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吸附式液体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3876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2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吸附式液体处理装置,主要包括液体进口、液体出口、绝缘框、接线柱及多个电极板。液体进、出口两侧的绝缘框为绝缘框端板,其余四个侧面构成绝缘框侧壁;绝缘框侧壁与接线柱固定连接,接线柱穿过绝缘框侧壁与电极板连接,且接线柱通过导线与可变极性的直流电源连接,从而实现对电极板循环正负供电。电极板水平或竖直并排布置,每个电极板两个侧面均匀覆盖纤维毡。电极板与绝缘框一起构成并联的液体流通通道,液体流通通道两端分别与两侧绝缘框端板上的液体进、出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吸附式液体处理装置可以有效地去除液体中的离子、有机物、悬浮体及胶体粒子等,可对各种来源的水、酒、果乳制品及各种化工废液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吸附式液体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吸附式液体处理装置,属于环保设备

技术介绍
对于液体处理,尤其是水处理过程,常用的方法有反渗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反渗透法目前在工业纯水生产方面被大量采用,具有除盐率高、工艺组合相对简便等优点。但反渗透法采用的高分子薄膜易受水中有机物、钙、氯等物质的污染和毒化,要求配有严格的预处理系统并添加各种抗氧化剂和阻垢剂,因而能耗较高,且需要定期更换薄膜,投资较大。电渗析法利用电场的作用,强行将离子向电极处吸引,致使电极中间部位的离子浓度大大降低,从而制得淡水。但由于采用离子交换膜,仍有被毒化的缺点。离子交换法是利用离子交换剂中的可交换基团与溶液中各种离子间的离子交换能力不同来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采用离子交换树脂作为主体对液体进行处理,离子交换树脂不但价格昂贵,而且需要使用强酸、强碱进行再生,因此设备维护复杂且会导致二次污染等问题。电吸附除盐技术也可称电容去离子技术,是利用带电电极表面吸附水中离子及带电粒子的方法,可以使水中溶解的盐类及其他带电物质在电极的表面富集浓缩而实现水的净化/淡化的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其总的工艺流程分为两部分:工作过程和再生过程。工作过程是电吸附模块的吸附过程,模块的出水即电吸附除盐后的净化水;再生过程是通过电极正负极反接,使工作过程吸附的带电粒子重新释放到电极间的液体流通通道,并通过原水反冲洗将带电粒子带出电吸附模块,此时模块的出水为反冲洗水。CN1169728C公开了一种电吸附式液体处理装置,包括设置在外壳内一对以上并排配置的导电板和固连在导电板上的电极板组成的液体处理单元,两侧端的导电板与接电柱连接,相邻两电极板之间的空腔内设有离子交换树脂。在液体处理过程中使用耗能低,具有自我再生功能,且液体处理效率高。但由于离子交换树脂价格昂贵,且需要使用强酸、强碱进行再生,因此设备维护复杂,同时会导致二次污染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在避免二次污染的前提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过程中能耗低、具有自我再生功能、除盐效率高的电吸附式液体处理装置。本技术所述的电吸附式液体处理装置,主要包括液体进口、液体出口、绝缘框、接线柱及多个电极板。液体进、出口两侧的绝缘框为绝缘框端板,其余四个侧面构成绝缘框侧壁;绝缘框侧壁与接线柱固定连接,接线柱穿过绝缘框侧壁与电极板连接,且接线柱通过导线与可变极性的直流电源连接,从而实现对电极板循环正负供电。电极板水平或竖直并排布置,每个电极板两个侧面均匀覆盖纤维毡。电极板与绝缘框一起构成并联的液体流通通道,液体流通通道两端分别与两侧绝缘框端板上的液体进口和液体出口连接。本技术所述的电吸附式液体处理装置中,所述的绝缘框采用有机玻璃,以便看到液体在模块内流动过程;所述的纤维毡与电极板通过绝缘胶粘连,保证接触面处严密贴合,纤维毡优选活性炭纤维毡、石墨纤维毡或者硅酸铝纤维毡;所述的电极板设置5~500个,优选10~100个。本技术所述的电吸附式液体处理装置可以立式或卧式放置。卧式放置时电极板下部无需支撑,电极板左右两端与待处理液体进口有一定距离,以保证液体进入装置后可以均匀地进入各电极板间的液体通道;立式放置时,电极板放置在电极板支撑上,电极板支撑与待处理液体进口有一定距离,以保证液体进入装置后可以均匀地进入各电极板间的液体通道。本技术所述的电吸附式液体处理装置可以两组及以上并联使用,以提高液体处理量;也可以两组及以上串联使用,以进一步提高除盐效率。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直流电源与两侧接线柱连接,并将直流电传递给正、负电极板,待处理的液体从液体进口进入装置,流经正、负电极板及绝缘框之间的通道时,液体中的杂质离子及带电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向正、负电极迁移,并贮存在电极板表面覆盖的纤维毡中,使得待处理液体中的杂质离子及带电颗粒得以除去,液体得到净化。待正、负电极附近的杂质离子及带电颗粒聚集到一定程度时,将直流电源极性改变,正、负电极反接后,原本贮存在电极表面纤维毡中的杂质离子及带电颗粒释放到液体通道中,并随反冲洗水排出装置,完成再生过程。再生结束后再次将直流电源极性改变,即可进入下一周期的净化过程。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结构简单,本技术通过接线柱将电极板与直流电源连接,采用串联的供电方式,大大降低了工作电流,简化了供电系统。2、液体处理量适用范围广,本技术可以将多个液体处理模块并联,能够灵活地适应不同液体处理量的需求。3、维修简便,本技术可以灵活地调节与端板连接的电极板的数量及间距。4、除盐效率高。本技术的多个电极板之间形成并联的液体流通通道,电极板数目越多,液体流通通道越多,电极板越长,液体流通通道越长,除盐效率就越高。且电极板表面覆盖有纤维毡,纤维毡既可起到扰流作用,又可以适当延长液体在电极板附近流动时间,进一步促进杂质离子及带电颗粒向正、负电极的迁移,从而提高液体处理能力。5、具有自身再生功能,无二次污染,本技术的电极板具有自我再生功能,无需化学试剂,因此不存在二次污染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式电吸附液体处理装置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式电吸附液体处理装置结构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卧式电吸附液体处理装置结构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卧式电吸附液体处理装置结构的俯视图。其中,1-液体出口,2-绝缘框端板,3-电极板支撑,4-绝缘框侧壁,5-纤维毡,6-电极板,7-接线柱,8-液体进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电吸附式液体处理模块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所述的电吸附式液体处理装置,主要包括液体进口8、液体出口1、绝缘框、接线柱7及多个电极板6。液体进、出口两侧的绝缘框为绝缘框端板2,其余四个侧面构成绝缘框侧壁4;绝缘框侧壁4与接线柱7固定连接,接线柱7穿过绝缘框侧壁4与电极板6连接,且接线柱7通过导线与可变极性的直流电源连接,从而实现对电极板6循环正负供电。电极板6水平或竖直并排布置,每个电极板6两个侧面均匀覆盖纤维毡5。电极板6与绝缘框一起构成并联的液体流通通道,液体流通通道两端分别与两侧绝缘框端板2上的液体进口8和液体出口1连通。本技术所述的电吸附式液体处理装置中,所述的绝缘框采用有机玻璃,以便看到液体在模块内流动过程;所述的纤维毡5与电极板6通过绝缘胶粘连,保证接触面处严密贴合,纤维毡5优选活性炭纤维毡5、石墨纤维毡5或者硅酸铝纤维毡5;所述的电极板6设置5~500个,优选10~100个。本技术所述的电吸附式液体处理装置可以立式或卧式放置。卧式放置时电极板6下部无需支撑,电极板6左右两端与待处理液体进口8有一定距离,以保证液体进入装置后可以均匀地进入各电极板6间的液体通道;立式放置时,电极板6放置在电极板支撑3上,电极板支撑3与待处理液体进口8有一定距离,以保证液体进入装置后可以均匀地进入各电极板6间的液体通道。本技术所述的电吸附式液体处理装置可以两组及以上并联使用,以提高液体处理量;也两组及以上串联使用,以进一步提高除盐效率。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直流电源与两侧接线柱7连接,并将直流电传递给正、负电极板6,待处理的液体从液体进口8进入装置,流经正、负电极板6及绝缘框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电吸附式液体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吸附式液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液体进口、液体出口、绝缘框、接线柱及多个电极板;液体进、出口两侧的绝缘框为绝缘框端板,其余四个侧面构成绝缘框侧壁;绝缘框侧壁与接线柱固定连接,接线柱穿过绝缘框侧壁与电极板连接;电极板水平或竖直并排布置,每个电极板两个侧面均匀覆盖纤维毡;电极板与绝缘框一起构成并联的液体流通通道,液体流通通道两端分别与两侧绝缘框端板上的液体进口和液体出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吸附式液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液体进口、液体出口、绝缘框、接线柱及多个电极板;液体进、出口两侧的绝缘框为绝缘框端板,其余四个侧面构成绝缘框侧壁;绝缘框侧壁与接线柱固定连接,接线柱穿过绝缘框侧壁与电极板连接;电极板水平或竖直并排布置,每个电极板两个侧面均匀覆盖纤维毡;电极板与绝缘框一起构成并联的液体流通通道,液体流通通道两端分别与两侧绝缘框端板上的液体进口和液体出口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接线柱通过导线与可变极性的直流电源连接,实现对电极板循环正负供电。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毡与电极板通过绝缘胶粘连。4.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经纬王海波王晶刘伟戴金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