the sound quality of microph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麦克风
本技术涉及音频处理装置
,尤其是一种麦克风。
技术介绍
麦克风(又称传声器、微音器或话筒)是一种能够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能量转换装置;随着K歌等娱乐项目的推广普及,麦克风的应用也日渐广泛及成熟。然而,现有的麦克风却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如在利用麦克风进行K歌时,当麦克风与喇叭功放集成为一体或者与喇叭功放的距离较近时,从麦克风输入的声音经过喇叭功放的放大后会由麦克风的主体外壳回传到麦克风内,此时麦克风再将这一相同频率的声音输入后,便很容易在喇叭功放中发出频点持续且不断叠加地声音,此种现象通常被成为咪叫或啸叫现象,此现象的发生不但会影响麦克风的正常使用,也会对输出声音的音质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2、功能单一,无法满足人们实际的使用需求,如无法根据用户的需要存储各种音视频文件以便随时进行播放,无法与诸如智能电视、手机等智能数码产品进行有效地配合使用;3、硬件结构和系统结构相对复杂,不便于对麦克风进行使用以及后期的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麦克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麦克风,它包括由上至下顺序分布的咪头网罩、主体和手柄以及置于咪头网罩内的减震弹簧和减震胶套,所述主体的侧壁上镶嵌有功能按键组,所述主体内封装有一集成有无线通信模块的主控驱动板和一与主控驱动板电连接并位于功能按键组相背侧的喇叭,所述手柄内装设有一与主控驱动板电连接的储能电池,所述主体的顶端设置有一位于咪头网罩内的衔接柱套,所述减震弹簧的下端部套接并固定于衔接柱套上,所述减震胶套插套并固定于减震弹簧的上端部内,所述减震胶套的顶端座设有一与主控驱动板电连接的拾音咪头。优选地,所述减震胶套包括一柱形座管部和一由柱形座管部的底端沿柱形座管部的轴向方向向下延伸后形成锥形音管部,所述锥形音管部的周壁上环周地开设有若干个导音孔,所述减震弹簧的上端部套装于柱形座管部上,所述拾音咪头座设于柱形座管部内。优选地,所述主体包括顶端与咪头网罩相连接且轴向截面呈类梯形的扩口壳体部、由扩口壳体部的底端口沿轴向方向向下延伸后形成的柱状管壳部以及由柱状管壳部的底端口沿轴向方向向下延伸后成型且轴向截面呈类梯形的缩口壳体部,所述缩口壳体部的底端与手柄相连,所述衔接柱套由扩口壳体部的顶端口沿轴向方向向上延伸后成型;所述柱状管壳部内装设有一沿柱状管壳部的轴向方向分布的隔离座壳,所述隔离座壳将柱状管壳部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安装腔室和主音腔室,所述主控驱动板装设于隔离座壳上并位于安装腔室内,所述喇叭装设于隔离座壳内并位于主音腔室内,所述功能按键组镶嵌于安装腔室的侧壁上,所述主音腔室的侧壁上且与喇叭相对的位置开设有一扩音孔,所述柱状管壳部的周壁上装设有一覆盖扩音孔的防尘音网。优选地,所述主控驱动板包括线路板载体以及设置于线路板载体上的用于对储能电池输出的电压进行调控控制的电源控制模块、用于对由拾音咪头输出的音频信号进行混响时间及音量大小进行调控后合成低噪音音频信号的拾音放大及混响模块、用于对经由拾音放大及混响模块输出的音频信号进行录制的录音模块、用于对经由拾音放大及混响模块输出的音频信号对外播放的功放模块和音频输出模块以及集成有无线通信模块的主控制器;所述电源控制模块、拾音放大及混响模块、录音模块、功放模块和音频输出模块分别与主控制器相连并受控于主控制器。优选地,所述主体的周壁上还开设有一嵌位槽,所述嵌位槽内装设有通过电源控制模块与主控制器电连接的数据传输及充电接口和/或通过音频输出模块与主控制器电连接的音频输出接口和/或直接与主控制器电连接的存储卡卡座。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技术通过喇叭向外发出声音时,则会与麦克风的主体产生共振的现象,当声音经由麦克风的主体回传至减震弹簧上时,由于减震弹簧的弹性作用可有效消除由回传声音所产生的振动效应;同时利用减震弹簧与减震胶套之间的材料差异可将拾音咪头的声音频点与喇叭的声音频点错开,以抑制喇叭产生的声音振动传递到拾音咪头上,从而避免了咪叫(啸叫)现象的发生,保证麦克风的音质质量;其结构简单紧凑、功能丰富、音质效果显著,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装配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减震弹簧与减震胶套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主控驱动板的控制原理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源控制模块的电路结构参考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拾音放大及混响模块的电路结构参考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录音模块的电路结构参考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功放模块的电路结构参考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音频输出模块的电路结构参考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主控制器的电路结构参考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麦克风,它包括由上至下顺序分布的咪头网罩1、主体2和由诸如铝合金等材料制成的手柄3以及置于咪头网罩1内的减震弹簧4和由诸如硅胶等塑胶材料制成的减震胶套5,在主体2的侧壁上镶嵌有功能按键组a(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数量及功能的设置,如设置麦克风启闭按键、功能模式转换按键、音量大小按键等等),在主体2内封装有一集成有无线通信模块b(本实施例优选为蓝牙模块,当然,也可采用诸如WIFI模块、3G/4G/5G模块等等)的主控驱动板6和一与主控驱动板6电连接并位于功能按键组a相背侧的喇叭7,在手柄3内装设有一与主控驱动板6电连接的储能电池8,在主体2的顶端设置有一位于咪头网罩1内的衔接柱套9,减震弹簧4的下端部套接并固定于衔接柱套9上,减震胶套5插套并固定于减震弹簧4的上端部内,同时在减震胶套4的顶端座设有一与主控驱动板6电连接的拾音咪头10。以此,通过减震弹簧4与减震胶套5的结构配合可为拾音咪头10提供安装空间及位置,当整个麦克风通过喇叭7向外发出声音时,则会与麦克风的主体产生共振的现象,当声音经由麦克风的主体回传至减震弹簧4上时,由于减震弹簧4的弹性作用可有效消除由回传声音所产生的振动效应;同时利用减震弹簧4与减震胶套5之间的材料差异可将拾音咪头10的声音频点与喇叭7的声音频点错开,以抑制喇叭7产生的声音振动传递到拾音咪头10上,从而避免了咪叫(啸叫)现象的发生,有效地保证了麦克风的音质质量以及使用效果;同时,通过将储能电池8和无线通信模块b集成于麦克风内,不但可以便于麦克风与外部音源设备(如智能电视、手机等)进行通信连接,而且有利于形成手持式的无线麦克风。为保证整个麦克风的音质效果,尤其是麦克风在采用单指向咪头作为拾音咪头10时,本实施例的减震胶套5包括一柱形座管部51和一由柱形座管部51的底端沿柱形座管部51的轴向方向向下延伸后形成锥形音管部52,在锥形音管部52的周壁上环周地开设有若干个导音孔53,而减震弹簧4的上端部则套装于柱形座管部51上,拾音咪头10则座设于柱形座管部51内。由此,利用柱形管座部51可将减震胶套5的主体装配于减震弹簧4中并使减震胶套5的下端部(即:锥形音管部52)尽可能地与减震弹簧4相分离,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麦克风

【技术保护点】
一种麦克风,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上至下顺序分布的咪头网罩、主体和手柄以及置于咪头网罩内的减震弹簧和减震胶套,所述主体的侧壁上镶嵌有功能按键组,所述主体内封装有一集成有无线通信模块的主控驱动板和一与主控驱动板电连接并位于功能按键组相背侧的喇叭,所述手柄内装设有一与主控驱动板电连接的储能电池,所述主体的顶端设置有一位于咪头网罩内的衔接柱套,所述减震弹簧的下端部套接并固定于衔接柱套上,所述减震胶套插套并固定于减震弹簧的上端部内,所述减震胶套的顶端座设有一与主控驱动板电连接的拾音咪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麦克风,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上至下顺序分布的咪头网罩、主体和手柄以及置于咪头网罩内的减震弹簧和减震胶套,所述主体的侧壁上镶嵌有功能按键组,所述主体内封装有一集成有无线通信模块的主控驱动板和一与主控驱动板电连接并位于功能按键组相背侧的喇叭,所述手柄内装设有一与主控驱动板电连接的储能电池,所述主体的顶端设置有一位于咪头网罩内的衔接柱套,所述减震弹簧的下端部套接并固定于衔接柱套上,所述减震胶套插套并固定于减震弹簧的上端部内,所述减震胶套的顶端座设有一与主控驱动板电连接的拾音咪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胶套包括一柱形座管部和一由柱形座管部的底端沿柱形座管部的轴向方向向下延伸后形成锥形音管部,所述锥形音管部的周壁上环周地开设有若干个导音孔,所述减震弹簧的上端部套装于柱形座管部上,所述拾音咪头座设于柱形座管部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顶端与咪头网罩相连接且轴向截面呈类梯形的扩口壳体部、由扩口壳体部的底端口沿轴向方向向下延伸后形成的柱状管壳部以及由柱状管壳部的底端口沿轴向方向向下延伸后成型且轴向截面呈类梯形的缩口壳体部,所述缩口壳体部的底端与手柄相连,所述衔接柱套由扩口壳体部的顶端口沿轴向方向向上延伸后成型;所述柱状管壳部内装设有一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剑锋
申请(专利权)人:王剑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