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退火炉的气氛环境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3949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退火炉的气氛环境控制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壳体,壳体上安装有出气开关、进气开关及真空泵开关,壳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第一电磁阀的一端与退火炉的进气口连接,另一端与气源连接;第二电磁阀的一端与退火炉的出气口连接,另一端与用于退火炉的气氛环境控制装置的气体出口连接,出气开关控制第二电磁阀,进气开关控制第一电磁阀,真空泵开关控制真空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电控阀,减少了因手动开关造成的开关或接头磨损而产生的气体泄漏;将三个开关集成到一起,只需在一个控制盒上打开不同的开关,操作方便,且开关都带自锁功能,打开后不会自动复位,因此能够直观地看出各气路的工作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退火炉的气氛环境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热处理控制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退火炉的气氛环境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用退火炉做退火实验时,炉腔内的气氛环境有空气、真空、惰性气体,且炉内的气氛环境需要变换。做退火实验时,通常先要用手将出气口堵住,然后开真空泵,等退火炉内的真空度达到要求后再将真空泵关掉,然后打开惰性气体气源开关,待惰性气体进入退火炉内后才能将出气口打开。这种退火炉及操作方式存在以下缺点:1、上述几个开关一般不在同一位置,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出气口的开关控制不方便,存在没关好漏空气的可能;2、不能将惰性气体密封在退火炉内进行实验,无法满足部分客户的要求;3、气体流速无法可靠控制,可能造成流速过快时气体的浪费或者流速不够时实验失败;4、真空环境与惰性气体环境对退火炉的密封要求是完全相反的,而且通惰性气体加热后的体积会增大几倍而造成炉内压力倍增,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进、出气口开关控制不便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退火炉的气氛环境控制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用于退火炉的气氛环境控制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中空,所述壳体上安装有出气开关、进气开关及真空泵开关;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的一端与退火炉的进气口连接,另一端与气源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的一端与退火炉的出气口连接,另一端与外界相通;所述出气开关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开合,所述进气开关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开合,所述真空泵开关控制真空泵的运作。上述方案中,所述出气开关、进气开关及真空泵开关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面。上述方案中,所述用于退火炉的气氛环境控制装置还包括流量调节阀和第一气管,所述流量调节阀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一调节旋钮,所述第一阀体和第一气管均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调节旋钮外露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阀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气管与所述第一电磁阀连接,另一端与气源连接。上述方案中,所述用于退火炉的气氛环境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均外露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阀体通过所述第一接头与气源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通过所述第二接头与退火炉的进气口连通。上述方案中,所述用于退火炉的气氛环境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气管和第三气管,所述第二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磁阀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气管连通,所述第三气管的另一端与退火炉的出气口连通。上述方案中,所述用于退火炉的气氛环境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所述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均外露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电磁阀通过所述第三接头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三气管通过所述第四接头与退火炉的出气口连通。上述方案中,所述用于退火炉的气氛环境控制装置还包括自动泄气阀、第四气管及三通接头,所述自动泄气阀包括第二阀体和第二调节旋钮,所述第二阀体、第四气管及三通接头均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调节旋钮外露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气管、第三气管和第四气管通过所述三通接头连通,所述第四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阀体连接。上述方案中,所述用于退火炉的气氛环境控制装置还包括真空泵插座,所述真空泵插座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真空泵插座与真空泵电连接。上述方案中,所述用于退火炉的气氛环境控制装置还包括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安装于所述壳体上。实施本技术的用于退火炉的气氛环境控制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开关采用电控阀控制,减少了因手动开关造成的开关或接头磨损而产生的气体泄漏。本技术将出气开关、进气开关和真空泵开关集成到一起,只需要在一个控制盒上打开不同的开关,操作方便,且开关都带自锁功能,打开后不会自动复位,因此能够直观地看出各气路的工作状态。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用于退火炉的气氛环境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用于退火炉的气氛环境控制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用于退火炉的气氛环境控制装置的内部结构图。图中:100、用于退火炉的气氛环境控制装置;10、壳体;20、控制开关;21、出气开关;22、进气开关;23、真空泵开关;30、流量调节阀;31、第一阀体;32、第一调节旋钮;40、自动泄气阀;41、第二阀体;42、第二调节旋钮;51、第一接头;52、第二接头;53、第三接头;54、第四接头;60、真空泵插座;70、电源开关;81、第一电磁阀;82、第二电磁阀;91、第一气管;92、第二气管;93、第三气管;94、第四气管;95、三通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用于退火炉的气氛环境控制装置100,包括壳体10,壳体10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壳体10上安装有控制开关20,控制开关20包括出气开关21、进气开关22及真空泵开关23。壳体10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电磁阀81和第二电磁阀82,第一电磁阀81的一端与退火炉的进气口(图未示)连接,另一端与气源(图未示)连接。第二电磁阀82的一端与退火炉的出气口(图未示)连接,另一端与外界相通。出气开关21控制第二电磁阀81的开合,进气开关22控制第一电磁阀82的开合,真空泵开关23控制真空泵(图未示)的运作。出气开关21、进气开关22采用电控阀控制,优点在于减少了因手动开关造成的开关或接头磨损而产生的气体泄漏。为了便于控制,出气开关21、进气开关22及真空泵开关23设置于壳体10的同一面。控制开关20均带自锁功能,打开之后不会自动复位,因此能够直观地看出各气路的工作状态。优选地,控制开关20均为按钮开关。用于退火炉的气氛环境控制装置100还包括流量调节阀30和第一气管91,流量调节阀30包括第一阀体31和第一调节旋钮32,第一阀体31和第一气管91均安装于壳体10内,第一调节旋钮32外露于壳体10,第一阀体31的一端通过第一气管91与第一电磁阀81连接,另一端与气源连接。由气源—流量调节阀30—第一电磁阀81—退火炉的进气口形成进气气路。流量调节阀30的作用是通过旋转第一调节旋钮32来控制气源气体的流量,保证退火炉内温度的稳定性,在满足实验需求的前提下节约气体资源。用于退火炉的气氛环境控制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接头51和第二接头52,第一接头51和第二接头52均外露于壳体10,第一阀体31通过第一接头51与气源连通,第一电磁阀81通过第二接头52与退火炉的进气口连通。第一接头51和第二接头52可以为卡套接头、宝塔接头或快插接头,具有很好的适用性。用于退火炉的气氛环境控制装置100还包括第二气管92和第三气管93,第二气管92的一端与第二电磁阀82连通,另一端与第三气管93连通,第三气管93的另一端与退火炉的出气口连通。由退火炉的出气口—第二电磁阀82—外界形成一出气气路。用于退火炉的气氛环境控制装置100还包括第三接头53和第四接头54,第三接头53和第四接头54均外露于壳体10,第二电磁阀82通过第三接头53与外界连通,第三气管93通过第四接头54与退火炉的出气口连通。第三接头53和第四接头54可以为卡套接头、宝塔接头或快插接头,具有很好的适用性。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退火炉的气氛环境控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退火炉的气氛环境控制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中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安装有出气开关、进气开关及真空泵开关;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的一端与退火炉的进气口连接,另一端与气源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的一端与退火炉的出气口连接,另一端与外界相通;所述出气开关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开合,所述进气开关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开合,所述真空泵开关控制真空泵的运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退火炉的气氛环境控制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中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安装有出气开关、进气开关及真空泵开关;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的一端与退火炉的进气口连接,另一端与气源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的一端与退火炉的出气口连接,另一端与外界相通;所述出气开关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开合,所述进气开关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开合,所述真空泵开关控制真空泵的运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退火炉的气氛环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开关、进气开关及真空泵开关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退火炉的气氛环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量调节阀和第一气管,所述流量调节阀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一调节旋钮,所述第一阀体和第一气管均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调节旋钮外露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阀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气管与所述第一电磁阀连接,另一端与气源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退火炉的气氛环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退火炉的气氛环境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均外露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阀体通过所述第一接头与气源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通过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向水吴遵红童浩王愿兵罗景庭曹元成闫继刘长江蔡自彪张达运彭成淡李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嘉仪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